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得此身。

    如此身者,種子根本。

    皆為不淨。

    汝今實見此不淨不。

    雖見不淨。

    於外見淨。

    當知此淨及與不淨。

    不可久停。

    随逐諸根。

    憶想見是。

    此不淨身。

    屬諸因緣。

    緣合則有。

    緣離則無。

    爾所見事。

    亦屬緣想。

    想成則有。

    想壞則無如此想者,從五情出。

    還入汝心。

    諸欲因緣。

    而有此想。

    此不淨想。

    來無所從。

    去無所至。

    汝當一一谛觀不淨。

    求索彼我了不可得。

    世尊說我及他。

    皆悉空寂。

    何況不淨。

    如是種種。

    呵責其心。

    教令觀空。

    見發毛爪齒一切悉無豁然舍諸不淨之物。

    如前住意還觀骨人。

    佛告阿難。

    汝持是語。

    慎莫忘失。

    此不淨觀。

    及易想法。

    爾時阿難。

    聞佛此語歡喜奉行。

    此想成時。

    名第四膖脹膿血。

    及易想觀竟。

     佛告阿難。

    此想成已,次當更教系念一處。

    端坐正受。

    谛觀右腳大指上。

    令指上皮。

    攜攜欲穿。

    薄皮厚皮。

    内外映徹。

    其薄皮内。

    有一薄膜。

    亦當谛觀。

    如是漸漸。

    至膝至臗。

    左腳亦然。

    至腰至背至頸至項至頭至面至胸。

    舉身皆爾。

    薄皮厚皮。

    内外映徹攜攜欲穿。

    如被吹者,其皮膖脹。

    不可具說。

    身諸毛中一一毛孔。

    百千無量。

    諸膿雜汁,猶如雨滴。

    從毛孔出。

    疾於震雨。

    内外俱流。

    膿血盈滿。

    不淨之極難可堪忍,猶如膿池。

    亦如血池。

    諸蟲滿中。

    此想成已,當觀胸裡。

    舉身是蟲,猶如蟲聚。

    複當更觀左腳大指。

    膖脹膿潰。

    青膿。

    黃膿。

    赤膿。

    黑膿。

    紅膿。

    綠膿。

    白膿。

    爛潰交橫。

    與屎尿雜。

    複有諸蟲。

    遊戲其中。

    穢惡臭處。

    不可堪忍。

    厭患此身不貪諸欲。

    不樂受生。

    此想成時。

    見大夜叉。

    身如大山。

    頭發蓬亂。

    如棘刺林。

    有六十眼,猶如電光。

    有四十口。

    口有二牙。

    皆悉上出,猶如火幢。

    舌似劍樹。

    吐至于膝。

    手捉鐵棒。

    棒似刀山。

    如欲打人。

    如是衆多其數非一見此事時。

    極大驚怖身心皆動。

    如此相貌。

    皆是前身毀犯禁戒。

    諸惡根本。

    無我計我。

    無常計常。

    不淨計淨。

    放逸染著。

    貪受諸欲。

    於苦法中。

    橫生樂想。

    於空法中。

    起颠倒想。

    於不淨身。

    起於淨想。

    邪命自活。

    不計無常。

    此想成時。

    複當更教。

    汝莫驚怖。

    如此夜叉。

    是汝惡心猛毒境界。

    從六大起。

    六大所成。

    汝今應當谛觀六大。

    此六大者,地水火風識空。

    如此一一。

    汝當谛推。

    汝身為是地耶。

    為是水耶。

    為是火耶。

    為是風耶。

    為是識耶。

    為是空耶。

    如是一一。

    谛觀此身。

    從何大起。

    從何大散。

    六大無主。

    身亦無我。

    汝今雲何畏於夜叉。

    如汝心想。

    來無所從。

    去無所至。

    想見夜叉。

    亦複如是,但安意坐。

    設使夜叉來打汝者,歡喜忍受。

    谛觀無我。

    無我法中無驚怖想但當正心結加趺坐。

    谛觀不淨及與夜叉。

    作一成已,複當作二。

