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二回 一叟運玄功 電轉飙輪穿地肺 群仙憐浩劫 無形弭禍上天心
關燈
小
中
大
全景遊了一遍,除卻左右兩洞和太元洞門人用功之所三處禁地,十九踏遍。
最後又去靈桂仙館小坐賞桂。
仙府無日月,到處遊玩遷延,三數日光陰一晃即過。
這日金、石諸人因仙府之中所有珍禽奇獸,瑤草琪花,及一切飛潛動植靈異之物,阿童全都見到。
惟獨芝仙自從五府開建,靈峰飛回,群仙盛會之後,自知災劫已完,一心向上,欲謀正果,徑自同了那匹芝馬,藏入紅玉坊、飛虹橋中間的靈翠腹洞穴之内,一意修煉,不再出現,尚未見過。
金、石二人連去峰前,呼之出見,沒有應聲。
起初衆仙為防開府時水火風雷猛烈難當,又防妖邪乘虛暗算,将它本根由太元洞暫行移植在凝碧崖前靈楠樹腹以内,并命二靈猿和神鸠、神雕、神鹫等諸仙禽防衛,以備不虞。
會後,本要将它移回太元洞内,妙一夫人前往行法移根時,芝仙跪地懇求,自請移入靈峰腹内。
妙一夫人知它心意,點頭笑允,并還傳以道法,喜得二芝歡欣欲狂。
金、石二人知道此事,料它連日用功正緊,決不會走向别處,曾和阿童說過芝仙最信自己,一呼即至。
不料連喚不應,覺着不好意思,忽動稚氣。
金蟬首将身劍合一,化成一道光華,向峰腰一個較大的孔穴穿出,欲待往裡面捉它出來。
哪知這座靈翠峰乃長眉真人所留異寶,昔日兩儀微塵陣發揮妙用便由于此。
内中并還藏有道書、靈丹、法寶之類,妙一真人尚未往取,峰腹寶庫禁制猶存。
若不知底細門戶,略微深入,便被困住。
芝仙通靈變化,在靈峰還未飛走以前,便把内中門戶機密探明,知所隐避,看似随意出入,實則生根藏伏之所,并無禁制。
不過外人不似它身小通靈變化,決進不去,稍微走差,誤入寶庫左近,立被攝住,不經妙一真人解救,休想脫身。
芝仙擇此隐居,原有深意。
金蟬隻當師祖禁制已撤,芝仙尚敢入居,自無妨害。
進才丈許,見裡面孔竅甚多,密如蛛網,大小全可相通,時見霞光隐現無常。
正在躊躇觀察,口中喚着芝仙,試探尋找它的藏處,啪地一聲,背上被小手打了一掌。
平日常和芝仙打鬧,覺着那是芝仙小手。
心想:"身劍合一,如何敢于近身來打?"好生奇怪,念頭略動,忙即回看,果是芝仙,面上帶着又害怕、又生氣的神色,站在身後不遠,好似打了一下,剛縱回去情景。
金蟬不知身已入了禁地,飛劍早已離身墜落,失了靈效。
再前數尺,便即失陷昏迷。
還想佯怒诘問時,忽見芝仙不住地招手,狀甚惶急。
本要過去,還未開口,猛覺着腳在實地,飛劍不知何往。
方在驚疑,芝仙面上憂急神色已斂,手指自己,不住連說帶比。
芝仙近來人語漸佳,二人又是久處相習,金蟬一聽,才知自己剛剛脫險,飛劍便在前邊離身不遠墜落,因已入禁地,靈智漸昏,故無所覺。
休說再進,便是适才立處,相去不過三四尺,芝仙曾經大聲疾呼告警,居然聽不出。
芝仙感他恩義,惟恐誤陷在内,冒險縱入,打了他一掌,覺出不好,趕緊逃回。
金蟬被打,驚覺回顧,仗着一雙神目,方得看出,因而脫險。
否則就是妙一真人在此,不久仍能出困,到底不免一場苦吃了。
