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八回 勝會集冠裳 無限清光 為有仙姬延月姊 同仇消芥蒂 難忘故劍 還将駝叟鬥癡翁
關燈
小
中
大
九年以後。
你那些同道交往,無一善類,如聽為師臨終訓誡,如真去惡向善,避之惟恐不及,再見則甚?此等居心,已不可問。
及至四十九年期滿,我禁制失效,法寶出現。
你這麼長歲月,一心隻在盤算将來如何廣收門人,創立教宗,始終沒有追念師恩,我那埋骨之處,你從未前往憑吊留戀。
寶物一到手,立即遍訪舊日同黨,意欲重新結納,以增聲勢。
及至連訪了好幾處同黨,就在這四十九年之中,已為各正教中人誅戮殆盡。
這才知道一點悔悟,掃興回山。
可是你隻知身是旁門,須照旁門行徑去做,卻不知旁門中人,如不以邪術濟惡,不論轉劫與否,一樣可以求得正果。
便是我當初,雖不免做過兩件惡事,終因知道善惡是非,有能補過之處,盡管任性偏激,人如犯我,我必不容,但是人不犯我,我也決不犯人。
又能到處與人方便,更能約束門人,不稍縱容姑息,直到兵解身死,仍決不肯留一遺孽,為害人間,算起來還是功大于過。
你看當時不違我命,甘心從死的這三人,不是今日都随我改邪歸正,有了成就?你偏執迷不悟,雖不時常妄出為惡,卻未照你誓言行事。
平日魚肉各洞邊蠻,遇有左道中人,便行結納。
可見你當時叛我之念發諸天性,并非畏死所逼,此已罪無可逭。
故此我隻暗中留意,不想與你再見,靜俟你犯了大惡,違背前誓,與正教為敵,意圖大舉之時,再行處治,使你應誓,收回我的法寶。
果然你終日畏首畏尾,一旦遇見妖婦,用一淫女向你蠱惑,便為所動,竟敢仗恃我這幾件法寶,欲入峨眉盜取肉芝,妄冀仙業。
也不尋思,既有這等好事,妖婦也非庸凡之輩,怎不自取,卻送便宜與你?如你自尋死路,更無話說,速照當初所立誓言自殺,身雖慘死,你曾修煉多年,隻要元靈未耗,此去轉世,如能不昧夙因,謹記今日之事,時刻驚心,未始不可投入正教門下,尋求正果;即或不然,再入旁門修煉,未來禍福也是難料。
此是你昔年反迹未彰,我已轉世,故此寬容。
如照我前生性行,隻斬你元靈,使你能投人身,已是萬幸。
求饒無用,如再遲延,隻有大害。
'妖人自知無望,隻得滿面悲憤,将身邊法寶遞過。
并說:'碧磷沖已在來路失去,料為敵人所得。
弟子今日悔已無及,望乞師父不念前惡,特賜宏恩,來生仍賜接引,免又遭劫堕落。
那妖婦許飛娘遣來蠱惑弟子的淫女,已被弟子來時識破,隻因貪心欲得肉芝,仍照所言行事。
因為信她不過,已将她元神暗中禁制。
弟子因她而死,決不容她獨生。
'道姑忙說:'此事萬不可行。
'話未說完,妖人說到末句,已用邪教中屍解之法,臉朝上,憑空橫躍丈許,落在地上,手足四肢立即脫體,自行斷落,死于非命。
"我三人隐形在側,見道姑人頗正派,隻聽說話,未見施為。
正查看她的道力深淺,是甚路道,道姑一面命随侍門人掩埋屍骨,忽然側顧笑道:'孽徒所失之寶,忽在近側隐藏,不知何方道友在此?何不請現法身,使領教益?'我們才知她的自煉之寶,不易隐藏,被她看出,所以如此說話。
