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五回 有相無生 七寶幢中呈瑞彩 先機若悟 小寒山上谒神尼
關燈
小
中
大
好意思,将我拉住,不令再進。
折向旃檀林内,用心聲傳語,說她們已有警覺,應速收法現身,不可再去。
我正疑信參半,忽聽她們語聲傳來,甚是清晰,這才相信。
一聽那話,竟似為我而發,雖然不曾指明。
大意是說,今日在此相見,俱是有緣,他年有事相訪,當不至于見拒。
令瞎師姊還回頭向我們看了看,回答的話,好似關着另一個人,我沒聽出是誰。
跟着那道友又向禅師遙拜默祝,然後升空飛去。
令瞎師姊與她别時,執手叮咛,意更關切,卻未随了同行,隻低頭略微尋思,向對林走去,一會走遠。
"等我二人在林中繞了一轉,因禅師那次升座須在滿湖青蓮齊開之際,雖然花開以前應有祥光湧現奇景,并非說開就開,估量還早,終難斷定何時出現。
尤其祥光彩雲一現,便須望湖禮拜,我姊妹恐防錯過時機,不肯走遠。
正商量往回繞,就在左近湖濱一帶,賞玩旃檀寶樹的奇姿,望着前面那一大片靈乳澄波相候,忽見她急匆匆,似有意又似無意地由對林迎面走回。
姊姊招呼了一聲,她便立定,向我二人緻賀,說再有半個時辰,千餘年來隻此一次花開見佛的奇景奇緣便要遇上。
我先以為她既知底細,又是千年難遇的大福緣,必定在此相候。
想起為時尚早,她隻是随緣瞻仰,與我二人不同,禅師今日廣結善緣,來人隻要尋到,有求必應,按理,她應抽空往小寒山去,将你接來一同參拜。
我們如得家師允準,能往幻波池一行,固可多得禅師法力遙庇,使事情格外順手;萬一家師不允,你如到此,禅師也必另示機宜,或使我姊妹能夠踐約成行,或使諸位姊妹化險為夷,變難為易,均是極好的事。
她卻若無其事神氣。
我忍不住拿話點她。
她雖然不似平日那麼冷冰冰十問九不答,但仍故作不解,抛開正題不答,卻關心我們取寶的事。
說花開見佛已是靈景佛緣,屢世難逢,那件七寶金幢更是西方嘛羅偈波提尊者千年前所用降魔至寶,具有無上威力,非同小可。
除上面降魔七寶以外,幢頂之上有一鎮幢舍利,務須先期戒備,不可令其飛返西方,此寶方可随時随意發揮它的妙用。
否則,威力固是極大,一旦施為,至少三百六十裡方圓以内的精靈鬼怪,如若躲避不及,或是藏伏之處不在地底十丈以下,必受此寶精光的照,要将功行消去一半。
這類異類修成的精怪,多半苦煉多年,并不一定為惡害人,豈不有違佛家度化衆生慈悲之意?這麼一來,不到萬不得已,不能輕易使用,遇事便要斟酌輕重,多費心力,豈非美中不足?此寶又系經偈波提尊者佛法封鎖,在池中心靈泉穴内,此間又是佛家六大聖域之一,離上面平地數十丈,再加禅師佛法封閉,多高道行的前輩神僧仙長,也未必能算知它的底細。
禅師自從降世,便持苦戒,這類至寶奇珍,自不使人得之太易。
所以适才雖然詳示機宜,對此一層獨未明言。
少時升座出來,已無說話時機,此事全仗自為。
她也是剛剛得知底細,因知我二人福緣甚厚,恰巧二次相遇,不然也不敢饒舌。
"我因她答非所問,對多年患難相共的同門姊妹視若路人,卻對外人的事關心,老大不以為然。
她似覺出我有不滿之意,未再往下深說,便自辭去。
我倒沒想到她會不等花開見佛便走,所說的話也未留心細聽。
