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九回 舊夢已難溫 為有仙緣法孽累 更生欣如願 全憑妙法返真元

關燈
蕭逸一心顧念崔、黃兩家世戚至好,黃畹秋雖然陰險毒辣,死時甚慘,已是蔽辜。

    瑤仙、绛雪二女,一個是志切報仇,一個是以死報主,事雖犯法,心迹可憫。

    意欲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把绛雪行刺之事掩蓋過去。

    不特沒有處治之心,反使衆門徒子侄迎頭攔住誦經村衆,以免洩露。

    夜來從容做完佛事,又令二女随往自己家暫住,以免二女自相憂疑,情急心窄,生出别的變故,違了自己矜全深意。

    抵家之後,便給二女安置一間靜室居住。

    表面上依舊和悅相待,如無此事一般。

    暗命子女、秋萍等人監防,以備二女萬一行了拙見。

    靜候七天功德做完,再行婉為開導。

    滿拟人非草木,二女俱甚聰明,不是不知母惡。

    現時不過目睹乃母死時慘狀,再受一些煽惑,孝思奮發,孤忠激烈,甘冒罪逆,以冀一逞。

    隻要自己曲意矜全,日久自能感化。

     誰知瑤仙性極剛烈,心切母仇,實不在绛雪以下。

    不過被蕭玉癡情所感,身落情網,互憐互愛之餘,兒女情長,挫了一些志氣,不敢遽然發難,心中并未忘卻。

    及被绛雪看破,決計成全二人婚好,拼着一死,代主發難,事敗被擒時所說那一套話,雖代瑤仙開脫,到了瑤仙耳中,卻是句句刺心。

    目睹绛雪那種慷慨激昂,視死如歸之狀,心想:"绛雪以前不過一個丫頭,隻為亡母臨終一言,并非親生,從此便銳身急難,受盡勞苦艱危,末了居然拼死報仇,血誠忠義,古今罕有。

    自己也非尋常女子,又是生身之母,不共深仇,怎倒一心念着情人安危,隻管遷延不決,把母仇置之腦後,反累绛雪以下犯上,幾受火焚之刑?"當時激發初志,蕭逸隻管委曲寬容,一點未受感動,複仇之念反倒更切起來。

    自覺再不及早下手,既負死母,并且愧對绛雪。

    明知無濟,也妄想就乘寄居蕭家之便,驟出不意,拼死一擊,成敗安危,已全置諸度外。

    心橫計定,料定蕭家有人密伺,反正事情已被看破,索性虛實兼用。

     先向绛雪暗打了個手勢,故意低聲嗔怪绛雪:"怎不商量,就冒昧下手?幸而事出意外,不曾當場擒付村衆,按規處治,否則豈不冤枉?如今寄身虎口,安危莫測,言行還須小心些好。

    "口口聲聲仍把蕭逸全家當作仇人,卻露出膽小憂急之狀,說蕭逸父子個個厲害,近不得身,報仇不是操切之事。

    好讓伏伺的人隐約聽到,傳将過去,以示在自懷仇蓄怨,幼女膽小,實在無所作為,以便減去仇人防患之心。

    蕭逸何等機智,一聽二女既是低語密談,身居仇家,怎會令人隐約聽去?有此一番做作,逆謀更速。

    自己令二女來家居住,原知不會就此死心,如能事前感化,固是佳事;否則使二女在自己家中發難,也可免去傳揚,為衆所知,難于掩飾周全。

    聞言知道不會自尋短見,要死自是拿命來拼。

    立命衆人不必再為窺伺,聽其自然,暗中打起主意相待。

    除命小兄妹三人同出同入住在自己裡間,告以機宜,随時暗中預備外,自己還故意給她們留下行刺機會,等其自行投到。

     果然瑤仙情切心急,主意一定,便難再耐;加以蕭玉不曾同來,免卻許多顧忌。

    頭兩夜特意把心思抛開,早睡養神。

    暗中和绛雪幾次突出查看,并無一人在外窺伺,心中奇怪,蕭逸怎會如此大意?好生不解。

    第三日留心仇家行動,簡直一點戒備沒有。

    以為蕭逸妄想以義相感,又中了自己輕敵之計,所以如此。

    仇人早晚都難近身,成功一節全出僥幸。

    古來忠孝義烈之士,都是不惜微生,當機立斷。

    此事隻能打盡心主意,成敗聽天,哪有許多顧慮?越想越心壯,決計夜間下手。

    先不想告知绛雪,繼一想,她比自己還要激烈,自己如死,她也不生。

    獨自下手,乘夜成功,或者還能逃去;一旦事敗,她就不從死,也為仇敵按村規受那火焚毒刑。

    轉不如把話說明,如能聽勸,在下手之先翻牆逃去,免多饒一個,再好沒有,否則多一幫手也好。

    佛事做完,回房便和绛雪說了。

    誰知主仆二人竟打的是一樣主意。

    绛雪比她心思還要周密,非但定在日内下手,并還乘着蕭逸隐秘此事心理,日裡在祭壇上裝着回家去取衣物,将畹秋密藏的那把匕首毒刀也暗取回來,用不着再使蕭家堂屋架上的兵器。