金蟬聞言,一尋飛劍,果在兩交界的地上,已複原形,忙即探手撿起,且喜并無損傷。
便叫芝仙同出。
芝仙說自己蒙掌教夫人開恩傳授,連日修煉正緊。
怪金蟬不該喚他,更不該入内相尋,身入險地,逼得他不能不丢了日課出救,白費數日苦功。
外面小和尚更于他有損無益,說甚麼也不願出見。
金蟬雖有稚氣,但極疼愛芝仙,不肯強迫。
但又誇了口,無法交代。
再三婉言勸說,芝仙才答應明日申初,課完出見。
金蟬不知是計,出來推說芝仙因奉家母之命,在内入定用功,暫時不能出來,須到明日申初始出。
阿童本不願攪他清修,但金蟬必欲證實芝仙如何靈異可愛,到時仍約前往。
喚了一聲,芝仙便應聲出現,僅向峰腰小洞探出頭來,未現全身。
阿童見他生得粉滴搓酥,身白如玉,身材那麼小巧,相貌那麼靈秀,神采奕奕,一身仙氣。
隻是鼓着腮幫子,面帶不快之色,看去可愛已極。
方想接它下來,抱在懷中,親熱一陣,猛聽殿内傳呼,擊磐撞鐘,集衆起身。
芝仙立現喜容,往峰内縮退回去。
金、石二人聞命,不敢停留,忙和阿童、米、劉、沙、米諸人趕往。
到時,兩朵雲幢正往上升,金、石二人飛身上去,先将鐘、磐撞動,凡是奉命下山男女衆弟子,聞聲齊集前殿平台之上,分班排列。
石生又将玉磐連敲。
妙一真人升座,命衆人入見,說道: "大方真人已到銅椰島三日,先頗獲勝。
後來天癡上人情急心橫,竟拼造孽堕劫,不顧利害輕重,七施毒計,發動先天元磁大陣,引使入網。
大方真人剛強任氣,明知敵人激将,陣法厲害,自恃玄功變化,法力高強,煉就不壞之身,無所畏忌,故意叫明之後再去犯險。
不料天癡上人暗中還有木精、桑姥姥之助,利用本身乙木,混亂先天五行方位。
大方真人受其愚惑,不能推算詳細,入陣稍一疏忽,誤走死戶。
等到覺察,身已陷入地肺之中,上有本島磁峰鎮壓。
當年遇難被困時,便是受人暗算,神山壓頂,多年不能脫出。
隻覺強仇已早伏誅,仍認作是生平奇恥大辱。
天癡上人此舉,大犯其惡,心中怒極,竟也拼着甘冒大罪,豁出釀成大禍,把地下面地火勾動,并以法力會合,燒毀磁峰,同時攻穿地肺,脫身而去。
"此舉雖非容易,以大方真人近來道行法力,也沒有多少耽延。
現在雙方都是道強氣沖,棋逢對手,兩不相下。
天癡上人不知大方真人昔年隻是一時大意,驟出不防,為敵暗算。
一晃多年,滿拟襲人故智,仍用神山壓頂之法,克敵報仇。
并沒設想危機已伏,益發便不可收拾。
即或自身得脫,門下幾輩弟子,連同銅椰島仙山福地,必然同化劫灰,一無保全。
我們前往解圍,去早了,天癡上人還當我們與大方真人交厚,有意壓他。
必須讓他覺出一點危險厲害,再去方是時候。
日前已各指示機宜,到後各按方位立定,不許另生枝節。
事完,無須同歸,除易、李諸徒須在百日之内前往南疆,去見紅發老祖緻歉,便宜行事,已經指示者外,餘人各按道書、柬帖所示日期、地點行事便了。
"說罷,真人起身,又指示衆弟子銅椰島事完,便須換裝,分赴各地積修外功,早些備下應用衣物,帶在身上。
去時,仍是一律穿着開府時所賜仙衣。