還是等她走後,姊姊埋怨我,說此人面冷深沉,但是功力極深,今日看她情景,與前判若兩人,尤其我們對她貌合神離,她焉有不知之理?忽然如此關切,大改常度,内中必有深意。
她乃有道之人,表面對人雖冷,與常人刻薄寡情自不相同。
我們也是修道多年,如何把看待常人的情理和她計較,豈不可笑? 照她走時情景,分明特為我們而來,所說定有助益。
這一犯小孩脾氣,對她輕慢,以緻話未說完,便即辭去。
花開奇景,曠世難逢,既然知底,不應先走。
我們怪她對癞姊姊淡漠寡情,她素來沉默寡言,此去匆匆,焉知不是抽空往小寒山尋癞姊姊呢?我一回想,也覺稚氣得可笑。
我和姊姊同胎而生,名為姊妹,不過生時略有先後,平日行止動靜,以及現在皈依佛門,誦經修道,全都一樣。
至于容貌、身材、性情、衣飾,更是無不相同。
僅僅面上這點記号,一左一右,稍微有點分别。
以前,連說話都幾乎是一同張口,即便她說時我沒開口,或是我說她沒開口,那心思詞句仍都是一樣的。
近來不知怎的,别的仍是一樣,心思言語便常有不同。
好些地方,我仍未免稚氣任性,她卻沉靜得多,有時簡直像一個大人,你說多怪?" 癞姑見她說到末了,仍是以前天真神态。
眇姑來時曾囑保密,任遇何人,不可提起是她指點前來,知她所說實是好意。
細察二女,好似成竹在胸,并不十分看重。
眇姑這人又一向不肯說空話,惟恐二女疏忽,便探詢道:"二位姊姊對于取寶之事,想具成算的了?"謝璎答道:"成算雖不敢說,仗有禅師指示玄機和所說語氣,多半有望。
不過令師姊所說也關重要,舍妹不合心粗輕慢,雖令師姊未必見怪,如何防那舍利飛返西方,卻未明言。
匆匆作别,不及請教,先時頗覺可惜。
繼一想,禅師既不願我們得之太易,承令師姊指點,如能留此舍利,固是佳事;否則,以後不能輕用,有此一層顧慮,使我姊妹多受阻難,增加修為,以免有所倚賴,也是好的。
隻好憑着福緣運命,到時惟力是視,由它去吧。
"謝琳語意,也與相同。
癞姑見二女天真猶昔,語意卻寓有至理,與前大不相同,知其道行法力必更精進,故能不以得失萦念,并非有所拿穩。
平日修為,即此已見一斑,好生欽佩。
正待稱贊,忽然一陣香風起自湖上。
當地原在大雪山廣壑之下,上面布滿一層層的密雪,雪山上面又是終年陰雲低垂,暗霧迷漫,永見不到一點青空。
而青蓮峪簡直另是一個天地,總是終古光明如晝,祥雲片片,永無黑夜。
比起上面雪山荒寒陰晦之境,大不相同。
及至香風起處,眼前倏地一亮,大地愈發光明。
轉瞬之間,上空雲霧齊收,那香風便一陣接一陣地由湖上吹來。
三人知道靈景将現,互相噤聲,以目示意,各自澄神定慮,端己正容,緩緩起立,去至湖邊,一心念佛,虔敬等候。
隔了不多一會,和風止處,湖上一片淡微微的香光飄蕩,跟着便起了極柔和鮮明的祥霧,宛如一片其大無垠的五彩冰绡,将全湖籠罩。
霧下面,萬頃清波一起騰湧,浪并不高,卻甚整齊,隐聞濤聲湯湯,音若笙簧,令人神智為之清甯。
三人處此境界,俱覺心身上說不出的一種爽适空曠,正在虔心守望間,鼻端忽又聞到一股旃檀異香,比起适才香風中的香氣又有不同。
同時遠遠傳來幾聲清磐,跟着斷斷續續又傳來幾聲梵唱。
三人靜心一聽,那梵唱之聲并非起自禅師洞中,來路好似極遠,也估計不出相隔裡數。
