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九回 舊夢已難溫 為有仙緣法孽累 更生欣如願 全憑妙法返真元
關燈
小
中
大
,怎不将它除去?"歐陽霜說:"前已問過師父,那鳥名叫狺雕,乃南疆深山所産兇禽。
大的有人般高,兩翼舒開,各寬丈許,獨角秃頂,爪似鋼鈎,慣與山中毒蛇猛獸相鬥。
作巢于山巅危崖之上,猛惡非常。
但有一樣短處:兩眼看遠不看近。
越飛得高遠,越看得真切。
全仗飛行迅速,老遠便算準人畜逃路,所以發無不中。
小的野獸,如猴、兔之類,反時常得脫毒爪。
生性兇殘,最喜抓嬰兒吃。
胸前有白毛處最易射透。
這東西仇心重。
除它時,隻須先引逗它飛來追,如若昂頭低翼來往下撲,倒不可前逃,須要返身倒退,急用手中有毒矛箭往上擲射。
中在有白毛的要害之處,固然立斃;隻要能透肉,也可緻命。
無須飛劍,隻要武功稍好,手準心靈,應變不慌,不為它兩翼風力所懾,便可除它,遇時如逃,自是遭殃。
側避也易為兩翼所傷。
知道禁忌,便可無害。
本山危崖甚多,巢穴必定在彼。
去年回家,曾便道尋找,以報愛子之仇,兼為人畜除害,曾殺過兩隻,隻不知抓去大兒、二女的是否此鳥。
巢穴卻未尋到,打算異日有暇,再往一搜,目前還顧不得去呢。
" 蕭珍在旁說:"那年大哥二姊遇害時,原在一起玩耍。
先聽天空噓噓亂響,狂風大作。
那怪鳥已從上空飛過,大哥正在放花炮,将它驚動,才飛回來,一爪一個,将大哥二姊抱起便飛。
等人追出,已經飛遠。
兒子正站在樹下,見此鳥狗面秃頭,眼睛通紅,身子好似比人還長,兩翼更是寬大。
飛起來,人差點被風卷起,沙飛石走,半晌方息。
通身俱是虎皮色,頭上是凸出一塊,尾巴好似被人斬了半截,露出鮮紅鳥股。
娘殺的跟這一樣麼?"歐陽霜驚歎道:"照此說來,殺我兒女的,竟是那隻秃尾老雕。
本來已經到手,又被逃去,早晚要遇上,決不容它活命了。
"蕭逸父子四人齊問經過。
歐陽霜道:"我殺雕時,恰遇慕容二師姊路過,送我到家。
此雕正在崖外後山,與一白額猛虎惡鬥。
本心想用飛劍一并斬了,吃慕容師姊攔阻,說二惡相鬥,正好兩傷,都是害人之物,你助虎殺雕則甚?我便說起失子之事,微一遲疑,那雕甚是機警,不似先殺二雕膽大,見了劍光,竟然吓退,飛行甚速。
忙于到家,又有話和慕容姊姊說,并未追去,竟被逃走。
這才想起去年原聽珍兒說過,怪鳥尾是斷了半截。
因這類惡鳥多是短尾,此雕定被甚人斷過後股,所以光紅無毛。
早知我兒是它所害,飛劍神速,多快也能追上。
今已錯過,看這行徑,事隔多年仍然發現,巢穴必在後山無疑,早晚必能除它。
此後回山,路上留心,也許能遇到呢。
"蕭逸父子俱都憤憤不置,說過丢開。
歐陽霜第二日便要回轉大熊嶺苦竹庵,行時忽見蕭逸面藏晦色,心中大驚。
匆匆占算,不特蕭逸,全村都将有危難到臨。
雖然先兇後吉,終于無害,自己學道年淺,不能深悉未來。
偏巧回山又有要事,不能分身,好生優疑。
