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漏功德。
當知此人。
已免一切三塗八難苦厄之患。
當知此人。
世世所生不離見佛。
於未來世。
值遇彌勒龍華初會。
必先聞法。
得證解脫佛告阿難。
若有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
於佛法中。
為利養故。
貪求無厭。
為好名聞。
而假僞作惡。
實不坐禅。
身口放逸。
行放逸行。
貪利養故。
自言坐禅。
如此比丘。
犯偷蘭遮。
過時不說。
不自改悔。
經須臾間。
即犯十三僧殘。
若經一日。
至於二日。
當知此比丘。
是天人中賊。
羅刹魁脍。
必堕惡道。
犯大重罪。
若比丘尼。
妖冶邪媚。
欲求利養。
如貓伺鼠。
貪求無厭。
實不坐禅。
自言坐禅。
身口放逸。
行放逸行。
貪利養故自言坐禅。
如此比丘尼。
犯偷蘭遮。
過時不說。
不自改悔。
經須臾間。
即犯十三僧殘。
若經一日。
至於二日。
當知此比丘尼。
是天人中賊。
羅刹魁脍。
必堕惡道。
犯大重罪。
若比丘比丘尼。
實不見白骨。
自言見白骨。
乃至阿那般那。
是比丘比丘尼。
诳惑諸天龍鬼神等。
欺世間人。
此惡人輩。
是波旬種。
為妄語故。
自說言我得不淨觀。
乃至頂法。
此妄語人。
命終之後。
疾於雹雨。
必定當堕阿鼻地獄。
壽命一劫。
從地獄出。
堕餓鬼中。
八千歲中。
啖熱鐵丸。
從餓鬼出堕畜生中。
生恒負重。
死複剝皮。
經五百身。
還生人中。
聾盲瘖啞。
癃殘百病。
以為衣服。
如是經苦不可具說。
若優婆塞。
實不坐禅。
自言坐禅。
實不梵行。
自言梵行。
是優婆塞。
得失意罪。
不淨有作不起。
堕落臭旃陀羅。
與惡為伴。
是朽敗種。
不生善芽。
貪利養故。
多求無厭。
經於一日。
乃至五日。
犯大妄語。
此大惡人。
波旬所使。
是旃陀羅。
屠兒羅刹同類。
必定當堕三惡道中。
此優婆塞。
欲命終時。
十八地獄。
火車爐炭。
變化惡事。
一時迎之。
必定當堕三惡趣中。
無有疑也。
若優婆塞。
實不得不淨觀。
乃至暖法。
於大衆中。
起增上慢。
唱如是言:我得不淨觀。
乃至暖法。
當知此優婆塞。
是天人中賊。
欺诳世間天龍八部。
此優婆塞。
命終之後。
疾於雹雨。
必定當堕阿鼻地獄。
滿一大劫。
地獄壽盡。
生餓鬼中。
經八千歲。
啖熱鐵丸。
從餓鬼出。
堕畜生中。
生恒負重。
死複剝皮。
經五百身。
還生人中。
聾盲瘖啞。
癃殘百病。
以為衣服。
如是經苦。
不可具說。
若優婆夷。
顯異惑衆。
實非坐禅。
謂言坐禅。
此優婆夷。
得失意罪。
垢結不淨不起。
堕落不淨有作臭旃陀羅。
此優婆夷。
與惡為伴。
是魔眷屬。
必定當堕三惡趣中。
是優婆夷。
過時不說。
不自改悔。
經須臾間。
一日乃至五日。
是優婆夷。
貪求無厭。
實非梵行。
自言梵行。
實非坐禅。
自言坐禅。
此大惡人。
必定當堕三惡趣中。
随業受生。
若優婆夷。
實不得不淨觀。
乃至暖法。
於大衆中。
唱如是言:起增上慢。
自言我得不淨觀。
乃至暖法。
此優婆夷。
是天人中賊。
命終之後。
疾於雹雨。
必定當堕阿鼻地獄滿一大劫。
地獄壽盡。
生餓鬼中。
經八千歲。
啖熱鐵丸。
從餓鬼出。
堕畜生中。
生恒負重。
死複剝皮。
經五百身。
還生人中。
聾盲瘖啞。
癃殘百病。
以為衣服。
如是經苦。
不可具說。
佛告阿難。
若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
系念住意。