青蓮峪深居雪山之下,平湖空曠,并無寺觀僧尼之迹。
磐聲梵唱如自外來,按理應由上空飄堕,聽去卻又不似,入耳偏是清晰非常。
方在不解,梵聲忽漸稀微渺茫,似在若有若無之間,那發音所在又不似移向遠處。
三人夙根功力本都深厚,具有極大智慧,見此情形,知道玄機微妙,細一尋思,忽漸醒悟。
謝璎首先頂禮匍匐在地,癞姑、謝琳也不約而同相繼拜伏地上,重又屏除雜念,虔心向佛。
一會,梵唱之聲忽然大起,上下四方一齊應和。
乍一入耳還在若遠若近,似有似無之間。
三人無論是誰,隻要心神稍一把握不住,微起雜念,聲音便即微遠渺茫,似這樣随着各人念頭動息,起伏隐現,所聞各不相同。
到了後來,三人悟徹玄機,一任梵音琅琅,響徹天宇,隻顧安定心神,不生一念。
剛剛反虛生明,到了物我相忘境界,又是一聲清磐過去,繁聲盡息,彩霧全收,眼前倏地祥輝萬丈,大放光明。
滿湖清波,忽變作一片蓮花世界,隻是花葉均與尋常大不相同,每柄蓮葉都有丈許大小,色白如銀。
葉底挺立着一根金莖,花卻純青,大約尺許,俱尚含苞未放,其多不可數計。
金莖、銀葉與翠萼、碧波交相掩映,結成無限祥霞,壯麗絕倫。
三人已悟色空境界,知道花開見佛就在俄頃。
内中癞姑隻是随緣參拜,雖然衷心虔敬,還不十分看重。
仙都二女處境卻是至難,因為佛法微妙高深,不可思議,相由心生,亦由心滅,有相無相,互為因果,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此時志在取得七寶金幢,事前預受神尼、禅師指示,先已着相,如使一念不生,自非容易。
如若一心取寶,既失虔敬,雜念一生,便不能見到諸佛菩薩莊嚴寶相。
而寶幢起落快慢,全系本身,開始時如不恰到好處,占了機先,便如石火電光,稍縱即逝。
二女在小寒山皈依佛法,仗着夙根智慧和今生百餘年的修道功力,又得忍大師真傳與寒月、一音随時指點,道行精進,固然遠非昔比,但畢竟在外經曆尚少,又是初次遇到這等關系重大的不世佛緣,惟恐疏失,未免膽小情虛了些。
一開始一味甯神定慮,意欲不令着相。
單等花開見佛,寶幢由湖心湧現,再照預計,以極大願力上前求取。
以二女這等物相生滅有無,悉由自己主宰,論起功力原非尋常。
但是這次取寶,内有佛家無上妙谛,關系二女屢世修為及最後一次成道證果的成敗關頭,其中精微奧妙之處,不落言诠,也不是師友所能傳授,人力所能勉強。
便小寒山神尼、大智禅師先前那番指點,也不過告以寶幢出現時間情景,上面七寶有何妙用,以及一些避忌之處,并非傳授取用之法,依言行事便可到手。
事之成否,仍仗二女自己。
二女也知此事不能倚仗别人,信心願力均頗堅強。
無如屏除雜念,由于平時修道功力的強制,這一矜持太過,有念生于無念,依然着相,未能上來先臻化境,以緻延誤時機,落個美中不足,日後多生好些枝節。
這且不提。
這時仙都二女、癞姑三人,已然通誠跪拜之後,起身跌坐湖邊,端的虔心息慮,一念不生。
正當靜觀自在,物我交忘之際,忽聽身後大智禅師大喝道:"諸佛菩薩已現寶相,俱在眼前,爾等可見着嗎?"一語未終,三人猛被提醒,心方微動,一陣異香起處,滿湖鬥大青蓮一齊開放。
湖心上空立現出一圈佛光,中間一朵極大青蓮花上,立着一尊身高丈六的金身佛相。