我便搖手示意,叫朱矮子他們仍自隐身,隻我一人待寶出去,看她還能覺察與否,果然她并不知人數。
及至互問姓名,她卻知道我的來曆。
對于自己以往姓名行迹,竟不肯說,隻說前生之事,不願再提。
今世入道不滿百年,姓苗名楚芳,生自荊門世家。
前因未昧,法力尚在。
年甫十二,便拜别父母出家,尋到一同轉動的三個徒弟,就在荊門山中出家。
前生的事,從未向人說過,便是今日到會的荊門女散仙潘芳和她交好,也不知她的底細。
多少年來,隻在人世上積修外功,以補前過。
相貌既醜,又随時更換姓名。
所行善功,向不使局外人知,對身受者又力誡洩露。
行藏最隐,向不與外人交往。
潘芳也隻近四五年相交,因此,無人知她來曆。
适才處治孽徒,發覺此寶,知有人隐身在側,料是正派中高明之士,故請一見。
當初此寶為惡徒奪去,本心不想索還。
再見歸我,索性做人情,将收用之法以及本質,一齊告知,免我又去費事。
這一大方,我反不好意思要人東西,還她又堅辭不收,隻得說暫借,并将朱矮子等喚出相見。
她本因寶及人,如無此寶在手,我二人的隐身法并看不出。
她見朱矮子等現身,忽然歎道:'我隻說今生又苦煉了多年,已具不少神通,兼有正邪兩派之長。
不料見了兩位道友,仍是小巫大巫,相差尚遠。
經此一會,我又警悟不少。
此後心願完滿,便須另覓名山,閉戶虔修,永不再用法術與人争長了。
'我三人勸她師徒來此赴會,她再三辭謝,說與我們交遊,現尚自慚往迹,不堪強附朋友之列。
我們所尋妖人,她也知道。
那軒轅老怪的門人,此時并無來犯的膽子,連雪山之行俱不敢參與。
既和妖婦交好,早晚也必落她套中,此時雖恨我們,卻不敢來。
人也不住當地,石洞污穢,也無人居。
說罷,便自分别。
邊山四兇,我隻見過一個,所以不知底細。
沒想到她為極樂童子所斬,竟會回頭。
可見上天與人為善,休說她為人有善有惡,瑕瑜互見,如非偏激任氣,傷了李真人好友,照她的前生為人,我們也不會尋她晦氣。
便是真有過惡,隻要勇于遷善,在大劫将臨之前覺悟,一樣回頭是岸,轉禍為福。
"令高足們,個個根骨至厚,緣福深巨,所以仙緣随時遇合,所得法寶最多,比起别派門下修煉多年,想求一口好劍而不可得的,相去真有天淵之别。
此寶既有不少用處,适才席上我見靈峤三仙中丁道友又借賜酒為名,暗中賜與金蟬、石生每人一件東西,想來也決非常物,況且幻波池還有不少異寶待取,以後無論遇見何等妖邪,哪還有難辦的事麼?" 妙一真人笑謝道:"衆弟子有何德能,還不是諸位前輩和諸至交好友,福庇玉成,始能有此。
因見他們成道一切無不得之太易,惟恐不知惜福自愛,不知艱難,故此嚴定規章,禀承家師敕命,設下左右兩洞火宅、十三限等難關,并在左元洞壁之上辟下洞穴,為留居弟子苦修之所。
以考驗他們功行,堅其心志,穩紮根基,免緻失堕,為師蒙羞,且負諸位前輩諸良友成全的苦心。
"乙休方要插口,忽見楊瑾去而複轉,直降殿前。
妙一真人迎問:"道友有何見教?"楊瑾入殿,即對乙休說道:"我因和葉道友交好,她和謝道友帶了仙都二女和新收弟子李洪,前往小寒山去訪忍大師。
值我有事雪山,便道相送,歸途遇見韓仙子和乙老前輩的兩位女弟子畢真真和花奇,滿面憂惶,在空中徘徊,似在等人。