心不散亂。
端坐正受。
住意一處。
閉塞諸根。
此人安心念定力故。
雖無境界。
舍身他世。
生兜率天。
值遇彌勒。
與彌勒俱。
下生閻浮提。
龍華初會。
最先聞法。
悟解脫道。
複次阿難。
佛滅度後。
濁惡世中。
若有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
實修梵行。
行十二頭陀莊嚴身。
心行念定。
修白骨觀。
觀於不淨。
入深境界。
心眼明利。
通達禅法。
如此四衆。
為增長佛法故。
為法不滅故。
當密身口意,猶如有人遇身心病。
良醫處方。
當服醍醐。
爾時病者,則詣國王。
求乞醍醐。
王慈愍故。
即以醍醐。
持用賜之。
因敕病人服醍醐法。
當於密屋無風塵處而取飲之。
飲已閉口。
調四大氣。
勿令失度。
若比丘比丘尼。
服此甘露灌頂藥者,唯除知法教授之師。
不得妄向他人宣說。
若向他說。
即失境界。
亦犯十三僧殘之罪。
若諸白衣。
欲行禅定得五神通。
尚不應向他人宣說。
言我得神通仙咒術一切宜秘。
何況出家受具足戒。
若得不淨觀乃至暖法。
不得妄向他人宣說。
若向他說。
即滅境界。
使多衆生於佛法中生疑惑心。
是故我今於此衆中。
制諸比丘比丘尼。
若得不淨觀乃至暖法。
當密修行。
令心明利。
唯向智者教授師說。
不得廣傳向他人說。
若向他說。
為利養心。
應時即犯十三僧殘。
過時不忏。
心無慚愧。
亦犯重罪。
如上所說複次阿難。
佛滅度後。
現前無佛。
四部弟子。
求解脫者,得不淨觀。
當密藏秘勿令他知。
譬如有人。
貧窮孤獨。
生濁惡世。
屬無道王。
彼貧窮人。
掘地求水。
宿世因緣。
忽遇伏藏。
大獲珍寶。
怖畏惡王密藏此寶。
不令他知。
但於屏處。
取此珍寶。
以供妻子。
密受快樂。
佛滅度後。
四部弟子。
得禅樂者,亦複如是,當密藏之。
不得廣說。
若廣說者,犯大重罪。
複次阿難。
譬如長者,獨有一子。
遇大重病。
須眉落盡。
爾時長者,内自思惟。
我今衰禍。
唯此一子。
遇此重病。
當何處求覓良醫。
作此語已,大出财寶。
募訪良醫。
長者宿福。
忽遇一醫多知經方。
長者白言:唯願大師。
起大慈悲。
我有一子。
遇患多時。
唯願大師。
救療此患。
設得愈病。
今我家中。
大有财寶,猶如北方毗沙門天王,若子得差。
唯除我身。
一切奉上。
不敢違逆。
時彼良醫。
告長者言:汝今能造七重闇室。
極令深密。
然後可令汝子服藥。
服此藥已,不得見人。
不向他說。
輕四百日。
兒乃可差。
佛告阿難。
佛滅度後。
佛四部衆弟子。
若修禅定。
求解脫者,如重病人随良醫教。
當於靜處。
若冢間。
若林樹下。
若阿練若處。
修行甚深諸賢聖道。
當密身口於内心中修四梵行。
修四念處。
修四正勤。
修四如意足修五根。
修五力。
修七覺道。
修八聖道分。
修四禅。
修四無量。
心遊入甚深無量空三昧門。
乃至得六神道。
如是種種勝妙功德。
但當一心密而行之。
慎勿虛妄於多衆前自說得過人法。
若說得過人法。
如上所說,必定當堕阿鼻地獄。
為告阿難。
我般涅槃後。
初一百歲。
此不淨觀。
行閻浮提。
攝放逸者,令觀四谛。
一日之中。
修無常觀。
得解脫者,如我住世。
等無有異。
二百歲後。
此閻浮提。
四部弟子。
二分之中。
一分弟子。
修無常觀。
得解脫道。
三百歲時。
四部弟子。
四分之中。
一分弟子。
修無常觀。
得解脫道。
四百歲時。
四部弟子。
五分之中。
一分弟子。
修無常觀。
得解脫道。
我涅槃後。
五百歲時。
四部弟子。
十分之中。
一分弟子。
修無常觀。
得解脫道。
六百歲時。
