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六回 謝罪登門 女神嬰正言規蠻祖 隐身探敵 小癞姑妙法戲妖徒
關燈
小
中
大
上官紅從此便以那片野草為糧。
先還恐怕那是怪鳥巢穴,時刻留心,匆匆吃完,便找地方躲藏。
嗣漸覺出山靈水秀,靈藥異果滿處都是。
隻是空山寂寂,并無人迹,隻有鹿兔等小獸栖息遊行,也無甚猛獸、蛇蟒、毒蟲等害人之物。
猶妙是環山四外俱是天險,與世相隔,不畏仇人追來。
過去受慣荼毒,忽然自在遊行,無拘無束,如出水火而登衽席。
她本是一個具有慧根仙骨的少女,靈府澄明,毫無污染。
又以多服仙草,智慧日增,不但不感到孤寂,反而心中慶幸,自願長此終老,毫無出山思家之想。
隻是逃時匆促,除一柄準備事急自殺的小刀外,僅有兩件單夾衣褲。
後被大鳥抓去,死後回生,衣包也在身旁不遠地上放着,不曾失落。
那山正是依還嶺,洞天福地,四時皆春,不愁寒冷。
但是她衣服件數太少,年紀又小,初到時不知十分珍惜,又愛潔淨,日在洞穴中藉草枕石而眠,稍有污穢,便去換洗,這樣自然不能耐久。
等想到将來衣服無從尋覓,不免赤身之羞,衣服也多破碎,着了好幾天急。
忽然發現一種異草,細長柔韌,試一編制衣履,全都合用,這才放心。
因無師承,先也不曾想到修道一層,日常無事,除偶織衣履外,便是滿山遊玩。
好在黃精、首烏、茯苓、松子,以及各種果實,時有發現,到處可以求食。
藏處又多,遊玩倦了,便就當地覓一宿處栖身。
始而東食西宿,并無一定住處,全山數百裡皆被遊遍。
這日機緣遇合,忽然發現一條幽谷,中有一洞,恰值陰雨。
每次出遊,本帶得有自織的草褥,原拟入洞避雨。
進去一看,此洞與别處不同,外觀宏敞,内裡卻極曲折。
偶發現暗處有光,閑中好奇,過去查看。
那光老是在前面明滅閃動,看似隻隔五七丈,老走不到。
一時不曾想到後退之路,越走越遠,地勢也越往下傾斜。
等到發覺,想要退出,路已走迷。
連在洞中尋覓了一日夜,也未尋到出路。
古洞冥冥,不知晝夜,雖仗氣健神旺,能耐饑渴,目力又佳,視暗如明,到底膽小憂懼。
加以亮光早已不見,石壁前橫,再進無路,似已到了盡頭。
可是退路歧徑彎環,一任左繞右轉,費了若幹心力,想盡方法走了一陣,依然回到石壁之下。
上官紅日服仙草靈藥,久而成嗜,平日也沒等餓,見了便随意取食。
因從未斷過吃的,還不知道此時已能耐上連日饑渴,更不知誤入禁地,隻以為永困洞中,久必餓死。
情急無計,便向壁跪倒,叩求神佛哀憐。
哭告了些時,重又惶惶起立,退出尋路。
先還想,此路曾經退走過幾次,除卻神佛鑒憐,十九絕望,仍要退回。
哪知走不幾步,忽又發現前面亮光,那路也似從未經過。
自覺絕處有了一線生機,精神一振,忙即往前趕去,不遠便到。
一看那光,乃自一扇石門裡透出。
隔門縫一看,裡面乃是一間極整潔的石室,當中一個石榻,旁有石幾,還有爐竈等用具,似是有人在内居住。
石幾之上,左邊放有一塊寸許方圓的晶鏡,寒光耀眼,照得滿室光明,宛如白日。
先見光亮,便由于此。
右首有一玉牌,也是光華四射。
牌下壓有一圓物,看不甚真,當中放着薄薄一本書。
暗忖: "這裡荒山古洞,怎會有人居住?不是仙神,便是鬼怪。
" 上官紅方在驚疑,不敢進去,忽聽耳邊有人呼着自己姓名,小語道:"你誤入我禁制之内,乃我有意顯靈,引你來此,假手于你,禁閉這條出路,以防洞中邪魔氣候将成,不等除他之人到來,便自由此遁出。
