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一十八(竺法護譯)
關燈
小
中
大
亦複不住觀人壽命與空别也。
所以者何。
人壽命空觀心平等。
亦複不觀所有生死。
離於終始空無之義。
所以者何。
所有生死及終始患。
所見空者悉亦等耳。
不住觀空斷滅常見。
有吾有我。
所以者何。
斷滅常見悉亦等矣。
亦不計身及所觀空。
亦不住此。
所以者何。
身吾我空悉亦等耳。
亦複不住見佛法衆觀空之行。
所以者何。
見佛法衆及所觀空。
悉亦等矣。
是族姓子。
有彼此見觀至滅度。
是為正見見佛法衆。
其邪見者不離颠倒也。
若於諸見無所想念。
上妙中間。
是謂正見。
所以者何。
如彼等觀則亦無邪。
以何為見。
其見者當觀平等。
見凡夫法以為卑賤。
所學法者以為尊高。
如是觀者則為邪觀。
見凡夫法穢行未消。
菩薩法者無有塵勞。
如是觀者則為邪見。
見凡夫法以為是漏。
無所學法以為無漏。
如是觀者則為邪見。
見凡夫法有求衣食。
緣覺之法不望供養。
如是觀者則為邪見。
見有小意有所悕望。
菩薩之意無所悕望。
如是觀者則為邪見見凡夫法以為放逸。
菩薩之法以為無欲。
如是觀者則為邪見。
見凡夫法悉有為事。
佛之正法是無為道。
如是觀者則為邪見。
佛告族姓子。
有能察凡夫法。
一切法皆本淨。
其學法亦本淨。
觀諸法悉自然乃為正見也。
凡夫法所學法亦空。
了學法空。
乃為正見。
凡夫法者等於因緣。
曉了如此緣覺之法。
因緣亦等。
乃為正見。
凡夫法者則為靜默。
菩薩之法亦為澹泊。
乃為正見。
凡夫之法無所成就。
諸佛之法亦無究竟。
乃為正見。
其正見者,心不入二不見二者,人亦無二不見吾我,則為正見。
無若幹見。
不以若幹為異見者,為平等觀,則不想念。
一切諸法有上中下。
於一切法無所想見。
乃為正見。
其正見者,無若幹見亦無所見。
無所見者乃為正見。
所可察者無有形色。
以見諸法無形色者,乃為正見。
是族姓子。
觀一切法曉如是者,斯乃名曰班宣法律。
說是語時。
五百比丘漏盡意解。
佛告寶髻菩薩。
所謂正念。
蠲除諸念與不念俱。
合集寂然。
而觀智德至澹泊法。
曉了所觀見於諸法。
所念信者,何謂為法。
何謂非法。
解知諸法各各别異。
不相親近。
以曉了是不念平等。
況于信邪未之有也。
於一切念無念不念。
無所複思無應不應。
是為正念。
佛告族姓子。
所謂正言:其所說者不自見身。
不見他人不著彼我。
不危己身亦不危他。
是謂正言:又正言者,等解諸法。
知一切法至於滅荊知一切法歸賢聖法及與解脫。
是謂正言:奉行慈心重加愍哀。
親仇無别。
正言亦空等演諸法。
無相不願悉無所作。
不生不起。
諸法言等。
一切諸法無常苦空非身之教。
其正言者,一切諸法無人壽命。
等說諸法從意緣起。
如其所種各得其實。
菩薩等示衆生宣其經法。
令行佛道。
其正言淨,則為一切十方諸佛之所擁護。
是為正言: 佛告族姓子。
所謂正業。
消化一切諸所造業。
未曾複作諸所原基。
所修業者滅衆苦惱。
諸可常業悉令立虛。
不興邪業。
離於塵勞無有穢濁。
是謂正業。
若有菩薩。
曉了此業及與諸法。
於諸善本而無所造。
以修德行。
是謂無作則為造行。
為虛無要空虛之宅。
是謂菩薩行上尊道為正業也。
佛告族姓子。
所謂正命。
不計有我不計有人。
是謂正命。
其正命者,亦不積聚一切塵勞。
菩薩正命,則能淨修衆生志性。
