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七回 雲山無恙 道侶修真 玉牒生芒 妖屍懼禍

關燈
那守門妖人因吃逃人厲害法寶所傷,斷去一手,心中恨極,不肯令其就死。

    遂向妖屍将人要過,由其盡情報複,連用毒刑,殘虐了三四日還是未死。

    逃人始而拼死咒罵,後實禁受不住,又改為乞憐。

    無奈仇人一味橫加酷刑,全不答理。

    洞中妖人見狀,多被鎮住,各自俯首下心,聽憑妖屍玩弄于股掌之上,不敢心生二意。

    連日來上官紅等不見有人出入,便因衆妖人觸目驚心,不敢似前任意出入行動,以防妖屍生疑之故。

     這時逃人正被妖法吊在門内不遠一個法環之上。

    那門本是關着,守門妖人性最兇橫狂傲,巴不得有人下來入網,立功逞能。

    因妖屍又有"來人足不沾地,不許下手"之命,近日特地将門開放。

    衛仙客夫妻見中洞門開未閉,知道前遇李甯等老少諸人離開時,還将洞門封閉,不曾聽其大開,心已覺異,遁光略停,便聞洞内慘痛呻吟之聲。

    試探着往對面貼壁稍稍下降,往門裡一看,内中竟還設有法壇。

    二人是行家,看出邪法厲害,就說能破,也極費事,底下還不知如何應付,非尋幫手,決難成功。

    于是立即沖波飛出,夫妻二人議定,分頭尋人相助。

     快分手時,金凫仙子辛淩霄平常愛才,忽想起來時所見青衣少女,動了愛憐。

    又想: "這等地方有此女子,必非無故。

    "意欲探查她的來曆,如能收歸自己門下,豈非快事? 便和丈夫說了,重又回轉。

    正趕上官紅等無聊,又在演習。

    上官紅人本極美,拜師以後,服了易靜所賜靈丹,身上綠毛已差不多退盡,現出本來面目。

    又置身在這等水碧山青,百花怒放的仙山靈域,人面花光,互相映照,越顯得玉貌珠輝,容光絕世。

    辛淩霄先已驚為天人,這時仔細近看,越發愛極。

    正恐其又隐,忽聽遙天隐隐破空之聲,直向嶺上馳來,天邊已見烏金色雲光移動。

    知有妖人飛到,立即乘機現身,口裡低喝:"你那隐身法無用,妖人來了,還不随我急速避開。

    "話未說完,便施展法術,拉了上官紅一同隐形飛起。

    上官紅無甚經曆,這時手還拿着那面寶鏡,向天照着神雕蹤迹,法力雖差,尚未聽出破空之聲,無心中卻瞥見鏡中現出烏金雲光。

    心方一動,面前忽有一位雲裳霞裾、滿身珠光寶氣的少年,同一道裝女子現形,發話示警。

    緊跟着,身子便被攝走。

    事雖突來不意,因見對方玉立長身,服飾容貌俱與心目中想象仙女相似,詞意又極關切,不似含有惡意;況且天邊恰有警兆,上官紅身子飛起,便聽破空之聲甚厲,由遠而近,妖人已将到達,所去恰又是靜瓊谷的歸路,諸般巧合,看出絕無惡意。

    久聞師長同門最多,經常不斷來往,以為對方必是師父的同門姊妹偶然來訪,或是有事來此無心相遇,發現來了妖人,恐為所傷,故爾不及通名詳說,先将她脫離險地。

    所以上官紅心還感激,并未抗拒。

     辛淩霄有意覓地詢問此女來曆,無心飛往谷中,仙法禁制,外人又不能看出,相隔還有裡許,便自降落。

    上官紅回顧那片烏金色雲光,神速已極,早已飛近,往幻波池底落下,一晃無迹。

    見那女子未到谷口,便自降落,忽動靈機,心想:"此女如是自己人,怎在這裡落下?管她有多好意,還是問明再說。

    "心念才動,辛淩霄已先說道:"我有話說,妖人已入幻波池,這裡僻靜,不會被他尋見;便是尋來,有我在此,也是無妨。

     你安心回答,無須再隐身了。

    "上官紅何等靈慧,聞言心又一動,更留了神。

    随躬身施禮道:"小女子上官紅,一向便住此山,池中妖邪,早知一二。

    适往窺探,偶然無聊,演習聖姑所傳隐身之法。

    不知仙姑法号來曆,因何将小女子帶來此地?尚乞見示。

    "辛淩霄覺出上官紅無什法力,所習隐身法卻奇特,匆匆竟看不出深淺,估量必非峨眉門下派來窺探妖屍的女弟子,心方暗喜。

    滿拟危言聳聽,以救她出險見好,哪知對方并不見情。

    所習飛遁、隐形之術,竟是聖姑傳授,不禁大驚。

    暗忖:"聖姑法力何等廣大,并且坐化已數百年。

    此女根骨雖是極佳,法力覺極平常,年紀又輕,怎會是她的門下?如說是假,妖穴密迩,池底豔屍和新勾結的妖人邪法均極厲害,此女竟敢在此窺伺,又自稱知道池中底細,豈非怪事?"正尋思間,猛想起聖姑為佛女,此女卻是道裝,分明詐語。

