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一十二(失譯附秦錄勘同編入)
關燈
小
中
大
生所用。
無分别心不求其報。
菩薩亦爾。
從初發心至坐道常一切衆生皆蒙利益。
心無分别不求其報。
迦葉。
譬如一切水種百穀藥木皆得增長。
菩薩亦爾。
自心淨故慈悲普覆一切衆生。
皆令增長一切善法。
迦葉。
譬如一切火種皆能成熟百穀果實。
菩薩智慧亦複如是,皆能成熟一切善法。
迦葉。
譬如一切風種。
皆能成立一切世界。
菩薩方便亦複如是,皆能成立一切佛法。
迦葉。
譬如月初生時。
光明形色日日增長。
菩薩淨心亦複如是,一切善法日日增長。
迦葉。
譬如日之初出一時放光。
普為一切衆生照明。
菩薩亦爾放智慧光。
一時普照一切衆生。
迦葉。
譬如師子獸王。
随所至處不驚不畏。
菩薩亦爾。
清淨持戒真實智慧。
随所住處不驚不畏。
迦葉。
譬如善調象王。
能辦大事身不疲極。
菩薩亦爾。
善調心故。
能為衆生作大利益心無疲倦迦葉。
譬如有諸蓮花。
生於水中水不能著。
菩薩亦爾。
生於世間而世間法所不能污。
迦葉。
譬如有人伐樹根在還生。
菩薩亦爾。
方便力故。
雖斷結使有善根愛還生三界。
迦葉。
譬如諸方流水。
入大海已皆為一味。
菩薩亦爾。
以種種門集諸善根。
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為一味。
迦葉。
譬如須彌山王。
忉利諸天及四天王皆依止祝菩薩菩提心亦複如是,為薩婆若所依止祝迦葉。
譬如有大國王。
以臣力故能辦國事。
菩薩智慧亦複如是,方便力故。
皆能成辦一切佛事。
迦葉。
譬如天晴明時。
淨無雲翳必無雨相。
寡聞菩薩無法雨相亦複如是,迦葉。
譬如天陰雲時。
必能降雨充足衆生。
菩薩亦爾。
從大悲雲起大法雨利益衆生。
迦葉。
譬如随轉輪王。
所出之處則有七寶。
如是迦葉。
菩薩出時三十七品現於世間。
迦葉。
譬如随摩尼珠所在之處,則有無量金銀珍寶。
菩薩亦爾。
随所出處,則有無量百千聲聞辟支佛寶。
迦葉。
譬如忉利諸天入同等園。
所用之物皆悉同等。
菩薩亦爾。
真淨心故於衆生中平等教化。
迦葉。
譬如咒術藥力毒不害人。
菩薩結毒亦複如是,智慧力故不堕惡道。
迦葉。
譬如諸大城中所棄糞穢。
若置甘蔗蒲桃田中則有利益。
菩薩結使亦複如是所有遺馀皆是利益。
薩婆若因緣故。
如是迦葉。
菩薩欲學是寶積經者應修習正觀諸法。
雲何為正觀所謂真實思惟諸法。
真實正觀者,不觀我人衆生壽命。
是名中道真實正觀。
複次迦葉。
真實觀者,觀色非常亦非無常觀。
受想行識非常亦非無常。
是名中道真實正觀。
複次迦葉。
真實觀者,觀地種非常亦非無常。
觀水火風種非常亦非無常。
是名中道真實正觀。
所以者何。
以常是一邊無常是一邊。
常無常是中無色無形無明無知。
是名中道諸法實觀。
我是一邊無我是一邊。
我無我是中。
無色無形無明無知。
是名中道諸法實觀。
複次迦葉。
若心有實是為一邊。
若心非實是為一邊。
若無心識亦無心數法。
是名中道諸法實觀。
如是善法不善法。
世法出世法。
有罪法無罪法。
有漏法無漏法。
有為法無為法。
乃至有垢法無垢法亦複如是離於二邊。
而不可受亦不可說。
是名中道諸法實觀。
複次迦葉。
有是一邊無是一邊。
有無中間無色無形無明無知。
是名中道諸法實觀。
複次迦葉。
我所說法十二因緣。
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入。
六入緣觸。
觸緣受。
受緣愛。
愛緣齲取緣有。
有緣生。
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如是因緣。
但為集成是大苦聚。
若無明滅則行滅。
行滅故識滅。
識滅故名色滅。
名色滅故六入滅。
六入滅故觸滅。
觸滅故受滅。
受滅故愛滅。
愛滅故取滅。
取滅故有滅。
有滅故生滅。
生滅故如是老死憂悲衆惱大苦皆滅。
明與無明無二無别。
如是知者,是名中道諸法實觀。
如是行及非行識及所識。
名色可見及不可見。
諸六入處及六神通。
觸及所觸。
受與受滅。
愛與愛滅。
取與取滅。
有與有滅。
生與生滅。
老死與老死滅。
是皆無二無别。
如是知者,是名中道諸法實觀。
複次迦葉。
真實觀者,不以空故令諸法空。
