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隋三藏法師阇那崛多譯)
關燈
小
中
大
。
唯願聽許。
爾時佛告護國菩薩比丘。
恣汝所問。
我當為汝分别解說斷汝所疑令汝歡喜。
爾時護國。
既蒙聽許。
即白佛言:菩薩摩诃薩修行何等。
於一切法增長功德。
到究竟處而得自在。
證捷疾智。
得決定智。
於法明了入一切智。
教化衆生能決疑網。
解一切智。
以巧方便濟度衆生。
如言而行常宣真實。
得念佛三昧。
善能谘問一切深義。
聞已能持。
速疾證得一切種智。
爾時護國菩薩。
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菩薩行行常決定,真實決定從何生。
智慧大海分别處,願勝丈夫為我說。
佛身微妙猶真金,人天中勝大福聚。
慈愍我等大歸依,清淨之行為我說。
雲何而得無盡利,覺道總持甘露生。
雲何清淨智慧海,而斷衆生諸疑惑。
無量億劫在生死,而無疲倦悔厭心。
觀諸衆生逼切苦,常為衆生作利益。
清淨刹土佛眷屬,最勝國土及壽命。
一切衆事微妙處,願說清淨菩提行。
降伏衆魔破邪見,枯竭愛海得解脫。
法行相續無絕斷,無上最勝為我說。
色力财寶及四辯,哀愍軟言令衆喜。
慈悲雲雨潤一切,願為我說佛境界。
願出迦陵頻伽聲,大梵雷音破邪見。
衆會渴仰為法來,願施解脫甘露漿。
我今欲成微妙道,若不樂法則不請。
聞法時至恭敬待,唯願為說大法寶。
世尊我願成菩提,如來深知我志樂。
非為惱亂故問佛,善哉願說最勝行。
爾時世尊,告護國菩薩言:善哉護國。
汝今乃能問如是義。
利益多人安樂天人。
亦大饒益於未來世。
攝諸菩薩。
谛聽谛受。
當為汝說。
護國白言:善哉世尊,願為我說。
佛言護國。
菩薩有四法。
能成如上清淨之事。
何等為四。
一者真實心無谄曲。
二者於諸衆生行於平等。
三者心念行空。
四者如言而行。
護國當知。
如此四種能得菩薩清淨之法。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曰: 若有菩薩心無谄,而常不退菩提道。
亦無佷戾貢高意,彼則名為無邊智。
見諸衆生無救護,生老病死所逼切。
發心欲度於有海,能為一切作法船。
調伏平等於衆生,觀諸衆生如一子。
皆當救度令解脫,最勝丈夫發此心。
行住坐卧念空門,壽者我想皆悉無。
一切世間都如幻,衆生愚癡所迷惑。
大智菩薩所言說,依之行行無違失。
調伏寂靜離諸過,能求菩提名佛子。
佛說偈已,告護國菩薩言:善男子,菩薩摩诃薩。
複有四種無畏之法。
何等為四。
一者所謂得陀羅尼。
二者值善知識。
三者得深法忍。
四者戒行清淨。
是名菩薩四無畏法。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菩薩大名稱,由得總持故。
受持最妙法,如來所宣說。
恒常無忘失,增長於智慧。
彼等智無礙,超過一切法。
常遇善知識,增於助道法。
常說於菩提,諸佛所行處。
惡知識如火,畏燒故遠離。
若聞空相法,勇猛堅其心。
菩薩離我人,一切諸見等。
持戒無缺漏,其心調寂靜。
教化諸衆生,安住於佛戒。
佛說偈已,複告護國。
諸菩薩衆行圓滿到究竟處。
有四功德令心歡喜。
何等為四。
一者菩薩見佛而生歡喜。
二者聞正法而生歡喜。
三者舍一切而生歡喜。
四者順法忍而生歡喜。
是為四法生於歡喜。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菩薩所生處,常見最勝人。
威光遍一切,照曜於世間。
見已心恭敬,如天奉帝釋。
為度衆生故,求於菩提時。
從佛聞正法,不怖而歡喜。
一心信敬已,随順於佛教。
聞於随順法,得忍心無疑。
諸法無衆生,我想亦複爾。
常觀如是已,舍相生歡喜。
既不取我相,見乞心踴躍。
城邑與大地,妻子及壽命。
一切布施時,其心初無悔。
佛說偈已,複告護國。
菩薩作如是言:有四種法應當棄舍。
何等為四。
一者菩薩棄舍居家。
二者既出家已不貪利養。
三者離諸檀越。
四者不惜身命。
是為四法應當棄舍。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菩薩見家過,舍之而出家。