四部弟子。
百分之中。
一分弟子。
修無常觀。
得解脫道。
七百歲時。
四部弟子。
千分之中。
一分弟子。
修無常觀。
得解脫道。
八百歲時。
四部弟子。
萬分子中。
一分弟子。
修無常觀。
得解脫道。
九百歲時。
四部弟子。
千萬分中。
一分弟子。
修無常觀。
得解脫道。
千歲之時,四部弟子。
億分之中。
十人百人。
修無常觀。
得解脫道。
過千歲已,此無常觀。
雖複流行閻浮提中。
億億千萬衆多弟子。
若一若兩。
修無常觀。
得解脫道。
千五百歲後。
若有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
贊歎宣說無常苦空無我觀者,多有衆生。
懷嫉妒心。
或以刀斫。
或以瓦礫。
打拍彼人。
罵言癡人。
世間何處有無常觀苦空無我。
身肌白淨無量。
雲何反說身為不淨。
汝大惡人。
宜合驅擯。
此相現時。
百千人中。
無有一人修無常觀。
此相現時。
法幢崩。
慧日沒。
一切衆生。
盲無眼目。
釋迦牟尼佛。
雖有弟子。
所著袈裟。
如木頭幡。
自然變白。
諸比丘尼猶如淫女衒賣色以用自活。
諸優婆塞。
如旃陀羅。
殺生無度。
諸優婆夷。
邪淫無道。
欺诳百端。
此相現時。
釋迦牟尼。
無上正法。
永沒無馀。
佛告阿難。
汝持佛語。
為未來世四部弟子。
當廣宣說分别其義。
慎勿忘失。
複次阿難。
汝當為來世諸衆生等。
當宣此言:如來大法。
不久心沒。
汝等於佛法中。
應勤精進。
當觀苦空無常無我等法。
佛說此語時。
八千天子。
悟解無常。
遠塵離垢。
得法眼淨。
五百比丘。
即於座上。
不受諸法。
漏盡意解。
成阿羅漢。
爾時長者阿祇達,并千二百五十比丘。
諸天龍神。
聞佛說此無常觀門。
心開意解。
皆悉達解苦空無常。
頂禮佛足。
歡喜奉行。
當知此人。
已免一切三塗八難苦厄之患。
當知此人。
世世所生不離見佛。
於未來世。
值遇彌勒龍華初會。
必先聞法。
得證解脫佛告阿難。
若有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
於佛法中。
為利養故。
貪求無厭。
為好名聞。
而假僞作惡。
實不坐禅。
身口放逸。
行放逸行。
貪利養故。
自言坐禅。
如此比丘。
犯偷蘭遮。
過時不說。
不自改悔。
經須臾間。
即犯十三僧殘。
若經一日。
至於二日。
當知此比丘。
是天人中賊。
羅刹魁脍。
必堕惡道。
犯大重罪。
若比丘尼。
妖冶邪媚。
欲求利養。
如貓伺鼠。
貪求無厭。
實不坐禅。
自言坐禅。
身口放逸。
行放逸行。
貪利養故自言坐禅。
如此比丘尼。
犯偷蘭遮。
過時不說。
不自改悔。
經須臾間。
即犯十三僧殘。
若經一日。
至於二日。
當知此比丘尼。
是天人中賊。
羅刹魁脍。
必堕惡道。
犯大重罪。
若比丘比丘尼。
實不見白骨。
自言見白骨。
乃至阿那般那。
是比丘比丘尼。
诳惑諸天龍鬼神等。
欺世間人。
此惡人輩。
是波旬種。
為妄語故。
自說言我得不淨觀。
乃至頂法。
此妄語人。
命終之後。
疾於雹雨。
必定當堕阿鼻地獄。
壽命一劫。
從地獄出。
堕餓鬼中。
八千歲中。
啖熱鐵丸。
從餓鬼出堕畜生中。
生恒負重。
死複剝皮。
經五百身。
還生人中。
聾盲瘖啞。
癃殘百病。
以為衣服。
如是經苦不可具說。
若優婆塞。
實不坐禅。
自言坐禅。
實不梵行。
自言梵行。
是優婆塞。
得失意罪。
不淨有作不起。
堕落臭旃陀羅。
與惡為伴。
是朽敗種。
不生善芽。
貪利養故。
多求無厭。
經於一日。
乃至五日。
犯大妄語。
此大惡人。
波旬所使。