    如是漸漸。

    乃至無量。

    一一谛觀。

    皆令分明。

    佛告阿難。

    汝好受持。

    觀薄皮不淨法。

    慎莫忘失。

    爾時阿難。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此想成時。

    名第五觀薄皮竟佛告阿難。

    此想成已,複當更教系念著右腳大指上。

    當谛觀腳指使腳膖脹。

    從腳至頭。

    如吹皮囊膖脹津黑。

    青瘀難堪。

    滿中白蟲。

    如粳米粒。

    蟲有四頭。

    蠢蠢相逐。

    更相唼食。

    肌肉骨髓。

    皆生諸蟲。

    一切五藏。

    蟲皆食盡。

    唯有厚皮。

    在其骨外。

    其皮厚薄,猶如缯練。

    諸蟲出入。

    如穿竹葉。

    内外攜攜。

    其皮欲穿。

    眼中躁癢。

    有無數蟲。

    穿眼欲出。

    生眼眶間。

    身分九孔。

    亦複如是,諸蟲爾時,從厚皮出。

    入薄皮中。

    皮遂穿盡。

    蟲皆落地。

    其數衆多。

    不可稱計。

    作一大聚,猶如蟲山。

    在行者前。

    更相食啖。

    或相纏繞。

    爾時行者,見衆多蟲已,複當系念谛觀一蟲。

    使此一蟲。

    啖諸蟲盡。

    既啖蟲已,一蟲獨在。

    其心漸大。

    見向一蟲。

    大如狗許。

    身體困頓。

    鼻曲如角。

    嗅行者前。

    其眼正赤。

    如燒鐵丸。

    見此事已,極大驚怖。

    當自憶念。

    我身雲何。

    忽然乃爾。

    作如此事。

    先見諸蟲。

    更相食啖。

    今見此蟲。

    形體鬼惡。

    何甚可畏。

    此想成時。

    當自觀身。

    我此諸蟲。

    本無今有。

    已有還無。

    如此不淨。

    從心想生。

    來無所從。

    去無所至。

    亦非是我。

    亦非是他。

    如此身者,六大和合。

    因緣成之。

    六大散滅。

    身亦無常。

    向者諸蟲。

    來無所從。

    去無所至。

    我身蟲聚。

    當有何實。

    蟲亦無主。

    我亦無我。

    作是思惟時。

    所見蟲眼。

    當漸漸小。

    見此事已,身心和悅。

    恬然安樂。

    倍勝於前。

    佛告阿難。

    汝好受持是厚皮蟲聚觀法。

    慎莫忘失。

    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此想成已,名第六厚皮蟲聚觀竟。

     佛告阿難。

    複當住意系念一處。

    谛觀右腳大指上。

    從足至頭。

    好谛觀之。

    當使皮肉都盡。

    腸胃腹肝。

    肺心脾腎。

    一切五藏。

    悉落堕地。

    唯有筋骨。

    共相連持。

    殘膜著骨。

    其色極赤。

    或如淤泥。

    或如濁水。

    作濁水想。

    持用洗皮。

    從足至頭。

    皆使如是,自觀己身。

    極令分明觀己身已,於現前地。

    複作一身使在前立。

    如己無異。

    想一成已,複當想二。

    想二成已,複當想三。

    想三成已,複當想四。

    想四成已,複當想五。

    想五成已,乃至想十。

    想十成已,見一室内。

    周匝上下。

    滿中皆是。

    赤色骨人。

    或有淤泥色者,或有濁水色者,以濁水洗皮。

    如是衆多。

    漸漸廣大。

    滿一由旬想一由旬已,想二由旬。

    想二由旬已,漸漸廣大。

    想百由旬。

    想百由旬已,乃至見三千大千世界。

    滿中赤色骨人。

    或有淤泥色者,或有濁水色者,以濁水洗皮。

    周匝上下。

    縱橫彌滿。

    佛告阿難。

    汝今谛觀此赤色相。

    慎莫忘失。

    爾時阿難。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此想成時。