妙一真人夫婦和玄真子三人,率領長一輩衆仙,連同采薇僧朱由穆、李甯、姜雪君、玉清大師、楊瑾、阿童、嵩山二老等衆仙賓,一同去至殿外平台。
衆弟子仍然排列兩旁,隻金、石二人仍在雲幢上等候。
妙一真人笑對衆仙道:"各位道友,遁光快慢不一,衆弟子中無多人能夠追上我們。
力求先聲奪人,必須一同趕到。
不如由大師兄和貧道兩個主人略施小技,用玄門靈光遁法送了去吧。
"朱由穆笑道:"我們俱為主人出力,自然應由主人送往。
别位料也無此神通。
就請施為吧。
"妙一真人、玄真子同說:"道友何必太謙?貧道兄弟獻醜就是。
"說罷,同将袍袖一展,立時滿台俱是金霞,簇擁着長幼群仙數十餘人,連同金蟬、石生,一齊向空飛起,晃眼越過飛虹橋、紅玉坊,破空直上。
剛剛穿出凝碧崖上節七層雲封,升上高空,妙一真人把手一指,一聲輕雷響處,金霞連閃,比電還疾,流星過渡,徑直往銅椰島飛去。
飛遁迅速,瞬息千裡,沒有多時,便到了銅椰島附近海上。
衆仙在雲空中運用慧目,遙望海空遼闊,滄波浩蕩,水天一色,渺無涯際。
銅椰島方圓千裡,偌大一片地方,還有那麼高直一座磁峰,直似一枚翠螺,中間插上一根碧玉簪子,靜靜地浮沉于滔天巨浸之中,并無絲毫異狀。
令人見了,也不由得不感歎造物神奇,吾身直似恒沙倉粟,過于渺小了。
晃眼工夫,便自飛近島上,自然越現越大,仍無動靜。
島上峰嶺回環,形勢奇秀,到處嘉木成林,郁郁蒼蒼,加上萬千株獨有的銅椰靈木參天排雲,一株株筆也似直矗立于海岸和宮前盆地之上,顯得景物越發莊嚴雄麗。
全海上靜蕩蕩的,休說不似有猛惡陣勢,竟看不見一個人影。
衆弟子正覺情景不類,忽聽追雲叟白谷逸笑道:"想不到天癡老兒還會弄此狡滑。
這類障眼法兒,也能欺瞞我們耳目嗎?"妙一真人老遠便把遁光隐去,說時,衆仙也已飛到銅椰島的上空。
妙一真人把手一揮,衆仙便照預拟機宜,各按方位列開,各隐身形,分停空中等候。
衆弟子随在妙一真人身後,先聽追雲叟一說,才知敵人已然行法,将陣勢隐蔽。
幾個目力好的,正運慧眼四處觀望,忽見中央妙一真人把手一揚,一聲輕雷響處,發出千百丈金光,照耀天地,連附近海水都映成了金色,天宇霞绮,齊閃奇光,絢麗無俦。
跟着金光斂去,衆仙仍隐,隻妙一真人與衆弟子一同現身。
再看下面,已非适才景象,隻見全島面到處都是殘破火燒痕迹。
天癡上人所居洞府已然崩裂,洞頂也被揭去。
銅椰靈木也沒先見的多了,隻東面洞後,有十來株較小的,尚還健在;餘者全都斷的斷,燒的燒,不是化為劫灰,便是連根斬斷,橫七豎八,東倒西歪,狼藉滿地。
仿佛一片繁華風景之區,經過一場極大的兵災火害,景物調喪,滿目荒涼。
那磁峰連同附近四五十裡方圓以内,由峰尖起,斜射向下,直連四外地面,撐起一片五色煙幕。
環着煙幕,分列着數十個着青白半臂短裝的天癡門人,各持長劍、小幡,指定峰上,一個個滿面憤激之色。
有的衣飾不整,身還負傷。
峰前不遠,有一玉石法台,大隻方丈。
天癡上人站在當中,手持長劍、寶幡,主持陣法,面上神色益發憤怒吃緊。
台前有一圓光,青芒閃閃,四下斜照,頻頻轉動。
離台三十丈高下,在三十六丈方圓以内,按九官方位,分列着九個門人,各有一片青雲托足,手中各持一面形如古鏡的法寶,看去非金非玉,色作深灰。