你根骨緣福頗厚,如非夙緣,也無此事。
不過你将來雖有仙緣遇合,此時苦難尚還未滿,并且來日有大難,如非我接引來此,不久便不免于受害了。
室中無人,隻要緊記我言,臨機不要膽小慌亂,不但妖孽決難為害,也許現在便要得我許多好處。
室中有一冊道書,一面晶鏡。
你進去時,先把晶鏡拿起,往榻中心一照,榻上便現出一塊與幾上同樣的玉符。
晶鏡賜你,以備後用,玉符卻不能拿走。
你取到手以後,幾上那本道書也一并賜你。
此書神妙,不到你拜師之後,也難解悟。
隻末兩張畫有符篆:一符可以飛遁隐形,一符則隻要你所居之處有林木相依,人便不能害你。
俱都無庸傳授,隻在每日子、午二時,面向東方,呼氣默記此符筆畫,凝神定慮,一口氣将它畫完。
一連四十九日練過,随意運用,立有奇效。
你連晶鏡一齊藏向懷中,再把所取玉符合到幾上玉符上面,原放晶鏡之處,便有六色六道彩影現出。
你隻要把它當作寶物看待,心中存念,用手把白條抓起,橫架在紅條之上,你立時便出洞去了。
" 上官紅福至心靈,聞言知道神仙果然感召,賜寶授書。
驚喜交集,出于望外,連忙跪謝,依言入室行事。
無奈年幼,不知輕重利害,一聽道書末兩頁符篆可以隐身防害,隻練四十九日便可學會,一切俱未做錯,隻取書到手時,心中好奇,不及帶出洞外,便即翻閱。
這時寶鏡已先藏向懷中,她便左手持着玉符,右手翻書。
見那符篆乃古篆奇書,宛如繩結。
正在細查筆路畫法,一時疏忽,左手玉符與幾上玉符碰了一下,立見光華連閃幾閃,右側放鏡之處現出條紋圖影。
如若就勢将符合上也好,偏又事出不意,惟恐誤事,心神慌亂,忘了合符。
竟先下手一抓白條紋,覺那圖中虛影随手而起,便往紅條紋上放去。
哪知幾上玉符之下,乃是妖孽元神,這一觸動,立即發難。
上官紅百忙中瞥見一團黑氣由幾上玉符下冒起,中裹一隻玉也似白的怪手,往幾上撈來。
才想起玉符未合,生了變故,大吃一驚。
同時右手所抓白影,已架放在紅條影之上,風雷之聲,立即暴發,同時那本道書也被怪手撈到。
驚悸惶急之下,忙回右手奪書,左手拿起玉符,朝怪手打去。
剛剛打中,猛覺左手一震,玉符忽然震脫了手,右手一緊,哧的一聲,書被怪手撕脫,奪了多半本去。
同時雷聲隆隆,天旋地轉。
滿室中金光萬道,耀目難睜。
身便似被甚東西托起,離了原地。
驚悸亡魂,眼花缭亂之中,方瞥見室中有一極妖豔的少婦影子,在金光中一閃。
緊跟着眼前一暗一明,人已落地。
定睛仔細一看,連山谷帶那洞府石室,俱都不見影迹。
人在一片危崖底下,草褥遺失洞内,手中卻添了兩頁殘書。
上官紅知已遇仙無疑。
忙摸寶鏡,也在懷中,不曾失去。
用以照物,無論多遠都能照見,巨細不遺。
由此方起求仙之想。
便照仙書靈符,勤習了四十九日。
果如仙人所言,用時隻要心一默想首頁之符,立可隐形飛馳,瞬息百裡。
獨處空山,無有敵人,次頁靈符雖無從試驗它的威力,但一施展,身外光華連閃,立起風雷之聲,料知必有靈效。
可惜全書被洞中怪手奪去,僅搶到末兩頁,好生悔惜。
每日望空祝告,盼望師父到來,仙緣遇合。
一晃年餘,她又連服了幾次不知名的靈草。
中有一種形如靈芝,紫色九葉,上結翠實。
是無意中發現,因聞清香沁脾,将它采來服了。
一連醉卧九日,周身骨痛筋酸,委頓難行,方知誤服毒果。
哪知醒來益發身輕,能蹈虛而行,捷如飛鳥。