已淨志性不自計身。
亦無壽命等。
為彼我及與法故。
行清淨義。
是謂正命。
佛告族姓子。
所謂正便。
於此不為非法之事。
心不舍德。
所作方便安無怯弱。
修於正行淳淑近之。
是謂正便。
其正便者不為邪便。
所作方便如其所言:不計諸法等與不等。
無作不作。
如諸法祝順其所行而設方便。
計如此法。
諸佛之法亦複如是,如其寂然因為方便。
諸法平等無有差特。
所行亦等。
為諸衆生除其邪便,則以勸助於諸通慧。
是為菩薩所行正便。
佛告族姓子。
所謂正意。
謂憶佛道。
念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慈悲喜護。
是謂正意。
念於殷勤。
不聽一切塵勞之穢。
不從魔便。
其所念者,在所向生不堕邪見。
工禦其意制其所念。
如監門者知閉開時。
除去一切諸不善念所思想。
不聽邪念。
是謂正意。
菩薩已處於此正意。
不於此中寂滅道性而取果證。
是為菩薩正意淨行。
佛告族姓子。
所謂菩薩正定。
随賢聖行。
知於苦谛。
斷集谛種。
證盡谛種。
奉道谛種。
是為正定。
彼若正受。
等於己身亦等諸法。
己身清淨諸法亦淨。
己身則空諸法亦空定意正受能如是者,則入平等不堕滅荊是為菩薩正定淨行。
發心之頃所行平等。
具足智慧一切聖福覺了諸法。
是為菩薩正定淨行。
佛說是正定覺時。
千六百天與人弟子行者,好樂小乘已入其法。
改發無上正真道意。
佛告族姓子。
何謂菩薩護覺意。
将養其心令不起生。
除淫怒癡去於色著。
痛想行識。
在於三處而無所著。
獨步三界過三脫門。
至三達智。
睹去來今無所罣礙。
開度衆生除諸穢垢,猶如日明無所不曜。
善權智慧随時示現。
遊於三世如水蓮花。
開化一切使發道意。
是為菩薩護覺道意清淨之行。
佛告寶髻。
何謂菩薩成就神通為清淨行。
又以五事具備徹視。
何謂為五。
逮得光明名曰天眼。
普照十方消盡窈冥。
靡不睹燿見一切佛所可開化。
多所度脫。
故曰天眼。
遙睹衆生終始所趣。
莊嚴其志。
名曰天眼。
皆見十方一切形色像貌種類好鬼長短。
其天眼者無所罣礙。
意念寂滅其相無為。
過諸天龍神及揵沓和聲聞緣覺。
見其本末靡所不達。
是族姓子。
如是比類緻五神通。
逮此天眼為菩薩眼。
是為菩薩天眼之淨。
佛告族姓子。
複以五事。
成其徹聽靡所不聞。
何謂為五。
聞於人聲。
亦複徹聞非人之聲。
亦聞地獄餓鬼畜生辛苦之音。
一切十方諸佛說法悉亦聞之。
一切十方諸有言語音辭不同。
各各别異億萬種音。
皆能聽了。
是為五事菩薩神通徹聽清淨。
佛告族姓子。
複以五事知人心念。
何謂為五。
悉能逮知諸天人民地獄餓鬼畜生之類。
本末所因心念善惡。
方當來世若更受身。
知去來今心念所趣。
決定來處歸於邪業。
衆生心念善惡所行。
皆了知之。
察其心意。
或懷貪淫瞋恚愚癡。
随其本行如應說法。
是為菩薩知諸心念清淨之行。
佛告族姓子。
何謂菩薩知過去神通清淨。
謂以五事了知古世。
其有受於淫怒癡者,悉自然受不熟思惟緻此事耳。
複解己身無央數世便更專。
惟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慈悲喜護。
緣其定意而逮得此。
亦從已緻其受。
吾我念心因緣諸相之觀。
其相因緣。
亦從已為而自然受。
思惟其心自觀其志。
其入癡門亦自然受。
念識此已,随其色像眷屬勢力名稱豪貴貧賤苦樂。
亦己身為。