見我路過,忙迎上來,約同降到下面,忽然跪地,哭求相助。
問其何故,才知畢真真生相太美,心卻極冷,她在這裡赴會時,遇見聚萍島散仙淩虛子崔海客的大弟子虞重,想是見她美貌,不知這位姑娘是有名的美魔女辣手仙娘,專一含笑殺人,妄思親近。
照花奇說,也并非有甚邪念,許是前世冤孽,該遭此劫。
入席時,本是衆弟子随意落座,不知怎的,虞重後進來,對桌有三空位不坐,恰巧畢真真身後虛了一席,他不和相熟知交同坐,卻繞過來,坐在畢真真的身旁。
席間虞重并無甚輕薄言行,對于畢真真,隻是贊佩了幾句,畢真真卻多了心。
其實虞重自知法力功行不如在座諸人,又見他師弟楊鯉自投入峨眉門下,功力大進,欣羨異常。
聽那口氣,對誰都願傾心相結。
畢真真當時如不理他,也就罷了,隻因誤解對方不是玄門正宗,居心不正,意欲懲處,明明恨惡,卻故意假以詞色。
花奇知她師姊性情心意,看出不妙,連拿話點醒。
虞重一點也不警覺,反倒受寵若驚,誤把殺星當作福神,以為從此可以訂交來往,問畢、花二女是否也在白犀潭居住,還是另有洞府?并說日後專誠拜訪。
畢真真隻對他說,白犀潭外人不能涉足,自己也不在彼,住在岷山天音峽裡,雖未許其前往,也不拒絕。
本想日後虞重如真前往訪她,再行懲治,羞辱他一頓便罷。
"也是虞重死星照命。
他和南海散仙騎鲸客的弟子勾顯、崔樹,從拜師起便相識交好,往還極密,時常笑谑,無話不談。
這時恰巧同席,恰被崔、勾二人看在眼裡。
三人的師規都不禁婚嫁,崔海客便是夫妻同修,乃妻兵解轉劫才十餘年。
騎鲸客更是成道以後,才娶一女散仙為妻。
他們這一類散仙,不似我們除卻嫁娶在先,以後同勘世緣,合壁雙修,成道之後便不會再有婚嫁。
神仙眷屬,認為常事,隻不過在成道以後,遇有夙緣,情投意合,雙方結為仙侶,在一處修煉,互相扶助,共駐長生,不似左道妖邪,以淫欲為事罷了。
勾、崔二人見畢真真貌既美豔,人又灑脫不羁,對待虞重,好似格外垂青,以為雙方有緣,心中默契。
當時恐當着衆人取笑,女的羞惱,壞了朋友好事,還在裝呆,一言未發。
等衆仙賓辭散各去,三人都是随師多年,行動自如,隻和乃師禀說别處訪友,便可不必一同回山。
虞重本想對方既沒有叫去,尚欲自重,日後得便再行登門往訪,暫時自先回山。
勾、崔二人卻想為他促成良緣,以為機不可失,尾随在虞重身後。
才離本山,便說有事相煩,各和師長一說,便朝岷山趕去。
如趕不上,也許不緻遭那殺身之禍。
恰巧畢、花二女和荊門女散仙潘芳一見投緣,宛如宿友,行時不舍,執意送她還山。
因此反是三人先尋到岷山天音峽,二女未回。
守洞神獸丁零,甚是猛惡,幾為所傷,掃興之餘,見當地風景甚好,便一路遊覽回走。
我想這時,韓仙子定必神遊在外,否則早已傳音警戒,何緻出這亂子。
偏是這般湊巧,劫數臨身,無由避免。
"三人剛把岷山走完,到了江邊,快要飛起,二女也正趕回,因在空中下望,見一白木船過灘遇難失事,動了善念,下來從水中将人救起,正遇三人走來。
畢真真越認為對方存心輕薄,妄欲勾引。
當着所救船家不便發作,那地方離白犀潭師父又近,便令三人仍返原路,在姑婆嶺山中覓一僻靜之處相候,以作長談。
