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一十二

關燈
人欲度險惡曠野。

    若能攝受資糧器具。

    必當達到安樂國土。

    終不中道遭苦舍命。

    如是善現,住菩薩乘諸善男子善女人等。

    若於無上正等菩提有信有忍。

    有淨心有深心。

    有樂欲有勝解。

    有舍有精進。

    複能攝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複能攝受靜慮精進安忍淨戒布施波羅蜜多。

    複能攝受内空。

    複能攝受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

    複能攝受真如。

    複能攝受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

    複能攝受苦聖谛。

    複能攝受集滅道聖谛。

    複能攝受四靜慮。

    複能攝受四無量四無色定。

    複能攝受八解脫。

    複能攝受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

    複能攝受四念祝複能攝受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

    複能攝受空解脫門。

    複能攝受無相無願解脫門。

    複能攝受菩薩十地。

    複能攝受五眼。

    複能攝受六神通。

    複能攝受佛十力。

    複能攝受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

    複能攝受無忘失法。

    複能攝受恒住舍性。

    複能攝受一切智。

    複能攝受道相智一切相智。

    複能攝受一切陀羅尼門。

    複能攝受一切三摩地門。

    複能攝受一切菩薩摩诃薩行。

    複能攝受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當知如是住菩薩乘諸善男子善女人等。

    終不中道衰耗退敗。

    超聲聞地及獨覺地。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譬如男子或諸女人。

    執持壞瓶詣河取水。

    若池若井若泉若渠。

    當知此瓶不久爛壞。

    何以故?是瓶未熟不堪盛水。

    終歸地故。

    如是善現,有菩薩乘諸善男子善女人等。

    設於無上正等菩提有信有忍。

    有淨心有深心。

    有樂欲有勝解。

    有舍有精進。

    若不攝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

    若不攝受靜慮精進安忍淨戒布施波羅蜜多。

    若不攝受内空。

    若不攝受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

    若不攝受真如。

    若不攝受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

    若不攝受苦聖谛。

    若不攝受集滅道聖谛。

    若不攝受四靜慮。

    若不攝受四無量四無色定。

    若不攝受八解脫。

    若不攝受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

    若不攝受四念祝若不攝受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

    若不攝受空解脫門。

    若不攝受無相無願解脫門。

    若不攝受菩薩十地。

    若不攝受五眼。

    若不攝受六神通。

    若不攝受佛十力。

    若不攝受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

    若不攝受無忘失法。

    若不攝受恒住舍性。

    若不攝受一切智。

    若不攝受道相智一切相智。

    若不攝受一切陀羅尼門。

    若不攝受一切三摩地門。

    若不攝受一切菩薩摩诃薩行。

    若不攝受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當知。

    如是住菩薩乘諸善男子善女人等。

    中道衰敗不證無上正等菩提。

    退入聲聞或獨覺地。

    善現,譬如男子或諸女人。

    持燒熟瓶詣河取水。

    若池若井若泉若渠。

    當知此瓶終不爛壞。

    何以故?是瓶善熟堪任盛水。

    極堅牢故。

    如是善現,有菩薩乘諸善男子善女人等。

    若於無上正等菩提有信有忍。

    有淨心有深心。

    有樂欲有勝解。

    有舍有精進。

    複能攝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

    複能攝受靜慮精進安忍淨戒布施波羅蜜多。

    複能攝受内空。

    複能攝受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

    複能攝受真如。

    複能攝受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

    複能攝受苦聖谛。

    複能攝受集滅道聖谛。

    複能攝受四靜慮。

    複能攝受四無量四無色定。

    複能攝受八解脫。

    複能攝受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

    複能攝受四念祝複能攝受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

    複能攝受空解脫門。

    複能攝受無相無願解脫門。

    複能攝受菩薩十地。

    複能攝受五眼。

    複能攝受六神通。

    複能攝受佛十力。

    複能攝受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

    複能攝受無忘失法。

    複能攝受恒住舍性。

    複能攝受一切智。

    複能攝受道相智一切相智。

    複能攝受一切陀羅尼門。

    複能攝受一切三摩地門。

    複能攝受一切菩薩摩诃薩行。

    複能攝受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當知。

    如是住菩薩乘諸善男子善女人等。

    終不中道衰耗退敗。

    超聲聞地及獨覺地。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如有商人無巧便智。

    船在海岸未具裝治。

    即持财物安置其上。

    推著水中速便進發。

    善現當知。

    是船中道壞沒。

    人船财物各散異處。

    如是商人無巧便智。

    喪失身命及大财寶。

    如是善現,有菩薩乘諸善男子善女人等。

    設於無上正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