隻得暫留布置,尋一山洞,命三小兄妹藏居其内,每日讀書用功,非自己來,不許走出。
外用仙法封鎖,隻對蕭逸、蕭清叔侄二人傳了開法,可以随時入視,餘人均不能走近一步。
并傳蕭逸靈符兩道,遇警如法取用,便可抵禦脫險。
并囑三月以内,不可出村往果林中去。
一面把防守果林衆門人齊喚了來,面上反倒均無晦色。
好在每天均有颠仙所賜備用的靈符,村中埋伏禁制,諸般設施開閉也俱傳授精熟,料無他虞,隻蕭逸一人可慮。
回山禀問師父,真有急難,自己不能分身,也必有處置。
恐丈夫優急,又安慰了幾句,方始飛去。
蕭逸先頗謹慎。
三小兄妹更是信母若神,呆在洞中一步不出。
這時頑叟蕭澤長已在瑤仙逃後第二年無疾而終,死時也曾遺囑蕭逸,這兩年乃全村安危關頭,瑤仙等便是未來隐患等語。
那洞原是頑叟生前養靜之所,冬暖夏涼,設備精雅。
死後圖書遺物一點未動,供着亡人神位。
蕭逸叔侄每日前往探看,直過了兩月,并無事故發生,日久漸漸松懈。
這日清早,蕭清因昨晚三小兄妹留他同住未歸。
蕭逸亟盼愛妻歸來,心中煩悶。
門人何謂、吳誠、郝潛夫等見春夏之交,風物優美,便勸師父往村後危崖一帶,觀賞那新辟的幾畝花田。
師徒數人,還有幾個侄兒孫輩,同沿湖邊走去。
剛到後山,便見一隻獨角秃雕,由路側草地上抓起兩隻小羔羊,越過後村危崖,往後山飛去。
定晴一看,那雕後股鮮紅無毛,正與蕭珍所說一般無二。
無奈衆人都是手無寸鐵,隻吳誠曾學金錢镖,身旁帶有一串大錢。
那雕飛又極快,等衆人呼喊,吳誠取錢追去,已經飛沒了影。
蕭逸想起前仇,憤恨已極。
管理牲畜的村人也趕了來。
喚前一問,才知最近三五日,已經失去了六隻牛犢、小羊。
後村一帶,俱是大片草原,宜于畜牧,牧畜甚是繁庶。
村規完善,宰殺取用,各有常例。
四無出路,又都是自己人,不怕偷盜走失。
大小萬千隻牲畜家禽,隻有限幾人輪值管理,占地甚廣。
風景田舍都在前村,後村除卻圍繞全村的天然連崖和祠堂、靈茔、墓地外,餘多牧場。
那幾畝花田,還是當年蕭逸一時高興,點綴風景所辟。
地勢僻遠,輕易無人涉足其間。
牧人每早将一切牲畜放向場上,便各歸屋料理他事,任其自在遊息,到晚才收,成了習慣。
極少點數的時候,故起先也未發覺遺失。
因所失牲畜中,有一對牛犢是個異種,生相極好,管場人甚是珍愛,比較留意,昨晚收栅時忽然失蹤,遍尋未獲。
村中以前原鬧過一次,由崖外侵入的大蟒吞去好些家禽。
細一點數,另外還失去四隻小山羊,疑心又鬧事故。
今早正在留意準備,稍有征兆,立刻往前村報警,不料竟是這隻獨角狺雕。
蕭、吳諸人斷定那雕來慣,得了甜頭,日内必還再來,當下想好對策。
次日天還未明,便去牧場埋伏。
誰知事有湊巧,連等了幾天,狺雕均未來犯。
這早蕭逸叔侄因頭晚往三小兄妹所居洞中課讀,談晚未歸,留宿洞内。
起來又被三小兄妹拉住考查功課,未往牧場守伺,隻幾個門人、村衆在彼。
畜群才放出栅,跑到場上,便聽噓噓風響,由環村危崖外面,飛投下那日所見狺雕,宛如隕星下瀉。