這一來,休
你那些同道交往,無一善類,如聽為師臨終訓誡,如真去惡向善,避之惟恐不及,再見則甚?此等居心,已不可問。
及至四十九年期滿,我禁制失效,法寶出現。
你這麼長歲月,一心隻在盤算将來如何廣收門人,創立教宗,始終沒有追念師恩,我那埋骨之處,你從未前往憑吊留戀。
寶物一到手,立即遍訪舊日同黨,意欲重新結納,以增聲勢。
及至連訪了好幾處同黨,就在這四十九年之中,已為各正教中人誅戮殆盡。
這才知道一點悔悟,掃興回山。
可是你隻知身是旁門,須照旁門行徑去做,卻不知旁門中人,如不以邪術濟惡,不論轉劫與否,一樣可以求得正果。
便是我當初,雖不免做過兩件惡事,終因知道善惡是非,有能補過之處,盡管任性偏激,人如犯我,我必不容,但是人不犯我,我也決不犯人。
又能到處與人方便,更能約束門人,不稍縱容姑息,直到兵解身死,仍決不肯留一遺孽,為害人間,算起來還是功大于過。
你看當時不違我命,甘心從死的這三人,不是今日都随我改邪歸正,有了成就?你偏執迷不悟,雖不時常妄出為惡,卻未照你誓言行事。
平日魚肉各洞邊蠻,遇有左道中人,便行結納。
可見你當時叛我之念發諸天性,并非畏死所逼,此已罪無可逭。
故此我隻暗中留意,不想與你再見,靜俟你犯了大惡,違背前誓,與正教為敵,意圖大舉之時,再行處治,使你應誓,收回我的法寶。
果然你終日畏首畏尾,一旦遇見妖婦,用一淫女向你蠱惑,便為所動,竟敢仗恃我這幾件法寶,欲入峨眉盜取肉芝,妄冀仙業。
也不尋思,既有這等好事,妖婦也非庸凡之輩,怎不自取,卻送便宜與你?如你自尋死路,更無話說,速照當初所立誓言自殺,身雖慘死,你曾修煉多年,隻要元靈未耗,此去轉世,如能不昧夙因,謹記今日之事,時刻驚心,未始不可投入正教門下,尋求正果;即或不然,再入旁門修煉,未來禍福也是難料。
此是你昔年反迹未彰,我已轉世,故此寬容。
如照我前生性行,隻斬你元靈,使你能投人身,已是萬幸。
求饒無用,如再遲延,隻有大害。
'妖人自知無望,隻得滿面悲憤,将身邊法寶遞過。
并說:'碧磷沖已在來路失去,料為敵人所得。
弟子今日悔已無及,望乞師父不念前惡,特賜宏恩,來生仍賜接引,免又遭劫堕落。
那妖婦許飛娘遣來蠱惑弟子的淫女,已被弟子來時識破,隻因貪心欲得肉芝,仍照所言行事。
因為信她不過,已将她元神暗中禁制。
弟子因她而死,決不容她獨生。
'道姑忙說:'此事萬不可行。
'話未說完,妖人說到末句,已用邪教中屍解之法,臉朝上,憑空橫躍丈許,落在地上,手足四肢立即脫體,自行斷落,死于非命。
"我三人隐形在側,見道姑人頗正派,隻聽說話,未見施為。
正查看她的道力深淺,是甚路道,道姑一面命随侍門人掩埋屍骨,忽然側顧笑道:'孽徒所失之寶,忽在近側隐藏,不知何方道友在此?何不請現法身,使領教益?'我們才知她的自煉之寶,不易隐藏,被她看出,所以如此說話。
我便搖手示意,叫朱矮子他們仍自隐身,隻我一人待寶出去,看她還能覺察與否,果然她并不知人數。
及至互問姓名,她卻知道我的來曆。
對于自己以往姓名行迹,竟不肯說,隻說前生之事,不願再提。
