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一十二(失譯附秦錄勘同編入)

關燈
淤泥中乃生蓮花。

    菩薩亦爾。

    生死淤泥邪定衆生能生佛法。

    迦葉。

    譬如有四大海滿中生蘇。

    菩薩有為善根甚多無量亦複如是,迦葉。

    譬如若破一毛以為百分。

    以一分毛取海一渧。

    一切聲聞有為善根亦複如是,迦葉。

    譬如小芥子孔所有虛空。

    一切聲聞有為智慧亦複如是,迦葉。

    譬如十方虛空無量無邊。

    菩薩有為智慧甚多為力無量亦複如是,迦葉。

    譬如刹利大王有大夫人。

    與貧賤通懷妊生子。

    於意雲何是王子不。

    不也世尊,如是迦葉。

    我聲聞衆亦複如是,雖為同證以法性生。

    不名如來真實佛子。

    迦葉。

    譬如刹利大王與使人通懷妊生子。

    雖出下姓得名王子。

    初發心菩薩亦複如是,雖未具足福德智慧。

    往來生死随其力勢利益衆生。

    是名如來真實佛子。

    迦葉。

    譬如轉輪聖王而有千子。

    未有一人有聖王相。

    聖王於中不生子想。

    如來亦爾。

    雖有百千萬億聲聞眷屬圍繞而無菩薩。

    如來於中不生子想。

    迦葉。

    譬如轉輪聖王有大夫人。

    懷妊七日是子具有轉輪王相。

    諸天尊重過馀諸子具身力者,所以者何。

    是胎王子必紹尊位繼聖王種。

    如是迦葉。

    初發心菩薩亦複如是,雖未具足諸菩薩根。

    如胎王子諸天神王深心尊重。

    過於八解大阿羅漢。

    所以者何。

    如是菩薩。

    名紹尊位不斷佛種。

    迦葉。

    譬如一琉璃珠勝於水精。

    如須彌山。

    菩薩亦爾。

    從初發心便勝聲聞辟支佛衆。

    迦葉。

    譬如大王夫人生子之日。

    小王群臣皆來拜谒。

    菩薩亦爾。

    初發心時諸天世人皆當禮敬。

    迦葉。

    譬如雪山王中生諸藥草。

    無有所屬無所分别。

    随病所服皆能療治。

    菩薩亦爾。

    所集智藥無所分别。

    普為衆生平等救護。

    迦葉。

    譬如月初生時。

    衆人愛敬逾於滿月。

    如是迦葉。

    信我語者,愛敬菩薩過於如來。

    所以者何。

    由諸菩薩生如來故。

    迦葉。

    譬如愚人舍月禮事星宿。

    智者不爾終不舍離。

    菩薩行者禮敬聲聞。

    迦葉。

    譬如諸天及人。

    一切世間善治僞珠。

    不能令成琉璃寶珠。

    求聲聞人亦複如是,一切持戒成就禅定。

    終不能得坐於道場成無上道。

    迦葉。

    譬如治琉璃珠。

    能出百千無量珍寶。

    如是教化成就菩薩。

    能出百千無量聲聞辟支佛寶。

    爾時世尊複告大迦葉。

    菩薩常應求利衆生。

    又正修習一切所有福德善根。

    等心施與一切衆生。

    所得智藥遍到十方。

    療治衆生皆令畢竟。

    雲何名為畢竟智藥。

    謂不淨觀治於貪淫。

    以慈心觀治於瞋恚。

    以因緣觀治於愚癡。

    以行空觀治諸妄見。

    以無相觀治諸憶想分别緣念。

    以無願觀治於一切出三界願。

    以四颠倒治一切倒。

    以諸有為皆悉無常。

    治無常中計常颠倒。

    以有為苦治諸苦中計樂颠倒。

    以無我法治無我中計我颠倒。

    以涅槃寂治不淨中計淨颠倒。

    以四念處治諸依倚身受心法。

    行者觀身順身相觀不堕我見。

    順受相觀不堕我見。

    順心相觀不堕我見。

    順法相觀不堕我見。

    是四念處能厭一切身受心法開涅槃門。

    以四正勤能斷已生諸不善法。

    及不起未生諸不善法。

    未生善法悉能令生。

    已生善法能令增長。

    取要言之。

    能斷一切諸不善法。

    成就一切諸善之法。

    以四如意足治身心重。

    壞身一相令得如意自在神通。

    以五根治無信懈怠失念亂心無慧衆生。

    以五力障諸煩惱力。

    以七覺分治諸法中疑悔錯謬。

