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四(玄奘譯)
關燈
小
中
大
於佛菩薩起善人想。
菩薩摩诃薩作是觀已,便自思惟。
我今應往善丈夫趣。
不宜往彼惡丈夫趣。
我不應往地獄傍生焰魔鬼趣。
我不應往毀屍羅趣。
我不應往犯戒住處。
我今應往最勝無上離前諸法無障礙趣。
我今應往諸佛如來大智慧趣。
又作是念。
我當逆流而行。
非順流者,我當作師子吼。
非野幹鳴。
我當示現金翅鳥王之大勢力。
不應示現微細昆蟲之所有力。
我今應作賢良之人。
不作險惡愦雜之人。
我今應啖賢良勝士清淨之食。
不應啖彼無良下士不淨之食。
我應修行微妙靜慮。
最勝靜慮。
殊特靜慮。
第一三摩地所得。
彼類靜慮不應修行。
非彼類靜慮。
非下少靜慮。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又作是念。
我應遊戲諸佛靜慮。
不應遊戲聲聞獨覺一切愚夫異生靜慮。
我當修行無依靜慮。
不應修行依色靜慮。
又亦不依受想行識靜慮。
不應修行依地界靜慮。
又亦不依水界火界風界靜慮。
亦不修行依欲界靜慮。
又亦不依色界無色界靜慮。
亦不修行依此世他世靜慮。
又亦不依已見已聞已念已識已得已觸已證如是靜慮。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
複作是念言:我當修習無依靜慮。
由修習故。
當不自損。
又不損他。
亦不俱損。
我當追求圓成佛智。
豈複應求世間諸欲。
複次舍利子,如是聰慧菩薩摩诃薩。
行屍羅波羅蜜多時。
作如是等諸正觀已,複應當發四種厭離。
雲何為四。
所謂能於諸欲而生厭離。
於諸有中能生厭離。
於不知恩諸衆生所而生厭離。
於一切行諸苦惱所而生厭離。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行屍羅波羅蜜多故發起四種厭離之想。
應如是學。
複次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行屍羅波羅蜜多時。
觀諸有情處於惡道見妙女色起貪心者,應起四種厭離之想。
雲何為四。
所謂退失想。
颠墜想。
行廁想。
膿潰糞穢不淨之想。
如是舍利子,處諸惡道有情識者,見妙女色。
尚應發起如是四想。
何況於人。
舍利子,安住大乘諸族姓子。
厭離一切有為行者,見妙女色起於退失颠墜行廁膿潰糞穢。
如是四想。
若起此想猶生貪心。
又應更起三種親想。
所謂於母等類起於母想。
姊妹等類起姊妹想。
於女等類而起女想。
佛告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聞我所說能善解者,應當随順如是經典屍羅波羅蜜多。
何以故?無有衆生是易可得久遠世來非我父母。
所以者何。
是諸衆生。
皆曾為我而作父母。
若有習近妻妾女人,則為習近過去之母。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聞我說已,為清淨故。
應當如是勵勤修學。
複次舍利子,一切世間愚癡凡夫。
於彼正法違逆不信。
菩薩不爾。
随順正法無有違逆。
若有修行如是諸觀。
猶為貪心所随逐者,菩薩複應如理觀察。
所生貪心見何而生。
若當於眼起貪心者,菩薩重應如理觀之。
我為於眼起染愛者,誰能見眼。
為眼見眼耶,則彼自體見自體耶。
何以故?彼亦是眼。
此亦是眼皆為四大之所造故。
又為大種之所生故。
非由自體。
於此自體而起染愛。
又非於我自體而起染愛。
何以故?彼則是此故。
若有於彼起染愛者,應是於此而起染愛。
以無差别故。
一切世間愚癡凡夫。
無差别祝我今應求差别之法。
