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九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曲躬合掌贊言:大士。
善哉善哉!為法至誠堅固乃爾。
過去諸佛為菩薩時。
亦如大士以堅固願求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
請問菩薩所學所乘所行所作心無厭倦。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已證無上正等菩提。
大士。
當知我實不用人血心髓。
但來相試。
今何所願。
我當相與以酬輕觸損惱之愆。
彼即報言:我本所願唯有無上正等菩提。
天主頗能與斯願不。
時天帝釋赧然有愧。
而白彼言:此非我力。
唯有諸佛大聖法王。
於法自在能與斯願。
大士。
今應除無上覺更求馀願。
我當與之。
彼便報曰: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我所願。
頗能惠不。
時天帝釋倍複生慚。
而白彼言:我於此願亦不能與。
然我有力令大士身平複如故。
用斯願不。
彼複報言:如是所願自能滿足無勞天主。
所以者何。
我若啟告十方諸佛發誠谛言:今自賣身實為慕法。
不懷谄詐诳惑世間。
由此因緣定於無上正等菩提不退轉者,令我身形平複如故。
此言未訖自能令我平複如故。
豈假天威。
天帝釋言:如是如是,佛之神力不可思議。
菩薩至誠何事不辦。
然由我故損大士身。
唯願慈悲許辦斯事。
時彼大士告帝釋言:既爾殷勤當随汝意。
時天帝釋即現天威。
令彼身形平複如故。
乃至不見少分瘡痕。
形貌端嚴過於往日。
愧謝右繞忽然不現。
我既見彼希有之事。
轉增愛敬合掌白言:願降慈悲暫臨我宅。
所須供養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及說法師法湧菩薩供養之具。
為白父母一切當得。
我及侍從亦辭父母。
随大士往具妙香城。
為欲供養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及說法師法湧菩薩摩诃薩故。
今彼大士以我至誠不遺所願來至門首。
唯願父母多與珍财。
及許我身并先事我五百侍女。
持諸供具鹹當随從常啼菩薩往妙香城。
禮敬供養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及說法師法湧菩薩。
為得所說諸佛法故。
爾時父母聞女所說,歡喜踴躍歎未曾有。
便告女言:如汝所說常啼菩薩甚為希有。
能擐如是大功德铠。
勇猛精進求諸佛法。
所求佛法微妙最勝。
廣大清淨不可思議。
能引世間諸有情類令獲殊勝利益安樂。
汝於是法既深愛重。
欲随善友持諸供具往妙香城。
供養般若波羅蜜多及說法師法湧菩薩。
為欲證得諸佛法故。
我等雲何不生随喜。
今聽汝去。
我等亦欲與汝相随。
汝歡喜不。
女即白言:甚大歡喜。
我尚不礙馀人善法況父母耶。
父母報言:汝應嚴辦供具侍從速當共往。
時長者女即便營辦五百乘車七寶嚴飾。
亦令五百常随侍女。
恣意各取衆寶嚴身。
複取金銀吠琉璃寶頗胝迦寶末尼真珠帝青大青螺貝璧玉珊瑚琥珀杵藏石藏。
及馀無量異類珍财種種花香衣服嬰珞寶幢幡蓋伎樂蘇油上妙珍财各無量種并馀種種上妙供具。
其女既辦如是事已,恭敬啟請常啼菩薩前乘一車。
身及父母侍女五百各乘一車。
圍繞侍從常啼菩薩。
漸漸東去至妙香城。
見城高廣七寶成就。
於其城外周匝皆有七寶所成。
七重垣牆。
七重樓觀。
七重欄楯。
七重寶塹。
七重行列寶多羅樹。
是垣牆等互相間飾。
發種種光甚可愛樂。
此大寶城面各十二逾繕那量。
清淨寬廣。
人物熾盛安隐豐樂。
中有五百街巷市廛。
度量相當端嚴如畫。
於諸衢陌各有清流。
亘以寶舫往來無擁。