日常無事,又勤練二符不止,并學打坐。
雖無師承,但是靈根慧質,早已脫骨換胎,靈府空明,久而自悟,漸能禦空飛行。
數月之後,兩膀忽生綠毛,先頗害怕。
後來越生越多,全身都是,因不為害,飛行起來反倒加快,也就聽之。
這日正在山頭盼望,忽覺心跳。
回頭一看,由空中飛落下一道碧光,現出一個醜怪道人,自稱妙化真人漆章,與此山女仙相識。
看出上官紅資質頗好,要收她為徒弟,傳授道法。
少女無知,誤以為是神仙師父,好不欣喜,立即應諾。
道人便問她,此山可有合用的洞府。
這時上官紅已早照洞中仙人依木而居之言,移居山北森林之内,并用掘地得來的刀劍,擇一老楠木古樹身上,挖了一個大洞居住。
本想說出,因見漆章一雙怪眼直泛兇光,不住打量自己,未遇之前,又覺心驚目跳,話要出口,忽然靈機一動,若有兇兆。
心想:"仙人怎是這等惡相?既與本山仙女為友,如何不知地理?"當時生了點疑心,便不往山北,領往山南谷洞之内。
妖人見了,說太明顯,恐有俗人來擾清修。
又換了幾處好岩洞,俱是一樣說詞,并且嗔怪,面現獰容。
上官紅膽子本小,益發害怕。
嗣悟出他要僻靜所在,忽想起山南谷洞,崖頂有一石穴出口太窄,内卻寬大,姑且領往一試。
果然合了妖人心意,方現笑容。
忽又暴怒,怪上官紅何不早說。
并說:"以後從師,令出必行;少有違忤,便即殺死。
"上官紅見狀大驚,越發畏懼,滿腔熱望,不由消去了一半。
道人又說:"此洞尚缺酒食用具,須往城市置辦。
"令在洞中守候,不許離開,少時歸來,再行拜師大禮。
如敢逃走,定加重責。
上官紅自與道人見面起,一味被恐吓,已生厭惡,當時害怕應諾。
等道人去後,心想:"我來此山數年,隻服了些靈草果子,便斷了煙火。
他自稱仙人,如何還須酒食用
先還恐怕那是怪鳥巢穴,時刻留心,匆匆吃完,便找地方躲藏。
嗣漸覺出山靈水秀,靈藥異果滿處都是。
隻是空山寂寂,并無人迹,隻有鹿兔等小獸栖息遊行,也無甚猛獸、蛇蟒、毒蟲等害人之物。
猶妙是環山四外俱是天險,與世相隔,不畏仇人追來。
過去受慣荼毒,忽然自在遊行,無拘無束,如出水火而登衽席。
她本是一個具有慧根仙骨的少女,靈府澄明,毫無污染。
又以多服仙草,智慧日增,不但不感到孤寂,反而心中慶幸,自願長此終老,毫無出山思家之想。
隻是逃時匆促,除一柄準備事急自殺的小刀外,僅有兩件單夾衣褲。
後被大鳥抓去,死後回生,衣包也在身旁不遠地上放着,不曾失落。
那山正是依還嶺,洞天福地,四時皆春,不愁寒冷。
但是她衣服件數太少,年紀又小,初到時不知十分珍惜,又愛潔淨,日在洞穴中藉草枕石而眠,稍有污穢,便去換洗,這樣自然不能耐久。
等想到将來衣服無從尋覓,不免赤身之羞,衣服也多破碎,着了好幾天急。
忽然發現一種異草,細長柔韌,試一編制衣履,全都合用,這才放心。
因無師承,先也不曾想到修道一層,日常無事,除偶織衣履外,便是滿山遊玩。
好在黃精、首烏、茯苓、松子,以及各種果實,時有發現,到處可以求食。
藏處又多,遊玩倦了,便就當地覓一宿處栖身。
始而東食西宿,并無一定住處,全山數百裡皆被遊遍。
這日機緣遇合,忽然發現一條幽谷,中有一洞,恰值陰雨。
每次出遊,本帶得有自織的草褥,原拟入洞避雨。
進去一看,此洞與别處不同,外觀宏敞,内裡卻極曲折。
偶發現暗處有光,閑中好奇,過去查看。
那光老是在前面明滅閃動,看似隻隔五七丈,老走不到。
