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

關燈
天安處無為。

    在世行道修善者少趣善之徒少也。

    趣惡之徒多者,所以然者,衆生之類修惡者多。

    不識佛不識法不識比丘僧。

    亦複不分别善惡好之與鬼。

    但種地獄餓鬼畜生之根栽。

    從冥入冥無複出期。

    猶盲執燭照彼不自明。

    是故說曰:趣惡之徒多也。

    如實知此者速求于泥洹者,人有利疾俱寤不同。

    或有聞而自寤。

    或有睹形而解者,是以聖人布教若幹。

    應病适前投藥不虛。

    其中利根之徒。

    觀世萬變難可同處。

    上求無為如救頭然。

    所以者何。

    彼處虛寂閑靜安樂。

    永合虛表澄神不動。

    是故說曰:如實知此者速求于泥洹也。

     有因生善處,有緣生惡趣。

    有緣般泥洹,如斯皆有緣。

     有因生善處者,雲何為緣。

    所謂緣者施戒聞慧思惟。

    清信士威儀。

    出家威儀。

    大道人威儀。

    舍善行迹。

    是謂因緣趣道之基。

    是故說曰:有因生善處也。

    有緣生惡趣者有何因緣。

    喻如有人内懷憎嫉施心不開。

    犯戒殺生不與取。

    如此十惡之行不能改更。

    遂緻墜堕趣于三塗。

    是故說曰有緣生惡趣也。

    有緣般泥洹者,所說泥洹皆用賢聖真道。

    斷諸結使前趣無為。

    離此聖品則不可獲,猶如外道梵志自相謂言:世無因緣亦無本末。

    有者自然而有。

    無者自然而無。

    何以知其然。

    猶若曠野荊棘生其棘針豈有巧匠削利針乎。

    如鹿百獸群鳥樹迻衣毛雜色形像不同。

    豈複有人彩畫其體乎。

    論其品類受性不同。

    地性素耎石性素堅。

    豈複有人造堅耎耶。

    斯皆無因緣而自然生。

    如此之類執迷來久。

    共相教授至今不絕。

    是故世尊說曰:其事有緣不唐苦爾複何因緣。

    衆生修行十善。

    衆生所處其地平正。

    爾時坑坎高岸荊棘逆草自然平整。

    其有衆生修行惡者,是時普地盡生荊棘高岸絕坑。

    蚖蛇毒蟲孚乳滋多。

    皆由先身積惡所緻。

    是故說曰:如斯皆有緣也。

     鹿歸于野,鳥歸虛空,義歸分别。

    真人歸滅。

     昔者世尊在摩竭界甘果園側因帝石室。

    爾時世尊以天眼清淨寂然無塵垢。

    見有衆群鹿遇彼獵師。

    懷驚愕馳奔崄岨之中。

    爾時世尊複以天眼。

    見有群鳥避羅高翔馳趣虛空。

    如來天眼複見比丘言辯義趣柔和暢達。

    尋即其夜思惟十二因緣。

    反覆究悉逆順本末。

    如來天眼亦複睹之。

    複見異比丘。

    通夜之中反覆思惟。

    入解脫禅定。

    夜将欲曉闇複欲盡。

    于無馀泥洹界。

    而般泥洹。

    複是如來神眼所監。

    爾時世尊觀此義因緣所起。

    欲使弟子演布其教。

    複使正法久住于世。

    使後群生睹其大明。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鹿歸于野,鳥歸虛空,義歸分别。

    真人歸滅。

    不以懈怠意,怯弱有所至。

    欲求至泥洹,焚燒諸縛着。

     不以懈怠意怯弱有所至者,如佛契經中阿鋡所說,佛告比丘。

    此法精進者所修非懈怠者,所修然性懈怠不能自進。

    焉能巧便得至泥洹,猶如有人素性怯弱素無兩目。

    豈能設意露宿曠野。

    多諸盜寇路難得越。

    欲求度彼崄難處者,以有健夫勇猛之士。

    乃得自濟。

    安身無為。

    懷愚性邪意信倒見。

    終不得越崄難之處。

    要有智慧之目賢聖之術。

    然後能到無為之場。

    是故說曰:不以懈怠意怯弱有所至欲求至泥洹焚燒諸縛着也。

     比丘速抒船,以抒便當輕。

    永斷貪欲情,然後至泥洹。

     昔有比丘欲渡江河。

    值有弊船朽故不治。

    是時船師報比丘曰:道士欲有所之。

    可以己功抒此儲水。

    船輕身全何往不克。

    爾時比丘。

    盡其乳哺之力。

    抒其船水窮乃得越至彼水岸。

    收攝衣服整頓威儀。

    漸漸往至親近世尊,到已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如來知彼應得濟渡。

    是以顧眄熟視而已,非是辟支羅漢之所及也。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比丘速抒船,以抒便當輕。

    永斷貪欲情,然後至泥洹。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今乃慮目前之難。

    乃更反懼後世之忌。

    船者危崄世之常法。

    權渡群生不以為惓。

    形如真器純盛不淨何不遺棄。

    抒穢漏病斷淫怒癡。

    乘賢聖船得至泥洹者也。

     我有本以無,本有我今無。

    非無亦非有,如今不可獲。

     我有本以無本有我今無者,外道異學所見不同各自為正。

    我本姓某字某雖有而無。

    雖無而有。

    無有而自生。

    是故說曰:我有本以無本有我今無也。

    非無亦非有者,非無者過去也。

    亦非有者當來也。

    如今不可獲者現在也。

    執愚之士豈離沙門梵志。

    行此邪徑不自改更。

    所以爾者,不解第一之義泥洹之道。

    信于邪見不信泥洹。

    是故說曰:我有本以無本有我今無非無亦非有如今不可獲也。

     難見谛不動,善觀而分别。

    當察愛盡原,是謂名苦際。

     難見谛不動善觀而分别者,滅盡泥洹極為微妙。

    無形而不可見。

    有為之法動轉不停。

    無形法者不可移轉。

    唯有如來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