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關燈
造沙門所語彼沙門。

    汝今瞿昙審成無上等正覺道耶。

    若彼報言成等正覺者,王當以此言報之。

    不蘭迦葉等少出家學年在耆艾。

    形熟神疲猶不得佛道。

    汝今學以來日淺。

    二十九出家。

    自雲六年苦行。

    雲何能成等正覺乎。

    時波斯匿王受六師教誡。

    往至世尊所共相問訊。

    在一面坐須臾退坐前白佛言:瞿昙沙門審成等正覺道耶。

    佛報王曰如王所言成等正覺。

    不蘭六師等。

    少出家學道。

    于今積年形神俱乏不能得成無上道。

    況瞿昙少在王宮。

    五欲自恣不更寒苦。

    年二十九出家求道。

    誇世自稱成無上道耶。

    佛告王曰:世有四事最不可輕。

    何謂為四。

    一者毒蛇瞋恚興盛口吐毒火焚燒山野。

    有形之類皆被其毒。

    是謂一不可輕。

    二者火雖小亦不可輕。

    焚燒萬物。

    是謂二不可輕。

    三者比丘年雖盛壯亦不可輕。

    神足自在變化無常。

    權慧化人亦無窮極。

    是謂三不可輕。

    四者王子雖小亦不可輕。

    所以然者,斬斷自由随意出教無不從命。

    是謂大王四不可輕。

    時波斯匿王聞佛教誡歡喜踴躍。

    即從坐起頭面禮足便退而去。

    是故說明遠清潔是謂長老也。

     所謂沙門,非必除發,妄語貪取。

    有欲如凡。

     所謂沙門非必除發者,昔佛在羅閱祇城竹園迦蘭陀所。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摩竭國界快得善利。

    遭遇如來賢聖弟子圍繞。

    于此國界羅閱祇城。

    夏坐九十日。

    爾時名聲徹十六大國。

    聞如來歎說。

    賢聖弟子及比丘僧。

    國界人民倍懷歡喜。

    興敬供養衣被飲食床褥卧具病瘦醫藥。

    有無量衆生在家窮乏。

    晝夜救命不能自存。

    見諸比丘受自然供。

    既自營已複無官私。

    思惟權宜各自相率出家為道。

    既為沙門不能纂修法教誦契經律阿毗昙。

    亦複不坐禅誦經佐助衆事。

    受人信施論不要事。

    佛告諸比丘汝等本在家時。

    不理家業乏于衣裳。

    見諸比丘得自然供養。

    汝等貪着故出家為道。

    形如沙門心如餓虎。

    有何道德饒潤我法。

    爾時如來便說此偈。

     世稱卿沙門,汝亦言沙門。

    形雖似沙門,如鶴伺于魚。

     佛告比丘。

    剃除須發着三法衣。

    受他信施謂法應爾。

    報應一至億佛不救。

    其中利根捷疾智者,即自改往修來承如來教。

    諸有鈍根不能改更。

    遂自招禍。

    是故說所謂沙門非必除發也。

    妄語貪取有欲如凡者,汝等比丘與惡智相應。

    永離善法實非沙門。

    自稱為沙門。

    外視法服似如沙門。

    如來複說此偈。

     如離實不離,袈裟除不除。

    持缽實不持,非俗非沙門。

    重雲而無雨,苗茂不獲果。

    比丘離比丘,如晝燈無光。

     是故說妄語貪取有欲如凡。

    所謂沙門,恢廓弘道,息心滅意。

    粗結不興。

     所謂沙門者,昔有愚人志性遊蕩不别是非好惡。

    見數十人舁死者出城。

    複值衆人以香華散于死屍。

    時彼愚人還家寝卧。

    先有郁金華裹懸于屋棟。

    繩解華散堕于愚人上。

    愚人舉聲喚家室告曰:吾今已死何不舁我捐棄。

    家人問曰:汝雲何為死。

    報曰汝不見華散我身上乎。

    家室答曰不。

    以華散身上謂以為死。

    所謂死者無出入息。

    身如枯木。

    風去火棄神識斷去。

    身體剛強無所複任。

    如斯比者乃謂為死。

    汝雖言死像死而不死。

    此比丘衆亦複如是,汝今比丘像比丘非比丘也。

    真實比丘者,威儀具足見小隙畏懼。

    況于大者,衆行不阙志趣三道。

    佛辟支佛阿羅漢道。

    具足威儀戒律如此之比乃謂沙門。

    汝等剃除須發外被袈裟内懷奸宄。

    所謂沙門恢廓弘道也。

    息心滅意粗結不興者,諸弊惡法已盡已滅更不複興。

    粗者謂結中根本。

    根本已除則無枝葉。

    是故說息心滅意粗結不興也。

     謂能舍惡,是謂沙門,梵志除惡。

    沙門執行,自除己垢,可謂為道。

     謂能舍惡是謂沙門者,已息諸惡如契經所說,佛告比丘。

    如人稱卿皆雲沙門沙門。

    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愚人皆雲沙門沙門。

    佛告比丘。

    若應爾者當執沙門行。

    若為梵志當持梵志行。

    是故比丘行如沙門亦如梵志。

    所以然者,沙門梵志其行清淨。

    意欲所願必如所念。

    雲何為沙門梵志法。

    所謂沙門梵志法。

    身行清淨或複作是念。

    我所作已辦已成。

    口意亦複如是便得養壽。

    是謂沙門梵志法。

    梵志除惡沙門執行。

    梵志修行恒以貢高為首。

    自恃技術自相謂曰:吾等婆羅門從梵口生。

    刹利種者從梵天齊生。

    毗奢種者從梵天脅生。

    輸陀羅種者從梵天腳生。

    以梵為父貢高誇說自謂第一。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梵志法者其實不然。

    修梵行人至竟清淨除不善法。

    今諸梵志為身招禍。

    畜妻養子男女列堂己行不純。

    反更稱說吾從梵天口生。

    是故說梵志除惡沙門執行也。

    自除己垢可謂為道者,修行比丘自除己垢。

    諸惡不善法永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