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回 鳴鼓興戎 衆仙奮鬥蠻人祖 騰光護法 七矮欣逢枯竹仙

關燈
師姊一去,複歸幹好,不特白跑一趟,他那門下妖人十九可惡,遇上必生枝節。

    如因我們壞了和局受責,豈不冤枉? "師父命我居長,将來還要開山收徒,不能再似以前任性胡鬧,叫大姊說我。

    盡管大家喜事,總覺試尋洞府,原可來此。

    應援須俟接到法牌信火告急之後,免緻債事。

    大家商量好,便即起身。

    預定是由秦嶺起身,以前去過和已有主人的地方,俱都不去。

    于是先往哀牢山中尋找洞府,一路細心查訪,就便往邊山行進。

    不問尋到與否,這一路耽延,百日之期已到。

    也不是輕看三位師姊,以老怪的法力聲勢,實強得多,隻要反臉成仇,便難善罷,非由法牌告急不可。

    否則便是事解言和,也就無須來了。

    昨日一算,已是九十九日,法牌全無征兆。

    心想師父隻命煉法四十九日,三位師姊必在前數日起身,決不會挨到了期限才去,事情多半過去。

    同時又在哀牢山中尋到一兩處差強人意所在,隻是附近住有生蠻野人。

    方想把全山踏遍,如無更佳之景,便擇一處将就安居,日後再打主意。

     "我們照例尋到天晚,如是夜色清明,或高峰頂上,或疏林平野,尋到一處,便席地用功,四外設下禁制阻隔,以防妖邪暗算。

    我們連洞穴也不用,日久已成慣例,從來無事發生。

    誰知那日晚間正在用功人定之際,忽然同時心動,警覺一看,面前站着一個身穿白衣的美少年,手上拿着一技新折下的竹枝,笑嘻嘻望着我們。

    請想本門禁制何等神奇,外人怎能走進?再說外觀隻是一片幻景,也看不出有人在内;他卻從容走進,而禁法仍在,并未破去,法力高深,可想而知。

    我們因看出他不像有惡意,方同起立,待要請教,他卻先開口喚我們小友,俨然以尊長自居。

    這次開府,所有父師摯友,前輩尊長,以及彼此交情厚薄,俱已知悉。

    就有一些素無交往,未下請柬,或是請而因故未來的,這些人的名姓和道法深淺,均曾問明。

    旁門左道,容有遺漏,而有交情有大法力的散仙哪有此人?試一請問他姓名來曆,又不肯說。

    大家自是不服。

    震弟更嫌他道出祖父名諱,妄自尊大;又自稱他無事不能前知,現在海内外散仙,十九是他後輩;此次尋找我們,乃是好意相助,彼此有益之事,此事并還非他不可,口氣狂傲。

    心想就他所說的話,暗用法寶,給他一點苦吃,然後問他:既有這麼高法力,有人暗算,為何不知?艮、兌二弟也因他剛見面,先把各人名字道出,又說他以前的事,心中不快,俱想開個玩笑。

     "震弟與艮、兌二弟心念才動,他隻笑說了句:'孺子無知,如何班門弄斧?幸遇見我,如換那冤孽,就看齊道友情面,不十分計較,對于尊長如此無禮,小苦頭也吃定了。

    '說時,三人已同時施展。

    哪知法術無效,法寶也未飛出。

    忙手探寶囊,三人所有法寶連同九天十地辟魔神梭也不知怎的,都會失去。

    因知被盜,一時情急,又認作是對頭,急口喝罵,叫大家留意。

    一面飛劍迎敵,一面運用法力想将失寶收回,身劍合一。

     剛剛飛起,吃他用竹枝向空一指,人劍全被定住,懸于空中,所失法寶,自然更收不回。

     我和石、鼎弟正在驚惶,小和尚恐他盜寶遁走,自恃法力,放出佛光,将他圍住。

    本意佛光全仗本身道力,多厲害的敵人也奪不去,也沒法破。

    因見對方厲害,特以本身元靈運用,心與光合,意欲逼他還了三人法寶,問明來曆,如與諸尊長稍有一面之緣,便可放走。

    沒想到佛光倒是将那少年圈住,可是自己真靈也被吸住,一樣不能脫身。

    那少年笑道:'佛門法力,果是不凡。

    隻惜你功候還沒到家,如何制得住我,我因此身脆弱,須與你們合力,不料你們年幼無知,不識好歹。

    不過你們師長俱未提到過我。

    開府盛會,仙侶如雲,有名之士十九在場,偏沒有我。

    我此時行徑,本也難怪你們多心。

    現我得此小沙彌代護法身,省事多了,可為我屈留一二日吧。

    '我和艮弟不動手不好,動手又非其敵。

    他說那些話,急切間又不易解透。

    雙方發動太快,又不及攔阻。

    方想如何說法得體,還是小師弟心靈,上前和他施了一禮,說道:'我弟兄七人,好好在此入定,老前輩忽然走來,問名姓又不肯說,自尊自大,平日從未聽說,心中自然不無疑慮,你也知道難怪我們。

