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一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若住此三摩地時。
不見諸法及一切定有诤無诤性相差别。
是故名為有诤無诤平等理趣三摩地。
雲何名為無巢穴無标幟無愛樂三摩地。
謂若住此三摩地時。
破諸巢穴舍諸标幟。
斷諸愛樂而無所執。
是故名為無巢穴無标幟無愛樂三摩地。
雲何名為決定安住真如三摩地。
謂若住此三摩地時。
於諸等持及一切法。
常不棄舍真如實相。
是故名為決定安住真如三摩地。
雲何名為離身穢惡三摩地。
謂若住此三摩地時。
令諸等持破壞身見。
是故名為離身穢惡三摩地。
雲何名為離語穢惡三摩地。
謂若住此三摩地時。
令諸等持壞語惡業。
是故名為離語穢惡三摩地。
雲何名為離意穢惡三摩地。
謂若住此三摩地時。
令諸等持壞意惡業。
是故名為離意穢惡三摩地。
雲何名為如虛空三摩地。
謂若住此三摩地時。
於諸有情普能饒益。
其心平等如太虛空。
是故名為如虛空三摩地。
雲何名為無染著如虛空三摩地。
謂若住此三摩地時。
觀一切法都無所有。
如淨虛空無染無著。
是故名為無染著如虛空三摩地。
善現,如是等有無量百千微妙希有勝三摩地。
當知是為菩薩摩诃薩大乘相。
△第二分念住等品第十七之一 複次善現,菩薩摩诃薩大乘相者,謂四念祝雲何為四。
一身念祝二受念祝三心念祝四法念祝身念住者,謂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雖於内身住循身觀。
或於外身住循身觀。
或於内外身住循身觀。
而永不起身俱尋思。
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受念住者,謂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雖於内受住循受觀。
或於外受住循受觀。
或於内外受住循受觀。
而永不起受俱尋思。
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心念住者,謂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雖於内心住循心觀。
或於外心住循心觀。
或於内外心住循心觀。
而永不起心俱尋思。
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法念住者,謂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雖於内法住循法觀。
或於外法住循法觀。
或於内外法住循法觀。
而永不起法俱尋思。
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雲何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於内身住循身觀。
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善現,若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審觀自身行時。
知行住時。
知住坐時。
知坐卧時。
知卧如如自身威儀差别。
如是如是,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是為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於内身住循身觀。
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審觀自身。
正知往來。
正知瞻顧。
正知俯仰。
正知屈伸。
服僧伽胝執持衣缽。
若食若飲偃息經行。
坐起承迎寤寐語默。
入出諸定皆念正知。
是為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於内身住循身觀。
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審觀自身。
於息入時念知息入。
於息出時念知息出。
於息長時念知息長。
於息短時念知息短。
如轉輪師或彼弟子。
輪勢長時知輪勢長。
輪勢短時知輪勢短。
是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念知諸息若入若出長短差别。
是為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於内身住循身觀。
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審觀自身諸界差别。
所謂地界水火風界。
如巧屠師或彼弟子。
斷牛命已,複用利刀分析其身。
割為四分。
若坐若立如實觀知。
是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觀察自身地水火風四界差别。
是為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於内身住循身觀。
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審觀自身。
從足至頂種種不淨充滿其中。
外為薄皮之所纏裹。
所謂此身唯有種種發毛爪齒皮革血肉筋脈骨髓心肝肺腎脾膽胞胃大腸小腸屎尿涕唾涎淚垢污淡膿肪?冊腦膜?蚩甯。
如是不淨充滿身中。
如有農夫。
或諸長者倉中盛滿種種雜穀。
所謂稻麻粟豆麥等。
有明目者開倉睹之。
能如實知其中唯有稻麻粟等種種雜穀。
是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審觀自身。
從足至頂不淨充滿不可貪樂。
是為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於内身住循身觀。
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往憺怕路觀所棄屍。
死經一日或經二日乃至七日。
其身膖脹色變青瘀。
臭爛皮穿膿血流出。
見是事已自念我身。
有如是性具如是法。
未得解脫終歸如是,是為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於内身住循身觀。
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
