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六回 熊血兒喜得陰雷珠 小仙童初涉人天界
關燈
小
中
大
見一個僬僥小人,如說為他們而設,還差不多。
偏說得那等難法,并還是無論何人,入門均非經此不可。
即便暗藏五行生克,如八陣圖般布置,可使身入其中的人視蹄涔為滄海,培塿為山嶽,那也隻能混凡人耳目。
以峨眉今日的勢派,那道行法力俱有根底,聞風向往,自行投到的人,以後想必不在少數,這點障眼法兒,決瞞不過。
明明可以随意通行,卻仍要使其由此經曆,豈非兒戲? 真要藏有法術禁制,那從未學道,隻根骨特厚,初次入門,連武功都未練過,又萬過不去。
既有火宅嚴關和左元十三限為出山行道的試金石,何須畫蛇添足,多此一舉?"二人心思差不多,而虞孝輕視譏笑之念最甚。
正各尋思,諸葛警我見二人自入小人天界,一路觀望,互遞眼色,口角帶笑,知有輕視之意。
故意笑道:"家師曾說火宅十三限,為有法力道力門人而設,尚不為難。
獨這小人天界,因為來人初次入門,功力不濟,甚或是個連武功都沒有的文弱幼童,所以不問他本身功力,隻要是根骨深厚的有緣之士,便可通行;否則,任是多大神通,也通不過。
即或有了福緣,應是本門弟子,而心意不堅;或是上來看得太容易,不甚誠信者,雖然末了省悟,仍可脫出,所受苦難卻多。
故此頗費一番心力呢。
"虞孝暗忖:"如說峨眉各長老法力,照近來所聞所見,确是高出别派之上。
便門下弟子,也無一庸流。
至于這小人天界之設,分明想使新進門人加增本門信仰,使不會法術的人容易通過。
等那道術之士通過,卻在暗中行法作梗,以示神奇。
反正可以推說我二人是外客,不便請試;或是推說師長所設,未到用時,故可通行無阻。
我偏給你點破,看你如何說法?"遂故意問道:"少時客去,新進門人便須由此通行。
聽道友口氣,令仙師既費心力,想已設備齊全了?"諸葛警我道:"那個自然。
"虞孝又道:"怎我等也能附骥遊行,其中并無阻滞?除卻崖谷幽奇,景物險阻,有似人家假山盆景,想見昨晚陶冶丘壑,匠心神工,法力無邊外,并未覺出如何艱難。
莫非因有道友引導,方故爾不顯?或是外人不堪造就,因而任其通行麼?"諸葛警我暗笑:"我如不教你嘗嘗滋味,你也不知本門威力。
"便笑答道:"這裡新入門的通行難易,視各人心志定力如何。
至于外人,更是休想妄入一步呢。
這裡地勢雖小,一切布置有類人家園林或假山盆景,内中實具無限妙用。
如換别位師弟,也不敢引客人遊。
隻為小弟不才,入門年久,昨奉師命,吞為門人之長,而這小人天界,便歸小弟掌管,頗知内中門徑。
而二位道友此時以外客來遊,人門便走的是應行之路,雖不免沿着兩崖上下的鳥道羊腸,峰崖幽谷,攀援繞越,多費一點跋涉升降,卻和尋常遊覽一樣,毫無異狀。
生人到此,如若心志堅純,具大定力智慧,也可履險如夷,從容通過。
如無人引,或是中道自行退出,誤入歧途,立即被困在内,非到末了省悟,恐難脫出呢。
" 虞孝心終不信,便向狄鳴歧道:"此間如此精微神妙,反正地方不大,時間尚早,我和師兄何不勉為其難,試看配入峨眉門牆否,以博諸葛道友一笑呢?"狄鳴歧聽諸葛警我口氣,也誤作八陣圖之類。
這類五行生克、九宮八卦禁制之術,原是昆侖派專長。
