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八回 勝會集冠裳 無限清光 為有仙姬延月姊 同仇消芥蒂 難忘故劍 還将駝叟鬥癡翁

關燈
說勾、崔二人,便虞重也不免動了點非分之想,喜出望外,一同依言去往等死。

    一會工夫,二女趕來。

     先是花奇看出師姊要動殺機,心想對方師父既是峨眉邀請而來,必非妖邪一流。

    苦勸不聽,乘着畢真真救人之際,意欲搶在頭裡,警戒三人休存妄念找死。

    一面又想察聽背後之言,究竟對方是否輕薄淫邪之士。

    這時,正值虞重在和勾、崔二人争辯,力說:'自往峨眉,見了開府盛況和各派高足,便自慚形穢,此番回山,決意立志清修,不再時出閑遊,緻荒功業。

    對于這位畢道友,雖是前緣,承命垂青,假以詞色,一則她法力道行均比己高,自問不堪匹配;二則雖然對她十分敬愛,終嫌遇合太易,她平日人品尚不深知。

    韓仙子道術雖高,也合我們一樣,不是玄門正宗。

    自問一無所長,此女忽然垂青,何取于我?既欲作一千秋佳侶,同駐長生,又非世俗兒女,家室之好,不能不慎之于始。

     我先在江岸相遇,承她約來這裡密談,未始不作神仙眷屬之想。

    此時忽然心跳神驚,覺非佳兆,前念已是冰消。

    我們都是修道之士,少時二女來時,務須自重。

    暫時隻可結一忘形之交,等到日久,看明她心地為人,是否可以長處,還須互出自願,然後再作打算,絲毫不可相強。

    我們交厚,當着二女,切不可和平日你我三人相對時那麼随意笑谑。

    '勾、崔二人均笑他迂而不情,這等天仙化人,能夠垂青,豈非夙世緣福,還要如此矯情。

     她如無心于你,必早見拒,也不會約來相會了。

     "花奇聽出虞重人品不惡,忙即現身警告時,畢真真已蓄怒飛來,見面不容分說,開口大罵:'無知妖孽,瞎眼看人,自尋死路!'三人俱都好勝,覺着是你先示好意,如何出爾反爾?這等辱罵不堪,欺人太甚。

    立即反唇相譏,報以惡聲。

    雙方便動起手來。

     既成仇敵,畢真真又逼人太甚,雙方自然不會有好話說。

    虞重不合說她冶容勾引,賣弄風情,這時來假充正經。

    似你這等無恥賤婢,便再轉一世嫁我,也必不要。

    話既難聽,三人本也不是弱手,又想合力将對方擒住,羞辱一場,于是益發激動殺機。

    畢真真見自己一人敵三,難于取勝,竟将師傳遇急始用,不許妄發的防身至寶火月叉和西神劍,同時施為,猛下毒手。

    三人見勢不佳想要逃時,已是無及,虞重首先遇害;勾、崔二人仗着精于分身代替之法,各斷一手臂以作替身,借遁逃走。

    當動手時,花奇在旁,大聲疾呼,力說三人俱非妖邪,尤其虞重是個端莊人。

    叵耐畢真真認定花奇怕事,一句不信。

     直到三人一死兩傷,花奇急得和她起誓,才自相信。

    雖覺事情做錯,以為師父素愛自己,又喜護徒,以前常犯殺戒,不過數說幾句,至多受點小責;如有強敵尋來,師父還代出頭作主。

    聽花奇埋怨絮聒,還在怪她膽小,先并沒把此事放在心上。

     "正想回去,忽遇乃師近年唯一不時往還的好友楊姑婆,由這裡回山,已快到島,因為發現一事折回來,往白犀潭去和乃師商談,途中正遇勾、崔二人因受了西神劍傷,雖得化身逃走,元氣損耗太甚,已難往前飛行,快要不支降落。