略一沾地,便一爪一個,抓起兩隻小山羊,撥頭往崖外飛去,飛行迅速已極,晃眼無蹤。
勢更兇猛驚人,下落之際,兩翼動處,煽得牧場上沙飛石走,狂風大作,人都似要被風兜起,站立不穩。
衆人連候數日,未免疏懈,蕭逸又不在側,怪鳥多半初見,突然飛到,見了這等猛惡聲勢,不由心驚,亂了手腳。
潛夫在前村輪值,門人中隻有吳誠一人是個好手,等到喝令衆人放箭時,已被狺雕抓了兩羊逃去。
風沙迷目,驚慌無準,隻有兩箭射到鳥身,已經無力,寬翼扇處,全吃打落地上。
鳥未受傷,人倒有三個因持長矛向前急進,沒等投出,便吃崖上滑落的碎石打中,反各受了點輕重傷,頭破血出。
蕭逸聞報,自是越發憤怒,重又挑了幾個得力門人連同自己,由次日起,重又如法守伺,不令村衆相助。
誰知那鳥又是好些天未來。
蕭逸以為它上次見人警覺喧嘩,有了戒心,不敢來犯。
心痛亡兒,既知此鳥所害,如何肯放,正準備出山尋到烏巢,搜殺報仇。
這日早起,因料當日未必會來,去得略晚。
忽然牧人來報,鳥又到牧場來犯,抓去一隻小牛。
蕭逸師徒見它每來必隔些日,心雖恨極,次日未往守伺,不料那狺雕竟連來擾害了三次。
等人一往守伺,便不再來。
稍微疏懈,立即飛到,捷于影響,不可捉摸,直似有心為難一般。
休說蕭逸被它逗得怒不可遏,便衆門人也都忿極,非殺死不能消氣。
末了一次,蕭逸單人伏身來路崖上,也隻射中一箭,不是緻命,決計出山搜殺。
蕭清年紀雖輕,人卻老成,想起嬸母行時之言,從旁勸阻。
蕭逸因心恨狺雕,欲報仇雪恨,以為愛妻隻不令往果林一帶走動,後山素無人蹤,出去行獵,有何妨害?此鳥機智絕倫,與愛妻所說不類,自從日前翼稍中了一箭,便無人守伺,也不再來。
倘因此膽寒絕迹,移向别處覓食,飛得又快又遠,何從尋覓?如今三月将盡,并無絲毫征兆,也未到果林去過,就有甚事,諒必躲卻。
此鳥不除,殺子之恨難消。
璋兒頭生,相貌最好,最得愛妻珍愛。
當年為失此子,悲苦輕生,一提起就傷心。
如在她回之前,将鳥除去,到時也可給她一個喜歡。
執意非往不可。
仗着武功高強,便在狺雕來路危崖上下,開了一條蹬道,上到崖頂。
再用長繩缒援,翻過崖去一看,恰好正是兒時随了祖父入山隐居,未尋到卧雲村以前,舊遊行獵之地琵琶壟。
這地方長嶺迄通,形似琵琶。
嶺側兩面有好幾條幽谷。
一頭危峰筆立,直上幹雲;一頭廣原平野,草木繁茂。
四處靜蕩蕩的,全無一點人獸蹤迹。
剛往嶺上走去,便見地下有好幾堆大鳥糞和鳥爪迹印,内中還雜着一些碎毛,正與狺雕身上毛色一樣。
再往前走,又發現了牛羊頭骨。
循蹤找去,一路均有發現。
約行二裡,到一危崖之下,方始絕迹。
斷定鳥巢必在上面,無奈那崖偏居嶺左,形似孤峰,削立百丈,寸草不生,四無攀附。
狺雕厲害,更恐援到中途,淩空下擊,人為所傷,未敢冒失上去。
又在左近,發現那鳥常在野地上遊息,擒來牲畜也似在下面享受,并不帶上崖頂。
岩窩石窟甚多,地勢極利藏伏。
守伺到了黃昏,終無動靜,料已遠出。