今世入道不滿百年,姓苗名楚芳,生自荊門世家。
前因未昧,法力尚在。
年甫十二,便拜别父母出家,尋到一同轉動的三個徒弟,就在荊門山中出家。
前生的事,從未向人說過,便是今日到會的荊門女散仙潘芳和她交好,也不知她的底細。
多少年來,隻在人世上積修外功,以補前過。
相貌既醜,又随時更換姓名。
所行善功,向不使局外人知,對身受者又力誡洩露。
行藏最隐,向不與外人交往。
潘芳也隻近四五年相交,因此,無人知她來曆。
适才處治孽徒,發覺此寶,知有人隐身在側,料是正派中高明之士,故請一見。
當初此寶為惡徒奪去,本心不想索還。
再見歸我,索性做人情,将收用之法以及本質,一齊告知,免我又去費事。
這一大方,我反不好意思要人東西,還她又堅辭不收,隻得說暫借,并将朱矮子等喚出相見。
她本因寶及人,如無此寶在手,我二人的隐身法并看不出。
她見朱矮子等現身,忽然歎道:'我隻說今生又苦煉了多年,已具不少神通,兼有正邪兩派之長。
不料見了兩位道友,仍是小巫大巫,相差尚遠。
經此一會,我又警悟不少。
此後心願完滿,便須另覓名山,閉戶虔修,永不再用法術與人争長了。
'我三人勸她師徒來此赴會,她再三辭謝,說與我們交遊,現尚自慚往迹,不堪強附朋友之列。
我們所尋妖人,她也知道。
那軒轅老怪的門人,此時并無來犯的膽子,連雪山之行俱不敢參與。
既和妖婦交好,早晚也必落她套中,此時雖恨我們,卻不敢來。
人也不住當地,石洞污穢,也無人居。
說罷,便自分别。
邊山四兇,我隻見過一個,所以不知底細。
沒想到她為極樂童子所斬,竟會回頭。
可見上天與人為善,休說她為人有善有惡,瑕瑜互見,如非偏激任氣,傷了李真人好友,照她的前生為人,我們也不會尋她晦氣。
便是真有過惡,隻要勇于遷善,在大劫将臨之前覺悟,一樣回頭是岸,轉禍為福。
"令高足們,個個根骨至厚,緣福深巨,所以仙緣随時遇合,所得法寶最多,比起别派門下修煉多年,想求一口好劍而不可得的,相去真有天淵之别。
此寶既有不少用處,适才席上我見靈峤三仙中丁道友又借賜酒為名,暗中賜與金蟬、石生每人一件東西,想來也決非常物,況且幻波池還有不少異寶待取,以後無論遇見何等妖邪,哪還有難辦的事麼?" 妙一真人笑謝道:"衆弟子有何德能,還不是諸位前輩和諸至交好友,福庇玉成,始能有此。
因見他們成道一切無不得之太易,惟恐不知惜福自愛,不知艱難,故此嚴定規章,禀承家師敕命,設下左右兩洞火宅、十三限等難關,并在左元洞壁之上辟下洞穴,為留居弟子苦修之所。
以考驗他們功行,堅其心志,穩紮根基,免緻失堕,為師蒙羞,且負諸位前輩諸良友成全的苦心。
"乙休方要插口,忽見楊瑾去而複轉,直降殿前。
妙一真人迎問:"道友有何見教?"楊瑾入殿,即對乙休說道:"我因和葉道友交好,她和謝道友帶了仙都二女和新收弟子李洪,前往小寒山去訪忍大師。
值我有事雪山,便道相送,歸途遇見韓仙子和乙老前輩的兩位女弟子畢真真和花奇,滿面憂惶,在空中徘徊,似在等人。
見我路過,忙迎上來,約同降到下面,忽然跪地,哭求相助。