皆自然行而受此患。
是為菩薩知往心念清淨
所以者何。
人壽命空觀心平等。
亦複不觀所有生死。
離於終始空無之義。
所以者何。
所有生死及終始患。
所見空者悉亦等耳。
不住觀空斷滅常見。
有吾有我。
所以者何。
斷滅常見悉亦等矣。
亦不計身及所觀空。
亦不住此。
所以者何。
身吾我空悉亦等耳。
亦複不住見佛法衆觀空之行。
所以者何。
見佛法衆及所觀空。
悉亦等矣。
是族姓子。
有彼此見觀至滅度。
是為正見見佛法衆。
其邪見者不離颠倒也。
若於諸見無所想念。
上妙中間。
是謂正見。
所以者何。
如彼等觀則亦無邪。
以何為見。
其見者當觀平等。
見凡夫法以為卑賤。
所學法者以為尊高。
如是觀者則為邪觀。
見凡夫法穢行未消。
菩薩法者無有塵勞。
如是觀者則為邪見。
見凡夫法以為是漏。
無所學法以為無漏。
如是觀者則為邪見。
見凡夫法有求衣食。
緣覺之法不望供養。
如是觀者則為邪見。
見有小意有所悕望。
菩薩之意無所悕望。
如是觀者則為邪見見凡夫法以為放逸。
菩薩之法以為無欲。
如是觀者則為邪見。
見凡夫法悉有為事。
佛之正法是無為道。
如是觀者則為邪見。
佛告族姓子。
有能察凡夫法。
一切法皆本淨。
其學法亦本淨。
觀諸法悉自然乃為正見也。
凡夫法所學法亦空。
了學法空。
乃為正見。
凡夫法者等於因緣。
曉了如此緣覺之法。
因緣亦等。
乃為正見。
凡夫法者則為靜默。
菩薩之法亦為澹泊。
乃為正見。
凡夫之法無所成就。
諸佛之法亦無究竟。
乃為正見。
其正見者,心不入二不見二者,人亦無二不見吾我,則為正見。
無若幹見。
不以若幹為異見者,為平等觀,則不想念。
一切諸法有上中下。
於一切法無所想見。
乃為正見。
其正見者,無若幹見亦無所見。
無所見者乃為正見。
所可察者無有形色。
以見諸法無形色者,乃為正見。
是族姓子。
觀一切法曉如是者,斯乃名曰班宣法律。
說是語時。
五百比丘漏盡意解。
佛告寶髻菩薩。
所謂正念。
蠲除諸念與不念俱。
合集寂然。
而觀智德至澹泊法。
曉了所觀見於諸法。
所念信者,何謂為法。
何謂非法。
解知諸法各各别異。
不相親近。
以曉了是不念平等。
況于信邪未之有也。
於一切念無念不念。
無所複思無應不應。
是為正念。
佛告族姓子。
所謂正言:其所說者不自見身。
不見他人不著彼我。
不危己身亦不危他。
是謂正言:又正言者,等解諸法。
知一切法至於滅荊知一切法歸賢聖法及與解脫。
是謂正言:奉行慈心重加愍哀。
親仇無别。
正言亦空等演諸法。
無相不願悉無所作。
不生不起。
諸法言等。
一切諸法無常苦空非身之教。
其正言者,一切諸法無人壽命。
等說諸法從意緣起。
如其所種各得其實。
菩薩等示衆生宣其經法。
令行佛道。
其正言淨,則為一切十方諸佛之所擁護。
是為正言: 佛告族姓子。
所謂正業。
消化一切諸所造業。
未曾複作諸所原基。
所修業者滅衆苦惱。
諸可常業悉令立虛。
不興邪業。
離於塵勞無有穢濁。
是謂正業。
若有菩薩。
曉了此業及與諸法。
於諸善本而無所造。
以修德行。
是謂無作則為造行。
為虛無要空虛之宅。
是謂菩薩行上尊道為正業也。
佛告族姓子。
所謂正命。
不計有我不計有人。
是謂正命。
其正命者,亦不積聚一切塵勞。
菩薩正命,則能淨修衆生志性。
已淨志性不自計身。
亦無壽命等。
為彼我及與法故。
行清淨義。
是謂正命。
佛告族姓子。
所謂正便。
於此不為非法之事。
心不舍德。