一時不曾想到後退之路,越走越遠,地勢也越往下傾斜。
等到發覺,想要退出,路已走迷。
連在洞中尋覓了一日夜,也未尋到出路。
古洞冥冥,不知晝夜,雖仗氣健神旺,能耐饑渴,目力又佳,視暗如明,到底膽小憂懼。
加以亮光早已不見,石壁前橫,再進無路,似已到了盡頭。
可是退路歧徑彎環,一任左繞右轉,費了若幹心力,想盡方法走了一陣,依然回到石壁之下。
上官紅日服仙草靈藥,久而成嗜,平日也沒等餓,見了便随意取食。
因從未斷過吃的,還不知道此時已能耐上連日饑渴,更不知誤入禁地,隻以為永困洞中,久必餓死。
情急無計,便向壁跪倒,叩求神佛哀憐。
哭告了些時,重又惶惶起立,退出尋路。
先還想,此路曾經退走過幾次,除卻神佛鑒憐,十九絕望,仍要退回。
哪知走不幾步,忽又發現前面亮光,那路也似從未經過。
自覺絕處有了一線生機,精神一振,忙即往前趕去,不遠便到。
一看那光,乃自一扇石門裡透出。
隔門縫一看,裡面乃是一間極整潔的石室,當中一個石榻,旁有石幾,還有爐竈等用具,似是有人在内居住。
石幾之上,左邊放有一塊寸許方圓的晶鏡,寒光耀眼,照得滿室光明,宛如白日。
先見光亮,便由于此。
右首有一玉牌,也是光華四射。
牌下壓有一圓物,看不甚真,當中放着薄薄一本書。
暗忖: "這裡荒山古洞,怎會有人居住?不是仙神,便是鬼怪。
" 上官紅方在驚疑,不敢進去,忽聽耳邊有人呼着自己姓名,小語道:"你誤入我禁制之内,乃我有意顯靈,引你來此,假手于你,禁閉這條出路,以防洞中邪魔氣候将成,不等除他之人到來,便自由此遁出。
你根骨緣福頗厚,如非夙緣,也無此事。
不過你将來雖有仙緣遇合,此時苦難尚還未滿,并且來日有大難,如非我接引來此,不久便不免于受害了。
室中無人,隻要緊記我言,臨機不要膽小慌亂,不但妖孽決難為害,也許現在便要得我許多好處。
室中有一冊道書,一面晶鏡。
你進去時,先把晶鏡拿起,往榻中心一照,榻上便現出一塊與幾上同樣的玉符。
晶鏡賜你,以備後用,玉符卻不能拿走。
你取到手以後,幾上那本道書也一并賜你。
此書神妙,不到你拜師之後,也難解悟。
隻末兩張畫有符篆:一符可以飛遁隐形,一符則隻要你所居之處有林木相依,人便不能害你。
俱都無庸傳授,隻在每日子、午二時,面向東方,呼氣默記此符筆畫,凝神定慮,一口氣将它畫完。
一連四十九日練過,随意運用,立有奇效。
你連晶鏡一齊藏向懷中,再把所取玉符合到幾上玉符上面,原放晶鏡之處,便有六色六道彩影現出。
你隻要把它當作寶物看待,心中存念,用手把白條抓起,橫架在紅條之上,你立時便出洞去了。
" 上官紅福至心靈,聞言知道神仙果然感召,賜寶授書。
驚喜交集,出于望外,連忙跪謝,依言入室行事。
無奈年幼,不知輕重利害,一聽道書末兩頁符篆可以隐身防害,隻練四十九日便可學會,一切俱未做錯,隻取書到手時,心中好奇,不及帶出洞外,便即翻閱。
這時寶鏡已先藏向懷中,她便左手持着玉符,右手翻書。
見那符篆乃古篆奇書,宛如繩結。
正在細查筆路畫法,一時疏忽,左手玉符與幾上玉符碰了一下,立見光華連閃幾閃,右側放鏡之處現出條紋圖影。
如若就勢将符合上也好,偏又事出不意,惟恐誤事,心神慌亂,忘了合符。
竟先下手一抓白條紋,覺那圖中虛影随手而起,便往紅條紋上放去。
哪知幾上玉符之下,乃是妖孽元神,這一觸動,立即發難。