隻為近日聞見經曆,深知對方法力無邊,神妙莫測,向雖不甚信服,猶存戒心,不敢輕舉妄動。
但因虞孝生死至交,知他性強,說了必做,自己不聽,便要獨行,攔勸無用。
心想:"對方是主,為人又好,決不至于使客過于難堪。
一人勢孤,二人合力,到底好些。
"為留少時地步,笑答道:"乘此千載一時,增長見識,自是佳事。
但我二人法力淺薄,如真失陷陣内,無法脫出,還在其次;如因時久,誤了盛會,豈不可惜?到時還望諸葛道友格外留情呢。
"諸葛警我聽他先打招呼,便答道:"話須言明在先,此間陣法乃家師所設,小弟隻奉命掌管引人入内,略加告誡,一切妙用早經設定,到時隻把門戶開放,任其通行,并不中途行法變幻颠倒,向來不作梗,一切聽之。
人陷在内,除卻家師看他不堪造就,親來送他出門,也無法去援引相助,全仗本人心志定力如何。
二位道友到時,必能通過,決不緻錯過夜間盛會,卻可斷言。
小弟現由應行之路繞出去,至那邊出口相候。
此外何途,皆可通行,隻是不易而已。
二位道友,能記準小弟所行途徑,也可就此走出,難易全在自己。
說起玄妙,實則又無甚奇異呢。
"虞孝早已不耐,答說: "既是皆可通行,道友請便,弟等勉為其難好了。
" 諸葛警我微笑,道聲:"前途相候。
"往前飛馳不過四五丈,忽又飛升危崖上面的羊腸小道,折轉回來,再往前進。
似這樣忽上忽下,忽進忽退,隻見遁光飛馳,往複盤旋于危峰峭壁,鳥道懸崖之間,宛如孤星跳擲,晃眼不見。
狄鳴歧比較謹慎仔細,先頗留意觀看,想作萬一打算。
因被虞孝一攔,不令詳看示怯,且對方飛馳既速,所經上下途徑又是錯綜反複,曲折交岔,宛如蛛網,稍失一瞬,便難認出,記也委實艱難,總想主人不會使客過于難堪,隻得罷了。
虞孝雖不令狄鳴歧記認對方所行途徑,卻極留意對方有無動作。
嗣見諸葛警我一晃飛出,并無行法之迹。
行前又曾說,設施早定,來人有無法力,一樣身經,決不在中途行法,向人作梗。
越認定是八陣圖之類。
二人商量,偏不照對方所行途徑,因為負氣,要由谷中通行。
初上來并未過于驕敵,先把五行生克,八卦方位,生門死戶,一一辨明。
自覺觀察所得,與所料不差,對方所設,無不與己所學符合。
然後并肩前行,始而貼着地皮,上下低飛了一陣。
漸覺兩邊危崖高聳參天,一切景物均長了不知多少倍,迥與人谷時形似假山,具體而微,大不相同。
心方一動,忽然悲風四起,蛇蠍載途,猛禽惡獸,怒吼馳逐,俱都兇睛閃閃,紅光焰焰,磨牙吮舌,似要攫人而噬。
谷中本就陰氣森森,天光早看不見,這一來,更襯得景物越發凄厲。
先還自恃法力,以為此類蛇獸乃主人所設,不好意思殺它們,已是留情,未足為害。
又飛行了一陣,見前途茫茫,山重水複,直似置身大山之中。
狄鳴歧首先警覺情形不妙,喚住虞孝,說總共沒多遠的路,怎會飛行了半日仍未走完?而山高卻增加無數倍,莫非真個中了道兒?哪知不提醒還好,這一提醒,虞孝立時發急,略微計議,便同往空飛起。
又往上飛了好一陣,那兩邊危崖,也沒見繼長增高,隻是一任向上高飛,老過不去,二人在急了一身冷汗,終究飛不過去,隻得降下。
重又細查門戶方位,另覓生門出路。
不知怎的,這一落地,等到二次上路,法術竟全失去效用。
二人也忘了禦劍飛行,隻見山嶺重重,道路崎岖,不是危峰峭壁,便是懸崖絕澗,再不就是森林插天,荊棘滿地。
瞻前顧後,無可通行。