    楊姑婆原與三人之師相識,喚落救治,問起前情。

    楊姑婆人極和善,最惡強橫,平日見畢真真動辄便啟殺機,嫌她心狠手毒,已向韓仙子說過兩次,令其嚴加管教,不可如此,想不到今又作出此事。

     而淩虛子崔海客,曾以百年之功,費盡心力,采取三千七百餘種靈藥和萬年靈玉精髓,煉成亘古神仙未有的靈藥九轉還金丹和六陽換骨瓊漿,凡是修道人,無論兵解屍解,元神煉到年限,隻要法體仍在,便可用以複體重生。

    崔海客二藥極為珍秘,向不輕易示人。

     楊姑婆和韓仙子交厚,知此二藥于她将來有極大用處,可少去六甲子苦修,還是本來法體。

    乃子易晨和崔海客恰是莫逆至交,曾令往求,居然慨允相贈。

    如何将她愛徒無辜殺死,好生氣忿。

    虞重元神為火月叉所傷,也是損耗太甚,竟不能自飛,勉強附在崔樹身上,欲待回山哭訴,求師報仇。

    不料勾、崔二人也幾難自保,眼看色殆,幸遇救星。

    楊姑婆一面行法,醫了勾、崔二人的傷,令其回山;一面護住虞重元神,趕來見了二女,便是一頓大罵。

    說畢真真這等行為,即便她師父護犢偏心,能恕她罪,楊姑婆也不容。

     并說:'不久他三人師父便來向你師父要人,看你何以自解?'"說罷拂袖飛去。

     "二女知道師父患難至交,隻此一人,每年必往白犀潭看望一兩次,每來師父必有益處,情分既深,又極敬服。

    她如為對方作主,已是不了,何況又是于師父脫劫成道,有極大關系的人。

    起初聽楊姑婆和師父說:元神隻管凝煉,到了功候,終不如肉身成聖的好。

    原有仙骨法體,修煉多年,棄去可惜,并還要多費好幾百年苦功,才能修成地仙。

     長子易最有一至交散仙,煉有靈藥,已囑求贈,如能得到,時至便可以原體成道。

    當時未聽說起姓名,不料竟是适才誤殺人的師長。

    再一細想:'自己行為委實也有許多過錯,師父平素雖然鐘愛,法令卻是極嚴。

    前為自己好殺,已曾加告誡,再如不悛,便處嚴刑。

     所殺的人,十九都是罪有應得。

    似此存心誘人為惡,妄肆殺戮,并還不是情真罪當,又不聽花奇勸告,不管善惡是非,任性孤行,如何還能容恕?'想起師父翻臉時情景,不寒而栗。

    楊姑婆去後,吓得面目失色,無計可施。

    見我路過迎住,求我繞道來此,告知乙老前輩和妙一夫人,急速設法救她。

    此時二人也不敢回白犀潭,要去成都朋友處暫避。

     等乙老前輩與妙一夫人為她轉圜,免去堕劫之慘,再行見師請罪。

    行時并說了楊姑婆和乃師商量的事:乃是天癡上人因上次乙真人在銅椰島救他兩個孫兒,緻天癡當衆丢臉,面子難堪;彼時又曾有天癡訂有白犀潭再見的話,因此懷恨。

    他知白犀潭之行,多半占不了便宜,特意先期趕往赴約,一面又在島上設下極厲害埋伏,準備此來不利,轉激乙老前輩自投羅網。

    已定日内島上陣法布置完竣,命門人往白犀潭投柬定約,跟着便率領門人前往,與乙老前輩鬥法了。

    " 乙休笑道:"癡老兒要尋我報複銅椰島火焚磁峰,強救易氏兄弟之恥,早已在我算中。

    他平生從沒吃過人虧,所以把上次的事認作奇恥大辱。

    這次向我蠻纏,非叫他丢個大臉,挫挫他的氣焰不可。

    本來這裡會後就應該走,隻因齊道友三日後要考驗門下高足功行,以定去留。

    那左元十三限和右元火宅兩處難關,尋常修煉多年的有道之士尚且難過,他偏拿來考驗這些新進門人。