天癡上人目注台前圓光所照之處,如覺有異,立即行法,倒轉陣圖,手中長劍一指。
空中門人随将手中寶鏡一晃,鏡面上便有一道由小而大的五色煙光,朝那所照之處射去。
不照時,卻是暗無光華。
此外離地丈許,全島都是一片灰檬漾的煙霧布滿。
神駝乙休已蹤迹不見。
天癡上人運用全力,行法正緊,忽聽雷聲有異,忙即回顧,隻見金光萬道,上燭雲衢。
既防有人空中路過,看出下面挫敗情景;又防來人與乙休交好,覺出有異,下來盤诘,或是當時動手助敵,或是另約能手來此力敵應援。
所設迷景竟然被人破去,知道來了勁敵,不禁又急又怒。
強仇現被禁壓地底,已然用盡心力,仍然禁制不住,隻在地底到處穿行,往複亂蹿。
稍有疏忽,一個照顧不到,立被脫出。
便當時敗逃不再拼鬥,也留下一個極大的禍害,日後卷土重來,必有準備,更是敵他不了。
就這樣師徒多人合力防範,尚恐有失,怎再經得起添一個強敵,來此分心?同時地底仇人聞得雷聲,料知必有救援到來,不願假手外人才得出困,也在下面全力施為。
天癡上人見狀,益發手忙腳亂,不敢大意。
也不顧觀察敵人是誰,急欲先發制人,把心一橫,慌不疊先把左肩一搖,由肩頭葫蘆内飛出一道極強烈的青光,晃眼展布空中,先将衆門人連法台一齊籠罩。
接着急倒轉陣圖,将手中長劍向空連指,九面寶鏡齊放光華,朝一處地面射去,更不再向别處轉照,才略放心,自覺防備甚嚴。
二次方欲回顧,忽聽身後有人說道: "天癡上人,别來無恙?"定睛一看,滿地金光已斂,一片祥光簇擁着老少三數十位羽衣星冠,霞被雲裳,周身珠光寶氣,道骨仙風,霞輝四映的男女仙人,緩緩飛近前來。
為首一人,正是一别數十年,新奉長眉仙敕,開辟碧凝仙府繼道統的峨眉派教祖妙一真人。
知是敵人乙休患難至交,不禁心裡着忙,又急又怒。
天癡上人因見對方似是先禮後兵,面色和善,不便遽然發作,也不出位相迎,徑在法台上把首微點,強笑答道:"聞得道友新承大任,開府建業之始,必甚辛勞,今日緣何有此清暇光陰光降荒居?貧道旁門下士,自審行能無似,道力淺薄,神仙位業,自問無福;更不敢仰承交遊,謬竊榮光。
遁藏遼海,僻處窮丘,不過妄冀長生,苟延歲月。
君子小人,雲泥分隔;荒服野島,難款嘉賓。
今蒙寵臨,豈不有渎教祖尊嚴嗎?"妙一真人聽他口氣,知是上次開府不曾邀請,心有芥蒂;又疑自己來助乙休,與他為難,心懷疑忌。
不覺暗中好笑。
心想:"此人好勝量狹,與乙休一樣,各有一種古怪脾氣。
反正不應也得應,轉不如給他來個開門見山倒好。
"任他發完了一大套牢騷,才笑答道: "道友高卧靈山福地,千秋清福,便天上神仙,也未必有此自在。
何事謙遜,自抑乃爾? 道友也無須對我疑忌,貧道等此來,并非為己,實則為人。
現有兩事敬以奉聞:一則前奉家師長眉真人玉箧,敕令貧道謬承道統,開建凝碧故居,猥以菲材,德薄道淺,恐有隕越,繼位之日,小治杯觞,恭請各教前輩、海内外群仙莅臨觀禮,俾有匡益。
道友道法高深,群倫仰望,屬在交未。
本拟恭迎鶴駕,臨贶指教,以為光寵。
