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一

關燈
亦為希有。

    於文殊師利神通變化而得信解。

    世尊,設有如恒河沙等諸魔。

    不能於此信解。

    善男子善女人。

    而作留難。

    我亦惡魔波旬。

    恒求佛便惱亂衆生。

    我從今往自立誓願。

    若於此法門流行之處。

    有生信解愛樂受持讀誦演說。

    於四面百由旬外。

    不於中過。

    世尊,然我眷屬。

    有欲斷滅如來法故。

    令修行者其心散亂。

    我為降伏說陀羅尼。

    若善男子善女人。

    於此法門書寫讀誦為人演說。

    諸天魔衆當得善利。

    令說法者,身心悅豫精勤修習。

    與無礙辯才。

    及陀羅尼。

    承事供給。

    衣服飲食卧具湯藥。

    令無所乏。

    即說咒曰: 怛侄他(一)阿末麗(二)毗末麗(三)替哆低(四)阿羯椑(五)是多設堵噜(六)誓曳杜野筏低(七)部多筏低伽米麗(八)?肩低(九)蘇普低(十)普普細(十一)地唎蘇溪(十二)忄胃提(十三)可詣(十四)米洗禮(十五)央矩麗跋麗(十六)呼盧忽黎(十七)索醯(十八)輸戍米提地唎(十九)阿那筏低底底使咤泥(二十)吃唎多唎低(二十一)吃利多費低(二十二)?已盧遮都費低漫怛啰悖馳那馳?路迦(二十三)阿(去聲)跋羅目多壹嚩蘇唎耶(二十四)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

    專精受持此陀羅尼心不散亂。

    常為諸天龍神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之所守護。

    一切惡鬼無能得便。

    彼魔波旬說此咒時。

    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

    爾時世尊告魔波旬。

    善哉善哉!汝之辯才。

    當知是文殊師利神通境界。

    於是文殊師利現神通力。

    及魔波旬說咒之時,三萬二千天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時文殊師利還攝神力。

    令此衆會皆悉自見如本而祝爾時文殊師利告善德天子言:善男子,汝往兜率陀天遍告天衆。

    我當來彼。

    時善德天子聞是語已,禮世尊足,并諸菩薩大德聲聞。

    與其眷屬恭敬圍繞。

    於衆會前忽然不現。

    須臾已至兜率陀天。

    爾時善德遍告諸天子言:汝等應知文殊師利憐愍汝故欲來至此。

    汝等應當舍諸欲樂。

    遠離憍慢。

    恭敬尊重随順聽法。

    爾時善德天子。

    如所應辦莊嚴道常即便合掌作如是言:文殊師利。

    今正是時,於是文殊師利與一萬菩薩五百聲聞及天龍夜叉乾闼婆等。

    前後圍繞。

    禮佛足已,於會中沒現兜率陀天。

    與諸菩薩聲聞大衆。

    於彼道場随敷而坐。

    時諸大衆悉聞四天王宮。

    三十三天。

    夜摩兜率及以化樂。

    他化自在諸天子等。

    魔衆梵衆。

    乃至有頂互相唱言:文殊師利今在兜率陀天方欲說法。

    諸天聞已,無數百千皆來集會。

    盡此欲界天宮所不容受。

    時文殊師利即以神力。

    令彼諸天自見寬廣不相妨礙。

    爾時善德天子白文殊師利言:大衆已集願為說法。

    文殊師利告善德天子言:有四種法。

    菩薩住於不放逸者,則能攝取一切佛法。

    何等為四。

    一者住於戒律而具多聞。

    二者住於禅定而行智慧。

    三者住於神通而起大智。

    四者住於寂靜而常觀察。

    天子有八種法入於戒律。

    何等為八。

    一者身清淨。

    二者語清淨。

    三者意清淨。

    四者見清淨。

    五者頭陀功德清淨。

    六者命清淨。

    七者舍離一切詐現異相以利求利清淨。

    八者不舍一切智心清淨。

    是名八法入於戒律。

    天子複有八法入於多聞。

    何等為八。

    一者尊重二者下心。

    三者發起精進。

    四者不失正念。

    五者随聞受持。

    六者心善觀察。

    七者如聞轉教。

    八者不自贊毀他。

    是名八法入於多聞。

    天子複有八法。

    入於禅定。

    何等為八。

    一者寂靜住阿蘭若。

    二者舍離愦鬧。

    三者不染境界。

    四者身心輕安。

    五者心緣定境。

    六者絕諸聲相。

    七者減食支身。

    八者不取聖樂。

    是名八法入於禅定。

    天子複有八法入於智慧。

    何等為八。

    一者蘊善巧。

    二者界善巧。

    三者處善巧。

    四者緣起善巧。

    五者谛善巧。

    六者三世善巧。

    七者一切乘善巧。

    八者一切佛法善巧。

    是名八法入於智慧。

    天子。

    複有八法入於神通。

    何等為八。

    一者天眼通。

    見無障礙故。

    二者天耳通聞無障礙故。

    三者他心通觀一切衆生心故。

    四者宿命通。

    憶念前際故。

    五者神足通。

    示現一切神變故。

    六者漏盡通。

    盡一切衆生漏故。

    七者不住煩惱不取解脫。

    方便力故。

    八者不依聲聞解脫而入涅槃。

    是名八法入於神通。

    複有八法能入於智。

    何等為八。

    一者苦智。

    二者集智。

    三者滅智。

    四者道智。

    五者因智。

    六者緣智。

    七者三世智。

    八者一切智。

    是名八種。

    複有八法入於寂靜。

    何等為八。

    一者内寂靜。

    二者外寂靜。

    三者愛寂靜。

    四者取寂靜。

    五者有寂靜。

    六者生寂靜。

    七者一切煩惱寂靜。

    八者三界寂靜。

    是名八法。

    複有八法入於觀察。

    何等為八。

    一者戒。

    二者聞。

    三者禅定。

    四者智慧。

    五者神通。

    六者智。

    七者寂滅。

    八者不放逸。

    天子是名八法。

    菩薩安住不放逸故。

    諸佛菩提及菩提分法一切當得。

    是故天子應當依是不放逸祝汝等天子。

    依不放逸則三種樂常不損減。

    何等為三。

    一者天樂。

    二者禅樂。

    三者涅槃樂。

    複次諸天子依不放逸住者得離三苦。

    何等為三。

    所謂行苦苦苦壞苦。

    又不放逸者超三種畏。

    何等為三。

    所謂地獄餓鬼畜生。

    又不放逸者得超三有。

    何等為三。

    所謂欲有色有無色有。

    複次諸天子依不放逸住者得離三垢。

    何等為三。

    所謂貪垢瞋垢癡垢。

    又不放逸於三學處當得圓滿。

    何等為三。

    所謂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

    不放逸者常得親近供養三寶。

    何等為三。

    所謂佛寶法寶僧寶。

    複次依不放逸住者,得離三種波羅蜜障。

    何等為三。

    一者自慳。

    二者於行施人心生憎嫉。

    三者随順慳人自破戒。

    憎嫉持戒者,随順破戒人。

    自瞋憎嫉忍辱者,随順瞋恚人。

    自懈怠憎嫉精進者,随順懈怠人。

    自散亂憎嫉禅定者,随順散亂人。

    自無智慧憎嫉智慧者,随順無智人。

    汝等諸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