    你如果真是師執前輩,想也不會和後生小輩一般見識。

    如用着我們,何妨放下人來好說,隻要不令我們違背教規,無不從命。

    否則,不是仇敵,也是受了妖人之愚,故意尋事。

    休看我們法力不濟,也還敢于一拼。

    現在别的不說,隻請說出果真是我們尊長,我們便可向你賠罪。

    否則,甯死不辱。

    何況還有三人未動,知是誰勝誰敗呢?'"那少年已然盤膝坐在山石上面,聞言笑指我二人道:'兩個年紀最輕,根骨緣福最厚,行事也有分寸,實是難得。

    他四人自己冒失,我豈有心為難?'随說,手上現出甄、易三人所失法寶,說聲:'拿去,下次不可如此輕舉妄動。

    '三人立即飛落,将寶收回,我們才知他果有來曆,所說不虛,一面賠話,并請去了小和尚的禁制。

    他笑道: '我不說請他以佛力為我護法,稍留一二日,事完再走麼?我與他無嫌無怨,隻想結一忘年之交,本人早已心願,你們何必擔心呢?'阿童自将佛光放出,身便不能轉動,跟着面現笑容,似無所苦。

    少年話才說完,沒等我問,便接口道:'這位道友與我有緣,我此時已然省悟,适才他并以心靈傳意,說了大概,我決計留此,事完再尋你們去吧。

    '我知小和尚得有佛門妙谛,功力頗高,道心堅定,極難受制動搖,竟會如此聽話。

    妙在是雙方不落言诠,便即領會,這比收去我們的法寶還要高明,自然驚服萬分。

    他這才說起,三位姊姊已與老怪師徒成仇,隻因恐有同門遭劫重傷,不肯用法牌告急求救,實則反而不妙,也是定數,故爾如此。

    這事與他有關,不容袖手,早由遠道趕來當地隐居,隻等我們到後,尋到護法的人,立即前往。

    道路卻是不同,各走各的。

    令我們速來妙相巒,谷外伏有妖邪,正與幾個同門相持,可上前助戰,隻忌入谷陷陣。

    敵人雖然厲害,卻奈何我六人不得,隻管放心。

    那少年對于小師弟好似格外喜愛,别時,執手殷殷,期勉甚多。

    并說我六人别府不在此山,不久便有遇合,景物靈奇,不在依環嶺、幻波池以下。

    等我們新居覓到,他把事情辦完,必還抽暇來訪。

     "我說他那坐處太敞,既然須人護法,還恐人知,似此佛光遠照,如有仇敵,豈不跟蹤尋來,怎不重換一僻靜之處?他說:'這地方早已擇定。

    你們由前半夜起便入了幻境,仔細看看,可還是你們入定時的境地麼?'我們聞言,見有青光一閃,定睛一看,哪是甚山頂高林,這地方竟是一個大石洞,四面鐘乳四垂,晶輝耀影,宛如纓絡寶蓋,天花飛舞,泛彩流光,奇麗非常。

    他獨坐在一塊天生的水晶石上,小和尚正坐在他的身前,手指着一圈佛光,将二人一同圍住。

    大家打坐之處,就在他對面不遠石鐘乳下,原來便和我們一起。

    法力如此神妙,不可思議,怎不令人驚服呢!我們随即告别起身,到了妙相巒前,果遇妖人倚衆行兇,諸位同門也相繼趕到。

    原來小和尚并不限定兩天,隻等他事一辦完,立可趕來。

    既有會心,必能知他底細。

    今己差不多一日,隻等小和尚一來,就可問出他到底是哪一位老前輩。

    " 衆人正聽得有興,忽聽銅鼓咚咚,殺聲甚急,由湖心中隐隐透出。

    方、元二人倏地一驚,飛身趕将出去。

    衆人料知有事,也忙相繼追出。

    易靜忙道:"敵人厲害,邪法難測。

    我們還有六人中毒,未曾痊愈;外層禁制又為紫郢劍所破,門戶無異洞開,為防萬一敵人侵入,不可無人守護。

    二甄師弟與鼎、震二侄,均擅穿山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