遊止於山林,無人寂靜處。
遠離男與女,眷屬及大衆。
單己無等侶,譬如犀一角。
專意求淨道,得失心無憂。
少欲及知足,離谄除憍慢。
精進為衆生,布施調伏心。
苦行修禅定,一心求佛智。
不惜身與命,遠離愛眷屬。
堅心求菩提,其志猶金剛。
若人來割截,無有恚恨想。
勇猛心增長,求於一切智。
佛說偈已複告護國。
菩薩有四種無悔之法。
何等為四。
一者不破禁戒無悔之法。
二者住阿蘭若處無悔之法。
三者行四聖種無悔之法。
四者多聞無悔之法。
是為四種無悔之法。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持戒淨無垢,猶如摩尼珠。
不生貢高心,言我能持戒。
複以此戒善,轉教於多人。
常懷如是望,成就於佛戒。
彼等住空閑,清淨蘭若處。
亦不生我想,及以壽者想。
觀察男女色,猶如於草木。
不生男女想,及以吾我想。
彼住四聖種,無懈怠谄曲。
至心恒修行,遠離於放逸。
求多聞功德,精勤常修習。
願成一切智,最上功德處。
衆生處牢獄,無有救護者,輪轉於生死,求财以自給。
我當求法船,濟度彼生死。
煩惱海衆生,令其至彼岸。
衆生無歸依,亦無救護者,衆生在有為,無能令其出。
我當作導師,救之令解脫。
是故我發心,求於菩提道。
佛說偈已,複告護國。
菩薩有四種調伏之行。
應當行之。
何等為四。
一者願生善處常值諸佛。
二者供養師長而不求報。
三者常樂空閑棄舍利養。
四者得無礙辯頭陀忍法。
是為四種調伏之法。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菩薩勇猛樂山林,常不從人求利養。
恒得深智無礙辯,善能通達諸法相。
常當供養諸師長,随順師教無違背。
随所生處值諸佛,供養恭敬求菩提。
常生勝處名高遠,若生天上天中尊。
又得成就菩提道,教諸衆生行十善。
念佛功德常歡喜,我亦不久成佛道。
既成正覺功德滿,度脫衆生生死苦。
佛說偈已,複告護國。
菩薩有四種法淨菩薩行。
何等為四。
一者行菩提時心無瞋恨。
二者棄舍眷屬宮殿财寶樂處山林。
亦不稱說己之功德。
三者雖行布施不求果
唯願聽許。
爾時佛告護國菩薩比丘。
恣汝所問。
我當為汝分别解說斷汝所疑令汝歡喜。
爾時護國。
既蒙聽許。
即白佛言:菩薩摩诃薩修行何等。
於一切法增長功德。
到究竟處而得自在。
證捷疾智。
得決定智。
於法明了入一切智。
教化衆生能決疑網。
解一切智。
以巧方便濟度衆生。
如言而行常宣真實。
得念佛三昧。
善能谘問一切深義。
聞已能持。
速疾證得一切種智。
爾時護國菩薩。
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菩薩行行常決定,真實決定從何生。
智慧大海分别處,願勝丈夫為我說。
佛身微妙猶真金,人天中勝大福聚。
慈愍我等大歸依,清淨之行為我說。
雲何而得無盡利,覺道總持甘露生。
雲何清淨智慧海,而斷衆生諸疑惑。
無量億劫在生死,而無疲倦悔厭心。
觀諸衆生逼切苦,常為衆生作利益。
清淨刹土佛眷屬,最勝國土及壽命。
一切衆事微妙處,願說清淨菩提行。
降伏衆魔破邪見,枯竭愛海得解脫。
法行相續無絕斷,無上最勝為我說。
色力财寶及四辯,哀愍軟言令衆喜。
慈悲雲雨潤一切,願為我說佛境界。
願出迦陵頻伽聲,大梵雷音破邪見。
衆會渴仰為法來,願施解脫甘露漿。
我今欲成微妙道,若不樂法則不請。
聞法時至恭敬待,唯願為說大法寶。
世尊我願成菩提,如來深知我志樂。
非為惱亂故問佛,善哉願說最勝行。
爾時世尊,告護國菩薩言:善哉護國。
汝今乃能問如是義。
利益多人安樂天人。
亦大饒益於未來世。
攝諸菩薩。
谛聽谛受。
當為汝說。
護國白言:善哉世尊,願為我說。
佛言護國。
菩薩有四法。
能成如上清淨之事。
何等為四。
一者真實心無谄曲。
二者於諸衆生行於平等。
三者心念行空。
四者如言而行。
護國當知。
如此四種能得菩薩清淨之法。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曰: 若有菩薩心無谄,而常不退菩提道。
亦無佷戾貢高意,彼則名為無邊智。
見諸衆生無救護,生老病死所逼切。
發心欲度於有海,能為一切作法船。