且喜巢穴尋到,蹤迹已得,鳥糞未幹,并未離巢移往遠地,終有擒它之日。
天已傍晚,隻得率衆回轉,可是連去三日,并未遇上。
僅第四日歸途發覺狺雕回巢,飛行甚高,直落崖頂,更不再下,無奈它何。
次日為蕭逸祖母忌辰,因是率衆歸隐的頭一代祖先,合村公祭,儀節甚是隆重。
蕭逸也想好除鳥方法,本拟過日再往一試。
午間同食早供之後,村人各自散回。
蕭逸命蕭清與三小兄妹去送祭品,并令在洞中遙叩行禮。
打算回家睡一午覺,以備夜祭讀文誦經。
這日衆門人侄孫輩多有職司,未曾随侍。
獨自一人正往回走,忽見吳誠站在環村崖頂上,将手連招帶比,低喚:"師父快上來!"面有喜容。
蕭逸自從發現狺雕以後,為防不時相遇,身旁總帶有一筒毒弩。
見狀知道發現了狺雕蹤迹,便縱身上去。
原來歐陽霜召集衆門人查看面色時,吳誠恰巧奉命出山采辦用物未歸,不曾在側,一點戒心無有。
因知師父恨雕切骨,一心讨好,時常留意。
昨日發現雕已歸巢,偏巧當日祭期不能前往,所派職司又恰在夜裡。
岩頂道路開出以後,足可遠望鳥巢和平野一帶。
飯後無事,走向崖頂了望,無意之中,竟發現惡鳥狺雕由遠處飛來,且兩翼翩翩,飛行甚緩,神情頗為狼狽,好似受傷疲乏之狀。
飛近草原,越飛越低,不再升騰,忽然一個轉側,撲扇着兩翼墜落地上,隻管撲騰,不能再起。
漸漸力竭勢衰,趴伏地上。
看神情,大是不支,已難再動,隻還未死罷了。
見師父下面路過,忙請上去。
蕭逸一看大喜,知道惡鳥不知何處身受重傷,此時再不就便殺它,如等養好氣力,再除便難。
既已望見,相隔又
大的有人般高,兩翼舒開,各寬丈許,獨角秃頂,爪似鋼鈎,慣與山中毒蛇猛獸相鬥。
作巢于山巅危崖之上,猛惡非常。
但有一樣短處:兩眼看遠不看近。
越飛得高遠,越看得真切。
全仗飛行迅速,老遠便算準人畜逃路,所以發無不中。
小的野獸,如猴、兔之類,反時常得脫毒爪。
生性兇殘,最喜抓嬰兒吃。
胸前有白毛處最易射透。
這東西仇心重。
除它時,隻須先引逗它飛來追,如若昂頭低翼來往下撲,倒不可前逃,須要返身倒退,急用手中有毒矛箭往上擲射。
中在有白毛的要害之處,固然立斃;隻要能透肉,也可緻命。
無須飛劍,隻要武功稍好,手準心靈,應變不慌,不為它兩翼風力所懾,便可除它,遇時如逃,自是遭殃。
側避也易為兩翼所傷。
知道禁忌,便可無害。
本山危崖甚多,巢穴必定在彼。
去年回家,曾便道尋找,以報愛子之仇,兼為人畜除害,曾殺過兩隻,隻不知抓去大兒、二女的是否此鳥。
巢穴卻未尋到,打算異日有暇,再往一搜,目前還顧不得去呢。
" 蕭珍在旁說:"那年大哥二姊遇害時,原在一起玩耍。
先聽天空噓噓亂響,狂風大作。
那怪鳥已從上空飛過,大哥正在放花炮,将它驚動,才飛回來,一爪一個,将大哥二姊抱起便飛。
等人追出,已經飛遠。
兒子正站在樹下,見此鳥狗面秃頭,眼睛通紅,身子好似比人還長,兩翼更是寬大。
飛起來,人差點被風卷起,沙飛石走,半晌方息。
