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四回 佛火煉妖屍 獨指祥光擒豔鬼 蓮花明玉鑰 重開寶鼎脫神嬰

關燈
匆匆行法,先将玉屏上禁制止住,與外隔絕。

    然後照着總圖如法施為,幻出一種假的反應,以防妖屍萬一轉動全洞禁制時,可與中洞戊土之禁一樣,表面上仍生妙用,與各洞相生相應,暫時不緻警覺,趕來作梗。

    行法甚快,晃眼一切停當,便往寶鼎前走去。

     那鼎原在玉屏之下,當易靜和李英瓊頭次探幻波池時,曾欲取走。

    因聽聖姑遺偈,留音示警,同時鼎中禁法發動,射出大五行絕滅光線,鼎底又生出一種極猛烈的潛吸力,将鼎蓋吸住,往下合去,封閉嚴緊,不能再開。

    加以四外危機密布,五遁禁制紛紛夾攻,不能再留,隻得一同退出。

    及見李甯,才知事前不知底細,錯過好些良機,并且内有幾件異寶,就藏在二人立處的洞壁以内,一時疏忽,未得取出,悔恨無及。

    鼎中遺音留偈,說明一切藏珍應由英瓊取出,他人不得擅動,易靜也并非是不知道。

    隻為貪功好強心盛,以為自己和英瓊義屬同門,情逾骨肉,無分彼此。

    便聖姑也是前生道侶,頗有淵源,不過彼此好勝負氣,一語之嫌,各不相下,緻生後來許多因果。

    自從二次入池,備悉前因,已然向她服低,自不會再有參差。

    何況以後幻波池雖與諸同門一同執掌,為首主持之人卻是自己。

    此舉隻是乘機取出,并給妖屍一個重創,略報前仇。

    至于天書、藏珍,就由自己一手成功,也是遵奉師命與聖姑遺言分配行事,并非心存貪私,意欲事先攘奪,據為己有。

    聖姑既然事事前知,料必早已算就,不緻見怪。

    越想越覺有理。

    為防萬一,下手以前并向聖姑通誠祝告。

    大意是說:蒙聖姑恩佑,賜以總圖,現已洞悉機密微妙。

    眼看不日便可秉師命與聖姑遺教,掃蕩群邪,肅清仙府。

    妖屍尚有些日數限未滿,本不應妄有舉動,但是妖屍精通玄功變化,邪法頗高,甚是猖獗。

    意欲就着人在洞中未去之便,略挫兇鋒,并将天書、藏珍相機取走,妖屍妖黨俱非所計。

    聖姑妙法無窮,不可思議,尚望終始成全,俾得成功,不受梗阻。

    祝告時,因當地已與四外隔斷,不曾留意身後有人,竟吃妖屍暗中聽去。

     妖屍一見仇敵現出身形,竟是上兩次來過的女神嬰易靜。

    那麼猛烈的五行合運所生丙丁神火,并未将她燒成劫灰,被她逃出火網,自己竟會毫無所覺,已是迥出意料之外。

     照着仇敵所祝告的口氣,分明不知何時偷進洞來,也不知潛伏了多少天。

    并且還把窮搜多年,未能到手的總圖搜得了去。

    經此一來,不特以後全洞禁制埋伏俱成虛設,連那後洞靈寝五行殿中法物也能随便應用,竟比自己還強得多。

    此時對方隻是初得總圖,地理不熟,運用也尚欠精純;又仗自己玄功變化,長于趨避隐伏,行動巧妙,才得尾随窺伺,未吃看破。

    想再利用原有禁遁困她,已決不能。

    緊跟着,又想起聖姑遺偈中大劫将臨之言,不禁驚魂皆顫。

    這一急,真是非同小可。

    認定眼前仇敵是惟一克星,不在此時将她除去,不論總圖仇敵是否實得,或是在甚隐秘所在尋到聖姑遺留的總圖偈,因而悟出玄機,并未得甚圖書之類,隻要此人一走,與正教中群仇會合,立即傳布。