調伏平等於衆生,觀諸衆生如一子。
皆當救度令解脫,最勝丈夫發此心。
行住坐卧念空門,壽者我想皆悉無。
一切世間都如幻,衆生愚癡所迷惑。
大智菩薩所言說,依之行行無違失。
調伏寂靜離諸過,能求菩提名佛子。
佛說偈已,告護國菩薩言:善男子,菩薩摩诃薩。
複有四種無畏之法。
何等為四。
一者所謂得陀羅尼。
二者值善知識。
三者得深法忍。
四者戒行清淨。
是名菩薩四無畏法。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菩薩大名稱,由得總持故。
受持最妙法,如來所宣說。
恒常無忘失,增長於智慧。
彼等智無礙,超過一切法。
常遇善知識,增於助道法。
常說於菩提,諸佛所行處。
惡知識如火,畏燒故遠離。
若聞空相法,勇猛堅其心。
菩薩離我人,一切諸見等。
持戒無缺漏,其心調寂靜。
教化諸衆生,安住於佛戒。
佛說偈已,複告護國。
諸菩薩衆行圓滿到究竟處。
有四功德令心歡喜。
何等為四。
一者菩薩見佛而生歡喜。
二者聞正法而生歡喜。
三者舍一切而生歡喜。
四者順法忍而生歡喜。
是為四法生於歡喜。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菩薩所生處,常見最勝人。
威光遍一切,照曜於世間。
見已心恭敬,如天奉帝釋。
為度衆生故,求於菩提時。
從佛聞正法,不怖而歡喜。
一心信敬已,随順於佛教。
聞於随順法,得忍心無疑。
諸法無衆生,我想亦複爾。
常觀如是已,舍相生歡喜。
既不取我相,見乞心踴躍。
城邑與大地,妻子及壽命。
一切布施時,其心初無悔。
佛說偈已,複告護國。
菩薩作如是言:有四種法應當棄舍。
何等為四。
一者菩薩棄舍居家。
二者既出家已不貪利養。
三者離諸檀越。
四者不惜身命。
是為四法應當棄舍。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菩薩見家過,舍之而出家。
遊止於山林,無人寂靜處。
遠離男與女,眷屬及大衆。
單己無等侶,譬如犀一角。
專意求淨道,得失心無憂。
少欲及知足,離谄除憍慢。
精進為衆生,布施調伏心。
苦行修禅定,一心求佛智。
不惜身與命,遠離愛眷屬。
堅心求菩提,其志猶金剛。
若人來割截,無有恚恨想。
勇猛心增長,求於一切智。
佛說偈已複告護國。
菩薩有四種無悔之法。
何等為四。
一者不破禁戒無悔之法。
二者住阿蘭若處無悔之法。
三者行四聖種無悔之法。
四者多聞無悔之法。
是為四種無悔之法。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持戒淨無垢,猶如摩尼珠。
不生貢高心,言我能持戒。
複以此戒善,轉教於多人。
常懷如是望,成就於佛戒。
彼等住空閑,清淨蘭若處。
亦不生我想,及以壽者想。
觀察男女色,猶如於草木。
不生男女想,及以吾我想。
彼住四聖種,無懈怠谄曲。
至心恒修行,遠離於放逸。
求多聞功德,精勤常修習。
願成一切智,最上功德處。
衆生處牢獄,無有救護者,輪轉於生死,求财以自給。
我當求法船,濟度彼生死。
煩惱海衆生,令其至彼岸。
衆生無歸依,亦無救護者,衆生在有為,無能令其出。
我當作導師,救之令解脫。
是故我發心,求於菩提道。
佛說偈已,複告護國。
菩薩有四種調伏之行。
應當行之。
何等為四。
一者願生善處常值諸佛。
二者供養師長而不求報。
三者常樂空閑棄舍利養。
四者得無礙辯頭陀忍法。
是為四種調伏之法。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菩薩勇猛樂山林,常不從人求利養。
恒得深智無礙辯,善能通達諸法相。
常當供養諸師長,随順師教無違背。
随所生處值諸佛,供養恭敬求菩提。
常生勝處名高遠,若生天上天中尊。
又得成就菩提道,教諸衆生行十善。
念佛功德常歡喜,我亦不久成佛道。
既成正覺功德滿,度脫衆生生死苦。
佛說偈已,複告護國。
菩薩有四種法淨菩薩行。
何等為四。
一者行菩提時心無瞋恨。
二者棄舍眷屬宮殿财寶樂處山林。
亦不稱說己之功德。
三者雖行布施不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