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二(玄奘譯)
關燈
小
中
大
奉水器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
行屍羅波羅蜜多時。
發如是第六心已,為欲勤求大菩薩藏微妙法門故。
於說法師倍複承事。
勤加供養。
乃至施及貯水之器。
複次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行屍羅波羅蜜多時。
發如是心。
我於長夜遠離善友。
惡友拘執。
懈怠賴惰。
下劣精進。
無智愚癡。
由是惡見。
如是信忍。
如是欲樂。
妄生是念。
謂無黑業無黑業報。
無有白業無白業報。
無黑白業無黑白報。
無非黑白業無非黑白報。
又不請問沙門婆羅門。
何者為善。
何者不善。
何者有罪。
何者無罪。
何者應修。
何者不修。
何者應作。
何者不應作。
又不請問修何等行。
於長夜中能感無義無利。
及諸苦惱。
又作何行。
於長夜中能感有義有利。
及諸安樂。
菩薩摩诃薩。
作如是念。
我於往昔。
由於此慢及以勝慢。
所障蔽故而能多造不善惡業。
以此業報感得人身。
諸根缺減。
於勝福田未養慧命。
雖處人中等作覆器。
童蒙嬉戲愚戆聾盲。
於善惡義無力無能。
了達宣暢。
又作是念。
我昔未遇是勝福田。
故造諸惡。
我今值遇。
又複善感具諸根身。
我當依諸福田增長慧命。
又應不顧身命求諸力。
能了達善說惡說之義。
又當請問於說法師。
何者為善。
何者不善。
何者有罪。
何者無罪。
何者應修。
何者不應修。
何者應作。
何者不應作。
作何等行。
令彼聲聞及獨覺法。
而現在前。
作何等行。
令諸佛法及菩薩法。
而現在前。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為欲勤求菩薩藏故。
依屍羅波羅蜜多。
行菩薩行。
以不堅身易於堅身。
於說法師承事供養。
乃至施及貯水之器。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第七發心。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頌曰: 於昔過去多百劫,遠離益我親善友。
未曾請問善不善,有罪無罪諸業果。
由增上慢自在力,堕於地獄鬼趣中。
習近惡念為同侶,經多百劫墜惡道。
或習人趣多千劫,輪回受身根不具。
不知何善何不善,有罪無罪作業果。
我獲人道猛健身,具足諸根處清淨。
遠離諸難得無難,如龜引頸遇浮孔。
值世作明燈照者,聞說離欲諸聖教。
時我請問世間尊,善與不善等業果。
雲何具慳堕諸趣,雲何無慳為施主。
雲何貪谄污屍羅,雲何戒财全守護。
雲何忿恚憤亂人,雲何無忿忍辱力。
雲何懈怠散亂心,雲何精勤樂靜慮。
雲何惡慧啞愚癡,雲何有慧樂真實。
雲何專意行菩提,具足尋求賢聖行。
雲何流慈遍世間,雲何拔濟諸惡趣。
雲何樂法無厭心,能求菩提諸行藏。
雲何往詣十方刹,現住諸佛世尊前。
雲何緻敬修功業,雲何請問普賢行。
我今正應勤請問,法師尊重等尊重。
雲何於師樂敬養,雲何令師意歡悅。
佛子已生如是心,能集廣大妙福力。
及勝自在智慧力,歡喜奉施至水器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
行屍羅波羅蜜多時。
發如是第七心已,為欲勤求大菩薩藏微妙法門故。
於說法師倍複奉事。
勤加供養。
乃至施及貯水之器複次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行屍羅波羅蜜多時。
發如是心。
我於長夜遠離善友。
惡友拘執。
懈怠懶惰。
下劣精進。
癡鈍無識猶如啞羊。
舍離一切正義相應文句。
正法相應文句。
寂靜相應文句。
滅止相應文句。
正覺相應文句。
諸沙門婆羅門。
般涅槃等相應文句。
舍離如是諸文句已,反更受持讀誦思尋。
究達一切非義相應文句。
非法相應文句。
乃至非涅槃等相應文句。
由如是故。
妄興是見。
謂無有力。
無有精進。
無丈夫果。
無勢無勇。
無行無威。
或俱生念。
無有行威。
又生是念。
無因無緣。
可令有情而生染污。
不由因緣有情雜染。
又生是念。
無因無緣。
可令有情而得清淨。