緊跟着,随同目光到處,每朵蓮花上面俱現出一尊佛菩薩,看去何止百千萬億。
一時霞光萬道,花雨
折向旃檀林内,用心聲傳語,說她們已有警覺,應速收法現身,不可再去。
我正疑信參半,忽聽她們語聲傳來,甚是清晰,這才相信。
一聽那話,竟似為我而發,雖然不曾指明。
大意是說,今日在此相見,俱是有緣,他年有事相訪,當不至于見拒。
令瞎師姊還回頭向我們看了看,回答的話,好似關着另一個人,我沒聽出是誰。
跟着那道友又向禅師遙拜默祝,然後升空飛去。
令瞎師姊與她别時,執手叮咛,意更關切,卻未随了同行,隻低頭略微尋思,向對林走去,一會走遠。
"等我二人在林中繞了一轉,因禅師那次升座須在滿湖青蓮齊開之際,雖然花開以前應有祥光湧現奇景,并非說開就開,估量還早,終難斷定何時出現。
尤其祥光彩雲一現,便須望湖禮拜,我姊妹恐防錯過時機,不肯走遠。
正商量往回繞,就在左近湖濱一帶,賞玩旃檀寶樹的奇姿,望着前面那一大片靈乳澄波相候,忽見她急匆匆,似有意又似無意地由對林迎面走回。
姊姊招呼了一聲,她便立定,向我二人緻賀,說再有半個時辰,千餘年來隻此一次花開見佛的奇景奇緣便要遇上。
我先以為她既知底細,又是千年難遇的大福緣,必定在此相候。
想起為時尚早,她隻是随緣瞻仰,與我二人不同,禅師今日廣結善緣,來人隻要尋到,有求必應,按理,她應抽空往小寒山去,将你接來一同參拜。
我們如得家師允準,能往幻波池一行,固可多得禅師法力遙庇,使事情格外順手;萬一家師不允,你如到此,禅師也必另示機宜,或使我姊妹能夠踐約成行,或使諸位姊妹化險為夷,變難為易,均是極好的事。
她卻若無其事神氣。
我忍不住拿話點她。
她雖然不似平日那麼冷冰冰十問九不答,但仍故作不解,抛開正題不答,卻關心我們取寶的事。
說花開見佛已是靈景佛緣,屢世難逢,那件七寶金幢更是西方嘛羅偈波提尊者千年前所用降魔至寶,具有無上威力,非同小可。
除上面降魔七寶以外,幢頂之上有一鎮幢舍利,務須先期戒備,不可令其飛返西方,此寶方可随時随意發揮它的妙用。
否則,威力固是極大,一旦施為,至少三百六十裡方圓以内的精靈鬼怪,如若躲避不及,或是藏伏之處不在地底十丈以下,必受此寶精光的照,要将功行消去一半。
這類異類修成的精怪,多半苦煉多年,并不一定為惡害人,豈不有違佛家度化衆生慈悲之意?這麼一來,不到萬不得已,不能輕易使用,遇事便要斟酌輕重,多費心力,豈非美中不足?此寶又系經偈波提尊者佛法封鎖,在池中心靈泉穴内,此間又是佛家六大聖域之一,離上面平地數十丈,再加禅師佛法封閉,多高道行的前輩神僧仙長,也未必能算知它的底細。
禅師自從降世,便持苦戒,這類至寶奇珍,自不使人得之太易。
所以适才雖然詳示機宜,對此一層獨未明言。
少時升座出來,已無說話時機,此事全仗自為。
她也是剛剛得知底細,因知我二人福緣甚厚,恰巧二次相遇,不然也不敢饒舌。
"我因她答非所問,對多年患難相共的同門姊妹視若路人,卻對外人的事關心,老大不以為然。
她似覺出我有不滿之意,未再往下深說,便自辭去。
我倒沒想到她會不等花開見佛便走,所說的話也未留心細聽。
還是等她走後,姊姊埋怨我,說此人面冷深沉,但是功力極深,今日看她情景,與前判若兩人,尤其我們對她貌合神離,她焉有不知之理?忽然如此關切,大改常度,内中必有深意。