但法性自空。
不以無相故令法無相。
但法自無相。
不以無願令法無願。
但法自無願。
不以無起無生無我無取無性故。
令法無起無取無性。
但法自無起無取無性。
如是觀者是名實觀。
複次迦葉。
非無人故名曰為空。
但空自空。
前際空。
後際空。
中際亦空。
當依於空莫依於人。
若以得空便依於空。
是於佛法則為退堕。
如是迦葉。
甯起我見積若須彌。
非以空見起增上慢。
所以者何。
一切諸見以空得脫。
若起空見則不可除。
迦葉。
譬如醫師授藥令病擾動。
是藥在内而不出者,於意雲何。
如是病人甯得差不。
不也世尊,是藥不出其病轉增。
如是迦葉。
一切諸見唯空能滅。
若起空見則不可除。
譬如有人怖畏虛空悲嗥椎胸。
作如是言:我舍虛空。
於意雲何。
是虛空者可舍離不。
不也世尊,如是迦葉。
若畏空法。
我說是人狂亂失心。
所以者何。
常行空中而畏於空。
譬如畫師自手畫作夜叉鬼像。
見已怖畏迷悶躄地。
一切凡夫亦複如是,自造色聲香味觸故。
往來生死受諸苦惱而不自覺。
譬如幻師作幻人已還自殘食。
行道比丘亦複如是,有所觀法皆空皆寂無有堅固。
是觀亦空。
迦葉。
譬如兩木相磨便有火生還燒是木。
如是迦葉。
真實觀故生聖智慧。
聖智生已還燒實觀。
譬如然燈一切黑闇皆自無有。
無所從來去無所至。
非東方來。
去亦不至南西北方四維上下。
不從彼來去亦不至。
而此燈明無有是念。
我能滅闇。
但因燈明法自無闇。
明闇俱空無作無齲如是迦葉。
實智慧生無智便滅。
智與無智二相俱空無作無齲迦葉。
譬如千歲冥室未曾見明。
若然燈時。
於意雲何。
闇甯有念我久住此不欲去耶。
不也世尊,若然燈時是闇無力。
而不欲去必當磨滅。
如是迦葉。
百千萬劫久習結業。
以一實觀即皆消滅。
其燈明者聖智慧是。
其黑闇者諸結業是。
迦葉。
譬如種在空中而能生長。
從本已來無有是處。
菩薩取證亦複如是,增長佛法終無是處。
迦葉。
譬如種在良田則能生長。
如是迦葉。
菩薩亦爾。
有諸結使離世間法能長佛法。
迦葉。
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花。
菩薩亦複如是,於無為中不生佛法。
迦葉。
譬如卑濕
無分别心不求其報。
菩薩亦爾。
從初發心至坐道常一切衆生皆蒙利益。
心無分别不求其報。
迦葉。
譬如一切水種百穀藥木皆得增長。
菩薩亦爾。
自心淨故慈悲普覆一切衆生。
皆令增長一切善法。
迦葉。
譬如一切火種皆能成熟百穀果實。
菩薩智慧亦複如是,皆能成熟一切善法。
迦葉。
譬如一切風種。
皆能成立一切世界。
菩薩方便亦複如是,皆能成立一切佛法。
迦葉。
譬如月初生時。
光明形色日日增長。
菩薩淨心亦複如是,一切善法日日增長。
迦葉。
譬如日之初出一時放光。
普為一切衆生照明。
菩薩亦爾放智慧光。
一時普照一切衆生。
迦葉。
譬如師子獸王。
随所至處不驚不畏。
菩薩亦爾。
清淨持戒真實智慧。
随所住處不驚不畏。
迦葉。
譬如善調象王。
能辦大事身不疲極。
菩薩亦爾。
善調心故。
能為衆生作大利益心無疲倦迦葉。
譬如有諸蓮花。
生於水中水不能著。
菩薩亦爾。
生於世間而世間法所不能污。
迦葉。
譬如有人伐樹根在還生。
菩薩亦爾。
方便力故。
雖斷結使有善根愛還生三界。
迦葉。
譬如諸方流水。
入大海已皆為一味。
菩薩亦爾。
以種種門集諸善根。
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為一味。
迦葉。
譬如須彌山王。
忉利諸天及四天王皆依止祝菩薩菩提心亦複如是,為薩婆若所依止祝迦葉。
譬如有大國王。
以臣力故能辦國事。
菩薩智慧亦複如是,方便力故。
皆能成辦一切佛事。
迦葉。
譬如天晴明時。
淨無雲翳必無雨相。
寡聞菩薩無法雨相亦複如是,迦葉。
譬如天陰雲時。
必能降雨充足衆生。
菩薩亦爾。
從大悲雲起大法雨利益衆生。
迦葉。
譬如随轉輪王。
所出之處則有七寶。
如是迦葉。
菩薩出時三十七品現於世間。
迦葉。
譬如随摩尼珠所在之處,則有無量金銀珍寶。
菩薩亦爾。
随所出處,則有無量百千聲聞辟支佛寶。
迦葉。
譬如忉利諸天入同等園。
所用之物皆悉同等。
菩薩亦爾。
真淨心故於衆生中平等教化。
迦葉。
譬如咒術藥力毒不害人。
菩薩結毒亦複如是,智慧力故不堕惡道。
迦葉。
譬如諸大城中所棄糞穢。