不見諸法及一切定有诤無诤性相差别。
是故名為有诤無诤平等理趣三摩地。
雲何名為無巢穴無标幟無愛樂三摩地。
謂若住此三摩地時。
破諸巢穴舍諸标幟。
斷諸愛樂而無所執。
是故名為無巢穴無标幟無愛樂三摩地。
雲何名為決定安住真如三摩地。
謂若住此三摩地時。
於諸等持及一切法。
常不棄舍真如實相。
是故名為決定安住真如三摩地。
雲何名為離身穢惡三摩地。
謂若住此三摩地時。
令諸等持破壞身見。
是故名為離身穢惡三摩地。
雲何名為離語穢惡三摩地。
謂若住此三摩地時。
令諸等持壞語惡業。
是故名為離語穢惡三摩地。
雲何名為離意穢惡三摩地。
謂若住此三摩地時。
令諸等持壞意惡業。
是故名為離意穢惡三摩地。
雲何名為如虛空三摩地。
謂若住此三摩地時。
於諸有情普能饒益。
其心平等如太虛空。
是故名為如虛空三摩地。
雲何名為無染著如虛空三摩地。
謂若住此三摩地時。
觀一切法都無所有。
如淨虛空無染無著。
是故名為無染著如虛空三摩地。
善現,如是等有無量百千微妙希有勝三摩地。
當知是為菩薩摩诃薩大乘相。
△第二分念住等品第十七之一 複次善現,菩薩摩诃薩大乘相者,謂四念祝雲何為四。
一身念祝二受念祝三心念祝四法念祝身念住者,謂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雖於内身住循身觀。
或於外身住循身觀。
或於内外身住循身觀。
而永不起身俱尋思。
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受念住者,謂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雖於内受住循受觀。
或於外受住循受觀。
或於内外受住循受觀。
而永不起受俱尋思。
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心念住者,謂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雖於内心住循心觀。
或於外心住循心觀。
或於内外心住循心觀。
而永不起心俱尋思。
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法念住者,謂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雖於内法住循法觀。
或於外法住循法觀。
或於内外法住循法觀。
而永不起法俱尋思。
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雲何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於内身住循身觀。
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善現,若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審觀自身行時。
知行住時。
知住坐時。
知坐卧時。
知卧如如自身威儀差别。
如是如是,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是為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於内身住循身觀。
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審觀自身。
正知往來。
正知瞻顧。
正知俯仰。
正知屈伸。
服僧伽胝執持衣缽。
若食若飲偃息經行。
坐起承迎寤寐語默。
入出諸定皆念正知。
是為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於内身住循身觀。
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審觀自身。
於息入時念知息入。
於息出時念知息出。
於息長時念知息長。
於息短時念知息短。
如轉輪師或彼弟子。
輪勢長時知輪勢長。
輪勢短時知輪勢短。
是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念知諸息若入若出長短差别。
是為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於内身住循身觀。
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審觀自身諸界差别。
所謂地界水火風界。
如巧屠師或彼弟子。
斷牛命已,複用利刀分析其身。
割為四分。
若坐若立如實觀知。
是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觀察自身地水火風四界差别。
是為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於内身住循身觀。
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審觀自身。
從足至頂種種不淨充滿其中。
外為薄皮之所纏裹。
所謂此身唯有種種發毛爪齒皮革血肉筋脈骨髓心肝肺腎脾膽胞胃大腸小腸屎尿涕唾涎淚垢污淡膿肪?冊腦膜?蚩甯。
如是不淨充滿身中。
如有農夫。
或諸長者倉中盛滿種種雜穀。
所謂稻麻粟豆麥等。
有明目者開倉睹之。
能如實知其中唯有稻麻粟等種種雜穀。
是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審觀自身。
從足至頂不淨充滿不可貪樂。
是為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於内身住循身觀。
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憂。
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往憺怕路觀所棄屍。
死經一日或經二日乃至七日。
其身膖脹色變青瘀。
臭爛皮穿膿血流出。
見是事已自念我身。
有如是性具如是法。
未得解脫終歸如是,是為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於内身住循身觀。
熾然精進正知具念調伏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