她乃有道之人,表面對人雖冷,與常人刻薄寡情自不相同。
我們也是修道多年,如何把看待常人的情理和她計較,豈不可笑? 照她走時情景,分明特為我們而來,所說定有助益。
這一犯小孩脾氣,對她輕慢,以緻話未說完,便即辭去。
花開奇景,曠世難逢,既然知底,不應先走。
我們怪她對癞姊姊淡漠寡情,她素來沉默寡言,此去匆匆,焉知不是抽空往小寒山尋癞姊姊呢?我一回想,也覺稚氣得可笑。
我和姊姊同胎而生,名為姊妹,不過生時略有先後,平日行止動靜,以及現在皈依佛門,誦經修道,全都一樣。
至于容貌、身材、性情、衣飾,更是無不相同。
僅僅面上這點記号,一左一右,稍微有點分别。
以前,連說話都幾乎是一同張口,即便她說時我沒開口,或是我說她沒開口,那心思詞句仍都是一樣的。
近來不知怎的,别的仍是一樣,心思言語便常有不同。
好些地方,我仍未免稚氣任性,她卻沉靜得多,有時簡直像一個大人,你說多怪?" 癞姑見她說到末了,仍是以前天真神态。
眇姑來時曾囑保密,任遇何人,不可提起是她指點前來,知她所說實是好意。
細察二女,好似成竹在胸,并不十分看重。
眇姑這人又一向不肯說空話,惟恐二女疏忽,便探詢道:"二位姊姊對于取寶之事,想具成算的了?"謝璎答道:"成算雖不敢說,仗有禅師指示玄機和所說語氣,多半有望。
不過令師姊所說也關重要,舍妹不合心粗輕慢,雖令師姊未必見怪,如何防那舍利飛返西方,卻未明言。
匆匆作别,不及請教,先時頗覺可惜。
繼一想,禅師既不願我們得之太易,承令師姊指點,如能留此舍利,固是佳事;否則,以後不能輕用,有此一層顧慮,使我姊妹多受阻難,增加修為,以免有所倚賴,也是好的。
隻好憑着福緣運命,到時惟力是視,由它去吧。
"謝琳語意,也與相同。
癞姑見二女天真猶昔,語意卻寓有至理,與前大不相同,知其道行法力必更精進,故能不以得失萦念,并非有所拿穩。
平日修為,即此已見一斑,好生欽佩。
正待稱贊,忽然一陣香風起自湖上。
當地原在大雪山廣壑之下,上面布滿一層層的密雪,雪山上面又是終年陰雲低垂,暗霧迷漫,永見不到一點青空。
而青蓮峪簡直另是一個天地,總是終古光明如晝,祥雲片片,永無黑夜。
比起上面雪山荒寒陰晦之境,大不相同。
及至香風起處,眼前倏地一亮,大地愈發光明。
轉瞬之間,上空雲霧齊收,那香風便一陣接一陣地由湖上吹來。
三人知道靈景将現,互相噤聲,以目示意,各自澄神定慮,端己正容,緩緩起立,去至湖邊,一心念佛,虔敬等候。
隔了不多一會,和風止處,湖上一片淡微微的香光飄蕩,跟着便起了極柔和鮮明的祥霧,宛如一片其大無垠的五彩冰绡,将全湖籠罩。
霧下面,萬頃清波一起騰湧,浪并不高,卻甚整齊,隐聞濤聲湯湯,音若笙簧,令人神智為之清甯。
三人處此境界,俱覺心身上說不出的一種爽适空曠,正在虔心守望間,鼻端忽又聞到一股旃檀異香,比起适才香風中的香氣又有不同。
同時遠遠傳來幾聲清磐,跟着斷斷續續又傳來幾聲梵唱。
三人靜心一聽,那梵唱之聲并非起自禅師洞中,來路好似極遠,也估計不出相隔裡數。
青蓮峪深居雪山之下,平湖空曠,并無寺觀僧尼之迹。
磐聲梵唱如自外來,按理應由上空飄堕,聽去卻又不似,入耳偏是清晰非常。
方在不解,梵聲忽漸稀微渺茫,似在若有若無之間,那發音所在又不似移向遠處。