是旃陀羅。
屠兒羅刹同類。
必定當堕三惡道中。
此優婆塞。
欲命終時。
十八地獄。
火車爐炭。
變化惡事。
一時迎之。
必定當堕三惡趣中。
無有疑也。
若優婆塞。
實不得不淨觀。
乃至暖法。
於大衆中。
起增上慢。
唱如是言:我得不淨觀。
乃至暖法。
當知此優婆塞。
是天人中賊。
欺诳世間天龍八部。
此優婆塞。
命終之後。
疾於雹雨。
必定當堕阿鼻地獄。
滿一大劫。
地獄壽盡。
生餓鬼中。
經八千歲。
啖熱鐵丸。
從餓鬼出。
堕畜生中。
生恒負重。
死複剝皮。
經五百身。
還生人中。
聾盲瘖啞。
癃殘百病。
以為衣服。
如是經苦。
不可具說。
若優婆夷。
顯異惑衆。
實非坐禅。
謂言坐禅。
此優婆夷。
得失意罪。
垢結不淨不起。
堕落不淨有作臭旃陀羅。
此優婆夷。
與惡為伴。
是魔眷屬。
必定當堕三惡趣中。
是優婆夷。
過時不說。
不自改悔。
經須臾間。
一日乃至五日。
是優婆夷。
貪求無厭。
實非梵行。
自言梵行。
實非坐禅。
自言坐禅。
此大惡人。
必定當堕三惡趣中。
随業受生。
若優婆夷。
實不得不淨觀。
乃至暖法。
於大衆中。
唱如是言:起增上慢。
自言我得不淨觀。
乃至暖法。
此優婆夷。
是天人中賊。
命終之後。
疾於雹雨。
必定當堕阿鼻地獄滿一大劫。
地獄壽盡。
生餓鬼中。
經八千歲。
啖熱鐵丸。
從餓鬼出。
堕畜生中。
生恒負重。
死複剝皮。
經五百身。
還生人中。
聾盲瘖啞。
癃殘百病。
以為衣服。
如是經苦。
不可具說。
佛告阿難。
若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
系念住意。
心不散亂。
端坐正受。
住意一處。
閉塞諸根。
此人安心念定力故。
雖無境界。
舍身他世。
生兜率天。
值遇彌勒。
與彌勒俱。
下生閻浮提。
龍華初會。
最先聞法。
悟解脫道。
複次阿難。
佛滅度後。
濁惡世中。
若有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
實修梵行。
行十二頭陀莊嚴身。
心行念定。
修白骨觀。
觀於不淨。
入深境界。
心眼明利。
通達禅法。
如此四衆。
為增長佛法故。
為法不滅故。
當密身口意,猶如有人遇身心病。
良醫處方。
當服醍醐。
爾時病者,則詣國王。
求乞醍醐。
王慈愍故。
即以醍醐。
持用賜之。
因敕病人服醍醐法。
當於密屋無風塵處而取飲之。
飲已閉口。
調四大氣。
勿令失度。
若比丘比丘尼。
服此甘露灌頂藥者,唯除知法教授之師。
不得妄向他人宣說。
若向他說。
即失境界。
亦犯十三僧殘之罪。
若諸白衣。
欲行禅定得五神通。
尚不應向他人宣說。
言我得神通仙咒術一切宜秘。
何況出家受具足戒。
若得不淨觀乃至暖法。
不得妄向他人宣說。
若向他說。
即滅境界。
使多衆生於佛法中生疑惑心。
是故我今於此衆中。
制諸比丘比丘尼。
若得不淨觀乃至暖法。
當密修行。
令心明利。
唯向智者教授師說。
不得廣傳向他人說。
若向他說。
為利養心。
應時即犯十三僧殘。
過時不忏。
心無慚愧。
亦犯重罪。
如上所說複次阿難。
佛滅度後。
現前無佛。
四部弟子。
求解脫者,得不淨觀。
當密藏秘勿令他知。
譬如有人。
貧窮孤獨。
生濁惡世。
屬無道王。
彼貧窮人。
掘地求水。
宿世因緣。
忽遇伏藏。
大獲珍寶。
怖畏惡王密藏此寶。
不令他知。
但於屏處。
取此珍寶。
以供妻子。
密受快樂。
佛滅度後。
四部弟子。
得禅樂者,亦複如是,當密藏之。
不得廣說。
若廣說者,犯大重罪。
複次阿難。
譬如長者,獨有一子。