通身俱是虎皮色,頭上是凸出一塊,尾巴好似被人斬了半截,露出鮮紅鳥股。
娘殺的跟這一樣麼?"歐陽霜驚歎道:"照此說來,殺我兒女的,竟是那隻秃尾老雕。
本來已經到手,又被逃去,早晚要遇上,決不容它活命了。
"蕭逸父子四人齊問經過。
歐陽霜道:"我殺雕時,恰遇慕容二師姊路過,送我到家。
此雕正在崖外後山,與一白額猛虎惡鬥。
本心想用飛劍一并斬了,吃慕容師姊攔阻,說二惡相鬥,正好兩傷,都是害人之物,你助虎殺雕則甚?我便說起失子之事,微一遲疑,那雕甚是機警,不似先殺二雕膽大,見了劍光,竟然吓退,飛行甚速。
忙于到家,又有話和慕容姊姊說,并未追去,竟被逃走。
這才想起去年原聽珍兒說過,怪鳥尾是斷了半截。
因這類惡鳥多是短尾,此雕定被甚人斷過後股,所以光紅無毛。
早知我兒是它所害,飛劍神速,多快也能追上。
今已錯過,看這行徑,事隔多年仍然發現,巢穴必在後山無疑,早晚必能除它。
此後回山,路上留心,也許能遇到呢。
"蕭逸父子俱都憤憤不置,說過丢開。
歐陽霜第二日便要回轉大熊嶺苦竹庵,行時忽見蕭逸面藏晦色,心中大驚。
匆匆占算,不特蕭逸,全村都将有危難到臨。
雖然先兇後吉,終于無害,自己學道年淺,不能深悉未來。
偏巧回山又有要事,不能分身,好生優疑。
隻得暫留布置,尋一山洞,命三小兄妹藏居其内,每日讀書用功,非自己來,不許走出。
外用仙法封鎖,隻對蕭逸、蕭清叔侄二人傳了開法,可以随時入視,餘人均不能走近一步。
并傳蕭逸靈符兩道,遇警如法取用,便可抵禦脫險。
并囑三月以内,不可出村往果林中去。
一面把防守果林衆門人齊喚了來,面上反倒均無晦色。
好在每天均有颠仙所賜備用的靈符,村中埋伏禁制,諸般設施開閉也俱傳授精熟,料無他虞,隻蕭逸一人可慮。
回山禀問師父,真有急難,自己不能分身,也必有處置。
恐丈夫優急,又安慰了幾句,方始飛去。
蕭逸先頗謹慎。
三小兄妹更是信母若神,呆在洞中一步不出。
這時頑叟蕭澤長已在瑤仙逃後第二年無疾而終,死時也曾遺囑蕭逸,這兩年乃全村安危關頭,瑤仙等便是未來隐患等語。
那洞原是頑叟生前養靜之所,冬暖夏涼,設備精雅。
死後圖書遺物一點未動,供着亡人神位。
蕭逸叔侄每日前往探看,直過了兩月,并無事故發生,日久漸漸松懈。
這日清早,蕭清因昨晚三小兄妹留他同住未歸。
蕭逸亟盼愛妻歸來,心中煩悶。
門人何謂、吳誠、郝潛夫等見春夏之交,風物優美,便勸師父往村後危崖一帶,觀賞那新辟的幾畝花田。
師徒數人,還有幾個侄兒孫輩,同沿湖邊走去。
剛到後山,便見一隻獨角秃雕,由路側草地上抓起兩隻小羔羊,越過後村危崖,往後山飛去。
定晴一看,那雕後股鮮紅無毛,正與蕭珍所說一般無二。
無奈衆人都是手無寸鐵,隻吳誠曾學金錢镖,身旁帶有一串大錢。
那雕飛又極快,等衆人呼喊,吳誠取錢追去,已經飛沒了影。
蕭逸想起前仇,憤恨已極。
管理牲畜的村人也趕了來。
喚前一問,才知最近三五日,已經失去了六隻牛犢、小羊。