     此外蕭玉關心二女太過,惟恐蕭逸不能就此罷休,想約二女同逃。

    知村中前後兩出口常年有人防守封閉,決難逃走。

    每夜佛事一完,便借月光照路,偷偷往村外危崖一帶,連夜遍尋逃路。

    恰巧也在昨晚無意中發現當初畹秋和崔文和定情的山窟深處,有一大石竟可移動。

     試搬開深入一探,居然幾個曲折便到村外壁腰之上。

    最可喜的是出入口均極低狹,雖要蛇行出入,隻要入口一石活動,裡外均可移堵。

    餘均整石,别人決難發現。

    洞外下臨絕澗,雖極險峻,但是藤樹雜生,憑自己和二女的身手,足可攀援繞越。

    自覺有了生機,高興已極。

    細查看後,忙趕回去寫了一個紙條,幾次想背着兄弟,由帏後抛與瑤仙。

    偏生瑤仙捺定心志,連正眼也沒看過他一次。

    當中又有桌圍遮住,雙方定要同時在圍縫中窺探,才能望見。

    蕭玉故意将桌圍弄開一些,對縫斜坐,目注對方。

    看了一早晨,也沒見二女影子,又不知對面有無外人,不敢亂投。

    正急得沒法,後來绛雪取衣回來,聽出蕭玉歎聲有異,先也不理他。

    後聽蕭玉連連幹咳,恐人聽出,打算瞪他一眼,不令這樣。

    往帏縫一看,正值蕭清被蕭逸喚出。

    蕭玉見绛雪怒目示阻,忙把紙團丢過。

    绛雪連忙拾起,背人一看,覺是一線生機。

    想在二次下手以前,苦勸瑤仙随了蕭玉先逃,由自己一人拼命,事後如能逃走,跟着追去。

    及聽瑤仙說出心事,知不能阻,便勸她留一線生路,再等兩日,布置好了出路,再同下手。

    瑤仙想起蕭玉癡情可憐,也就活動。

    好在所居室中紙筆現成,便寫信令蕭玉先運一些衣物、路資藏在洞内。

    隻是備用,逃日尚早,臨時還有通知,布置停妥,千萬不可再在洞側逗留,以防被人看破。

    次日乘便抛與,蕭玉自是奉命維謹,照書行事不提。

    瑤仙此時已非昔日利用蕭玉心理,以為蕭玉已可置身事外。

    經過绛雪行刺,一來深知人多無用,白饒一命,巴不得不要累及蕭玉。

    自己隻要能事成免難,逃出山去,有此密徑,蕭玉終會尋去。

    隻要不當場顯出同謀,有乃弟蕭清情面,決可免禍,何苦白白害他?所以信上那等寫法。

    因此一來,陰錯陽差,以緻日後三人受了危難,惹出許多事來。

     一晃五天。

    再有二日,功德便完。

    這日夜間,蕭逸從佛壇回來,格外有興。

    特意把二女喚進卧室,慰勉了一番,一同飲酒消夜,二女才行告退,此時衆門人隻蕭清一人寄居,本是二女住的一間,二女一來,便移在山亭以内,相隔頗遠。

    蕭清年幼疾惡,對于二女甚是厭惡,見即作色遠避。

    因此绛雪越發痛心,兇謀更急。

    二女因連日觀察蕭逸仍和往常一樣,父子四人分住裡外兩間,蕭清又住半山,秋萍早睡,此外更無他人,不須顧忌。

    一回房去,立即裝束準備。

    睡在床上,放下帳子,靜等夜深人睡,便可下手。

    挨到三更光景,绛雪首先下床,走向蕭逸窗下,弄破窗紙,往裡偷看。

    見蕭逸床前放着一盞油燈,燈花結得很旺,床頭半邊帳子高懸未下。

    人睡床上,衣服未脫,隻搭着一床夾被,手搭床沿,下面壓着一本書,睡得正香。

    二女适才告退時,蕭逸飲酒頗多,已有醉意。

    看神氣,分明醉後還想看一會書,再起脫衣安歇,上床不久便自入睡。

    前兩晚曾來偷觑,每次房門俱上闩。

    這時房門也未關閉,仍還是适才退出時代為虛掩之狀。

    益發以為天奪仇人之魄,醉卧疏忽,忘了關閉。