若置甘蔗蒲桃田中則有利益。
菩薩結使亦複如是所有遺馀皆是利益。
薩婆若因緣故。
如是迦葉。
菩薩欲學是寶積經者應修習正觀諸法。
雲何為正觀所謂真實思惟諸法。
真實正觀者,不觀我人衆生壽命。
是名中道真實正觀。
複次迦葉。
真實觀者,觀色非常亦非無常觀。
受想行識非常亦非無常。
是名中道真實正觀。
複次迦葉。
真實觀者,觀地種非常亦非無常。
觀水火風種非常亦非無常。
是名中道真實正觀。
所以者何。
以常是一邊無常是一邊。
常無常是中無色無形無明無知。
是名中道諸法實觀。
我是一邊無我是一邊。
我無我是中。
無色無形無明無知。
是名中道諸法實觀。
複次迦葉。
若心有實是為一邊。
若心非實是為一邊。
若無心識亦無心數法。
是名中道諸法實觀。
如是善法不善法。
世法出世法。
有罪法無罪法。
有漏法無漏法。
有為法無為法。
乃至有垢法無垢法亦複如是離於二邊。
而不可受亦不可說。
是名中道諸法實觀。
複次迦葉。
有是一邊無是一邊。
有無中間無色無形無明無知。
是名中道諸法實觀。
複次迦葉。
我所說法十二因緣。
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入。
六入緣觸。
觸緣受。
受緣愛。
愛緣齲取緣有。
有緣生。
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如是因緣。
但為集成是大苦聚。
若無明滅則行滅。
行滅故識滅。
識滅故名色滅。
名色滅故六入滅。
六入滅故觸滅。
觸滅故受滅。
受滅故愛滅。
愛滅故取滅。
取滅故有滅。
有滅故生滅。
生滅故如是老死憂悲衆惱大苦皆滅。
明與無明無二無别。
如是知者,是名中道諸法實觀。
如是行及非行識及所識。
名色可見及不可見。
諸六入處及六神通。
觸及所觸。
受與受滅。
愛與愛滅。
取與取滅。
有與有滅。
生與生滅。
老死與老死滅。
是皆無二無别。
如是知者,是名中道諸法實觀。
複次迦葉。
真實觀者,不以空故令諸法空。
但法性自空。
不以無相故令法無相。
但法自無相。
不以無願令法無願。
但法自無願。
不以無起無生無我無取無性故。
令法無起無取無性。
但法自無起無取無性。
如是觀者是名實觀。
複次迦葉。
非無人故名曰為空。
但空自空。
前際空。
後際空。
中際亦空。
當依於空莫依於人。
若以得空便依於空。
是於佛法則為退堕。
如是迦葉。
甯起我見積若須彌。
非以空見起增上慢。
所以者何。
一切諸見以空得脫。
若起空見則不可除。
迦葉。
譬如醫師授藥令病擾動。
是藥在内而不出者,於意雲何。
如是病人甯得差不。
不也世尊,是藥不出其病轉增。
如是迦葉。
一切諸見唯空能滅。
若起空見則不可除。
譬如有人怖畏虛空悲嗥椎胸。
作如是言:我舍虛空。
於意雲何。
是虛空者可舍離不。
不也世尊,如是迦葉。
若畏空法。
我說是人狂亂失心。
所以者何。
常行空中而畏於空。
譬如畫師自手畫作夜叉鬼像。
見已怖畏迷悶躄地。
一切凡夫亦複如是,自造色聲香味觸故。
往來生死受諸苦惱而不自覺。
譬如幻師作幻人已還自殘食。
行道比丘亦複如是,有所觀法皆空皆寂無有堅固。
是觀亦空。
迦葉。
譬如兩木相磨便有火生還燒是木。
如是迦葉。
真實觀故生聖智慧。
聖智生已還燒實觀。
譬如然燈一切黑闇皆自無有。
無所從來去無所至。
非東方來。
去亦不至南西北方四維上下。
不從彼來去亦不至。
而此燈明無有是念。
我能滅闇。
但因燈明法自無闇。
明闇俱空無作無齲如是迦葉。
實智慧生無智便滅。
智與無智二相俱空無作無齲迦葉。
譬如千歲冥室未曾見明。
若然燈時。
於意雲何。
闇甯有念我久住此不欲去耶。
不也世尊,若然燈時是闇無力。
而不欲去必當磨滅。
如是迦葉。
百千萬劫久習結業。
以一實觀即皆消滅。
其燈明者聖智慧是。
其黑闇者諸結業是。
迦葉。
譬如種在空中而能生長。
從本已來無有是處。
菩薩取證亦複如是,增長佛法終無是處。
迦葉。
譬如種在良田則能生長。
如是迦葉。
菩薩亦爾。
有諸結使離世間法能長佛法。
迦葉。
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花。
菩薩亦複如是,於無為中不生佛法。
迦葉。
譬如卑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