上官紅百忙中瞥見一團黑氣由幾上玉符下冒起,中裹一隻玉也似白的怪手,往幾上撈來。
才想起玉符未合,生了變故,大吃一驚。
同時右手所抓白影,已架放在紅條影之上,風雷之聲,立即暴發,同時那本道書也被怪手撈到。
驚悸惶急之下,忙回右手奪書,左手拿起玉符,朝怪手打去。
剛剛打中,猛覺左手一震,玉符忽然震脫了手,右手一緊,哧的一聲,書被怪手撕脫,奪了多半本去。
同時雷聲隆隆,天旋地轉。
滿室中金光萬道,耀目難睜。
身便似被甚東西托起,離了原地。
驚悸亡魂,眼花缭亂之中,方瞥見室中有一極妖豔的少婦影子,在金光中一閃。
緊跟着眼前一暗一明,人已落地。
定睛仔細一看,連山谷帶那洞府石室,俱都不見影迹。
人在一片危崖底下,草褥遺失洞内,手中卻添了兩頁殘書。
上官紅知已遇仙無疑。
忙摸寶鏡,也在懷中,不曾失去。
用以照物,無論多遠都能照見,巨細不遺。
由此方起求仙之想。
便照仙書靈符,勤習了四十九日。
果如仙人所言,用時隻要心一默想首頁之符,立可隐形飛馳,瞬息百裡。
獨處空山,無有敵人,次頁靈符雖無從試驗它的威力,但一施展,身外光華連閃,立起風雷之聲,料知必有靈效。
可惜全書被洞中怪手奪去,僅搶到末兩頁,好生悔惜。
每日望空祝告,盼望師父到來,仙緣遇合。
一晃年餘,她又連服了幾次不知名的靈草。
中有一種形如靈芝,紫色九葉,上結翠實。
是無意中發現,因聞清香沁脾,将它采來服了。
一連醉卧九日,周身骨痛筋酸,委頓難行,方知誤服毒果。
哪知醒來益發身輕,能蹈虛而行,捷如飛鳥。
日常無事,又勤練二符不止,并學打坐。
雖無師承,但是靈根慧質,早已脫骨換胎,靈府空明,久而自悟,漸能禦空飛行。
數月之後,兩膀忽生綠毛,先頗害怕。
後來越生越多,全身都是,因不為害,飛行起來反倒加快,也就聽之。
這日正在山頭盼望,忽覺心跳。
回頭一看,由空中飛落下一道碧光,現出一個醜怪道人,自稱妙化真人漆章,與此山女仙相識。
看出上官紅資質頗好,要收她為徒弟,傳授道法。
少女無知,誤以為是神仙師父,好不欣喜,立即應諾。
道人便問她,此山可有合用的洞府。
這時上官紅已早照洞中仙人依木而居之言,移居山北森林之内,并用掘地得來的刀劍,擇一老楠木古樹身上,挖了一個大洞居住。
本想說出,因見漆章一雙怪眼直泛兇光,不住打量自己,未遇之前,又覺心驚目跳,話要出口,忽然靈機一動,若有兇兆。
心想:"仙人怎是這等惡相?既與本山仙女為友,如何不知地理?"當時生了點疑心,便不往山北,領往山南谷洞之内。
妖人見了,說太明顯,恐有俗人來擾清修。
又換了幾處好岩洞,俱是一樣說詞,并且嗔怪,面現獰容。
上官紅膽子本小,益發害怕。
嗣悟出他要僻靜所在,忽想起山南谷洞,崖頂有一石穴出口太窄,内卻寬大,姑且領往一試。
果然合了妖人心意,方現笑容。
忽又暴怒,怪上官紅何不早說。
并說:"以後從師,令出必行;少有違忤,便即殺死。
"上官紅見狀大驚,越發畏懼,滿腔熱望,不由消去了一半。
道人又說:"此洞尚缺酒食用具,須往城市置辦。
"令在洞中守候,不許離開,少時歸來,再行拜師大禮。
如敢逃走,定加重責。
上官紅自與道人見面起,一味被恐吓,已生厭惡,當時害怕應諾。
等道人去後,心想:"我來此山數年,隻服了些靈草果子,便斷了煙火。
他自稱仙人,如何還須酒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