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六回 款仙賓 清談靈石築 參慈父 同上武夷山

關燈
害生靈的邪魔外道,使其無所逃避,豈不也是極大功德嗎?連家父當初助她讀全此書的本意,也是如此。

     葉姑盡管說她,仍樂此不疲。

    你們沒見先前我姊妹心性言行無不如一,這次見面,大緻雖仍不差,心意和說話便稍有出入了嗎?"謝琳道:"姊姊這等有頭無尾的說法,有什意思?她三位聽了,也不甚明白,還是到頂落坐再說吧。

    " 說時,衆人已上了第六層石閣。

    由此往上,一共兩層,俱是主人精心布置,準備将來待客延賓之所。

    石牖宏敞,四望通明,陳設用具比起底下諸層,尤為華美珍奇。

    跟着便到頂上。

    癞姑等三人先在下面已然望見上面花木蔥茏,蒼煙欲活,這時走到一看,竟似一座具體而微的神仙園囿。

    不特玉樹瓊林,琪花瑤草,缤紛绮錯,更有鶴鹿靈猿遊息其中,到處靈香細細,沁人心脾。

    加以四外碧城遙擁,翠嶺綿延,近側是繡野平鋪,芳林疏秀,鏡湖浩森,天水相涵。

    三人憑臨其上,覺着别有一種清空靈妙的況味,比起别處仙山福地又自不同,不禁齊聲贊妙。

    謝琳笑道:"這裡地方不算甚小,但是好景無多,哪似你們峨眉仙府熔山鑄水,妙奪天工呢!"謝璎笑道:"你還想要什麼?你真要能有峨眉那等洞府,哪裡去物色那許多仙靈修士去住呢?那麼大神仙宮室,隻我兩姊妹在内,又有什麼意思?"英瓊笑道:"琳姊原要創立禅宗,将來普度有緣,多收高弟,不就有人住了嗎?"謝璎又道:"你說得倒是容易,不知衆生好度人難度嗎?你看舍妹這一念之因,将來不知要出上多少事呢。

    "輕雲道:"二位姊姊得忍大師與一音大師真傳,今日又得佛門至寶,日後再加以精進,法力日益高強,何緻有什為難之事?姊姊未免多慮了。

    "謝璎道:"學無止境,異派中也大有能手。

    絕尊者那麼高的法力,尚且不能完成盡滅諸般魔法的宏願,并還因此沉滞正果五百年,終于自家忏悔,方得成就正果。

    舍妹準備學他,難道比他還強嗎?"癞姑驚道:"如此說來,這部煉法的道書,便是梁武帝的神僧絕尊者住一禅師所著的《滅魔寶箓》了?"謝琳接口笑道:"姊姊多慮,我又不曾發下絕尊者那樣為滅群魔不令異派存留的宏願,學成之後隻不過惟力是視,因人而施,把那造孽太多惡行昭著的妖邪除去,别的左道旁門,隻要他不甚為害生靈,便不去理他。

     這也值得如此擔心嗎?"謝璎微笑不語。

     癞姑道:"前聽家師說,絕尊者自因誅戮異派邪魔太多,犯了殺孽,一面異派邪魔也應運而生,不特不因絕尊者的法力誅戮消滅減少,反倒人數越衆,聲勢越盛,盡管不是絕尊者的對手,無如對方層出不窮,孤掌難鳴,防不勝防。

    鬧來鬧去,鬧得幾個有法力的門人因習絕尊者這部以魔制魔的法訣,求勝心切,竟然為魔頭所乘,誤入歧途,倒戈相向。

    如非法力高深,幾遭不測。

    為了這先後種種因果,竟沉滞五百年方得證果。

    當絕尊者向我佛座前引咎忏悔之時,曾經求告,說那叛師背他的弟子,平日修為精勤,向道誠毅,生平修積善功至厚,一時受了魔頭暗算,緻迷本性,事後省悟,立即痛哭自焚。

     這段因果未了,此書尚須留待他曆劫轉世,完了他自焚以前的夙願,将那陰險詭詐萬端的魔頭除去,始能收回,所以這部法訣并未消去。

    但那魔頭機智絕倫,法力又高,隻有此書能夠除他,勢必處心積慮,百計奪取。

    為此絕尊者特地在川邊倚天崖對面一座石腹内,用極大法力,開了一個三千尺深的石洞,并還制了一個寶幢,将書藏好,放入洞内,外用符咒封鎖,以待轉世之人來取。

    那魔頭自知孽重和未來因果,仗着運數未終,意欲挽蓋。

    由此匿迹銷聲,整頓門戶,對于門人也分别去留,重加約束,以圖苟免。

    表面看去,好似放下屠刀。

    無奈所習不正,又是魔法,第一所煉魔頭便非害人不可,門徒更是習與性成,積重難返。

    久了,大約看出收效甚難,于是犯險往盜此書。

    因知佛法神奇,封鎖嚴固,難于到手,迫于無奈,又以故智,施展最陰毒的魔法,開始攻山。

    哪知山未攻開,卻将禁制觸動,幾受重傷。

    同時洞前現出偈語,才知那是佛家大金剛不壞法倒了時限,取書人來,自然開放;否則,休想能動一片山石,隻得絕望而歸。

    因此書差不多集正邪各派法術之大成,選擇既精,每種均有絕尊者所留解破之法,反正兩面俱都齊全,各異派中最厲害神奇的法術法寶均載其上,隻要精習以後,任他多麼神通的左道妖邪,也絕非其敵。

    這多年來,正邪各派修士,不知有多少人生心觊觎,休說到手,連那藏寶地方俱找不到一點線索。

    而對崖龍象庵,乃芬陀大師駐錫之所,又是一個極難惹的正經修道人,左道妖邪自不敢去,久已無人提起。

    不意竟會落到琳姊手内,莫非你便是絕尊者的高弟轉世不成?" 謝琳笑道:"我倒不是。

    真情此時不能說,我隻說練這書的經過吧。

    "說罷,随邀癞姑等三人往左側一片開着形如昙花,其大如碗的花樹疏林以内,就着林中所設的翠玉桌墩環坐,謝琳從容述說經過,才知謝山、葉缤、小寒山神尼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