    以八正道治堕邪道一切衆生。

    迦葉。

    是為菩薩畢竟智藥。

    菩薩常應勤修習行。

    又大迦葉。

    閻浮提内諸醫師中。

    耆域醫王最為第一。

    假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衆生皆如耆域。

    若有人問心中結使煩惱邪見疑悔病藥尚不能答。

    何況能治。

    菩薩於中應作是念。

    我終不以世藥為足。

    我當求習出世智藥。

    亦修一切善根福德。

    如是菩薩。

    得智藥已遍到十方。

    畢竟療治一切衆生。

    何謂菩薩出世智藥。

    謂知諸法從緣合生。

    信一切法無我無人。

    亦無衆生壽命知見。

    無作無受。

    信解通達無我我所。

    於是空法無所得中不驚不畏。

    勤加精進而求心相。

    菩薩如是求心何等是心。

    若貪欲耶。

    若瞋恚耶。

    若愚癡耶。

    若過去未來現在耶。

    若心過去即是盡滅。

    若心未來未生未至。

    若心現在則無有祝是心非内非外亦非中間。

    是心無色。

    無形無對。

    無識無知。

    無住無處。

    如是心者,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不已見不今見不當見。

    若一切佛過去來今而所不見。

    雲何當有。

    但以颠倒想故。

    心生諸法種種差别。

    是心如幻以憶想分别故。

    起種種業受種種身。

    又大迦葉。

    心去如風。

    不可捉故。

    心如流水。

    生滅不住故。

    心如燈焰。

    衆緣有故。

    是心如電。

    念念滅故。

    心如虛空。

    客塵污故。

    心如猕猴。

    貪六欲故。

    心如畫師。

    能起種種業因緣故。

    心不一定。

    随逐種種諸煩惱故。

    心如大王。

    一切諸法增上主故。

    心常獨行無二無伴。

    無有二心能一時故。

    心如怨家。

    能與一切諸苦惱故。

    心如狂象。

    蹈諸土舍能壞一切諸善根故。

    心如吞鈎。

    苦中生樂想故。

    是心如夢。

    於無我中生我想故。

    心如蒼蠅。

    於不淨中起淨想故。

    心如惡賊。

    能與種種考掠苦故。

    心如惡鬼。

    求人便故。

    心常高下。

    貪恚所壞故。

    心如盜賊。

    劫一切善根故。

    心常貪色。

    如蛾投火。

    心常貪聲。

    如軍久行樂勝鼓音。

    心常貪香。

    如豬喜樂不淨中卧。

    心常貪味。

    如小女人樂著美食。

    心常貪觸。

    如蠅著油。

    如是迦葉。

    求是心相而不可得。

    若不可得則非過去未來現在。

    若非過去未來現在則出三世。

    若出三世非有非無。

    若非有非無即是不起。

    若不起者即是無性。

    若無性者即是無生。

    若無生者即是無滅。

    若無滅者則無所離。

    若無所離者則無來無去無退無生。

    若無來無去無退無生則無行業。

    若無行業則是無為。

    若無為者則是一切諸聖根本。

    是中無有持戒亦無破戒。

    若無持戒無破戒者,是則無行亦無非行。

    若無有行無非行者,是則無心無心數法。

    若無有心心數法者,則無有業亦無業報。

    若無有業無業報者則無苦樂。

    若無苦樂即是聖性。

    是中無業無起業者,無有身業亦無口業亦無意業。

    是中無有上中下差别。

    聖性平等如虛空故。

    是性無别一切諸法等一味故。

    是性遠離。

    離身心相故。

    是性離一切法。

    随順涅槃故。

    是性清淨。

    遠離一切煩惱垢故。

    是性無我。

    離我我所故。

    是性無高下。

    從平等生故。

    是性真谛。

    第一義谛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