不意請柬将發,貧道新收頑徒易鼎、易震兄弟,因在紫雲宮與令高足巴延相遇,匆匆應敵,未暇通名,初出無知,以為既與衆妖邪一黨
最後又去靈桂仙館小坐賞桂。
仙府無日月,到處遊玩遷延,三數日光陰一晃即過。
這日金、石諸人因仙府之中所有珍禽奇獸,瑤草琪花,及一切飛潛動植靈異之物,阿童全都見到。
惟獨芝仙自從五府開建,靈峰飛回,群仙盛會之後,自知災劫已完,一心向上,欲謀正果,徑自同了那匹芝馬,藏入紅玉坊、飛虹橋中間的靈翠腹洞穴之内,一意修煉,不再出現,尚未見過。
金、石二人連去峰前,呼之出見,沒有應聲。
起初衆仙為防開府時水火風雷猛烈難當,又防妖邪乘虛暗算,将它本根由太元洞暫行移植在凝碧崖前靈楠樹腹以内,并命二靈猿和神鸠、神雕、神鹫等諸仙禽防衛,以備不虞。
會後,本要将它移回太元洞内,妙一夫人前往行法移根時,芝仙跪地懇求,自請移入靈峰腹内。
妙一夫人知它心意,點頭笑允,并還傳以道法,喜得二芝歡欣欲狂。
金、石二人知道此事,料它連日用功正緊,決不會走向别處,曾和阿童說過芝仙最信自己,一呼即至。
不料連喚不應,覺着不好意思,忽動稚氣。
金蟬首将身劍合一,化成一道光華,向峰腰一個較大的孔穴穿出,欲待往裡面捉它出來。
哪知這座靈翠峰乃長眉真人所留異寶,昔日兩儀微塵陣發揮妙用便由于此。
内中并還藏有道書、靈丹、法寶之類,妙一真人尚未往取,峰腹寶庫禁制猶存。
若不知底細門戶,略微深入,便被困住。
芝仙通靈變化,在靈峰還未飛走以前,便把内中門戶機密探明,知所隐避,看似随意出入,實則生根藏伏之所,并無禁制。
不過外人不似它身小通靈變化,決進不去,稍微走差,誤入寶庫左近,立被攝住,不經妙一真人解救,休想脫身。
芝仙擇此隐居,原有深意。
金蟬隻當師祖禁制已撤,芝仙尚敢入居,自無妨害。
進才丈許,見裡面孔竅甚多,密如蛛網,大小全可相通,時見霞光隐現無常。
正在躊躇觀察,口中喚着芝仙,試探尋找它的藏處,啪地一聲,背上被小手打了一掌。
平日常和芝仙打鬧,覺着那是芝仙小手。
心想:"身劍合一,如何敢于近身來打?"好生奇怪,念頭略動,忙即回看,果是芝仙,面上帶着又害怕、又生氣的神色,站在身後不遠,好似打了一下,剛縱回去情景。
金蟬不知身已入了禁地,飛劍早已離身墜落,失了靈效。
再前數尺,便即失陷昏迷。
還想佯怒诘問時,忽見芝仙不住地招手,狀甚惶急。
本要過去,還未開口,猛覺着腳在實地,飛劍不知何往。
方在驚疑,芝仙面上憂急神色已斂,手指自己,不住連說帶比。
芝仙近來人語漸佳,二人又是久處相習,金蟬一聽,才知自己剛剛脫險,飛劍便在前邊離身不遠墜落,因已入禁地,靈智漸昏,故無所覺。
休說再進,便是适才立處,相去不過三四尺,芝仙曾經大聲疾呼告警,居然聽不出。
芝仙感他恩義,惟恐誤陷在内,冒險縱入,打了他一掌,覺出不好,趕緊逃回。
金蟬被打,驚覺回顧,仗着一雙神目,方得看出,因而脫險。
否則就是妙一真人在此,不久仍能出困,到底不免一場苦吃了。
金蟬聞言,一尋飛劍,果在兩交界的地上,已複原形,忙即探手撿起,且喜并無損傷。
便叫芝仙同出。
芝仙說自己蒙掌教夫人開恩傳授,連日修煉正緊。