就有途徑,也是鳥道羊腸,橫空孤寄,背倚危嫩,下臨無地,加以毒蟒當前,惡獸在後,步步皆成奇險,由不得使人眩目驚心,驚悸失次。
似這樣辛苦跋涉,上下攀援,約計過了兩三天,連經過好些難關,中間有十幾次極兇險的,都是性命呼吸,死生系于一發。
二人合力抵禦,費盡心力,才得僅免于死,人已累得精疲力竭,遍體創傷。
因神志早昏,竟不知此來何事,怎會到這暗無天日的險惡之地?隻是一味前行,尋覓出山之路。
直到最後,由一處奇險之地,勉強掙紮逃出,一同委頓在地。
這地方是亂山頂上,一片突出的危崖,下面是無底深淵,來路是蛇獸成群。
本是毒口餘生,逃到當地,前進偏是無路,加以饑渴交加,滴水難求,而身後蛇影虎吼,又越逼越近。
二人自忖必死,不禁抱頭痛哭起來。
哭了一陣,心想與其死于蛇虎爪牙,還不如墜崖一死,保得全屍。
正嗚咽計議間,狄鳴歧忽然悔恨道:"我兄弟二人,怎會死在這等所在?"話剛出口,漸漸想起以前投師學道之事,忙把心神強自安定,追憶過去。
虞孝見對面不遠,已有兩條成圍毒蟒,遍體紋繡,鱗光閃閃,張開血盆大口,吐着火一般的信子,往崖上遊來。
虞孝見狄鳴歧還在沉吟,當他怕死,心意未決,便拉他道:"生有處,死有地,我二人今已到了絕路,再不滾将下去自盡,莫非臨死還要受這毒蛇咀嚼之慘麼?"狄鳴歧自從心念一動,神志漸複,忙搖手道:"死在蛇口也是定數。
此事奇怪,先不要忙死,等我仔細想想,我二人為了何事到此?以前也曾學道練劍,怎适才連隻老虎都鬥不過?" 虞孝聞言,也漸明白過來,急切間仍未想起怎麼來的。
還是狄鳴歧發覺較早,想起自己原是道術之士,不應如此。
反正寸步難移,一切命定,便把生死置之度外,索性閉了二目,澄神定慮,追溯本原,苦思了一陣。
居然想到随師峨眉赴會之事,當時警覺,把前事一起想到,猛然大悟,絕處逢生,精神為之一振。
剛剛睜眼大叫:"此乃凝碧仙府,小人天界幻境。
我們自己狂妄無知,受此活罪,還不省悟服低,早些脫困出去。
"話未說完,那兩條毒蛇本在危崖來路邊際,盤旋欲上,倏地雙雙身子一躬一伸,長虹飛射般一前一後對面沖來。
二人生死至交,連日遇到兇險,都是合力同心,各重義氣,相扶相依,争先銳身急難。
這時虞孝也正想到開府觀禮之事,還沒想到恃強輕敵,妄欲通行小人天界一節,聞言心方警悟,二毒蟒已沖到身前。
二人同坐地上,雖想到身有飛劍,可以抵禦,卻忘了四肢疲乏不堪。
二蛇來勢迅速若電,狄鳴歧見前蛇直撲虞孝,又驚又怒,大喝一聲:"孽畜!"左手把虞孝一拉,待要縱起飛劍出去,猛覺彩光耀眼,奇腥撲鼻,身子綿軟,竟縱不起來。
一時驚遽情急之下,又忘了身後絕壑和松去左手,慌不疊就地一滾,竟連虞孝拖着同往崖下墜落下去。
初墜落時,二人一般心思,以為這樣緩慢來勢,可駕遁光飛起,或升或降,均可無事。
哪知身在仙陣之内,精神早已耗散,劍遁也早失去效用,一任奮力施為,竟飛不起,隻是眼花缭亂,身如彈丸,飛堕不測之淵。
崖壁上怪石像潮水一般,迎面往上飛起。
斜視下面,無數大小石筍森列,宛如劍林矛樹,銳鋒根根向上,落将下去,便是洞腹穿胸,死于非命。
才想起此中幻境,竟是真的,而自己的飛劍法寶,到此卻在不知不覺中受了禁制,一無用處。
這時小仙童虞孝首先覺得,隻有服低告饒,或許還有生路。
急喊:"弟子狂妄知罪,教祖原有!"狄鳴歧早對峨眉向往,隻為師門恩重,不忍二心。