遇大重病。
須眉落盡。
爾時長者,内自思惟。
我今衰禍。
唯此一子。
遇此重病。
當何處求覓良醫。
作此語已,大出财寶。
募訪良醫。
長者宿福。
忽遇一醫多知經方。
長者白言:唯願大師。
起大慈悲。
我有一子。
遇患多時。
唯願大師。
救療此患。
設得愈病。
今我家中。
大有财寶,猶如北方毗沙門天王,若子得差。
唯除我身。
一切奉上。
不敢違逆。
時彼良醫。
告長者言:汝今能造七重闇室。
極令深密。
然後可令汝子服藥。
服此藥已,不得見人。
不向他說。
輕四百日。
兒乃可差。
佛告阿難。
佛滅度後。
佛四部衆弟子。
若修禅定。
求解脫者,如重病人随良醫教。
當於靜處。
若冢間。
若林樹下。
若阿練若處。
修行甚深諸賢聖道。
當密身口於内心中修四梵行。
修四念處。
修四正勤。
修四如意足修五根。
修五力。
修七覺道。
修八聖道分。
修四禅。
修四無量。
心遊入甚深無量空三昧門。
乃至得六神道。
如是種種勝妙功德。
但當一心密而行之。
慎勿虛妄於多衆前自說得過人法。
若說得過人法。
如上所說,必定當堕阿鼻地獄。
為告阿難。
我般涅槃後。
初一百歲。
此不淨觀。
行閻浮提。
攝放逸者,令觀四谛。
一日之中。
修無常觀。
得解脫者,如我住世。
等無有異。
二百歲後。
此閻浮提。
四部弟子。
二分之中。
一分弟子。
修無常觀。
得解脫道。
三百歲時。
四部弟子。
四分之中。
一分弟子。
修無常觀。
得解脫道。
四百歲時。
四部弟子。
五分之中。
一分弟子。
修無常觀。
得解脫道。
我涅槃後。
五百歲時。
四部弟子。
十分之中。
一分弟子。
修無常觀。
得解脫道。
六百歲時。
四部弟子。
百分之中。
一分弟子。
修無常觀。
得解脫道。
七百歲時。
四部弟子。
千分之中。
一分弟子。
修無常觀。
得解脫道。
八百歲時。
四部弟子。
萬分子中。
一分弟子。
修無常觀。
得解脫道。
九百歲時。
四部弟子。
千萬分中。
一分弟子。
修無常觀。
得解脫道。
千歲之時,四部弟子。
億分之中。
十人百人。
修無常觀。
得解脫道。
過千歲已,此無常觀。
雖複流行閻浮提中。
億億千萬衆多弟子。
若一若兩。
修無常觀。
得解脫道。
千五百歲後。
若有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
贊歎宣說無常苦空無我觀者,多有衆生。
懷嫉妒心。
或以刀斫。
或以瓦礫。
打拍彼人。
罵言癡人。
世間何處有無常觀苦空無我。
身肌白淨無量。
雲何反說身為不淨。
汝大惡人。
宜合驅擯。
此相現時。
百千人中。
無有一人修無常觀。
此相現時。
法幢崩。
慧日沒。
一切衆生。
盲無眼目。
釋迦牟尼佛。
雖有弟子。
所著袈裟。
如木頭幡。
自然變白。
諸比丘尼猶如淫女衒賣色以用自活。
諸優婆塞。
如旃陀羅。
殺生無度。
諸優婆夷。
邪淫無道。
欺诳百端。
此相現時。
釋迦牟尼。
無上正法。
永沒無馀。
佛告阿難。
汝持佛語。
為未來世四部弟子。
當廣宣說分别其義。
慎勿忘失。
複次阿難。
汝當為來世諸衆生等。
當宣此言:如來大法。
不久心沒。
汝等於佛法中。
應勤精進。
當觀苦空無常無我等法。
佛說此語時。
八千天子。
悟解無常。
遠塵離垢。
得法眼淨。
五百比丘。
即於座上。
不受諸法。
漏盡意解。
成阿羅漢。
爾時長者阿祇達,并千二百五十比丘。
諸天龍神。
聞佛說此無常觀門。
心開意解。
皆悉達解苦空無常。
頂禮佛足。
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