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二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三分方便善巧品第二十六之四
爾時善現複白佛言:世尊,常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依何義故名為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善現,由此般若波羅蜜多。
到一切法究竟彼岸。
依此義故名為般若波羅蜜多。
複次善現,由此般若波羅蜜多。
聲聞獨覺菩薩如來能到彼岸。
依此義故名為般若波羅蜜多。
複次善現,由此般若波羅蜜多。
依勝義理分析。
諸法。
乃至無有少分可得。
依此義故名為般若波羅蜜多。
複次善現,由此般若波羅蜜多。
攝藏真如法界法性廣說乃至不思議界。
依此義故名為般若波羅蜜多。
複次善現,由此般若波羅蜜多。
無有少法若相應若不相應。
若有色若無色。
若有見若無見。
若有對若無對。
依此義故名為般若波羅蜜多。
所以者何。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非相應非不相應。
無色無見無對一相所謂無相。
複次善現,由此般若波羅蜜多。
能生一切殊勝善法。
能發一切智慧辯才。
能引一切世出世樂。
能照一切甚深義理。
依此義故名為般若波羅蜜多。
複次善現,由此般若波羅蜜多理趣堅實不可動壞。
依此義故名為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一切惡魔及彼眷屬聲聞獨覺外道梵志惡友怨雠皆不能壞。
所以者何。
由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中說一切法皆自相空。
諸惡魔等不得其便。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應随實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謂一切法自相皆空。
一切惡緣無能動壞。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欲行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趣。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行無常義苦義空義無我義。
亦應行苦智義集智義滅智義道智義法智義類智義世俗智義他心智義盡智義無生智義如說智義。
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诃薩為行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趣應行般若波羅蜜多。
具壽善現即白佛言: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義與非義俱不可得。
雲何菩薩摩诃薩為行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趣。
應行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善現,諸菩薩摩诃薩為行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趣應作是念。
我不應行貪欲非義。
我不應行瞋恚非義。
我不應行愚癡非義。
我不應行憍慢非義。
我不應行邪見非義。
我不應行乃至一切見趣非義。
亦不應行貪欲瞋恚愚癡憍慢邪見見趣及馀法義。
所以者何。
貪瞋癡等真如實際。
不與諸法為義非義。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為行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趣應作是念。
我不應行色義非義。
我不應行受想行識義非義。
廣說乃至我不應行諸佛無上正等菩提義非義。
我不應行一切智智義非義。
所以者何。
佛得無上正等覺時。
求一切法義與非義都不可得。
善現當知。
諸佛出世若不出世。
諸法法界法住法定法爾常祝無法於法為義非義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诃薩應離一切義非義執。
當行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趣。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何因緣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不與諸法為義非義。
佛告善現,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於有為法及無為法。
俱無所作非恩非怨無益無損。
由此因緣不與諸法為義非義。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豈不諸佛及佛弟子一切賢聖。
皆以無為為所趣義。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為所趣義。
然無為法不與諸法為益為損。
譬如虛空真如實際不與諸法為益為損。
諸菩薩摩诃薩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複如是,不與諸法為益為損。
是故般若波羅蜜多不與諸法為義非義。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諸菩薩摩诃薩豈不要學無為般若波羅蜜多乃能證得一切智智。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諸菩薩摩诃薩要學甚深無為般若波羅蜜多。
乃能證得一切智智。
以不二法而為方便。
善現複問。
為以不二法得不二法耶。
佛言不爾。
善現複問。
為以二法得不二法耶。
佛言不爾。
善現白言:若無二法不以二法不二法得。
諸菩薩摩诃薩如何當得一切智智。
佛告善現,二不二法俱不可得。
是故所得一切智智。
不以二法不二法得。
然無所得法能得無所得。
所以者何。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及一切智智俱不可得故。
無得而得乃名真得。
爾時善現便白佛言: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最極甚深。
諸菩薩摩诃薩能為難事。
不得有情亦複不得有情施設。
而為有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
譬如有人空中種樹甚為難事。
諸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不得有情及彼施設。
而為有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極為難事。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最極甚深。
諸菩薩摩诃薩能為難事。
不得有情亦複不得有情施設。
而為有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雖不見有真實有情及彼施設。
而諸有情愚癡颠倒執為實有。
沈淪生死受苦無窮。
為拔彼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
得菩提已方便善巧而度脫之。
譬如有人良田種樹。
是人雖複不識此樹根莖枝葉花果受者,而種樹已随時溉灌勤加守護。
此樹後時漸得生長。
根莖枝葉花果茂盛。
衆人受用愈疾獲安。
諸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雖不見有佛果有情。
而為有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
漸次修行六到彼岸。
及馀無量菩提分法既圓滿已,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令諸有情受用佛樹。