近來更知峨眉派道法高深,頗不以虞孝此舉為然。
一則同門交厚,知他性剛,如若勸阻,必要獨行。
與其結局更糟,還不如同任其難,到時或有轉機。
又以主人和易,自身是客,至多找個沒趣,絕無大兇,才與同行。
适才省悟之後,心已服低,隻未出口,聽虞孝一告饒,也在心裡默默求告。
說時遲,那時快,本來落處相去下面還遠,二人求告未終,忽墜勢迅速,眼看地底千百成群劍鋒一般的石筍,迎面向上湧來,斷頭折胸,萬難躲閃,心寒膽悸。
二人四目一閉,隻等身受。
隔了一會,尚未落到亂石叢中,頭既不似初墜時昏暈,身子也似在實地上,不曾往下翻堕。
心疑降至中途,被甚東西接住。
睜眼一看,身竟坐在地上,面前景物忽然變小,仍是初入小人天界時景象,空中所見石筍林,也在身側不遠,和盆景相似,每根最高不過尺許。
上邊危崖削壁,遇險時所經景物,無不曆曆可數,隻是一切俱都具體而微,由下到上,高才丈許。
休說二人,便一個尋常人,失足墜落,也不至于就會送命。
再看坐處,比起原發腳處,隻前行了丈許。
說是幻境,周身又是酸痛疲乏,不能起立,算計全境,未行百之一二,竟鬧得出死入生,精力交敝,技窮智竭,法術無功,如非省悟服輸,還不知再受多少罪孽。
是真是幻,尚是莫測。
再如前行,休說力竭難行,便能行,也無此膽勇。
後退也成了驚弓之烏,不知能否。
最可惜是在谷中白受了三天大罪,開府盛會,必已過去。
師父當已回山,自己丢此大臉,見面還要責罰。
正在相對愧悔,愁思無計,莫決進退,忽見前面危峰削壁之間,有一人影順着上下縱橫數不清的羊腸鳥道,飛馳而來,定睛一看,正是主人諸葛警我。
二人大喜,急喊:"道兄快來接引,我二人知過了!"
偏說得那等難法,并還是無論何人,入門均非經此不可。
即便暗藏五行生克,如八陣圖般布置,可使身入其中的人視蹄涔為滄海,培塿為山嶽,那也隻能混凡人耳目。
以峨眉今日的勢派,那道行法力俱有根底,聞風向往,自行投到的人,以後想必不在少數,這點障眼法兒,決瞞不過。
明明可以随意通行,卻仍要使其由此經曆,豈非兒戲? 真要藏有法術禁制,那從未學道,隻根骨特厚,初次入門,連武功都未練過,又萬過不去。
既有火宅嚴關和左元十三限為出山行道的試金石,何須畫蛇添足,多此一舉?"二人心思差不多,而虞孝輕視譏笑之念最甚。
正各尋思,諸葛警我見二人自入小人天界,一路觀望,互遞眼色,口角帶笑,知有輕視之意。
故意笑道:"家師曾說火宅十三限,為有法力道力門人而設,尚不為難。
獨這小人天界,因為來人初次入門,功力不濟,甚或是個連武功都沒有的文弱幼童,所以不問他本身功力,隻要是根骨深厚的有緣之士,便可通行;否則,任是多大神通,也通不過。
即或有了福緣,應是本門弟子,而心意不堅;或是上來看得太容易,不甚誠信者,雖然末了省悟,仍可脫出,所受苦難卻多。
故此頗費一番心力呢。
"虞孝暗忖:"如說峨眉各長老法力,照近來所聞所見,确是高出别派之上。
便門下弟子,也無一庸流。
至于這小人天界之設,分明想使新進門人加增本門信仰,使不會法術的人容易通過。
等那道術之士通過,卻在暗中行法作梗,以示神奇。
反正可以推說我二人是外客,不便請試;或是推說師長所設,未到用時,故可通行無阻。
我偏給你點破,看你如何說法?"遂故意問道:"少時客去,新進門人便須由此通行。