    名第七極赤淤泥濁水洗皮雜想竟佛告阿難。

    複當更教系心住意。

    觀左腳大指。

    從足至頭。

    如新死人。

    其色萎黃。

    當觀己身。

    亦複如是,見萎黃已,當令黃色變成青赤。

    此想成時。

    見於前地。

    有一新死人。

    其色黃赤。

    見一已見二。

    見二已見三。

    見三已見四。

    見四已見五。

    見五已心想利。

    故恒見己身。

    如新死人。

    如是想成見一切人。

    滿閻浮提如新死人。

    此想成已,轉複廣大。

    見三千大千世界。

    滿中新死人。

    自見己身及以他身。

    等無有異。

    此想成時。

    心意惙然。

    貪欲轉薄佛告阿難。

    汝好谛觀是新死想。

    慎莫忘失。

    爾時阿難。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此想成時。

    名第八新死想竟佛告阿難。

    複當更教系念住意。

    谛觀左腳大指上。

    從足至頭。

    使心不散。

    見身諸骨。

    一一分明。

    共相支拄。

    亦相連持。

    無有破者,毛發爪齒。

    皆悉具足。

    皎然大白。

    見己身已,往複反覆。

    想令白淨。

    想一身已,複想二身。

    想二身已,複想三身。

    想三身已,複想四身。

    想四身已,複想五身。

    乃至於十。

    想十身已,見一室内。

    周匝上下。

    悉是骨人。

    毛發爪齒。

    皆悉具足白中。

    白如珂雪。

    見一室已,複見百室。

    見百室已,見一閻浮提。

    見一閻浮提已,乃至見三千大千世界。

    滿中骨人。

    毛發爪齒。

    皆悉具足。

    其色極白。

    白如珂雪。

    此想成時。

    心意恬安。

    歡喜倍常。

    佛告阿難。

    汝好谛觀具身骨想。

    慎莫忘失。

    爾時阿難。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此想成時。

    名第九具身想竟。

     佛告阿難。

    複當更教系心住意谛觀右足大指兩節間。

    令心專住。

    無分散意。

    觀兩節使相離去。

    唯角相拄。

    觀兩節已從足至頭。

    皆令如是,使節節解。

    唯角相拄。

    從頭至足。

    有三百六十三解一一谛觀。

    令節節各解。

    若不足者,安心谛觀。

    令節節各解。

    唯角相拄。

    觀己身已,當觀他身。

    觀見一已,觀見二。

    觀二已,觀見三。

    觀三已,觀見四。

    觀四已,觀見五。

    觀五已,乃至觀見無量。

    諸白骨人。

    節節各解。

    唯角相拄。

    見此事已複見四方。

    衆多骨人亦複如是,得此觀時。

    當自然見諸骨人外,猶如大海。

    恬靜澄清。

    其心明利。

    見種種雜色光圍繞四邊。

    見此事已,心意自然安隐快樂。

    身心清淨無憂喜想。

    佛告阿難。

    汝好谛觀此節節解想。

    慎莫忘失。

    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得此觀者名第十節節解觀竟。

     佛告阿難。

    此想成已,複當更教系念住意。

    谛觀右腳大指兩節間。

    令節相離。

    如三指許。

    作白光想。

    持用支拄。

    若夜坐時作月光想若晝坐時。

    作日光想。

    連持諸骨。

    莫令解散。

    從足至頭。

    三百六十三解。

    皆令相離。

    如三指許以白光持。

    不令散落晝日坐時。

    以日光持。

    若夜坐時。

    以月光持。

    觀諸節間。

    皆令白光出。

    得此觀時。

    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