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薩。
舍利子,如是為欲利樂一切有情擐大功德铠。
菩薩摩诃薩普為十方各如克伽沙等世界諸佛世尊,於大衆中歡喜贊歎。
作如是言:某方某世界中有某名菩薩摩诃薩。
為欲利樂一切有情擐大功德铠。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遊戲神通作所應作。
如是展轉聲遍十方。
天人等衆聞皆歡喜。
鹹作是言:如是菩薩速當作佛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爾時具壽舍利子問滿慈子言:雲何名為菩薩摩诃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發趣大乘。
滿慈子言:舍利子,菩薩摩诃薩為欲利樂一切有情。
擐六波羅蜜多大功德铠已,複為利樂諸有情故。
離欲惡不善法。
有尋有伺離生喜樂。
入初靜慮具足祝尋伺寂靜内等淨心一趣性無尋無伺定生喜樂。
入第二靜慮具足祝離喜住舍具念正知。
身受樂聖說住舍具念樂祝入第三靜慮具足祝斷樂斷苦先喜憂沒不苦不樂舍念清淨。
入第四靜慮具足祝複依靜慮起慈俱心。
行相廣大無二無量。
無怨無害無恨無惱。
遍滿善修勝解周普充溢十方盡虛空窮法界。
慈心勝解具足而祝悲喜舍俱心勝解行相亦複如是。
依此加行。
複超一切色想。
滅有對想。
不思惟種種想。
入無邊空空無邊處具足祝超一切空無邊處。
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祝超一切識無邊處。
入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祝超一切無所有處。
入非想非非想處具足祝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持此靜慮無量無色。
與一切有情同共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發趣大乘。
複次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
先自安住如是靜慮無量無色。
於入住出諸行相狀。
善分别知得自在已複作是念。
我當以應一切智智心。
大悲為上首。
為斷一切有情諸煩惱故。
說諸靜慮無量無色。
分别開示。
令善了知諸定愛味過患出離及入住出諸行相狀。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依靜慮波羅蜜多修布施波羅蜜多為欲利樂諸有情故發趣大乘。
若菩薩摩诃薩以應一切智智心。
大悲為上首。
說諸靜慮無量無色時。
不為聲聞獨覺心等之所間雜。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依靜慮波羅蜜多修淨戒波羅蜜多為欲利樂諸有情故發趣大乘。
若菩薩摩诃薩。
以應一切智智心。
大悲為上首。
說諸靜慮無量無色時。
於如是法信忍欲樂。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依靜慮波羅蜜多修安忍波羅蜜多為欲利樂諸有情故發趣大乘。
若菩薩摩诃薩以應一切智智心。
大悲為上首。
修諸靜慮無量無色時。
以自善根為有情故回求無上正等菩提。
於諸善根勤修不息。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依靜慮波羅蜜多修精進波羅蜜多為欲利樂諸有情故發趣大乘。
若菩薩摩诃薩以應一切智智心。
大悲為上首。
依諸靜慮無量無色。
引發殊勝等至等持解脫勝處遍處等定。
於入住出皆得自在。
不堕聲聞獨覺等地。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依靜慮波羅蜜多修靜慮波羅蜜多為欲利樂諸有情故發趣大乘。
若菩薩摩诃薩以應一切智智心。
大悲為上首。
修諸靜慮無量無色時。
於諸靜慮無量無色及靜慮支。
以無常行相。
苦行相。
無我行相。
空行相。
無相行相。
無願行相。
如實觀察不舍大悲。
不堕聲聞及獨覺地。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依靜慮波羅蜜多修般若波羅蜜多為欲利樂諸有情故發趣大乘。
複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以應一切智智心。
大悲為上首。
入慈定時作如是念。
我當拯濟一切有情令得安樂。
入悲定時作如是念。
我當救拔一切有情令得離苦。
入喜定時作如是念。
我當贊勸一切有情令得解脫。
入舍定時作如是念。
我當等益一切有情令斷諸漏。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依無量定修布施波羅蜜多為欲利樂諸有情故發趣大乘。
若菩薩摩诃薩以應一切智智心。
大悲為上首。
於四無量入住出時。
終不趣向聲聞獨覺。
唯求無上正等菩提。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依無量定修淨戒波羅蜜多為欲利樂諸有情故發趣大乘。
若菩薩摩诃薩以應一切智智心。
大悲為上首。
於四無量入住出時。
不雜聲聞獨覺作意。
專心信忍欲樂無上正等菩提。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依無量定修安忍波羅蜜多為欲利樂諸有情故發趣大乘。
若菩薩摩诃薩以應一切智智心。
大悲為上首。
於四無量入住出時。
勤斷惡法勤修善法。
專趣菩提曾無暫舍。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依無量定修精進波羅蜜多為欲利樂諸有情故發趣大乘。
若菩薩摩诃薩以應一切智智心。
大悲為上首。
於四無量入住出時。
引發種種等持等至。
能於其中得大自在。
不為彼定之所引奪。
亦不随彼勢用受生。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依無量定修靜慮波羅蜜多為欲利樂諸有情故發趣大乘。
若菩薩摩诃薩以應一切智智心。
大悲為上首。
修四無量。
於無量中以無常行相。
苦行相。
無我行相。
空行相。
無相行相。
無願行相。
如實觀察不舍大悲。
