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七十七

關燈
名無上正等菩提。

    以無我性無有情性無命者性無士夫性無補特伽羅等性平等故名無上正等菩提。

    一切善法無不現證。

    一切善法無不妙覺。

    善現,善法善法者,如來一切說為非法。

    是故如來說名善法善法。

     複次善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

    集七寶聚量等三千大千世界。

    其中所有妙高山王持用布施。

    若善男子或善女人。

    於此般若波羅蜜多經中乃至四句伽他。

    受持讀誦究竟通利。

    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

    善現,前說福聚於此福聚。

    百分計之所不能及。

    如是千分若百千分若俱胝百千分。

    若俱胝那庾多百千分。

    若數分若計分若算分若喻分。

    若烏波尼殺昙分亦不能及。

     佛告善現,於汝意雲何。

    如來頗作是念。

    我當度脫諸有情耶。

    善現,汝今勿當作如是觀。

    何以故?善現,無少有情如來度者,善現,若有有情如來度者,如來即應有其我執有有情執有命者執有士夫執有補特伽羅等執。

    善現,我等執者如來說為非執。

    故名我等執。

    而諸愚夫異生強有此執。

    善現,愚夫異生者,如來說為非生故名愚夫異生。

     佛告善現,於汝意雲何。

    可以諸相具足觀如來不。

    善現答言:如我解佛所說義者,不應以諸相具足觀於如來。

    佛言善現,善哉善哉!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不應以諸相具足觀於如來。

    善現,若以諸相具足觀如來者,轉輪聖王應是如來。

    是故不應以諸相具足觀於如來。

    如是應以諸相非相觀於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諸以色觀我,以音聲尋我。

    彼生履邪斷,不能當見我。

    應觀佛法性,即導師法身。

    法性非所識,故彼不能了。

     佛告善現,於汝意雲何。

    如來應正等覺以諸相具足現證無上正等覺耶。

    善現,汝今勿當作如是觀。

    何以故?善現,如來應正等覺不以諸相具足現證無上正等菩提。

     複次善現,如是發趣菩薩乘者,頗施設少法若壞若斷耶。

    善現,汝今勿當作如是觀。

    諸有發趣菩薩乘者,終不施設少法若壞若斷複次善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

    以克伽河沙等世界盛滿七寶奉施如來應正等覺。

    若有菩薩於諸無我無生法中獲得堪忍。

    由是因緣所生福聚甚多於彼。

     複次善現,菩薩不應攝受福聚。

    具壽善現即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不應攝受福聚。

    佛言善現,所應攝受不應攝受。

    是故說名所應攝受。

     複次善現,若有說言如來若去若來若住若坐若卧。

    是人不解我所說義。

    何以故?善現,言如來者即是真實真如增語。

    都無所去無所從來故名如來應正等覺。

     複次善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

    乃至三千大千世界大地極微塵量等世界。

    即以如是無數世界色像為墨如極微聚。

    善現,於汝意雲何。

    是極微聚甯為多不。

    善現答言:是極微聚。

    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何以故?世尊,若極微聚是實有者,佛不應說為極微聚。

    所以者何。

    如來說極微聚即為非聚故名極微聚。

    如來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故名三千大千世界。

    何以故?世尊,若世界是實有者即為一合執。

    如來說一合執即為非執故名一合執。

    佛言善現,此一合執不可言說不可戲論。

    然彼一切愚夫異生強執是法。

    何以故?善現,若作是言:如來宣說我見有情見命者見士夫見補特伽羅見意生見摩納婆見作者見受者見。

    於汝意雲何。

    如是所說為正語不。

    善現答言:不也世尊,不也善逝。

    如是所說非為正語。

    所以者何。

    如來所說我見有情見命者見士夫見補特伽羅見意生見摩納婆見作者見受者見即為非見故名我見乃至受者見。

    佛告善現,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

    應如是見。

    應如是信解。

    如是不住法想。

    何以故?善現,法想法想者,如來說為非想。

    是故如來說名法想法想。

     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诃薩以無量無數世界盛滿七寶奉施如來應正等覺。

    若善男子或善女人。

    於此般若波羅蜜多經中乃至四句伽他。

    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如理作意。

    及廣為他宣說開示。

    由此因緣所生福聚。

    甚多於前無量無數。

    雲何為他宣說開示。

    如不為他宣說開示故名為他宣說開示。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諸和合所為,如星翳燈幻。

    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

     時薄伽梵說是經已,尊者善現及諸刍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

    并諸世間天人阿素洛健達縛等。

    聞薄伽梵所說經已,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第十會般若理趣分序(西明寺沙門玄則撰) 般若理趣分者,蓋乃覈諸會之旨歸。

    绾積篇之宗緒。

    眇詞筌而動眷。

    燭意象以興言:是以瞬德寶之所叢。

    則金剛之慧為極。

    晞觀照之攸炫。

    則圓鏡之智居尊。

    所以上集天宮。

    因自在而為心表。

    傍開寶殿。

    寄摩尼而作說标。

    明般若之勝規。

    乃庶行之淵府。

    故能長驅大地。

    枕策上乘。

    既得一以儀真。

    且吹萬以甄俗。

    行位兼積。

    聳德山而秀峙。

    句義畢圓。

    吞教海而澄廓。

    爾其攝真淨器。

    入廣大輪。

    性印磊以成文。

    智冠嶷以騰質。

    然後。

    即灌頂位。

    披總持門。

    以寂滅心。

    住平等性。

    滌除戲論。

    說無所說,絕棄妄想。

    思不可思。

    足使愉忿共情。

    親怨等觀。

    名字斯假。

    同法界之甚深。

    障漏未銷。

    均菩提之遠離。

    信乎。

    心凝旨敻。

    義皎詞明。

    言理則理邃環中。

    談趣則趣沖垓表。

    雖一軸單譯。

    而具該諸分。

    若不留連此旨。

    咀詠斯文。

    何能指吾遙津。

    搜奇密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