後村一帶,俱是大片草原,宜于畜牧,牧畜甚是繁庶。
村規完善,宰殺取用,各有常例。
四無出路,又都是自己人,不怕偷盜走失。
大小萬千隻牲畜家禽,隻有限幾人輪值管理,占地甚廣。
風景田舍都在前村,後村除卻圍繞全村的天然連崖和祠堂、靈茔、墓地外,餘多牧場。
那幾畝花田,還是當年蕭逸一時高興,點綴風景所辟。
地勢僻遠,輕易無人涉足其間。
牧人每早将一切牲畜放向場上,便各歸屋料理他事,任其自在遊息,到晚才收,成了習慣。
極少點數的時候,故起先也未發覺遺失。
因所失牲畜中,有一對牛犢是個異種,生相極好,管場人甚是珍愛,比較留意,昨晚收栅時忽然失蹤,遍尋未獲。
村中以前原鬧過一次,由崖外侵入的大蟒吞去好些家禽。
細一點數,另外還失去四隻小山羊,疑心又鬧事故。
今早正在留意準備,稍有征兆,立刻往前村報警,不料竟是這隻獨角狺雕。
蕭、吳諸人斷定那雕來慣,得了甜頭,日内必還再來,當下想好對策。
次日天還未明,便去牧場埋伏。
誰知事有湊巧,連等了幾天,狺雕均未來犯。
這早蕭逸叔侄因頭晚往三小兄妹所居洞中課讀,談晚未歸,留宿洞内。
起來又被三小兄妹拉住考查功課,未往牧場守伺,隻幾個門人、村衆在彼。
畜群才放出栅,跑到場上,便聽噓噓風響,由環村危崖外面,飛投下那日所見狺雕,宛如隕星下瀉。
略一沾地,便一爪一個,抓起兩隻小山羊,撥頭往崖外飛去,飛行迅速已極,晃眼無蹤。
勢更兇猛驚人,下落之際,兩翼動處,煽得牧場上沙飛石走,狂風大作,人都似要被風兜起,站立不穩。
衆人連候數日,未免疏懈,蕭逸又不在側,怪鳥多半初見,突然飛到,見了這等猛惡聲勢,不由心驚,亂了手腳。
潛夫在前村輪值,門人中隻有吳誠一人是個好手,等到喝令衆人放箭時,已被狺雕抓了兩羊逃去。
風沙迷目,驚慌無準,隻有兩箭射到鳥身,已經無力,寬翼扇處,全吃打落地上。
鳥未受傷,人倒有三個因持長矛向前急進,沒等投出,便吃崖上滑落的碎石打中,反各受了點輕重傷,頭破血出。
蕭逸聞報,自是越發憤怒,重又挑了幾個得力門人連同自己,由次日起,重又如法守伺,不令村衆相助。
誰知那鳥又是好些天未來。
蕭逸以為它上次見人警覺喧嘩,有了戒心,不敢來犯。
心痛亡兒,既知此鳥所害,如何肯放,正準備出山尋到烏巢,搜殺報仇。
這日早起,因料當日未必會來,去得略晚。
忽然牧人來報,鳥又到牧場來犯,抓去一隻小牛。
蕭逸師徒見它每來必隔些日,心雖恨極,次日未往守伺,不料那狺雕竟連來擾害了三次。
等人一往守伺,便不再來。
稍微疏懈,立即飛到,捷于影響,不可捉摸,直似有心為難一般。
休說蕭逸被它逗得怒不可遏,便衆門人也都忿極,非殺死不能消氣。
末了一次,蕭逸單人伏身來路崖上,也隻射中一箭,不是緻命,決計出山搜殺。
蕭清年紀雖輕,人卻老成,想起嬸母行時之言,從旁勸阻。
蕭逸因心恨狺雕,欲報仇雪恨,以為愛妻隻不令往果林一帶走動,後山素無人蹤,出去行獵,有何妨害?此鳥機智絕倫,與愛妻所說不類,自從日前翼稍中了一箭,便無人守伺,也不再來。
