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四(達摩笈多譯)
關燈
小
中
大
文殊師利言:天子。
過於平等。
過平等已,法不可得。
所謂過去不可得。
未來不可得。
現在不可得。
彼法非如。
無增減作。
無吾我作。
無有人作。
無衆生作。
無壽命作。
無有斷作。
無有常作。
無有分别陰入界作。
無有分别佛法僧作。
亦無有念是持戒作。
是破戒作。
是煩惱作。
是清淨作。
是得果作。
是須陀洹作。
是斯陀含作。
是阿那含作。
是阿羅漢作。
是辟支佛作。
乃至此是空作。
是無相作。
是無願作。
是明解脫作。
是離欲作。
如是天子。
此皆為彼無聞凡夫。
思量分别說斯法耳。
汝應當知。
此是最下癡人。
求欲得法妄想取著。
是故如來為斷彼著。
而演說是思量分别作不作事。
於是善住意天子贊文殊師利言:善哉大士。
快說如是甚深法門。
爾時世尊亦複贊可文殊師利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
汝今乃能作如是說。
爾時文殊師利複語善住意言:天子。
若複有人來詣我所求出家者,我當教彼作如是言:諸善男子,汝今若能不受具戒。
如是則名真出家也。
善住意言:大士。
以何義故。
作如是語。
文殊師利言:天子。
如世尊說。
唯有二種受具戒法。
何等為二。
一受正平等戒。
二受邪不等戒。
是中何者邪不等戒。
謂堕我見堕人見堕衆生見。
堕壽命見堕士夫見。
堕斷見堕常見。
堕邪見堕憍慢。
堕貪欲堕瞋恚堕愚癡。
堕欲界堕色界堕無色界。
堕取著分别。
天子。
是為略說。
堕於一切不善法中。
堕逐惡知識。
妄取一切法。
堕不知出要解脫之處。
天子當知。
是名受邪不等戒也。
天子。
是處何者是受正平等戒。
謂空是平等。
無相是平等。
無願是平等。
天子。
若能如是入三解脫門。
如實覺知。
不分别不思念。
於一切法無有退轉。
天子。
是名受正平等戒也。
複次天子。
若貪欲發。
若瞋恚發。
若愚癡發。
若愛無明發。
我見發。
我見為根本。
六十二見發。
三邪行發。
四颠倒發。
乃至八邪九惱十不善業道等發。
故名受正戒也。
天子。
譬如一切種子草木樹林。
皆依大地而得生長。
其地平等無心念作。
如是天子。
若佛法中正受戒故。
具足成就。
天子。
譬如一切草木種子。
依大地住而得增長。
天子。
當應如是具受正戒。
所以者何。
住於戒故道法增長。
如彼種子戒亦複然。
又如種子增長得名成就。
如是住於戒故。
所有一切助菩提分法。
出生增長得名成就。
天子。
是為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一切聲聞受正戒也。
所謂入彼三解脫門一切戲論語言滅處。
天子當知。
若能如是受具戒者,是名受正非不正也。
爾時文殊師利複語善住意天子言:天子。
我今更於如是出家如是受具。
如是教曰:諸善男子,汝今若能不持禁戒。
如是則為真實持也。
善住意言:大士。
以何義故作如斯說。
文殊師利言:天子。
一切諸法悉無所齲故無可持。
雲何此戒而獨有持。
天子。
戒若可持則持三界。
天子。
於汝意者以何為戒善住意言:大士。
若能具足波羅提木叉者,是名為戒。
文殊師利言:天子。
雲何名為波羅提木叉。
善住意言:大士。
所謂持身及以口意三業具足。
是則名為波羅提木叉也。
文殊師利言:天子。
於意雲何。
今是現前。
何處有是身業可作。
如是過去未來亦無有作。
彼皆無作。
無有像貌可得言有。
或青或黃或赤或白及頗梨色耶。
善住意言:不也大士。
文殊師利言:天子。
彼名何等雲何而說。
善住意言:彼名無為實不可說。
如是乃至意作亦然。
文殊師利言:天子。
於意雲何。
彼無為者可作有為乎。
善住意言:不也大士。
文殊師利言:天子。
以是義故我如斯說。
彼若不持名真持戒。
天子。
若言增上戒學。
增上心學增上慧學者,為學實際。
當如是知。
無所持故言增上戒學。
無所知故言增上心學。
無所見故言增上慧學。
如是心不分别故。
不憶念故。
不生殊異故。
名最上心學。
如心學戒慧亦爾。
天子。
若不得心則不念戒。
若不念戒則不思慧。
若不思慧,則無複起一切疑惑。
既無疑惑則不持戒。
若不持戒。
是則名為真持戒也。
天子當知。
彼持戒者則無所欲。
無所欲故則無退還。
無退還故彼則清淨。
彼清淨故則得解脫。
彼解脫故則得精進。
彼精進故則無有漏。
彼無漏故則住正行。
住正行故則無像貌。
無像貌故即是虛空。
何以故?以彼虛空無形相故。
是故天子。
若有人能如是學者,則為不學。
彼無學故則為真學。
於何處學謂無處學。
雲何無處。
謂空平等。
天子若能正住空平等者,是則名為真住戒學。
爾時文殊師利複語善住意天子言:天子。
若人能作如是出家如是受具。
我複教彼如是言曰:諸善男子,汝今若能受彼一切三千大千世界笃信檀越供養衆
