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一(阇那崛多譯)

關燈
言:善哉善哉!我皆随喜。

    護國。

    爾時福焰王子。

    即時更好莊嚴勝喜樂城奉施如來。

    爾時王子為佛及僧。

    日别辦具五百種味上妙飲食。

    供佛及僧。

    複為比丘造僧伽藍。

    皆以七寶莊嚴其房。

    舍内敷置雜色種種缯褥數百千重。

    又為比丘僧。

    日别造新淨衣。

    布施衆僧随意所樂。

    複更為造經行之處。

    皆以衆寶莊嚴其地。

    上覆寶網經行兩邊。

    種諸樹木花果種種諸花。

    謂憂缽花。

    波頭摩花。

    分陀利等。

    一切衆花無不具足。

    時彼王子。

    如是供養佛及衆僧。

    經三億俱緻歲。

    於其中間未曾睡眠不愛身命。

    唯念供養佛及衆僧。

    其間無貪欲心。

    無瞋害心。

    於王位處不生樂心。

    於一切處棄舍身命況複馀物。

    複於如來有所說法。

    皆悉受持終無忘失。

    乃至一句未曾重問。

    如來於其時間亦不洗裕亦不以蘇油塗摩其身。

    亦不洗足。

    亦不坐卧。

    唯除食時及大小便利。

    乃至終無疲倦之想。

    而彼如來涅槃時。

    自取赤真檀為積聚。

    阇毗如來身。

    於阇毗如來身處。

    以種種上妙供具供養舍利。

    又於閻浮提内處處。

    以諸華鬘名香種種音樂。

    乃至幡蓋寶幢供養舍利。

    如是供養已為其舍利。

    複更别造九十九俱緻寶塔。

    彼諸塔等七寶所成。

    複以雜寶真珠羅網以覆塔上。

    又為諸塔造七寶蓋。

    彼一一塔奉施五百寶蓋。

    又於一一塔所。

    奉施音樂數百千種。

    於閻浮提内處處。

    悉令種諸妙花樹。

    於一一塔所前然百千燈。

    一一燈器盛千斛油。

    又複更以一切諸香。

    塗香末香燒香。

    及諸花鬘等供養彼塔。

    爾時福焰王子。

    如是供養經俱緻歲已於後出家。

    既出家已唯畜三衣常行乞食。

    樂於頭陀恒坐不卧。

    於馀時間未曾睡眠。

    亦不從人有所求索。

    施與一切心不望報。

    常為他人解說正法。

    如是經四俱緻歲。

    乃至若有以一善言贊歎者心尚不受。

    何況受人利養之物。

    若聽法時無疲倦想。

    常有諸天承事供養。

    爾時彼國土内王與大臣夫人采女。

    一切人民并諸眷屬。

    悉皆随從學彼王子出家修道。

    護國。

    爾時淨居諸天子等。

    見是事已作如是念。

    今此國内一切人民,并學王子出家。

    今此國内盡是三寶。

    我等今者應作檀越供養彼等。

    即是供養三寶利益世間。

    彼如來涅槃後。

    正法住世經六萬四俱緻歲。

    皆是福焰比丘之所住持。

    其福焰比丘。

    從此已來常如是供養。

    如是次第供養九十四俱緻諸佛。

    彼一一佛悉皆如上供養之行。

    護國。

    於汝意雲何。

    其焰意王。

    豈異人乎。

    莫作異見,則今無量壽如來是也。

    護國。

    於汝意雲何。

    彼福焰王子。

    豈異人乎。

    莫作異見,則我身是也。

    爾時其守護城天神者,豈異人乎,則阿閦佛是也。

     爾時世尊,複告護國菩薩言:護國。

    是故若諸菩薩摩诃薩。

    若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當學彼福焰王子。

    深心至誠所修諸行。

    能舍一切憎愛心。

    是故我常勤修如是苦行故。

    得成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然未來世有諸比丘,愛重名利貪著眷屬。

    於諸善法自然損減。

    常為我慢怨賊之所損害。

    甚可憐愍。

    以貪利故遠離正法。

    虛然出家污沙門行。

    但有口言我是菩薩。

    然其内心純行谄曲。

    身心昏濁沒煩惱泥。

    才有形相違於本道。

    舍已誓願。

    貪著衣服飲食。

    房舍卧具湯藥等事。

    心無慚愧不避恥辱無有威儀。

    離佛境界心恒貪著。

    護國。

    若有得聞如是法者,應當覺知彼惡知識。

    惡知識者,求名貪利不應親近。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以偈頌曰: 多行於放逸,遠離十力處。

    心常貪利養,及諸眷屬等。

    棄舍佛菩提,千種諸功德。

    詐聖求名利,惡性無慚恥。

     奸谄無羞愧,彼專為利事。

    入於佛法中,随順諸煩惱。

    速疾堕惡趣,口言我大德。

    勝在阿蘭若,心恒念聚落。

     彼等為貪故,心多諸覺觀。

    彼人遠解脫,猶如天與地。

    行者應遠離,如畏惡毒蛇。

    彼不樂佛法,并諸功德僧。

     棄舍離善道,常行於邪徑。

    失於無量善,為諸有覆蔽。

    聞我往昔行,真實誠心信。

    應當學我行,多俱緻劫數。

     如是法難得,應發大忍心。

    我有所說處,勤劬當奉行。

    若當欲成佛,妙勝大乘中。

    應念彼王行,諸功德無量。

     思惟真實已,應住彼教中。

    如是菩提道,當見如佛說。

    深思諸功德,聖人種性處。

    當應如教行,若舍如是教。

     則失功德味,當生惡趣中。

    愚癡無有别,生彼已當悔。

    勸住山林者,慎莫自贊譽。

    亦勿毀他行,甯常自呵責。

     昔背億數佛,斯由我慢心。

    莫惜已身命,恩愛處悉舍。

    如我說此經,法中行敬心。

    若能如說行,菩提不為難。

     此乘大仙說,聞已莫生疑。

    是故佛法中,應住如聖教。

    精勤舍身命,如我教莫違。

    若不信此教,於後悔無益。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複告護國菩薩言:護國。

    若有菩薩常行五波羅蜜無有休息。

    若有菩薩於此經中。

    能如法行能如教祝複自唱言:我如教住我如教行。

    於前行五波羅蜜功德者,欲比此功德百分不及一。

    百千分不及一。

    百千俱緻分不及一。

    算數過算數分不及一。

    哥羅分不及一。

    譬喻分不及一。

    憂波尼沙陀分不及一。

    佛說此經時。

    三十那由他天及人阿修羅等。

    未曾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皆悉發心。

    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有七千比丘。

    盡諸有漏心得解脫。

    爾時長老護國菩薩白佛言:世尊,此法本有何名。

    我等雲何奉持。

    作是請已,爾時佛告護國菩薩。

    善男子,言此法本名不空誓清淨行。

    如是受持。

    亦名善丈夫遊戲菩薩行決定毗尼。

    如是受持。

    亦名真實義具足。

    如是受持。

    亦名福焰菩薩大士往昔本行。

    如是受持。

    佛說是法已,長老護國菩薩。

    及諸天人。

    阿修羅乾闼婆等。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