倘因此膽寒絕迹,移向别處覓食,飛得又快又遠,何從尋覓?如今三月将盡,并無絲毫征兆,也未到果林去過,就有甚事,諒必躲卻。
此鳥不除,殺子之恨難消。
璋兒頭生,相貌最好,最得愛妻珍愛。
當年為失此子,悲苦輕生,一提起就傷心。
如在她回之前,将鳥除去,到時也可給她一個喜歡。
執意非往不可。
仗着武功高強,便在狺雕來路危崖上下,開了一條蹬道,上到崖頂。
再用長繩缒援,翻過崖去一看,恰好正是兒時随了祖父入山隐居,未尋到卧雲村以前,舊遊行獵之地琵琶壟。
這地方長嶺迄通,形似琵琶。
嶺側兩面有好幾條幽谷。
一頭危峰筆立,直上幹雲;一頭廣原平野,草木繁茂。
四處靜蕩蕩的,全無一點人獸蹤迹。
剛往嶺上走去,便見地下有好幾堆大鳥糞和鳥爪迹印,内中還雜着一些碎毛,正與狺雕身上毛色一樣。
再往前走,又發現了牛羊頭骨。
循蹤找去,一路均有發現。
約行二裡,到一危崖之下,方始絕迹。
斷定鳥巢必在上面,無奈那崖偏居嶺左,形似孤峰,削立百丈,寸草不生,四無攀附。
狺雕厲害,更恐援到中途,淩空下擊,人為所傷,未敢冒失上去。
又在左近,發現那鳥常在野地上遊息,擒來牲畜也似在下面享受,并不帶上崖頂。
岩窩石窟甚多,地勢極利藏伏。
守伺到了黃昏,終無動靜,料已遠出。
且喜巢穴尋到,蹤迹已得,鳥糞未幹,并未離巢移往遠地,終有擒它之日。
天已傍晚,隻得率衆回轉,可是連去三日,并未遇上。
僅第四日歸途發覺狺雕回巢,飛行甚高,直落崖頂,更不再下,無奈它何。
次日為蕭逸祖母忌辰,因是率衆歸隐的頭一代祖先,合村公祭,儀節甚是隆重。
蕭逸也想好除鳥方法,本拟過日再往一試。
午間同食早供之後,村人各自散回。
蕭逸命蕭清與三小兄妹去送祭品,并令在洞中遙叩行禮。
打算回家睡一午覺,以備夜祭讀文誦經。
這日衆門人侄孫輩多有職司,未曾随侍。
獨自一人正往回走,忽見吳誠站在環村崖頂上,将手連招帶比,低喚:"師父快上來!"面有喜容。
蕭逸自從發現狺雕以後,為防不時相遇,身旁總帶有一筒毒弩。
見狀知道發現了狺雕蹤迹,便縱身上去。
原來歐陽霜召集衆門人查看面色時,吳誠恰巧奉命出山采辦用物未歸,不曾在側,一點戒心無有。
因知師父恨雕切骨,一心讨好,時常留意。
昨日發現雕已歸巢,偏巧當日祭期不能前往,所派職司又恰在夜裡。
岩頂道路開出以後,足可遠望鳥巢和平野一帶。
飯後無事,走向崖頂了望,無意之中,竟發現惡鳥狺雕由遠處飛來,且兩翼翩翩,飛行甚緩,神情頗為狼狽,好似受傷疲乏之狀。
飛近草原,越飛越低,不再升騰,忽然一個轉側,撲扇着兩翼墜落地上,隻管撲騰,不能再起。
漸漸力竭勢衰,趴伏地上。
看神情,大是不支,已難再動,隻還未死罷了。
見師父下面路過,忙請上去。
蕭逸一看大喜,知道惡鳥不知何處身受重傷,此時再不就便殺它,如等養好氣力,再除便難。
既已望見,相隔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