不堕
舍利子,如是為欲利樂一切有情擐大功德铠。
菩薩摩诃薩普為十方各如克伽沙等世界諸佛世尊,於大衆中歡喜贊歎。
作如是言:某方某世界中有某名菩薩摩诃薩。
為欲利樂一切有情擐大功德铠。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遊戲神通作所應作。
如是展轉聲遍十方。
天人等衆聞皆歡喜。
鹹作是言:如是菩薩速當作佛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爾時具壽舍利子問滿慈子言:雲何名為菩薩摩诃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發趣大乘。
滿慈子言:舍利子,菩薩摩诃薩為欲利樂一切有情。
擐六波羅蜜多大功德铠已,複為利樂諸有情故。
離欲惡不善法。
有尋有伺離生喜樂。
入初靜慮具足祝尋伺寂靜内等淨心一趣性無尋無伺定生喜樂。
入第二靜慮具足祝離喜住舍具念正知。
身受樂聖說住舍具念樂祝入第三靜慮具足祝斷樂斷苦先喜憂沒不苦不樂舍念清淨。
入第四靜慮具足祝複依靜慮起慈俱心。
行相廣大無二無量。
無怨無害無恨無惱。
遍滿善修勝解周普充溢十方盡虛空窮法界。
慈心勝解具足而祝悲喜舍俱心勝解行相亦複如是。
依此加行。
複超一切色想。
滅有對想。
不思惟種種想。
入無邊空空無邊處具足祝超一切空無邊處。
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祝超一切識無邊處。
入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祝超一切無所有處。
入非想非非想處具足祝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持此靜慮無量無色。
與一切有情同共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發趣大乘。
複次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
先自安住如是靜慮無量無色。
於入住出諸行相狀。
善分别知得自在已複作是念。
我當以應一切智智心。
大悲為上首。
為斷一切有情諸煩惱故。
說諸靜慮無量無色。
分别開示。
令善了知諸定愛味過患出離及入住出諸行相狀。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依靜慮波羅蜜多修布施波羅蜜多為欲利樂諸有情故發趣大乘。
若菩薩摩诃薩以應一切智智心。
大悲為上首。
說諸靜慮無量無色時。
不為聲聞獨覺心等之所間雜。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依靜慮波羅蜜多修淨戒波羅蜜多為欲利樂諸有情故發趣大乘。
若菩薩摩诃薩。
以應一切智智心。
大悲為上首。
說諸靜慮無量無色時。
於如是法信忍欲樂。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依靜慮波羅蜜多修安忍波羅蜜多為欲利樂諸有情故發趣大乘。
若菩薩摩诃薩以應一切智智心。
大悲為上首。
修諸靜慮無量無色時。
以自善根為有情故回求無上正等菩提。
於諸善根勤修不息。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依靜慮波羅蜜多修精進波羅蜜多為欲利樂諸有情故發趣大乘。
若菩薩摩诃薩以應一切智智心。
大悲為上首。
依諸靜慮無量無色。
引發殊勝等至等持解脫勝處遍處等定。
於入住出皆得自在。
不堕聲聞獨覺等地。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依靜慮波羅蜜多修靜慮波羅蜜多為欲利樂諸有情故發趣大乘。
若菩薩摩诃薩以應一切智智心。
大悲為上首。
修諸靜慮無量無色時。
於諸靜慮無量無色及靜慮支。
以無常行相。
苦行相。
無我行相。
空行相。
無相行相。
無願行相。
如實觀察不舍大悲。
不堕聲聞及獨覺地。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依靜慮波羅蜜多修般若波羅蜜多為欲利樂諸有情故發趣大乘。
複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以應一切智智心。
大悲為上首。
入慈定時作如是念。
我當拯濟一切有情令得安樂。
入悲定時作如是念。
我當救拔一切有情令得離苦。
入喜定時作如是念。
我當贊勸一切有情令得解脫。
入舍定時作如是念。
我當等益一切有情令斷諸漏。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依無量定修布施波羅蜜多為欲利樂諸有情故發趣大乘。
若菩薩摩诃薩以應一切智智心。
大悲為上首。
於四無量入住出時。
終不趣向聲聞獨覺。
唯求無上正等菩提。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依無量定修淨戒波羅蜜多為欲利樂諸有情故發趣大乘。
若菩薩摩诃薩以應一切智智心。
大悲為上首。
於四無量入住出時。
不雜聲聞獨覺作意。
專心信忍欲樂無上正等菩提。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依無量定修安忍波羅蜜多為欲利樂諸有情故發趣大乘。
若菩薩摩诃薩以應一切智智心。
大悲為上首。
於四無量入住出時。
勤斷惡法勤修善法。
專趣菩提曾無暫舍。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依無量定修精進波羅蜜多為欲利樂諸有情故發趣大乘。
若菩薩摩诃薩以應一切智智心。
大悲為上首。
於四無量入住出時。
引發種種等持等至。
能於其中得大自在。
不為彼定之所引奪。
亦不随彼勢用受生。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依無量定修靜慮波羅蜜多為欲利樂諸有情故發趣大乘。
若菩薩摩诃薩以應一切智智心。
大悲為上首。
修四無量。
於無量中以無常行相。
苦行相。
無我行相。
空行相。
無相行相。
無願行相。
如實觀察不舍大悲。
不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