一一街巷清淨嚴飾。
灑以香水布以名花。
城及垣牆皆有卻敵。
雉堞樓閣紫金所成。
■以衆珍光明輝煥。
於雉堞間廁以寶樹。
是一一樹根莖枝葉及以花果。
皆别寶成。
城垣樓閣及諸寶樹。
覆以金網連以寶繩。
懸以金鈴綴以寶铎。
微風吹動發和雅音。
譬如善奏五支諸樂。
城外周匝七重寶塹。
八功德水彌滿其中。
冷暖調和清澄皎鏡。
水中處處有七寶船。
間飾莊嚴衆所樂見。
諸塹水内具衆妙華。
色香鮮郁遍覆水上。
有五百苑周寰大城。
種種莊嚴甚可喜樂。
一一苑内有五百池。
其池縱廣一俱盧舍。
七寶莊飾悅可衆心。
於諸池内有四色花。
量如車輪映蔽于水。
其華皆以七寶所成。
諸池苑中多有衆鳥。
音聲相和聚散遨遊。
漸複前行即便遙見。
法湧菩薩摩诃薩。
正處七寶台坐師子座。
無量無數百千俱胝那庾多衆。
前後圍繞而為說法。
爾時常啼菩薩摩诃薩。
最初遙見法湧菩薩摩诃薩故身心悅樂。
譬如刍系念一境忽然得入第三靜慮。
既遙見已作是念言:我等不應乘車而趣法湧菩薩摩诃薩所。
作是念已即便下車整理衣服。
時長者女及彼父母侍女五百亦皆下車。
各以上妙衆寶衣服嚴飾其身。
持諸供具恭敬圍繞常啼菩薩。
徐行而趣法湧菩薩摩诃薩所。
其路邊有法湧菩薩所營七寶大般若台。
以赤栴檀而為塗飾。
懸寶鈴铎出微妙音。
周匝皆垂真珠羅網。
於台四角懸四寶珠。
以為燈明晝夜常照。
寶台四面有四香爐。
白銀所成衆寶嚴飾。
恒時燒以黑沈水香。
散衆妙花而為供養。
台中有座七寶所成。
其上重敷茵褥绮巴。
於斯座上複有一函。
四寶合成莊嚴绮麗。
一金二銀。
三吠琉璃四帝青寶。
真金葉上銷琉璃汁。
書以般若波羅蜜多置此函中恒時封櫻台中處處懸寶幡花。
間飾莊嚴甚可愛樂。
常啼菩薩長者女等。
見此寶台莊嚴殊妙。
合掌恭敬歎未曾有。
複見帝釋與其無量百千天衆在寶台邊。
持天種種上妙香末及衆寶屑微妙香花金銀花等散寶台上。
於虛空中奏天伎樂。
常啼菩薩見是事已,問帝釋言:何緣天主與諸天衆供養此台。
天帝釋曰:大士。
今者豈不知耶。
於此台中有無上法
善哉善哉!為法至誠堅固乃爾。
過去諸佛為菩薩時。
亦如大士以堅固願求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
請問菩薩所學所乘所行所作心無厭倦。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已證無上正等菩提。
大士。
當知我實不用人血心髓。
但來相試。
今何所願。
我當相與以酬輕觸損惱之愆。
彼即報言:我本所願唯有無上正等菩提。
天主頗能與斯願不。
時天帝釋赧然有愧。
而白彼言:此非我力。
唯有諸佛大聖法王。
於法自在能與斯願。
大士。
今應除無上覺更求馀願。
我當與之。
彼便報曰: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我所願。
頗能惠不。
時天帝釋倍複生慚。
而白彼言:我於此願亦不能與。
然我有力令大士身平複如故。
用斯願不。
彼複報言:如是所願自能滿足無勞天主。
所以者何。
我若啟告十方諸佛發誠谛言:今自賣身實為慕法。
不懷谄詐诳惑世間。
由此因緣定於無上正等菩提不退轉者,令我身形平複如故。
此言未訖自能令我平複如故。
豈假天威。
天帝釋言:如是如是,佛之神力不可思議。
菩薩至誠何事不辦。
然由我故損大士身。
唯願慈悲許辦斯事。
時彼大士告帝釋言:既爾殷勤當随汝意。
時天帝釋即現天威。
令彼身形平複如故。
乃至不見少分瘡痕。
形貌端嚴過於往日。
愧謝右繞忽然不現。
我既見彼希有之事。
轉增愛敬合掌白言:願降慈悲暫臨我宅。
所須供養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及說法師法湧菩薩供養之具。
為白父母一切當得。
我及侍從亦辭父母。
随大士往具妙香城。
