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七

關燈
般若波羅蜜多。

    不能成辦一切相智。

    世尊,若菩薩摩诃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我我所執所纏擾故。

    心便住諸字。

    住諸字所引。

    若一言所引。

    若二言所引。

    若多言所引。

    由此住故。

    於諸字作加行。

    於諸字所引作加行。

    由加行故。

    不能攝受般若波羅蜜多。

    不能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不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

    不能成辦一切相智。

    世尊,若菩薩摩诃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我我所執所纏擾故。

    心便住諸法若常若無常。

    住諸法若樂若苦。

    若我若無我若淨若不淨。

    若寂靜若不寂靜。

    若遠離若不遠離。

    由此住故。

    於諸法常無常作加行。

    乃至於諸法遠離不遠離作加行。

    由加行故。

    不能攝受般若波羅蜜多。

    不能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不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

    不能成辦一切相智。

    世尊,若菩薩摩诃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我我所執所纏擾故。

    心便住一切陀羅尼門。

    住一切三摩地門。

    由此住故。

    於一切陀羅尼門作加行。

    於一切三摩地門作加行。

    由加行故。

    不能攝受般若波羅蜜多。

    不能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不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

    不能成辦一切相智。

    何以故?世尊,色不應攝受。

    受想行識不應攝受。

    色既不應攝受便非色。

    受想行識既不應攝受便非受想行識。

    所以者何。

    本性空故。

    乃至一切陀羅尼門不應攝受一切三摩地門不應攝受。

    陀羅尼門既不應攝受便非陀羅尼門。

    三摩地門既不應攝受便非三摩地門。

    所以者何。

    本性空故。

    其所攝受修行圓滿般若波羅蜜多亦不應攝受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既不應攝受便非般若波羅蜜多。

    所以者何。

    本性空故。

    如是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應以本性空觀一切法。

    作此觀時。

    於一切法心無行處。

    是名菩薩摩诃薩無所攝受三摩地。

    此三摩地微妙殊勝廣大無量。

    能集無邊無礙作用。

    不共一切聲聞獨覺。

    其所成辦一切相智亦不應攝受。

    如是一切相智既不應攝受便非一切相智。

    所以者何。

    以内空故。

    外空故。

    内外空故。

    空空故。

    大空故。

    勝義空故。

    有為空故。

    無為空故。

    畢竟空故。

    無際空故。

    散空故。

    無變異空故。

    本性空故。

    自相空故。

    共相空故。

    一切法空故。

    不可得空故。

    無性空故。

    自性空故。

    無性自性空故。

    何以故?世尊,是一切相智非取相修得。

    所以者何。

    諸取相者皆是煩惱。

    何等為相。

    所謂色相受想行識相。

    乃至一切陀羅尼門相。

    一切三摩地門相。

    於此諸相而取著者,名為煩惱。

    若取相修得一切相智者,勝軍梵志。

    於一切智智。

    不應信解。

    何等名為彼信解相。

    謂於般若波羅蜜多深生淨信。

    由勝解力。

    思惟觀察一切智智。

    不以相方便。

    亦不以非相方便。

    以相與非相俱不可取故。

    是勝軍梵志。

    雖由信解力歸趣佛法名随信行者,而能以本性空悟入一切智智。

    既悟入已,不取色相。

    不取受想行識相。

    乃至不取一切陀羅尼門相。

    不取一切三摩地門相。

    何以故?以一切法自相皆空。

    能取所取俱不可得故。

    如是梵志。

    不以内得現觀而觀一切智智。

    不以外得現觀而觀一切智智。

    不以内外得現觀而觀一切智智。

    不以無智得現觀而觀一切智智。

    不以馀得現觀而觀一切智智。

    亦不以不得現觀而觀一切智智。

    所以者何。

    是勝軍梵志。

    不見所觀一切智智。

    不見能觀般若。

    不見觀者及觀所依處。

    是勝軍梵志。

    非於内色觀一切智智。

    非於内受想行識觀一切智智。

    非於外色觀一切智智。

    非於外受想行識觀一切智智。

    非於内外色觀一切智智。

    非於内外受想行識觀一切智智。

    亦非離色觀一切智智。

    亦非離受想行識觀一切智智。

    乃至非於内一切陀羅尼門觀一切智智。

    非於内一切三摩地門觀一切智智。

    非於外一切陀羅尼門觀一切智智。

    非於外一切三摩地門觀一切智智。

    非於内外一切陀羅尼門觀一切智智。

    非於内外一切三摩地門觀一切智智。

    亦非離一切陀羅尼門觀一切智智。

    亦非離一切三摩地門觀一切智智。

    何以故?若内若外若内外若離内外皆不可得故。

    是勝軍梵志以如是等諸離相門。

    於一切智智深生信解。

    由此信解。

    於一切法皆無取著。

    以諸法實相不可得故。

    如是梵志。

    以離相門。

    於一切智智得信解已,於一切法皆不取相。

    亦不思惟無相。

    諸法以相無相法皆不可得故。

    如是梵志。

    由勝解力。

    於一切法不取不舍。

    實相法中無取舍故。

    時彼梵志。

    於自信解。

    乃至於涅槃。

    亦不取著。

    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本性皆空不可取故。

    世尊,菩薩摩诃薩般若波羅蜜多亦複如是。

    於一切法無所取著。

    能從此岸到彼岸故。

    若於諸法少有取著。

    則於彼岸非為能到。

    是故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不取一切色。

    不取一切受想行識。

    以一切法無所取故乃至不取一切陀。

    羅尼門。

    不取一切三摩地門。

    亦以一切法無所取故。

    是菩薩摩诃薩。

    雖於一切色一切受想行識乃至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若總若别皆無所齲而以本願所行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未圓滿故。

    及以本願所證佛十力乃至一切相智未成辦故。

    於其中間終不以不取一切相故而般涅槃。

    是菩薩摩诃薩。

    雖能圓滿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及能成辦佛十力乃至一切相智。

    而不見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

    及不見佛十力乃至一切相智。

    何以故?是四念住即非四念祝乃至八聖道支即非八聖道支。

    及佛十力即非佛十力。

    乃至一切相智即非一切相智。

    以一切法非法非非法故。

    是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於一切法雖無所齲而能成辦一切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