枝葉花果各得饒益。
善現當知。
枝葉饒益謂諸有情依此佛樹脫惡趣苦。
其花饒益謂諸有情依此佛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依何義故名為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善現,由此般若波羅蜜多。
到一切法究竟彼岸。
依此義故名為般若波羅蜜多。
複次善現,由此般若波羅蜜多。
聲聞獨覺菩薩如來能到彼岸。
依此義故名為般若波羅蜜多。
複次善現,由此般若波羅蜜多。
依勝義理分析。
諸法。
乃至無有少分可得。
依此義故名為般若波羅蜜多。
複次善現,由此般若波羅蜜多。
攝藏真如法界法性廣說乃至不思議界。
依此義故名為般若波羅蜜多。
複次善現,由此般若波羅蜜多。
無有少法若相應若不相應。
若有色若無色。
若有見若無見。
若有對若無對。
依此義故名為般若波羅蜜多。
所以者何。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非相應非不相應。
無色無見無對一相所謂無相。
複次善現,由此般若波羅蜜多。
能生一切殊勝善法。
能發一切智慧辯才。
能引一切世出世樂。
能照一切甚深義理。
依此義故名為般若波羅蜜多。
複次善現,由此般若波羅蜜多理趣堅實不可動壞。
依此義故名為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一切惡魔及彼眷屬聲聞獨覺外道梵志惡友怨雠皆不能壞。
所以者何。
由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中說一切法皆自相空。
諸惡魔等不得其便。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應随實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謂一切法自相皆空。
一切惡緣無能動壞。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欲行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趣。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行無常義苦義空義無我義。
亦應行苦智義集智義滅智義道智義法智義類智義世俗智義他心智義盡智義無生智義如說智義。
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诃薩為行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趣應行般若波羅蜜多。
具壽善現即白佛言: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義與非義俱不可得。
雲何菩薩摩诃薩為行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趣。
應行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善現,諸菩薩摩诃薩為行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趣應作是念。
我不應行貪欲非義。
我不應行瞋恚非義。
我不應行愚癡非義。
我不應行憍慢非義。
我不應行邪見非義。
我不應行乃至一切見趣非義。
亦不應行貪欲瞋恚愚癡憍慢邪見見趣及馀法義。
所以者何。
貪瞋癡等真如實際。
不與諸法為義非義。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為行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趣應作是念。
我不應行色義非義。
我不應行受想行識義非義。
廣說乃至我不應行諸佛無上正等菩提義非義。
我不應行一切智智義非義。
所以者何。
佛得無上正等覺時。
求一切法義與非義都不可得。
善現當知。
諸佛出世若不出世。
諸法法界法住法定法爾常祝無法於法為義非義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诃薩應離一切義非義執。
當行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趣。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何因緣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不與諸法為義非義。
佛告善現,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於有為法及無為法。
俱無所作非恩非怨無益無損。
由此因緣不與諸法為義非義。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豈不諸佛及佛弟子一切賢聖。
皆以無為為所趣義。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為所趣義。
然無為法不與諸法為益為損。
譬如虛空真如實際不與諸法為益為損。
諸菩薩摩诃薩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複如是,不與諸法為益為損。
是故般若波羅蜜多不與諸法為義非義。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諸菩薩摩诃薩豈不要學無為般若波羅蜜多乃能證得一切智智。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諸菩薩摩诃薩要學甚深無為般若波羅蜜多。
乃能證得一切智智。
以不二法而為方便。
善現複問。
為以不二法得不二法耶。
佛言不爾。
善現複問。
為以二法得不二法耶。
佛言不爾。
善現白言:若無二法不以二法不二法得。
諸菩薩摩诃薩如何當得一切智智。
佛告善現,二不二法俱不可得。
是故所得一切智智。
不以二法不二法得。
然無所得法能得無所得。
所以者何。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及一切智智俱不可得故。
無得而得乃名真得。
爾時善現便白佛言: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最極甚深。
諸菩薩摩诃薩能為難事。
不得有情亦複不得有情施設。
而為有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
譬如有人空中種樹甚為難事。
諸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不得有情及彼施設。
而為有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極為難事。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最極甚深。
諸菩薩摩诃薩能為難事。
不得有情亦複不得有情施設。
而為有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雖不見有真實有情及彼施設。
而諸有情愚癡颠倒執為實有。
沈淪生死受苦無窮。
為拔彼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
得菩提已方便善巧而度脫之。
譬如有人良田種樹。
是人雖複不識此樹根莖枝葉花果受者,而種樹已随時溉灌勤加守護。
此樹後時漸得生長。
根莖枝葉花果茂盛。
衆人受用愈疾獲安。
諸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雖不見有佛果有情。
而為有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
漸次修行六到彼岸。
及馀無量菩提分法既圓滿已,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令諸有情受用佛樹。
枝葉花果各得饒益。
善現當知。
枝葉饒益謂諸有情依此佛樹脫惡趣苦。
其花饒益謂諸有情依此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