不由因緣有情清淨。
菩薩摩诃薩。
又作是念。
我於長夜。
由依如是不平等因。
無因見故。
多造種種惡不善業。
由此業報。
我於往昔在人趣身。
諸相不具。
於諸福田未長慧命。
雖處人中等於覆器。
童蒙嬉戲。
愚惷聾盲。
無力無能。
受持讀誦思惟究達。
正義相應文句。
乃至涅槃相應文句。
又作是念。
我昔未遇是勝福田。
故生妄見。
我今值遇。
乃至不顧身命。
為求力能。
當於正義相應文句。
正法相應文句。
寂靜相應文句。
乃至涅槃相應文句。
如是等正法文句。
皆是大菩薩藏微妙法門之所攝者,我今受持讀誦思惟究竟。
必當發起最上正勤。
盡命承事於說法師。
我今依屍羅波羅蜜多。
行菩薩行。
為欲於此菩薩藏法。
能受能持能讀能誦修行供養故。
又作是念。
我當以不堅身易於堅身。
當善造集若福若智二種資糧。
由是二力。
常恒親近菩薩藏法。
菩薩摩诃薩如是思已,於說法師承事供養。
乃至施及貯水之器。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第八發心。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頌曰: 若法真實義相應,随順修習道支道。
為於寂滅而作證,而能流通涅槃路。
我昔遠離如是法,反更流習於諸惡。
非法非義非寂靜,乃至涅槃不相應。
無有精進亦無力,無丈夫果無威勢。
撥無諸行無勇猛,一切盡空無所得。
無有諸佛亦無法,及無世間之父母。
無有黑法與白法,若果若報悉皆無。
於如是等諸惡見,無始世來恒習行。
由斯堕於地獄中,純受極苦久難出。
如是轉受傍生趣,及堕焰魔惡世間。
或時得生人趣中,愚騃無智而瘖啞。
童蒙嬉戲與盲聾,闇鈍頑嚚無智識。
從是複堕於地獄,受諸重苦增愚暗。
我從久遠無量劫,未曾得是清淨身。
已遇諸根皆具足,是時宜速加精進。
諸法真實義相應,能為寂靜之助伴。
趣菩提道與菩提,我宜及時求是法。
諸大菩薩秘奧藏,甚深真實義相應。
經彼百千俱胝劫,若得聞者為希有。
如是及馀諸佛法,無量無數不思議。
我當精勤受已持,為證諸佛菩提故。
又當正勤起恭敬,承事供養說法師。
所謂諸佛諸菩薩,當於彼聞無上法。
諸無所畏大菩薩,發起如是勇猛心。
智慧方便善成就,乃至
行屍羅波羅蜜多時。
發如是第六心已,為欲勤求大菩薩藏微妙法門故。
於說法師倍複承事。
勤加供養。
乃至施及貯水之器。
複次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行屍羅波羅蜜多時。
發如是心。
我於長夜遠離善友。
惡友拘執。
懈怠賴惰。
下劣精進。
無智愚癡。
由是惡見。
如是信忍。
如是欲樂。
妄生是念。
謂無黑業無黑業報。
無有白業無白業報。
無黑白業無黑白報。
無非黑白業無非黑白報。
又不請問沙門婆羅門。
何者為善。
何者不善。
何者有罪。
何者無罪。
何者應修。
何者不修。
何者應作。
何者不應作。
又不請問修何等行。
於長夜中能感無義無利。
及諸苦惱。
又作何行。
於長夜中能感有義有利。
及諸安樂。
菩薩摩诃薩。
作如是念。
我於往昔。
由於此慢及以勝慢。
所障蔽故而能多造不善惡業。
以此業報感得人身。
諸根缺減。
於勝福田未養慧命。
雖處人中等作覆器。
童蒙嬉戲愚戆聾盲。
於善惡義無力無能。
了達宣暢。
又作是念。
我昔未遇是勝福田。
故造諸惡。
我今值遇。
又複善感具諸根身。
我當依諸福田增長慧命。
又應不顧身命求諸力。
能了達善說惡說之義。
又當請問於說法師。
何者為善。
何者不善。
何者有罪。
何者無罪。
何者應修。
何者不應修。
何者應作。
何者不應作。
作何等行。
令彼聲聞及獨覺法。
而現在前。
作何等行。
令諸佛法及菩薩法。
而現在前。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為欲勤求菩薩藏故。
依屍羅波羅蜜多。
行菩薩行。
以不堅身易於堅身。
於說法師承事供養。
乃至施及貯水之器。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第七發心。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頌曰: 於昔過去多百劫,遠離益我親善友。
未曾請問善不善,有罪無罪諸業果。