    固然法良意美,門下諸弟子美質良材甚多,修為雖淺而道心堅定,不患無人通過,終覺出題太難。

    再者,此番如通不過,不特将來更難,非下十分苦功,朝夕勤修,不能有望,并還要在左元崖穴中,受上多年活罪。

    别人與我無關,隻有司徒平、秦寒萼二人,當初因我不願失信于天靈子,令他夫妻往紫玲谷赴約,雖明知二人該有這場劫數,但我以為一切算就,照此行事,便可免難。

    哪知陰差陽錯,仍為天矮子所算,雖是二人道心不甚堅定,又以行時負氣,諸多自誤,總是我當老前輩的預謀不佳所緻。

    我曾答應他們,始終維護,必使成道而後己。

    這次出山修積外功,關系将來成就非小。

    二人本身真元已失,要想這次通行火宅、十二限,十有九通不過去,弄巧還許白吃一場大虧,多受許多年艱苦。

    我為此暫留數日,欲助他二人渡過難關再走。

     偏生天癡老兒尋我麻煩,也在日内。

    他雖沒奈我何,到底來者不善,也須先為防備,才能穩操勝着。

    我和齊道友雖是患難至交,但貴派正當開山鼎盛之時,其勢不能為我一人有所偏私,便請齊道友徇情壞法。

    如今我隻好走,但我既已許他夫妻,終要成全。

    好在白、朱二道友在此,請齊道友看我薄面,對于二人格外加恩成全。

    雖仍照教規使其通行,不令獨異,但請令二人由火宅通行,不經左元十三限。

    同時并請白、朱二道友暗中鼎力相助,我少時再賜二人兩道靈符,以作守護心神,防身之用。

    這樣沖過,固然勉強,但我既請齊道友法外成全,此後他二人的事,便和我的事一樣,如遇奇險,無論亂子多大,相隔多遠,我必趕往相助,決不能使他們因為功力不夠,贻羞師門,也免使别的弟子援此惡例。

    不知三位道友肯酌情推愛,予以成全否?" 妙一真人笑道:"日前開讀家師玉敕,門弟子功力不夠,而此時必須下山行道的,何止他二人?這些内外功行同時修積,都由火宅通行。

    司徒平、秦寒萼原在其内,隻不過各有各的福緣遇合。

    如無大力相助,憑諸弟子功力,仍難通行罷了。

    道友道法高深,法力無邊,每喜人定勝天。

    實則道友之助二人,也早在數中。

    此時衆弟子正在歡聚,道友又是起身在即,所賜靈符,請交小弟,到時轉授好了。

    "乙休随将靈符取出,交與妙一真人。

    笑道:"天下事,各有因緣,不能勉強。

    令高足司徒平,自從初見,我便心喜。

     近見他向道既極堅誠,修為又複精進,心地為人無不淳厚,越發期重。

    我雖喜逆數而行,究無把握。

    他遲早成道,自不必說,隻不知他将來能否因我之助,能免去他夫妻這一場兵解麼?"朱梅接口笑道:"駝子,你總是放看好好神仙歲月不過,終日無事找事。

    既肯為外人操這許多閑心,你那兩女高足誤殺了崔海客弟子虞重,又把騎鲸客的勾、崔二弟子手臂斷去,雖說事出誤會,到底說不過去。

    令正夫人那樣脾氣,定必嚴懲無疑。

    二女資質既高,又在令正夫人門下修煉多年,尋常海外那些散仙,都未必及得上她們。

    萬一令正夫人盛怒之下,将她們殺以抵命,豈不可惜?她二人知你恩寬慈愛,求楊道友前來乞恩,怎麼給她們設法轉圜?一字不提,置若罔聞,是何緣故?" 乙休笑道:"你哪裡知道,我那山荊素來護犢,較我尤甚。

    醜女花奇,為人忠厚尚可,惟獨畢真真這個孽徒,被山荊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