何以故?以諸欲覺都無有德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頌曰: 展轉同一義,都無差别性。
由乖理邪執,起是貪愛心。
雲何四大生,還能染大造。
諸法猶如幻,無由起貪愛。
我等邪分别,妄起貪愛心。
不肖者生貪,賢善人無愛。
遍於十方界,無實貪可求。
但虛妄分别,故起斯貪愛。
複次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行屍羅波羅蜜多時。
作是觀已,猶被貪心而随逐者,若有聞佛所說諸法善根力故。
複應随順如是經典。
所謂眼如聚沫不可撮摩。
何以故?彼聚沫等一切諸法。
本無有我。
亦無有情無有命者,無數取趣。
無摩納婆。
無丈夫。
無意生。
無作者,無受者,於如是等無作無受。
一切法中誰能染愛。
又於何所而生染愛。
舍利子,眼如浮泡性非堅實。
何以故?彼浮泡等一切諸法。
本無有我。
亦無有情。
無有命者,無數取趣。
無摩納婆。
無丈夫。
無意生。
無作者,無受者,於如是等無作無用。
諸法之中誰能染愛。
又於何所而生染愛。
舍利子,眼如陽焰業惑愛生。
何以故?彼陽焰等一切諸法。
本無有我。
亦無有情。
乃至誰能染愛。
於何染愛。
舍利子,眼如芭蕉體非貞固。
何以故?彼芭蕉等一切諸法。
本無有我。
亦無有情。
乃至誰能染愛。
於何染愛。
舍利子,是眼如夢非如實見。
何以故?彼虛夢等一切諸法。
本無有我。
亦無有情。
乃至誰能染愛。
於何染愛。
舍利子,眼如傳響系屬衆緣。
何以故?彼傳響等一切諸法。
本無有我。
亦無有情。
乃至誰能染愛。
於何染愛。
舍利子,眼如光影依業影現。
何以故?彼光影等一切諸法。
本無有我。
亦無有情。
乃至誰能染愛。
於何染愛。
舍利子,眼如浮雲飄亂散相。
何以故?彼雲等法本無有我。
亦無有情。
乃至誰
菩薩摩诃薩作是觀已,便自思惟。
我今應往善丈夫趣。
不宜往彼惡丈夫趣。
我不應往地獄傍生焰魔鬼趣。
我不應往毀屍羅趣。
我不應往犯戒住處。
我今應往最勝無上離前諸法無障礙趣。
我今應往諸佛如來大智慧趣。
又作是念。
我當逆流而行。
非順流者,我當作師子吼。
非野幹鳴。
我當示現金翅鳥王之大勢力。
不應示現微細昆蟲之所有力。
我今應作賢良之人。
不作險惡愦雜之人。
我今應啖賢良勝士清淨之食。
不應啖彼無良下士不淨之食。
我應修行微妙靜慮。
最勝靜慮。
殊特靜慮。
第一三摩地所得。
彼類靜慮不應修行。
非彼類靜慮。
非下少靜慮。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又作是念。
我應遊戲諸佛靜慮。
不應遊戲聲聞獨覺一切愚夫異生靜慮。
我當修行無依靜慮。
不應修行依色靜慮。
又亦不依受想行識靜慮。
不應修行依地界靜慮。
又亦不依水界火界風界靜慮。
亦不修行依欲界靜慮。
又亦不依色界無色界靜慮。
亦不修行依此世他世靜慮。
又亦不依已見已聞已念已識已得已觸已證如是靜慮。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
複作是念言:我當修習無依靜慮。
由修習故。
當不自損。
又不損他。
亦不俱損。
我當追求圓成佛智。
豈複應求世間諸欲。
複次舍利子,如是聰慧菩薩摩诃薩。
行屍羅波羅蜜多時。
作如是等諸正觀已,複應當發四種厭離。
雲何為四。
所謂能於諸欲而生厭離。
於諸有中能生厭離。
於不知恩諸衆生所而生厭離。
於一切行諸苦惱所而生厭離。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行屍羅波羅蜜多故發起四種厭離之想。
應如是學。