    不消數日,洞中秘奧變化盡人皆知,如何還有容身之地?這還不說,最關緊要的,是那開通全洞夾壁秘徑的蓮花寶鑰。

    自己曾用多年心機,并還為此煉了兩件代形法物,以備破那寶鼎。

    想不到仇敵竟有開鼎之法,如被得去,藏珍、天書盡落仇手。

    休說此時難免于禍,即便暫時勉強掙脫禁網,将來也必被仇人尋到,受那形神俱滅之慘。

    有心上前拼命,無奈對方法力甚高,上次用那麼厲害的五行禁遁尚為所破,被她從容逃走,何況現在。

    骊珠已落人手,休說鬥敗無幸,即或能勝,必被逃走,決難制之于死,反而遺患無窮。

     妖屍正在暗中咬牙切齒,萬分愁急,易靜已然準備停當,行法開那寶鼎。

    妖屍忽然急中生智,想出一條毒計。

    那寶鼎經聖姑法力,禁閉嚴固,本無打開之望。

    也是易靜該有這些日的災難,由總圖上參悟出開鼎妙用。

    雖然開時形勢異常危險,照第一次的見聞經曆,互相考證,此鼎除外面設有極厲害嚴密的禁制外,鼎内也似藏有極大威力妙用,大五行絕滅光線便是其一。

    不過照着上次初開時那等自然和容易,又似其中難易,因人而施,隻要聖姑默許,便非難題。

    自己等一行既是接掌此洞的主人,至多不能如願,決不緻有甚大的危害。

    五行絕滅光線雖極厲害,憑自己的功力和幾件護身法寶,事前又有防備,也足能抵禦。

    如其不行,非由英瓊手取不可,再打主意暗算妖屍,也來得及。

    雖是姑試為之的心意,無如天性堅毅,行事果斷,再一把事看難,益發把全副心神貫注上去。

    祝告聖姑之後,便去鼎前先試探着照近日總圖所得,解去封鼎禁制。

    再用自身法力徐徐将鼎蓋提起,懸高數尺。

    然後在寶光環繞防護之下,行法攝取寶鑰與鼎中收藏多年的靈藥奇珍。

    易靜本是初試所學,不知能否生效。

    一見事頗順手,剛一如法施為,鼎邊四圍便是五色毫光相繼變滅。

    跟着鼎中微微一陣音樂之聲過去,鼎蓋便離鼎口,冉冉升起數尺。

    當地已與别處禁遁隔斷,妖屍妖黨不會發覺,萬一無心闖來,一走近自己設禁制圈界,立即警覺。

    萬沒想到,妖屍早已尾随在側,深居肘腋之下,又是行家。

    如若先前不知仇敵設有禁圈,無心闖來,易靜自然可以覺察。

    即以旁觀者清,行動一切均有準備,妖屍又是一個煉就妖魂,更長玄功變化,怎還會有甚警兆? 易靜當時隻覺功成在即,好生歡喜。

    及飛向鼎旁,剛探頭往裡一看,猛瞥見大五行絕滅光線五色神光精芒,宛如雷電橫飛,雨雹交織,将鼎口蓋了一個滴水不透,繁霞電閃,耀眼欲花,不可逼視。

    左手略微挨着了一點邊沿,那五色精芒便潮湧而上,電漩急飛,朝四外斜射上來,幸是身在寶光環護之下,否則非為所傷不可。

    這才知道厲害,吃了一驚。

    此時妖屍正施展妖法未成,易靜如能想到聖姑果真默許,取出玉鑰,怎會有此景象?隻要知難而退,改弦更改,哪怕仍去尋找妖屍晦氣,不與甘休,均可無礙。

    偏是固執成見,又因鼎蓋已開,絕滅光線威力雖強,有寶可以防身,依然是不肯死心。

    也不細想鼎才多深,固然神光耀目,憑着那麼好一雙慧眼,怎會看不到底?連鼎中景物,也一點觀察不出?以為中間隻隔着一層神光,照此形勢,單單行法攝取,已不可能。

    除卻運用玄功,縮小身形,沖光而下,便須先将絕滅神光破去,始能到手。

    第二策雖較穩妥,但是艱難費時,且無把握。

    前策雖較犯險,更不知絕滅光線以外有無别的厲害埋伏,行動卻須神速。

    防身法寶神妙,雖能抵禦,萬一妖屍突然襲來,驟出不意,逆轉五行,生出強烈的反應,一個措手不及,也許吃她先法制人的虧。

    好在五遁禁制,已悉微妙,就被暫時困住,也可設法排解。

    何況妖屍尚在夢中,警兆一現,立即退出抵敵,也來得及,不會吃她占了機先,事前也并非不謹慎。

    念頭轉到這裡,立即停手,靜心向四外觀察一遍,并無絲毫動靜。

    于是放心大膽,決計犯險入鼎。

     這一旁卻把妖屍愁急了個不亦樂乎。

    仇敵法力之高,出乎意料,沒等妖法完成,鼎蓋已開。

    尤可慮的是自己最畏懼的絕滅光線,竟傷她不了,平安退落。

    此時對方破綻毫無,稍一妄動,打草驚蛇,再想入網,固比登天還難。

    如其就此退去,也是無如之何。

     不下手,又不甘心。

    方在疑慮不決,易靜連人帶法寶化作一團光華,二次飛向鼎上。

    妖屍看出易靜這等行徑,正合心意。

    知道鼎中還藏有一種極猛烈無比的太陰元磁的吸力,萬無破法,大五行絕滅神光便是它上層掩蔽,互相生克。

    這層遮蔽微有破裂,休說還要深入,隻要對準鼎心花蕊,任你多高道力的能手,也被吸了進去,直到煉化成了劫灰以前,便是天仙也難将鼎打開,不死不已。

    自己用盡心力苦煉了兩件法物,異日欲以魔教中最神奇的移形代禁之法,洩去鼎中太陰元磁真氣吸力,也隻姑且拟議,到不得已時,勉力一試,并無把握。

    不想仇敵自投羅網。

    那些防身飛劍、法寶越強、吸力越大,何況自己又安排好了毒手,便不下去,也要冷不防倒反禁遁,五行逆運往中央一迫,将四外封鎖,迫向中心,使其對準鼎心花萼。

    同時犯險飛向鼎上,拼卻葬送一件心愛法寶,打入鼎内,沖破一線光層,将真氣吸力引發出來,制敵死命。

    這樣真是再妙沒有。

     妖屍這裡劍拔弩張,躍躍欲試。

    易靜哪知厲害,到了鼎上,停住下視,見鼎内光霞飛漩,激射起千重精芒電閃,比起适才初見,還要顯得威力驚人。

    光層之下,第一次來時所見情景,分毫也看不出來。

    想起聖姑遺偈留音,曾有"妄動者死"之言。

    通誠祝告,如已獲允,縱不似上次開鼎那等容易,形勢何緻如此嚴重?反正不久便竟全功,何須犯險亟亟?心方有點畏難躊躇,略生悔念,猛瞥見四外五色光華亂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