三人夙根功力本都深厚,具有極大智慧,見此情形,知道玄機微妙,細一尋思,忽漸醒悟。
謝璎首先頂禮匍匐在地,癞姑、謝琳也不約而同相繼拜伏地上,重又屏除雜念,虔心向佛。
一會,梵唱之聲忽然大起,上下四方一齊應和。
乍一入耳還在若遠若近,似有似無之間。
三人無論是誰,隻要心神稍一把握不住,微起雜念,聲音便即微遠渺茫,似這樣随着各人念頭動息,起伏隐現,所聞各不相同。
到了後來,三人悟徹玄機,一任梵音琅琅,響徹天宇,隻顧安定心神,不生一念。
剛剛反虛生明,到了物我相忘境界,又是一聲清磐過去,繁聲盡息,彩霧全收,眼前倏地祥輝萬丈,大放光明。
滿湖清波,忽變作一片蓮花世界,隻是花葉均與尋常大不相同,每柄蓮葉都有丈許大小,色白如銀。
葉底挺立着一根金莖,花卻純青,大約尺許,俱尚含苞未放,其多不可數計。
金莖、銀葉與翠萼、碧波交相掩映,結成無限祥霞,壯麗絕倫。
三人已悟色空境界,知道花開見佛就在俄頃。
内中癞姑隻是随緣參拜,雖然衷心虔敬,還不十分看重。
仙都二女處境卻是至難,因為佛法微妙高深,不可思議,相由心生,亦由心滅,有相無相,互為因果,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此時志在取得七寶金幢,事前預受神尼、禅師指示,先已着相,如使一念不生,自非容易。
如若一心取寶,既失虔敬,雜念一生,便不能見到諸佛菩薩莊嚴寶相。
而寶幢起落快慢,全系本身,開始時如不恰到好處,占了機先,便如石火電光,稍縱即逝。
二女在小寒山皈依佛法,仗着夙根智慧和今生百餘年的修道功力,又得忍大師真傳與寒月、一音随時指點,道行精進,固然遠非昔比,但畢竟在外經曆尚少,又是初次遇到這等關系重大的不世佛緣,惟恐疏失,未免膽小情虛了些。
一開始一味甯神定慮,意欲不令着相。
單等花開見佛,寶幢由湖心湧現,再照預計,以極大願力上前求取。
以二女這等物相生滅有無,悉由自己主宰,論起功力原非尋常。
但是這次取寶,内有佛家無上妙谛,關系二女屢世修為及最後一次成道證果的成敗關頭,其中精微奧妙之處,不落言诠,也不是師友所能傳授,人力所能勉強。
便小寒山神尼、大智禅師先前那番指點,也不過告以寶幢出現時間情景,上面七寶有何妙用,以及一些避忌之處,并非傳授取用之法,依言行事便可到手。
事之成否,仍仗二女自己。
二女也知此事不能倚仗别人,信心願力均頗堅強。
無如屏除雜念,由于平時修道功力的強制,這一矜持太過,有念生于無念,依然着相,未能上來先臻化境,以緻延誤時機,落個美中不足,日後多生好些枝節。
這且不提。
這時仙都二女、癞姑三人,已然通誠跪拜之後,起身跌坐湖邊,端的虔心息慮,一念不生。
正當靜觀自在,物我交忘之際,忽聽身後大智禅師大喝道:"諸佛菩薩已現寶相,俱在眼前,爾等可見着嗎?"一語未終,三人猛被提醒,心方微動,一陣異香起處,滿湖鬥大青蓮一齊開放。
湖心上空立現出一圈佛光,中間一朵極大青蓮花上,立着一尊身高丈六的金身佛相。
緊跟着,随同目光到處,每朵蓮花上面俱現出一尊佛菩薩,看去何止百千萬億。
一時霞光萬道,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