由增上慢自在力,堕於地獄鬼趣中。
習近惡念為同侶,經多百劫墜惡道。
或習人趣多千劫,輪回受身根不具。
不知何善何不善,有罪無罪作業果。
我獲人道猛健身,具足諸根處清淨。
遠離諸難得無難,如龜引頸遇浮孔。
值世作明燈照者,聞說離欲諸聖教。
時我請問世間尊,善與不善等業果。
雲何具慳堕諸趣,雲何無慳為施主。
雲何貪谄污屍羅,雲何戒财全守護。
雲何忿恚憤亂人,雲何無忿忍辱力。
雲何懈怠散亂心,雲何精勤樂靜慮。
雲何惡慧啞愚癡,雲何有慧樂真實。
雲何專意行菩提,具足尋求賢聖行。
雲何流慈遍世間,雲何拔濟諸惡趣。
雲何樂法無厭心,能求菩提諸行藏。
雲何往詣十方刹,現住諸佛世尊前。
雲何緻敬修功業,雲何請問普賢行。
我今正應勤請問,法師尊重等尊重。
雲何於師樂敬養,雲何令師意歡悅。
佛子已生如是心,能集廣大妙福力。
及勝自在智慧力,歡喜奉施至水器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
行屍羅波羅蜜多時。
發如是第七心已,為欲勤求大菩薩藏微妙法門故。
於說法師倍複奉事。
勤加供養。
乃至施及貯水之器複次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行屍羅波羅蜜多時。
發如是心。
我於長夜遠離善友。
惡友拘執。
懈怠懶惰。
下劣精進。
癡鈍無識猶如啞羊。
舍離一切正義相應文句。
正法相應文句。
寂靜相應文句。
滅止相應文句。
正覺相應文句。
諸沙門婆羅門。
般涅槃等相應文句。
舍離如是諸文句已,反更受持讀誦思尋。
究達一切非義相應文句。
非法相應文句。
乃至非涅槃等相應文句。
由如是故。
妄興是見。
謂無有力。
無有精進。
無丈夫果。
無勢無勇。
無行無威。
或俱生念。
無有行威。
又生是念。
無因無緣。
可令有情而生染污。
不由因緣有情雜染。
又生是念。
無因無緣。
可令有情而得清淨。
不由因緣有情清淨。
菩薩摩诃薩。
又作是念。
我於長夜。
由依如是不平等因。
無因見故。
多造種種惡不善業。
由此業報。
我於往昔在人趣身。
諸相不具。
於諸福田未長慧命。
雖處人中等於覆器。
童蒙嬉戲。
愚惷聾盲。
無力無能。
受持讀誦思惟究達。
正義相應文句。
乃至涅槃相應文句。
又作是念。
我昔未遇是勝福田。
故生妄見。
我今值遇。
乃至不顧身命。
為求力能。
當於正義相應文句。
正法相應文句。
寂靜相應文句。
乃至涅槃相應文句。
如是等正法文句。
皆是大菩薩藏微妙法門之所攝者,我今受持讀誦思惟究竟。
必當發起最上正勤。
盡命承事於說法師。
我今依屍羅波羅蜜多。
行菩薩行。
為欲於此菩薩藏法。
能受能持能讀能誦修行供養故。
又作是念。
我當以不堅身易於堅身。
當善造集若福若智二種資糧。
由是二力。
常恒親近菩薩藏法。
菩薩摩诃薩如是思已,於說法師承事供養。
乃至施及貯水之器。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第八發心。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頌曰: 若法真實義相應,随順修習道支道。
為於寂滅而作證,而能流通涅槃路。
我昔遠離如是法,反更流習於諸惡。
非法非義非寂靜,乃至涅槃不相應。
無有精進亦無力,無丈夫果無威勢。
撥無諸行無勇猛,一切盡空無所得。
無有諸佛亦無法,及無世間之父母。
無有黑法與白法,若果若報悉皆無。
於如是等諸惡見,無始世來恒習行。
由斯堕於地獄中,純受極苦久難出。
如是轉受傍生趣,及堕焰魔惡世間。
或時得生人趣中,愚騃無智而瘖啞。
童蒙嬉戲與盲聾,闇鈍頑嚚無智識。
從是複堕於地獄,受諸重苦增愚暗。
我從久遠無量劫,未曾得是清淨身。
已遇諸根皆具足,是時宜速加精進。
諸法真實義相應,能為寂靜之助伴。
趣菩提道與菩提,我宜及時求是法。
諸大菩薩秘奧藏,甚深真實義相應。
經彼百千俱胝劫,若得聞者為希有。
如是及馀諸佛法,無量無數不思議。
我當精勤受已持,為證諸佛菩提故。
又當正勤起恭敬,承事供養說法師。
所謂諸佛諸菩薩,當於彼聞無上法。
諸無所畏大菩薩,發起如是勇猛心。
智慧方便善成就,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