複次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行屍羅波羅蜜多時。
觀諸有情處於惡道見妙女色起貪心者,應起四種厭離之想。
雲何為四。
所謂退失想。
颠墜想。
行廁想。
膿潰糞穢不淨之想。
如是舍利子,處諸惡道有情識者,見妙女色。
尚應發起如是四想。
何況於人。
舍利子,安住大乘諸族姓子。
厭離一切有為行者,見妙女色起於退失颠墜行廁膿潰糞穢。
如是四想。
若起此想猶生貪心。
又應更起三種親想。
所謂於母等類起於母想。
姊妹等類起姊妹想。
於女等類而起女想。
佛告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聞我所說能善解者,應當随順如是經典屍羅波羅蜜多。
何以故?無有衆生是易可得久遠世來非我父母。
所以者何。
是諸衆生。
皆曾為我而作父母。
若有習近妻妾女人,則為習近過去之母。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聞我說已,為清淨故。
應當如是勵勤修學。
複次舍利子,一切世間愚癡凡夫。
於彼正法違逆不信。
菩薩不爾。
随順正法無有違逆。
若有修行如是諸觀。
猶為貪心所随逐者,菩薩複應如理觀察。
所生貪心見何而生。
若當於眼起貪心者,菩薩重應如理觀之。
我為於眼起染愛者,誰能見眼。
為眼見眼耶,則彼自體見自體耶。
何以故?彼亦是眼。
此亦是眼皆為四大之所造故。
又為大種之所生故。
非由自體。
於此自體而起染愛。
又非於我自體而起染愛。
何以故?彼則是此故。
若有於彼起染愛者,應是於此而起染愛。
以無差别故。
一切世間愚癡凡夫。
無差别祝我今應求差别之法。
何以故?以諸欲覺都無有德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頌曰: 展轉同一義,都無差别性。
由乖理邪執,起是貪愛心。
雲何四大生,還能染大造。
諸法猶如幻,無由起貪愛。
我等邪分别,妄起貪愛心。
不肖者生貪,賢善人無愛。
遍於十方界,無實貪可求。
但虛妄分别,故起斯貪愛。
複次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行屍羅波羅蜜多時。
作是觀已,猶被貪心而随逐者,若有聞佛所說諸法善根力故。
複應随順如是經典。
所謂眼如聚沫不可撮摩。
何以故?彼聚沫等一切諸法。
本無有我。
亦無有情無有命者,無數取趣。
無摩納婆。
無丈夫。
無意生。
無作者,無受者,於如是等無作無受。
一切法中誰能染愛。
又於何所而生染愛。
舍利子,眼如浮泡性非堅實。
何以故?彼浮泡等一切諸法。
本無有我。
亦無有情。
無有命者,無數取趣。
無摩納婆。
無丈夫。
無意生。
無作者,無受者,於如是等無作無用。
諸法之中誰能染愛。
又於何所而生染愛。
舍利子,眼如陽焰業惑愛生。
何以故?彼陽焰等一切諸法。
本無有我。
亦無有情。
乃至誰能染愛。
於何染愛。
舍利子,眼如芭蕉體非貞固。
何以故?彼芭蕉等一切諸法。
本無有我。
亦無有情。
乃至誰能染愛。
於何染愛。
舍利子,是眼如夢非如實見。
何以故?彼虛夢等一切諸法。
本無有我。
亦無有情。
乃至誰能染愛。
於何染愛。
舍利子,眼如傳響系屬衆緣。
何以故?彼傳響等一切諸法。
本無有我。
亦無有情。
乃至誰能染愛。
於何染愛。
舍利子,眼如光影依業影現。
何以故?彼光影等一切諸法。
本無有我。
亦無有情。
乃至誰能染愛。
於何染愛。
舍利子,眼如浮雲飄亂散相。
何以故?彼雲等法本無有我。
亦無有情。
乃至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