過於平等。
過平等已,法不可得。
所謂過去不可得。
未來不可得。
現在不可得。
彼法非如。
無增減作。
無吾我作。
無有人作。
無衆生作。
無壽命作。
無有斷作。
無有常作。
無有分别陰入界作。
無有分别佛法僧作。
亦無有念是持戒作。
是破戒作。
是煩惱作。
是清淨作。
是得果作。
是須陀洹作。
是斯陀含作。
是阿那含作。
是阿羅漢作。
是辟支佛作。
乃至此是空作。
是無相作。
是無願作。
是明解脫作。
是離欲作。
如是天子。
此皆為彼無聞凡夫。
思量分别說斯法耳。
汝應當知。
此是最下癡人。
求欲得法妄想取著。
是故如來為斷彼著。
而演說是思量分别作不作事。
於是善住意天子贊文殊師利言:善哉大士。
快說如是甚深法門。
爾時世尊亦複贊可文殊師利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
汝今乃能作如是說。
爾時文殊師利複語善住意言:天子。
若複有人來詣我所求出家者,我當教彼作如是言:諸善男子,汝今若能不受具戒。
如是則名真出家也。
善住意言:大士。
以何義故。
作如是語。
文殊師利言:天子。
如世尊說。
唯有二種受具戒法。
何等為二。
一受正平等戒。
二受邪不等戒。
是中何者邪不等戒。
謂堕我見堕人見堕衆生見。
堕壽命見堕士夫見。
堕斷見堕常見。
堕邪見堕憍慢。
堕貪欲堕瞋恚堕愚癡。
堕欲界堕色界堕無色界。
堕取著分别。
天子。
是為略說。
堕於一切不善法中。
堕逐惡知識。
妄取一切法。
堕不知出要解脫之處。
天子當知。
是名受邪不等戒也。
天子。
是處何者是受正平等戒。
謂空是平等。
無相是平等。
無願是平等。
天子。
若能如是入三解脫門。
如實覺知。
不分别不思念。
於一切法無有退轉。
天子。
是名受正平等戒也。
複次天子。
若貪欲發。
若瞋恚發。
若愚癡發。
若愛無明發。
我見發。
我見為根本。
六十二見發。
三邪行發。
四颠倒發。
乃至八邪九惱十不善業道等發。
故名受正戒也。
天子。
譬如一切種子草木樹林。
皆依大地而得生長。
其地平等無心念作。
如是天子。
若佛法中正受戒故。
具足成就。
天子。
譬如一切草木種子。
依大地住而得增長。
天子。
當應如是具受正戒。
所以者何。
住於戒故道法增長。
如彼種子戒亦複然。
又如種子增長得名成就。
如是住於戒故。
所有一切助菩提分法。
出生增長得名成就。
天子。
是為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一切聲聞受正戒也。
所謂入彼三解脫門一切戲論語言滅處。
天子當知。
若能如是受具戒者,是名受正非不正也。
爾時文殊師利複語善住意天子言:天子。
我今更於如是出家如是受具。
如是教曰:諸善男子,汝今若能不持禁戒。
如是則為真實持也。
善住意言:大士。
以何義故作如斯說。
文殊師利言:天子。
一切諸法悉無所齲故無可持。
雲何此戒而獨有持。
天子。
戒若可持則持三界。
天子。
於汝意者以何為戒善住意言:大士。
若能具足波羅提木叉者,是名為戒。
文殊師利言:天子。
雲何名為波羅提木叉。
善住意言:大士。
所謂持身及以口意三業具足。
是則名為波羅提木叉也。
文殊師利言:天子。
於意雲何。
今是現前。
何處有是身業可作。
如是過去未來亦無有作。
彼皆無作。
無有像貌可得言有。
或青或黃或赤或白及頗梨色耶。
善住意言:不也大士。
文殊師利言:天子。
彼名何等雲何而說。
善住意言:彼名無為實不可說。
如是乃至意作亦然。
文殊師利言:天子。
於意雲何。
彼無為者可作有為乎。
善住意言:不也大士。
文殊師利言:天子。
以是義故我如斯說。
彼若不持名真持戒。
天子。
若言增上戒學。
增上心學增上慧學者,為學實際。
當如是知。
無所持故言增上戒學。
無所知故言增上心學。
無所見故言增上慧學。
如是心不分别故。
不憶念故。
不生殊異故。
名最上心學。
如心學戒慧亦爾。
天子。
若不得心則不念戒。
若不念戒則不思慧。
若不思慧,則無複起一切疑惑。
既無疑惑則不持戒。
若不持戒。
是則名為真持戒也。
天子當知。
彼持戒者則無所欲。
無所欲故則無退還。
無退還故彼則清淨。
彼清淨故則得解脫。
彼解脫故則得精進。
彼精進故則無有漏。
彼無漏故則住正行。
住正行故則無像貌。
無像貌故即是虛空。
何以故?以彼虛空無形相故。
是故天子。
若有人能如是學者,則為不學。
彼無學故則為真學。
於何處學謂無處學。
雲何無處。
謂空平等。
天子若能正住空平等者,是則名為真住戒學。
爾時文殊師利複語善住意天子言:天子。
若人能作如是出家如是受具。
我複教彼如是言曰:諸善男子,汝今若能受彼一切三千大千世界笃信檀越供養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