聽道友口氣,令仙師既費心力,想已設備齊全了?"諸葛警我道:"那個自然。
"虞孝又道:"怎我等也能附骥遊行,其中并無阻滞?除卻崖谷幽奇,景物險阻,有似人家假山盆景,想見昨晚陶冶丘壑,匠心神工,法力無邊外,并未覺出如何艱難。
莫非因有道友引導,方故爾不顯?或是外人不堪造就,因而任其通行麼?"諸葛警我暗笑:"我如不教你嘗嘗滋味,你也不知本門威力。
"便笑答道:"這裡新入門的通行難易,視各人心志定力如何。
至于外人,更是休想妄入一步呢。
這裡地勢雖小,一切布置有類人家園林或假山盆景,内中實具無限妙用。
如換别位師弟,也不敢引客人遊。
隻為小弟不才,入門年久,昨奉師命,吞為門人之長,而這小人天界,便歸小弟掌管,頗知内中門徑。
而二位道友此時以外客來遊,人門便走的是應行之路,雖不免沿着兩崖上下的鳥道羊腸,峰崖幽谷,攀援繞越,多費一點跋涉升降,卻和尋常遊覽一樣,毫無異狀。
生人到此,如若心志堅純,具大定力智慧,也可履險如夷,從容通過。
如無人引,或是中道自行退出,誤入歧途,立即被困在内,非到末了省悟,恐難脫出呢。
" 虞孝心終不信,便向狄鳴歧道:"此間如此精微神妙,反正地方不大,時間尚早,我和師兄何不勉為其難,試看配入峨眉門牆否,以博諸葛道友一笑呢?"狄鳴歧聽諸葛警我口氣,也誤作八陣圖之類。
這類五行生克、九宮八卦禁制之術,原是昆侖派專長。
隻為近日聞見經曆,深知對方法力無邊,神妙莫測,向雖不甚信服,猶存戒心,不敢輕舉妄動。
但因虞孝生死至交,知他性強,說了必做,自己不聽,便要獨行,攔勸無用。
心想:"對方是主,為人又好,決不至于使客過于難堪。
一人勢孤,二人合力,到底好些。
"為留少時地步,笑答道:"乘此千載一時,增長見識,自是佳事。
但我二人法力淺薄,如真失陷陣内,無法脫出,還在其次;如因時久,誤了盛會,豈不可惜?到時還望諸葛道友格外留情呢。
"諸葛警我聽他先打招呼,便答道:"話須言明在先,此間陣法乃家師所設,小弟隻奉命掌管引人入内,略加告誡,一切妙用早經設定,到時隻把門戶開放,任其通行,并不中途行法變幻颠倒,向來不作梗,一切聽之。
人陷在内,除卻家師看他不堪造就,親來送他出門,也無法去援引相助,全仗本人心志定力如何。
二位道友到時,必能通過,決不緻錯過夜間盛會,卻可斷言。
小弟現由應行之路繞出去,至那邊出口相候。
此外何途,皆可通行,隻是不易而已。
二位道友,能記準小弟所行途徑,也可就此走出,難易全在自己。
說起玄妙,實則又無甚奇異呢。
"虞孝早已不耐,答說: "既是皆可通行,道友請便,弟等勉為其難好了。
" 諸葛警我微笑,道聲:"前途相候。
"往前飛馳不過四五丈,忽又飛升危崖上面的羊腸小道,折轉回來,再往前進。
似這樣忽上忽下,忽進忽退,隻見遁光飛馳,往複盤旋于危峰峭壁,鳥道懸崖之間,宛如孤星跳擲,晃眼不見。
狄鳴歧比較謹慎仔細,先頗留意觀看,想作萬一打算。
因被虞孝一攔,不令詳看示怯,且對方飛馳既速,所經上下途徑又是錯綜反複,曲折交岔,宛如蛛網,稍失一瞬,便難認出,記也委實艱難,總想主人不會使客過于難堪,隻得罷了。
虞孝雖不令狄鳴歧記認對方所行途徑,卻極留意對方有無動作。
嗣見諸葛警我一晃飛出,并無行法之迹。