怪金蟬不該喚他,更不該入内相尋,身入險地,逼得他不能不丢了日課出救,白費數日苦功。
外面小和尚更于他有損無益,說甚麼也不願出見。
金蟬雖有稚氣,但極疼愛芝仙,不肯強迫。
但又誇了口,無法交代。
再三婉言勸說,芝仙才答應明日申初,課完出見。
金蟬不知是計,出來推說芝仙因奉家母之命,在内入定用功,暫時不能出來,須到明日申初始出。
阿童本不願攪他清修,但金蟬必欲證實芝仙如何靈異可愛,到時仍約前往。
喚了一聲,芝仙便應聲出現,僅向峰腰小洞探出頭來,未現全身。
阿童見他生得粉滴搓酥,身白如玉,身材那麼小巧,相貌那麼靈秀,神采奕奕,一身仙氣。
隻是鼓着腮幫子,面帶不快之色,看去可愛已極。
方想接它下來,抱在懷中,親熱一陣,猛聽殿内傳呼,擊磐撞鐘,集衆起身。
芝仙立現喜容,往峰内縮退回去。
金、石二人聞命,不敢停留,忙和阿童、米、劉、沙、米諸人趕往。
到時,兩朵雲幢正往上升,金、石二人飛身上去,先将鐘、磐撞動,凡是奉命下山男女衆弟子,聞聲齊集前殿平台之上,分班排列。
石生又将玉磐連敲。
妙一真人升座,命衆人入見,說道: "大方真人已到銅椰島三日,先頗獲勝。
後來天癡上人情急心橫,竟拼造孽堕劫,不顧利害輕重,七施毒計,發動先天元磁大陣,引使入網。
大方真人剛強任氣,明知敵人激将,陣法厲害,自恃玄功變化,法力高強,煉就不壞之身,無所畏忌,故意叫明之後再去犯險。
不料天癡上人暗中還有木精、桑姥姥之助,利用本身乙木,混亂先天五行方位。
大方真人受其愚惑,不能推算詳細,入陣稍一疏忽,誤走死戶。
等到覺察,身已陷入地肺之中,上有本島磁峰鎮壓。
當年遇難被困時,便是受人暗算,神山壓頂,多年不能脫出。
隻覺強仇已早伏誅,仍認作是生平奇恥大辱。
天癡上人此舉,大犯其惡,心中怒極,竟也拼着甘冒大罪,豁出釀成大禍,把地下面地火勾動,并以法力會合,燒毀磁峰,同時攻穿地肺,脫身而去。
"此舉雖非容易,以大方真人近來道行法力,也沒有多少耽延。
現在雙方都是道強氣沖,棋逢對手,兩不相下。
天癡上人不知大方真人昔年隻是一時大意,驟出不防,為敵暗算。
一晃多年,滿拟襲人故智,仍用神山壓頂之法,克敵報仇。
并沒設想危機已伏,益發便不可收拾。
即或自身得脫,門下幾輩弟子,連同銅椰島仙山福地,必然同化劫灰,一無保全。
我們前往解圍,去早了,天癡上人還當我們與大方真人交厚,有意壓他。
必須讓他覺出一點危險厲害,再去方是時候。
日前已各指示機宜,到後各按方位立定,不許另生枝節。
事完,無須同歸,除易、李諸徒須在百日之内前往南疆,去見紅發老祖緻歉,便宜行事,已經指示者外,餘人各按道書、柬帖所示日期、地點行事便了。
"說罷,真人起身,又指示衆弟子銅椰島事完,便須換裝,分赴各地積修外功,早些備下應用衣物,帶在身上。
去時,仍是一律穿着開府時所賜仙衣。
妙一真人夫婦和玄真子三人,率領長一輩衆仙,連同采薇僧朱由穆、李甯、姜雪君、玉清大師、楊瑾、阿童、嵩山二老等衆仙賓,一同去至殿外平台。
衆弟子仍然排列兩旁,隻金、石二人仍在雲幢上等候。
妙一真人笑對衆仙道:"各位道友,遁光快慢不一,衆弟子中無多人能夠追上我們。