問其何故,才知畢真真生相太美,心卻極冷,她在這裡赴會時,遇見聚萍島散仙淩虛子崔海客的大弟子虞重,想是見她美貌,不知這位姑娘是有名的美魔女辣手仙娘,專一含笑殺人,妄思親近。
照花奇說,也并非有甚邪念,許是前世冤孽,該遭此劫。
入席時,本是衆弟子随意落座,不知怎的,虞重後進來,對桌有三空位不坐,恰巧畢真真身後虛了一席,他不和相熟知交同坐,卻繞過來,坐在畢真真的身旁。
席間虞重并無甚輕薄言行,對于畢真真,隻是贊佩了幾句,畢真真卻多了心。
其實虞重自知法力功行不如在座諸人,又見他師弟楊鯉自投入峨眉門下,功力大進,欣羨異常。
聽那口氣,對誰都願傾心相結。
畢真真當時如不理他,也就罷了,隻因誤解對方不是玄門正宗,居心不正,意欲懲處,明明恨惡,卻故意假以詞色。
花奇知她師姊性情心意,看出不妙,連拿話點醒。
虞重一點也不警覺,反倒受寵若驚,誤把殺星當作福神,以為從此可以訂交來往,問畢、花二女是否也在白犀潭居住,還是另有洞府?并說日後專誠拜訪。
畢真真隻對他說,白犀潭外人不能涉足,自己也不在彼,住在岷山天音峽裡,雖未許其前往,也不拒絕。
本想日後虞重如真前往訪她,再行懲治,羞辱他一頓便罷。
"也是虞重死星照命。
他和南海散仙騎鲸客的弟子勾顯、崔樹,從拜師起便相識交好,往還極密,時常笑谑,無話不談。
這時恰巧同席,恰被崔、勾二人看在眼裡。
三人的師規都不禁婚嫁,崔海客便是夫妻同修,乃妻兵解轉劫才十餘年。
騎鲸客更是成道以後,才娶一女散仙為妻。
他們這一類散仙,不似我們除卻嫁娶在先,以後同勘世緣,合壁雙修,成道之後便不會再有婚嫁。
神仙眷屬,認為常事,隻不過在成道以後,遇有夙緣,情投意合,雙方結為仙侶,在一處修煉,互相扶助,共駐長生,不似左道妖邪,以淫欲為事罷了。
勾、崔二人見畢真真貌既美豔,人又灑脫不羁,對待虞重,好似格外垂青,以為雙方有緣,心中默契。
當時恐當着衆人取笑,女的羞惱,壞了朋友好事,還在裝呆,一言未發。
等衆仙賓辭散各去,三人都是随師多年,行動自如,隻和乃師禀說别處訪友,便可不必一同回山。
虞重本想對方既沒有叫去,尚欲自重,日後得便再行登門往訪,暫時自先回山。
勾、崔二人卻想為他促成良緣,以為機不可失,尾随在虞重身後。
才離本山,便說有事相煩,各和師長一說,便朝岷山趕去。
如趕不上,也許不緻遭那殺身之禍。
恰巧畢、花二女和荊門女散仙潘芳一見投緣,宛如宿友,行時不舍,執意送她還山。
因此反是三人先尋到岷山天音峽,二女未回。
守洞神獸丁零,甚是猛惡,幾為所傷,掃興之餘,見當地風景甚好,便一路遊覽回走。
我想這時,韓仙子定必神遊在外,否則早已傳音警戒,何緻出這亂子。
偏是這般湊巧,劫數臨身,無由避免。
"三人剛把岷山走完,到了江邊,快要飛起,二女也正趕回,因在空中下望,見一白木船過灘遇難失事,動了善念,下來從水中将人救起,正遇三人走來。
畢真真越認為對方存心輕薄,妄欲勾引。
當着所救船家不便發作,那地方離白犀潭師父又近,便令三人仍返原路,在姑婆嶺山中覓一僻靜之處相候,以作長談。
這一來,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