為欲供養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及說法師法湧菩薩摩诃薩故。
今彼大士以我至誠不遺所願來至門首。
唯願父母多與珍财。
及許我身并先事我五百侍女。
持諸供具鹹當随從常啼菩薩往妙香城。
禮敬供養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及說法師法湧菩薩。
為得所說諸佛法故。
爾時父母聞女所說,歡喜踴躍歎未曾有。
便告女言:如汝所說常啼菩薩甚為希有。
能擐如是大功德铠。
勇猛精進求諸佛法。
所求佛法微妙最勝。
廣大清淨不可思議。
能引世間諸有情類令獲殊勝利益安樂。
汝於是法既深愛重。
欲随善友持諸供具往妙香城。
供養般若波羅蜜多及說法師法湧菩薩。
為欲證得諸佛法故。
我等雲何不生随喜。
今聽汝去。
我等亦欲與汝相随。
汝歡喜不。
女即白言:甚大歡喜。
我尚不礙馀人善法況父母耶。
父母報言:汝應嚴辦供具侍從速當共往。
時長者女即便營辦五百乘車七寶嚴飾。
亦令五百常随侍女。
恣意各取衆寶嚴身。
複取金銀吠琉璃寶頗胝迦寶末尼真珠帝青大青螺貝璧玉珊瑚琥珀杵藏石藏。
及馀無量異類珍财種種花香衣服嬰珞寶幢幡蓋伎樂蘇油上妙珍财各無量種并馀種種上妙供具。
其女既辦如是事已,恭敬啟請常啼菩薩前乘一車。
身及父母侍女五百各乘一車。
圍繞侍從常啼菩薩。
漸漸東去至妙香城。
見城高廣七寶成就。
於其城外周匝皆有七寶所成。
七重垣牆。
七重樓觀。
七重欄楯。
七重寶塹。
七重行列寶多羅樹。
是垣牆等互相間飾。
發種種光甚可愛樂。
此大寶城面各十二逾繕那量。
清淨寬廣。
人物熾盛安隐豐樂。
中有五百街巷市廛。
度量相當端嚴如畫。
於諸衢陌各有清流。
亘以寶舫往來無擁。
一一街巷清淨嚴飾。
灑以香水布以名花。
城及垣牆皆有卻敵。
雉堞樓閣紫金所成。
■以衆珍光明輝煥。
於雉堞間廁以寶樹。
是一一樹根莖枝葉及以花果。
皆别寶成。
城垣樓閣及諸寶樹。
覆以金網連以寶繩。
懸以金鈴綴以寶铎。
微風吹動發和雅音。
譬如善奏五支諸樂。
城外周匝七重寶塹。
八功德水彌滿其中。
冷暖調和清澄皎鏡。
水中處處有七寶船。
間飾莊嚴衆所樂見。
諸塹水内具衆妙華。
色香鮮郁遍覆水上。
有五百苑周寰大城。
種種莊嚴甚可喜樂。
一一苑内有五百池。
其池縱廣一俱盧舍。
七寶莊飾悅可衆心。
於諸池内有四色花。
量如車輪映蔽于水。
其華皆以七寶所成。
諸池苑中多有衆鳥。
音聲相和聚散遨遊。
漸複前行即便遙見。
法湧菩薩摩诃薩。
正處七寶台坐師子座。
無量無數百千俱胝那庾多衆。
前後圍繞而為說法。
爾時常啼菩薩摩诃薩。
最初遙見法湧菩薩摩诃薩故身心悅樂。
譬如刍系念一境忽然得入第三靜慮。
既遙見已作是念言:我等不應乘車而趣法湧菩薩摩诃薩所。
作是念已即便下車整理衣服。
時長者女及彼父母侍女五百亦皆下車。
各以上妙衆寶衣服嚴飾其身。
持諸供具恭敬圍繞常啼菩薩。
徐行而趣法湧菩薩摩诃薩所。
其路邊有法湧菩薩所營七寶大般若台。
以赤栴檀而為塗飾。
懸寶鈴铎出微妙音。
周匝皆垂真珠羅網。
於台四角懸四寶珠。
以為燈明晝夜常照。
寶台四面有四香爐。
白銀所成衆寶嚴飾。
恒時燒以黑沈水香。
散衆妙花而為供養。
台中有座七寶所成。
其上重敷茵褥绮巴。
於斯座上複有一函。
四寶合成莊嚴绮麗。
一金二銀。
三吠琉璃四帝青寶。
真金葉上銷琉璃汁。
書以般若波羅蜜多置此函中恒時封櫻台中處處懸寶幡花。
間飾莊嚴甚可愛樂。
常啼菩薩長者女等。
見此寶台莊嚴殊妙。
合掌恭敬歎未曾有。
複見帝釋與其無量百千天衆在寶台邊。
持天種種上妙香末及衆寶屑微妙香花金銀花等散寶台上。
於虛空中奏天伎樂。
常啼菩薩見是事已,問帝釋言:何緣天主與諸天衆供養此台。
天帝釋曰:大士。
今者豈不知耶。
於此台中有無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