所作方便安無怯弱。
修於正行淳淑近之。
是謂正便。
其正便者不為邪便。
所作方便如其所言:不計諸法等與不等。
無作不作。
如諸法祝順其所行而設方便。
計如此法。
諸佛之法亦複如是,如其寂然因為方便。
諸法平等無有差特。
所行亦等。
為諸衆生除其邪便,則以勸助於諸通慧。
是為菩薩所行正便。
佛告族姓子。
所謂正意。
謂憶佛道。
念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慈悲喜護。
是謂正意。
念於殷勤。
不聽一切塵勞之穢。
不從魔便。
其所念者,在所向生不堕邪見。
工禦其意制其所念。
如監門者知閉開時。
除去一切諸不善念所思想。
不聽邪念。
是謂正意。
菩薩已處於此正意。
不於此中寂滅道性而取果證。
是為菩薩正意淨行。
佛告族姓子。
所謂菩薩正定。
随賢聖行。
知於苦谛。
斷集谛種。
證盡谛種。
奉道谛種。
是為正定。
彼若正受。
等於己身亦等諸法。
己身清淨諸法亦淨。
己身則空諸法亦空定意正受能如是者,則入平等不堕滅荊是為菩薩正定淨行。
發心之頃所行平等。
具足智慧一切聖福覺了諸法。
是為菩薩正定淨行。
佛說是正定覺時。
千六百天與人弟子行者,好樂小乘已入其法。
改發無上正真道意。
佛告族姓子。
何謂菩薩護覺意。
将養其心令不起生。
除淫怒癡去於色著。
痛想行識。
在於三處而無所著。
獨步三界過三脫門。
至三達智。
睹去來今無所罣礙。
開度衆生除諸穢垢,猶如日明無所不曜。
善權智慧随時示現。
遊於三世如水蓮花。
開化一切使發道意。
是為菩薩護覺道意清淨之行。
佛告寶髻。
何謂菩薩成就神通為清淨行。
又以五事具備徹視。
何謂為五。
逮得光明名曰天眼。
普照十方消盡窈冥。
靡不睹燿見一切佛所可開化。
多所度脫。
故曰天眼。
遙睹衆生終始所趣。
莊嚴其志。
名曰天眼。
皆見十方一切形色像貌種類好鬼長短。
其天眼者無所罣礙。
意念寂滅其相無為。
過諸天龍神及揵沓和聲聞緣覺。
見其本末靡所不達。
是族姓子。
如是比類緻五神通。
逮此天眼為菩薩眼。
是為菩薩天眼之淨。
佛告族姓子。
複以五事。
成其徹聽靡所不聞。
何謂為五。
聞於人聲。
亦複徹聞非人之聲。
亦聞地獄餓鬼畜生辛苦之音。
一切十方諸佛說法悉亦聞之。
一切十方諸有言語音辭不同。
各各别異億萬種音。
皆能聽了。
是為五事菩薩神通徹聽清淨。
佛告族姓子。
複以五事知人心念。
何謂為五。
悉能逮知諸天人民地獄餓鬼畜生之類。
本末所因心念善惡。
方當來世若更受身。
知去來今心念所趣。
決定來處歸於邪業。
衆生心念善惡所行。
皆了知之。
察其心意。
或懷貪淫瞋恚愚癡。
随其本行如應說法。
是為菩薩知諸心念清淨之行。
佛告族姓子。
何謂菩薩知過去神通清淨。
謂以五事了知古世。
其有受於淫怒癡者,悉自然受不熟思惟緻此事耳。
複解己身無央數世便更專。
惟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慈悲喜護。
緣其定意而逮得此。
亦從已緻其受。
吾我念心因緣諸相之觀。
其相因緣。
亦從已為而自然受。
思惟其心自觀其志。
其入癡門亦自然受。
念識此已,随其色像眷屬勢力名稱豪貴貧賤苦樂。
亦己身為。
皆自然行而受此患。
是為菩薩知往心念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