行前又曾說,設施早定,來人有無法力,一樣身經,決不在中途行法,向人作梗。
越認定是八陣圖之類。
二人商量,偏不照對方所行途徑,因為負氣,要由谷中通行。
初上來并未過于驕敵,先把五行生克,八卦方位,生門死戶,一一辨明。
自覺觀察所得,與所料不差,對方所設,無不與己所學符合。
然後并肩前行,始而貼着地皮,上下低飛了一陣。
漸覺兩邊危崖高聳參天,一切景物均長了不知多少倍,迥與人谷時形似假山,具體而微,大不相同。
心方一動,忽然悲風四起,蛇蠍載途,猛禽惡獸,怒吼馳逐,俱都兇睛閃閃,紅光焰焰,磨牙吮舌,似要攫人而噬。
谷中本就陰氣森森,天光早看不見,這一來,更襯得景物越發凄厲。
先還自恃法力,以為此類蛇獸乃主人所設,不好意思殺它們,已是留情,未足為害。
又飛行了一陣,見前途茫茫,山重水複,直似置身大山之中。
狄鳴歧首先警覺情形不妙,喚住虞孝,說總共沒多遠的路,怎會飛行了半日仍未走完?而山高卻增加無數倍,莫非真個中了道兒?哪知不提醒還好,這一提醒,虞孝立時發急,略微計議,便同往空飛起。
又往上飛了好一陣,那兩邊危崖,也沒見繼長增高,隻是一任向上高飛,老過不去,二人在急了一身冷汗,終究飛不過去,隻得降下。
重又細查門戶方位,另覓生門出路。
不知怎的,這一落地,等到二次上路,法術竟全失去效用。
二人也忘了禦劍飛行,隻見山嶺重重,道路崎岖,不是危峰峭壁,便是懸崖絕澗,再不就是森林插天,荊棘滿地。
瞻前顧後,無可通行。
就有途徑,也是鳥道羊腸,橫空孤寄,背倚危嫩,下臨無地,加以毒蟒當前,惡獸在後,步步皆成奇險,由不得使人眩目驚心,驚悸失次。
似這樣辛苦跋涉,上下攀援,約計過了兩三天,連經過好些難關,中間有十幾次極兇險的,都是性命呼吸,死生系于一發。
二人合力抵禦,費盡心力,才得僅免于死,人已累得精疲力竭,遍體創傷。
因神志早昏,竟不知此來何事,怎會到這暗無天日的險惡之地?隻是一味前行,尋覓出山之路。
直到最後,由一處奇險之地,勉強掙紮逃出,一同委頓在地。
這地方是亂山頂上,一片突出的危崖,下面是無底深淵,來路是蛇獸成群。
本是毒口餘生,逃到當地,前進偏是無路,加以饑渴交加,滴水難求,而身後蛇影虎吼,又越逼越近。
二人自忖必死,不禁抱頭痛哭起來。
哭了一陣,心想與其死于蛇虎爪牙,還不如墜崖一死,保得全屍。
正嗚咽計議間,狄鳴歧忽然悔恨道:"我兄弟二人,怎會死在這等所在?"話剛出口,漸漸想起以前投師學道之事,忙把心神強自安定,追憶過去。
虞孝見對面不遠,已有兩條成圍毒蟒,遍體紋繡,鱗光閃閃,張開血盆大口,吐着火一般的信子,往崖上遊來。
虞孝見狄鳴歧還在沉吟,當他怕死,心意未決,便拉他道:"生有處,死有地,我二人今已到了絕路,再不滾将下去自盡,莫非臨死還要受這毒蛇咀嚼之慘麼?"狄鳴歧自從心念一動,神志漸複,忙搖手道:"死在蛇口也是定數。
此事奇怪,先不要忙死,等我仔細想想,我二人為了何事到此?以前也曾學道練劍,怎适才連隻老虎都鬥不過?" 虞孝聞言,也漸明白過來,急切間仍未想起怎麼來的。
還是狄鳴歧發覺較早,想起自己原是道術之士,不應如此。
反正寸步難移,一切命定,便把生死置之度外,索性閉了二目,澄神定慮,追溯本原,苦思了一陣。
居然想到随師峨眉赴會之事,當時警覺,把前事一起想到,猛然大悟,絕處逢生,精神為之一振。