    如在平日,辛淩霄聽到對方這等答法,心必不快。

    隻因愛極上官紅,又想探詢詳細來曆和洞中妖邪虛實,仍笑問道:"你是聖姑弟子麼?我隻知她有一孽徒,便是現在盤踞洞中妖屍崔盈,怎未聽說有你?你是幾時投到她門下的?" 上官紅雖已覺出對方不像是本門師伯叔,卻也不是對己含有惡意的左道妖邪,便随口答道:"我先住本山不多幾年,前年才蒙聖姑慈悲,傳我道法,奉命在本山修煉,等候時機到來,随同諸位師長誅除妖屍。

    因見連日洞中時有妖黨出沒,前往隐形窺伺,巧遇仙姑駕臨到此。

    适才那片烏金色妖雲,便仙姑不提醒,小女子也看見了。

    仙姑法号仙鄉,能見示麼?"辛淩霄見她秀外慧中,說話清婉,本已越看越愛,聞言,覺着所說又似不虛。

    隻不知聖姑遺偈,為了妖屍延誤功行,屍解以後,元神雖仍在洞内,但她因為以前誤入歧途,為了參修上乘正果,自将元神禁閉,在内坐關,不特不能外出行動,連以前法寶、法術俱已不用。

    洞中一切埋伏禁制,俱是昔年默運玄功,推算未來,預為設置,到時自然運動。

    妖屍或可就勢利用,聖姑本人反難施為。

    這又不是尋常入定,元神可以随意行事,連話都沒法和人說,怎會出洞收徒,傳授道法?老大不解。

    想了想,又盤問道:"聖姑屍解多年,修持佛家最苦最難的戒行,以備戰勝萬魔,飛升極樂。

    妖屍未伏誅以前,怎會傳你道法?" 上官紅見她盤诘不已,含糊答道:"小女子前此無意閑遊,誤入一洞,迷路不出,幸得聖姑夢中傳授,才學會的。

    醒來,人已卧在洞外了。

    "辛淩霄聞言,才始恍然大悟。

     知道聖姑這多年來苦修,不特戰勝諸天七魔,并且元神成真,已能化身千億,完滿佛家最上乘功果,連那原有法體,都在可有可無之間。

    為踐昔年誓言,雖仍必須等到妖屍就戮,始行飛升,而法力神通已不可思議。

    照她昔年忿語,已不再收徒弟,隻将洞府和内中藏珍留賜誅戮妖屍,代完心願之人。

    如今功行完滿,更無收徒之理。

    必是此女誤入仙府,被困禁地,聖姑憐她資質,破例放出,稍傳道法,以待遇合,必非真個收徒。

    否則早令受戒皈依,決不任她着道家裝束了。

    想到這裡,辛淩霄心中越喜,笑道:"我原想呢,聖姑已将證果飛升,怎會收你為徒?我金龜仙子辛淩霄,乃昆侖派居長一輩的仙人。

     知非禅師、鐘先生、韋少少、向善、衛仙客諸仙及本門長老,均我同輩。

    你年輕道淺,我所說幾位仙長,量你未必知曉。

    我因見你夙根很厚,身有仙骨,頗堪造就。

    那聖姑直到妖屍伏誅飛升,你也未必能見得到一面,拜師更是休想。

    這裡不是善地。

    去年洞門禁閉,外邪不入,尚還可住。

    自從數月前被峨眉門下幾個無知後輩觊觎洞中藏珍,入内盜寶,将洞門禁法破去,走時雖然封閉,但是法力太差,樊籬已撤,以緻妖屍勾引外邪,乘隙侵入。

    洞中妖黨,想必不少,個個厲害。

    你先前所見烏金色雲光,來頭更大,隻要被他的妖光一照,多好隐形,全失靈效。

    憑你這點法力,一人在此,兇多吉少,早晚必落妖屍之手。

    我與聖姑遺偈除妖之人,隐語相符。

    今日同一道友衛仙客,已往池底探看了一次,因見妖黨太多,意欲一網打盡,不久便約了同道前來,誅戮妖屍及諸妖黨。

    聖姑命你守候時機,分明指的是我。

    今日巧遇,乃是前緣,何不拜我為師,随我同往仙山修煉?等時機一到,随同除妖,入居仙府,以求仙業,不是很好麼?" 上官紅以前曾聽易、李二師談過前在幻波池取寶之事,一聽對方自稱昆侖派女仙,便疑是師父所救少年男女。

    再聽說同來還有一個男子,暗忖:"師父原說,那少年男女乃昆侖派中能手,雖在洞中受傷挫折,并未死心,早晚仍要再來。

    這女子所說一切,均與相合,一定是前番來人無疑。

    這兩夫妻雖是正教中人,心卻歹毒,恩将仇報。

    這等人竟妄想收我為徒,豈非作夢?她曾用法寶暗算李師爺爺,今日相遇,正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