    側耳細聽,裡屋也是靜悄悄睡熟神氣,此時下手,極為容易,不禁喜得心房怦怦跳動。

    方要回房去喚瑤仙,瑤仙已經跟來,見了室中情況,也甚心喜。

     二女原來商定:三小兄妹俱甚機警,又同在一房卧起,稍有警覺,立即無幸。

    雖有傷母之恨,但他們一樣懷有殺母之仇,其情可原。

    再者年幼無知,看在蕭逸不傷害自己和绛雪分上,也不殺他子女,專心刺死蕭逸一人,下手也較易些。

    又因绛雪人雖忠義,本領太差,那日手持那麼厲害的暗器,已與仇人對面近身,竟會被仇人身未離座,微一舉手擡足,便把暗器踢飛,點倒在地。

    雖則強弱懸殊,武功稍有根底,何緻偾事?行刺之事,本不宜于人多,毒刀又隻一把。

    執意隻令绛雪在外了風壯膽,略備接應,自己單身入房下手。

    當下仍令绛雪伏窗窺伺,手握毒刀,走到房門前,把牙一咬,正待揭簾掩進,忽聽叭的一聲。

    瑤仙心疑仇人已醒,連忙縮步,退向院中。

    見绛雪伏伺窗下未動,才略放心。

    雙方打一手勢,才知敵人夢中轉側,無意中将手壓的書拂落地上,人并未醒。

     又待了一會,看見仇人實已睡熟,二次鼓勇再進,輕悄悄微啟門簾,由門縫中挨入。

    一看,蕭逸仰卧榻上,床邊上的手已縮回去搭向胸前。

    老遠便聞到酒氣透鼻,睡得甚是香甜。

     知道手上毒刀見血立斃,蕭逸雖然武功絕倫,尋常刀劍刺他不進,幸在醉卧之際,刀又鋒利異常,如向面部口眼等容易見血之處刺去,萬無不中之理。

    殺心一起,更不尋思,輕輕一躍,便到床前。

    單臂用力握緊毒刀,照準蕭逸面上猛刺下去。

    滿拟這一下必定刺中,誰知竟出乎意料,蕭逸平卧身子忽又折轉向外,放在胸前的那隻有手也随着甩起,無巧不巧,手臂正碰在瑤仙的手腕上面。

    雖是睡夢中無心一甩,力量也大得出奇,瑤仙手腕立被向上蕩起,震得生疼,幾乎連刀都把握不住。

    心方大驚,眼前倏又一暗,床前那盞油燈,也被這一甩熄滅。

    跟着便聽裡屋蕭珍在喊爹爹和下床之聲。

    同時床上作響,蕭逸朦胧中也似有了醒意。

    瑤仙雖是拼死行刺,畢竟情虛,一擊不中,手反震傷,又酸又麻,燈再一暗,怎不膽寒。

    再加蕭珍一喊,武功好的人最是警覺,晃眼人醒,再下手,隻有送死,決難得手,哪裡還敢逗留,慌不疊往外逃出。

    仗着路熟心細,暗中逃退,并未弄出聲響。

    走到門前,正揭門簾想往外走,那柄毒刀忽吃門簾裹住。

    心忙意亂,手又酸麻無力,竟然脫手。

    又驚又急,還想回手摸索,忽聽裡屋三小兄妹相繼驚醒,齊喊:"爹爹,外屋甚麼響動?"邊喊邊往外走。

    蕭逸在床上也似有了應聲。

    不由心膽皆裂,不敢再事摸索,急匆匆逃到院中。

     绛雪見瑤仙刀已刺下,床上仇人微一轉側,燈光便熄。

    三小兄妹驚醒喚父,蕭逸又無應聲,還當得手。

    心方慶幸,也沒往下細聽,便即趕前迎接,準備同逃。

    及見瑤仙一出門,便手招自己,往原卧室中退去,神色甚是張皇,又料事敗。

    心方一驚,忽聽蕭逸在房喝道:"珍兒,外屋沒有甚麼。

    适才酒醉睡熟,門也忘關。

    我把燈點好,關上房門,也要脫衣安睡了。

    天已夜深,各自回床去睡吧。

    "二女先頗驚惶,聞聲細聽,又似蕭逸剛醒,醉夢之中并未發現有人行刺。

    一會便見窗上有了燈光,又聽關門之聲。

    隻那柄刀沒聽墜落,以為仍挂在門簾上面,當晚不取,明日便是禍事;再者利器難得,失去此物,更難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