力求先聲奪人,必須一同趕到。
不如由大師兄和貧道兩個主人略施小技,用玄門靈光遁法送了去吧。
"朱由穆笑道:"我們俱為主人出力,自然應由主人送往。
别位料也無此神通。
就請施為吧。
"妙一真人、玄真子同說:"道友何必太謙?貧道兄弟獻醜就是。
"說罷,同将袍袖一展,立時滿台俱是金霞,簇擁着長幼群仙數十餘人,連同金蟬、石生,一齊向空飛起,晃眼越過飛虹橋、紅玉坊,破空直上。
剛剛穿出凝碧崖上節七層雲封,升上高空,妙一真人把手一指,一聲輕雷響處,金霞連閃,比電還疾,流星過渡,徑直往銅椰島飛去。
飛遁迅速,瞬息千裡,沒有多時,便到了銅椰島附近海上。
衆仙在雲空中運用慧目,遙望海空遼闊,滄波浩蕩,水天一色,渺無涯際。
銅椰島方圓千裡,偌大一片地方,還有那麼高直一座磁峰,直似一枚翠螺,中間插上一根碧玉簪子,靜靜地浮沉于滔天巨浸之中,并無絲毫異狀。
令人見了,也不由得不感歎造物神奇,吾身直似恒沙倉粟,過于渺小了。
晃眼工夫,便自飛近島上,自然越現越大,仍無動靜。
島上峰嶺回環,形勢奇秀,到處嘉木成林,郁郁蒼蒼,加上萬千株獨有的銅椰靈木參天排雲,一株株筆也似直矗立于海岸和宮前盆地之上,顯得景物越發莊嚴雄麗。
全海上靜蕩蕩的,休說不似有猛惡陣勢,竟看不見一個人影。
衆弟子正覺情景不類,忽聽追雲叟白谷逸笑道:"想不到天癡老兒還會弄此狡滑。
這類障眼法兒,也能欺瞞我們耳目嗎?"妙一真人老遠便把遁光隐去,說時,衆仙也已飛到銅椰島的上空。
妙一真人把手一揮,衆仙便照預拟機宜,各按方位列開,各隐身形,分停空中等候。
衆弟子随在妙一真人身後,先聽追雲叟一說,才知敵人已然行法,将陣勢隐蔽。
幾個目力好的,正運慧眼四處觀望,忽見中央妙一真人把手一揚,一聲輕雷響處,發出千百丈金光,照耀天地,連附近海水都映成了金色,天宇霞绮,齊閃奇光,絢麗無俦。
跟着金光斂去,衆仙仍隐,隻妙一真人與衆弟子一同現身。
再看下面,已非适才景象,隻見全島面到處都是殘破火燒痕迹。
天癡上人所居洞府已然崩裂,洞頂也被揭去。
銅椰靈木也沒先見的多了,隻東面洞後,有十來株較小的,尚還健在;餘者全都斷的斷,燒的燒,不是化為劫灰,便是連根斬斷,橫七豎八,東倒西歪,狼藉滿地。
仿佛一片繁華風景之區,經過一場極大的兵災火害,景物調喪,滿目荒涼。
那磁峰連同附近四五十裡方圓以内,由峰尖起,斜射向下,直連四外地面,撐起一片五色煙幕。
環着煙幕,分列着數十個着青白半臂短裝的天癡門人,各持長劍、小幡,指定峰上,一個個滿面憤激之色。
有的衣飾不整,身還負傷。
峰前不遠,有一玉石法台,大隻方丈。
天癡上人站在當中,手持長劍、寶幡,主持陣法,面上神色益發憤怒吃緊。
台前有一圓光,青芒閃閃,四下斜照,頻頻轉動。
離台三十丈高下,在三十六丈方圓以内,按九官方位,分列着九個門人,各有一片青雲托足,手中各持一面形如古鏡的法寶,看去非金非玉,色作深灰。
天癡上人目注台前圓光所照之處,如覺有異,立即行法,倒轉陣圖,手中長劍一指。
空中門人随将手中寶鏡一晃,鏡面上便有一道由小而大的五色煙光,朝那所照之處射去。
