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四回 照影視晶盤 滟滟神光散花雨 先聲驚鬼物 琅琅梵唱徹山林
關燈
小
中
大
來。
接着門下僧衆也都跪伏在地誦起經來。
自己跪處,正當上座大師兄明照夜課唪經之所,正自含笑相待,口中并已喃喃不辍,隻得惘然禮拜起立,回房自去打坐。
原意夜課畢後,再去跪請明示。
打了兩個時辰的坐,子夜已然過去。
忽聞異香由外傳來,耳聽前殿梵唱之聲越益嚴密,覺與往夜不類。
擡頭一看,前殿已被紅光罩滿。
情知有異,慌不疊地飛身趕往前殿一看,禅師業已換了法衣,端坐示寂。
門下衆弟子共是六人,也都法衣列坐,口誦佛祖出世真言,梵唱正和,神态甚是端肅,看神氣連衆弟子也一齊同去。
先時聞語心驚,萬不料這般快法,不覺又是傷心,又是着急。
忙一鎮靜心神,恭恭敬敬跪行入殿,匍匐在地,眼含痛淚,口稱恩師。
剛要往下說時,禅師忽然睜眼微笑道:"适才話已說完,你自謹慎照此做去,玄門一樣也成正果,何必這般作态則甚?速去勿留。
" 說完,隻"咄"了一聲,滿殿紅光金霞閃閃,花雨缤紛。
衆弟子梵唱盡息,各人臉上都有一片紅光升起,一瞥即逝。
再看禅師師徒六人,俱已化去。
想起多年師父、同門相處的恩義,由不得一陣心酸,哭出聲來。
正瞻仰法體,撫膺悲恸間,忽聽地底隆隆作響。
猛想起法體已各用真火化去,并未備有盛殓缸壇。
建造此殿時,距今不過兩年,禅師曾有歸宿于此之言。
并且全殿俱仗禅師法力,運用本山空石建成。
地下震動,想是早已行法,要連殿帶七尊法體一齊埋入地内。
那兩封柬帖,也不知放在哪裡。
這時地下響聲愈洪,震撼愈烈,明知地将陷落,滿腹悲思,仍在跪伏瞻拜,兀自不舍就去。
待不一會,倏地一道金光,起自禅師座前,猛覺一陣絕大力量迎面沖來,自己竟存身不住,由地下被它撞起,直擲出殿外老遠。
才一立定,金光斂處,再看殿上石門已合,又是一大團金光紅霞升起,異香缭繞,沿着殿的四圍陷成一圈,地底仍舊隆隆響個不住,全殿就在這百丈金霞籠罩中,緩緩落了下去。
等林寒跪叩起身,地底響聲頓歇,金霞漸隐,殿已不見,變成了一片石地,毫無痕迹可尋。
原存身所在,卻放着兩封柬帖。
拜罷拾起一看,一封是與芬陀大師的;另一封不但外面标明年月,還注着開視地頭。
寺中連林寒一共是八人,禅師師徒同時坐化,剩下林寒一人,無可留戀,法體又經大師行法葬入地底。
隻所餘殿房系經大師師徒在此苦修多年,就着本山木石泥土親手建造。
全廟共有大殿三層,俱供有佛菩薩像。
此外尚有七間禅房,一個偏殿。
甚是莊嚴堅固。
自己一走,日久廢置,豈不可惜?獨自在寺中望空哭拜了幾次,想不起兩全之策。
第二日中午,正在哭拜,忽見山門外走進一夥僧人。
為首一個老和尚,生得身材高大,慈眉善目,身着法衣,手持禅杖。
身後随定的六個和尚,也都容止莊和,面有道氣,一同緩步走來。
林寒看出不是常人,方要上前請教,為首老和尚隻一合掌,便率衆往内層大殿中走進。
林寒連忙跟入,見他師徒先朝殿中佛像禮拜了一陣,竟往禅師師徒日常打坐用功的蒲團上坐下,同把眼皮一合,打起坐來,仿佛這寺原是他們的一般。
人數也恰一個不多,一個不少,共是七人。
林寒雖知這些和尚必有來曆,總想問個明白。
見他們不理不睬,公然想要占有的神氣,未免有些心中不服。
表面上卻不露出,上前恭身請問道:"老禅師哪座名山?何處寶刹?上下怎麼稱呼?因何駕臨荒山小寺?尚乞指示一二。
"那老和尚合掌低眉,兀自坐在那裡,仍好似全未聽見。
林寒連問三次,不聽答應。