剛剛睜眼大叫:"此乃凝碧仙府,小人天界幻境。
我們自己狂妄無知,受此活罪,還不省悟服低,早些脫困出去。
"話未說完,那兩條毒蛇本在危崖來路邊際,盤旋欲上,倏地雙雙身子一躬一伸,長虹飛射般一前一後對面沖來。
二人生死至交,連日遇到兇險,都是合力同心,各重義氣,相扶相依,争先銳身急難。
這時虞孝也正想到開府觀禮之事,還沒想到恃強輕敵,妄欲通行小人天界一節,聞言心方警悟,二毒蟒已沖到身前。
二人同坐地上,雖想到身有飛劍,可以抵禦,卻忘了四肢疲乏不堪。
二蛇來勢迅速若電,狄鳴歧見前蛇直撲虞孝,又驚又怒,大喝一聲:"孽畜!"左手把虞孝一拉,待要縱起飛劍出去,猛覺彩光耀眼,奇腥撲鼻,身子綿軟,竟縱不起來。
一時驚遽情急之下,又忘了身後絕壑和松去左手,慌不疊就地一滾,竟連虞孝拖着同往崖下墜落下去。
初墜落時,二人一般心思,以為這樣緩慢來勢,可駕遁光飛起,或升或降,均可無事。
哪知身在仙陣之内,精神早已耗散,劍遁也早失去效用,一任奮力施為,竟飛不起,隻是眼花缭亂,身如彈丸,飛堕不測之淵。
崖壁上怪石像潮水一般,迎面往上飛起。
斜視下面,無數大小石筍森列,宛如劍林矛樹,銳鋒根根向上,落将下去,便是洞腹穿胸,死于非命。
才想起此中幻境,竟是真的,而自己的飛劍法寶,到此卻在不知不覺中受了禁制,一無用處。
這時小仙童虞孝首先覺得,隻有服低告饒,或許還有生路。
急喊:"弟子狂妄知罪,教祖原有!"狄鳴歧早對峨眉向往,隻為師門恩重,不忍二心。
近來更知峨眉派道法高深,頗不以虞孝此舉為然。
一則同門交厚,知他性剛,如若勸阻,必要獨行。
與其結局更糟,還不如同任其難,到時或有轉機。
又以主人和易,自身是客,至多找個沒趣,絕無大兇,才與同行。
适才省悟之後,心已服低,隻未出口,聽虞孝一告饒,也在心裡默默求告。
說時遲,那時快,本來落處相去下面還遠,二人求告未終,忽墜勢迅速,眼看地底千百成群劍鋒一般的石筍,迎面向上湧來,斷頭折胸,萬難躲閃,心寒膽悸。
二人四目一閉,隻等身受。
隔了一會,尚未落到亂石叢中,頭既不似初墜時昏暈,身子也似在實地上,不曾往下翻堕。
心疑降至中途,被甚東西接住。
睜眼一看,身竟坐在地上,面前景物忽然變小,仍是初入小人天界時景象,空中所見石筍林,也在身側不遠,和盆景相似,每根最高不過尺許。
上邊危崖削壁,遇險時所經景物,無不曆曆可數,隻是一切俱都具體而微,由下到上,高才丈許。
休說二人,便一個尋常人,失足墜落,也不至于就會送命。
再看坐處,比起原發腳處,隻前行了丈許。
說是幻境,周身又是酸痛疲乏,不能起立,算計全境,未行百之一二,竟鬧得出死入生,精力交敝,技窮智竭,法術無功,如非省悟服輸,還不知再受多少罪孽。
是真是幻,尚是莫測。
再如前行,休說力竭難行,便能行,也無此膽勇。
後退也成了驚弓之烏,不知能否。
最可惜是在谷中白受了三天大罪,開府盛會,必已過去。
師父當已回山,自己丢此大臉,見面還要責罰。
正在相對愧悔,愁思無計,莫決進退,忽見前面危峰削壁之間,有一人影順着上下縱橫數不清的羊腸鳥道,飛馳而來,定睛一看,正是主人諸葛警我。
二人大喜,急喊:"道兄快來接引,我二人知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