不照時,卻是暗無光華。
此外離地丈許,全島都是一片灰檬漾的煙霧布滿。
神駝乙休已蹤迹不見。
天癡上人運用全力,行法正緊,忽聽雷聲有異,忙即回顧,隻見金光萬道,上燭雲衢。
既防有人空中路過,看出下面挫敗情景;又防來人與乙休交好,覺出有異,下來盤诘,或是當時動手助敵,或是另約能手來此力敵應援。
所設迷景竟然被人破去,知道來了勁敵,不禁又急又怒。
強仇現被禁壓地底,已然用盡心力,仍然禁制不住,隻在地底到處穿行,往複亂蹿。
稍有疏忽,一個照顧不到,立被脫出。
便當時敗逃不再拼鬥,也留下一個極大的禍害,日後卷土重來,必有準備,更是敵他不了。
就這樣師徒多人合力防範,尚恐有失,怎再經得起添一個強敵,來此分心?同時地底仇人聞得雷聲,料知必有救援到來,不願假手外人才得出困,也在下面全力施為。
天癡上人見狀,益發手忙腳亂,不敢大意。
也不顧觀察敵人是誰,急欲先發制人,把心一橫,慌不疊先把左肩一搖,由肩頭葫蘆内飛出一道極強烈的青光,晃眼展布空中,先将衆門人連法台一齊籠罩。
接着急倒轉陣圖,将手中長劍向空連指,九面寶鏡齊放光華,朝一處地面射去,更不再向别處轉照,才略放心,自覺防備甚嚴。
二次方欲回顧,忽聽身後有人說道: "天癡上人,别來無恙?"定睛一看,滿地金光已斂,一片祥光簇擁着老少三數十位羽衣星冠,霞被雲裳,周身珠光寶氣,道骨仙風,霞輝四映的男女仙人,緩緩飛近前來。
為首一人,正是一别數十年,新奉長眉仙敕,開辟碧凝仙府繼道統的峨眉派教祖妙一真人。
知是敵人乙休患難至交,不禁心裡着忙,又急又怒。
天癡上人因見對方似是先禮後兵,面色和善,不便遽然發作,也不出位相迎,徑在法台上把首微點,強笑答道:"聞得道友新承大任,開府建業之始,必甚辛勞,今日緣何有此清暇光陰光降荒居?貧道旁門下士,自審行能無似,道力淺薄,神仙位業,自問無福;更不敢仰承交遊,謬竊榮光。
遁藏遼海,僻處窮丘,不過妄冀長生,苟延歲月。
君子小人,雲泥分隔;荒服野島,難款嘉賓。
今蒙寵臨,豈不有渎教祖尊嚴嗎?"妙一真人聽他口氣,知是上次開府不曾邀請,心有芥蒂;又疑自己來助乙休,與他為難,心懷疑忌。
不覺暗中好笑。
心想:"此人好勝量狹,與乙休一樣,各有一種古怪脾氣。
反正不應也得應,轉不如給他來個開門見山倒好。
"任他發完了一大套牢騷,才笑答道: "道友高卧靈山福地,千秋清福,便天上神仙,也未必有此自在。
何事謙遜,自抑乃爾? 道友也無須對我疑忌,貧道等此來,并非為己,實則為人。
現有兩事敬以奉聞:一則前奉家師長眉真人玉箧,敕令貧道謬承道統,開建凝碧故居,猥以菲材,德薄道淺,恐有隕越,繼位之日,小治杯觞,恭請各教前輩、海内外群仙莅臨觀禮,俾有匡益。
道友道法高深,群倫仰望,屬在交未。
本拟恭迎鶴駕,臨贶指教,以為光寵。
不意請柬将發,貧道新收頑徒易鼎、易震兄弟,因在紫雲宮與令高足巴延相遇,匆匆應敵,未暇通名,初出無知,以為既與衆妖邪一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