暗忖:"佛門弟子,也不是全不講理法。
師父師兄們全都坐化,這寺原應自己承襲。
就算我奉命離山,遠行在迩,正愁此寺無人照管,你如是有道高僧,請還怕請不到,來得原好。
但寺這時終是我的,和我要,也應說明來意,好言相商。
怎的我越卑下,他們倒反客為主,連理也不理?" 越想越沒好氣,正待發作,猛覺前面禅師坐化殿宇沉落的廣院中,似有破空之聲飛墜。
接着聽見兩人說話的聲音,枭聲語氣,甚是刺耳,好似以前在哪裡聽過。
不禁心中一動,丢下那些和尚飛出,隐身二殿牆角,探頭往外一看。
隻見故殿原址站着兩個異派旁門之士:一個正是五鬼天王尚和陽;另一個中等身材,蠻僧打扮,秃得連眉毛都沒有一根,相貌狠瑣,腰佩法寶囊,背插雙刀和一根幡幢。
二人背向自己,正在談話。
先聽五鬼天王尚和陽道:"昨日在毒龍道兄洞中用晶球視影,察看老賊和尚近作何事,明明見他同了幾個孽徒一齊坐化。
後來殿中走進一個俗家少年,忽然光華湧起。
底下便看不見分曉。
我算定老賊師徒已然坐化,想起當年之仇,今日特地約了你來,取他們師徒的遺骨,回山煉寶,兼報前仇。
怎麼到了這裡,全不見那座石殿影子,是何緣故?"那秃子答道:"這裡并無絲毫遺迹可尋,莫非他師徒在旁的地方坐化了麼?"尚和陽道:"适才我們在空中飛落時,看見全廟孤零零隻有這一座殿,與晶球所見不類,原也疑心有變。
下來一看,那山門情景,與院中這些樹木山石,無一不與昨晚所見相合。
隻那座殿,卻不知去向。
此寺是他多年盤踞之所,從不輕易全數離開。
坐化決已無疑,隻不知使甚法兒,将劫灰藏起。
今日好歹也須尋出他的下落才算。
" 當初五鬼天王尚和陽行經山下,劫取陰胎,被禅師趕去,救了垂死的孕婦,打了他一禅杖,幾乎打死。
林寒随去,雖未露面,卻看得明白。
知他當時僥幸逃生,仍然記恨前仇,乘着禅師師徒化去,前來報複,不禁怒從心起。
本要出去會他,繼一想:"後殿那七個和尚,來得甚是奇突。
适才過這頭層殿時,好似見老和尚用禅杖在地上略微摸劃了一下,以為事出無心,沒有在意。
五鬼天王乃旁門左道中能手,同來秃子雖未見過,也似不是凡庸。
全寺大小也有三層,一二十間殿房,到了他眼裡,卻隻看見這一點地方。
即使藏法體的故殿,事前有恩師法力封鎖,他看不出,怎連後邊殿房也自隐起?"想了想,來人已落下風,恩師必有部署,決讨不了便宜,還是暫不出去,看他有何伎倆使出來,再行相機應付,說也奇怪,尚和陽和那秃子不住口誦番咒,兩手掐訣,将魔教中極厲害的禁效之法全使出來,院中通沒絲毫動靜,看神情煩惱己極。
後來秃子又說:"賊和尚師徒遺蛻,許不在此地,埋藏寺外。
"尚和陽道:"這絕不會,休說晶球視影,看得他明明白白,不會差錯。
便是賊和尚,平日以為他煉的是禅門正宗,上乘佛法,把一切釋道各家門戶全不看在眼裡,何等自負,豈有在他去時,做那掩藏畏人之事?我想仍在此間,定是用那粟裡存身的金剛禅法,将軀殼埋葬。
表面上仍作為生滅都在此地,并不畏人尋掘。
真個詭詐,可恨已極!今日好歹也要尋出他來,帶回山去,用我本門天魔大法祭煉,叫他在煉多年已成道的元
接着門下僧衆也都跪伏在地誦起經來。
自己跪處,正當上座大師兄明照夜課唪經之所,正自含笑相待,口中并已喃喃不辍,隻得惘然禮拜起立,回房自去打坐。
原意夜課畢後,再去跪請明示。
打了兩個時辰的坐,子夜已然過去。
忽聞異香由外傳來,耳聽前殿梵唱之聲越益嚴密,覺與往夜不類。
擡頭一看,前殿已被紅光罩滿。
情知有異,慌不疊地飛身趕往前殿一看,禅師業已換了法衣,端坐示寂。
門下衆弟子共是六人,也都法衣列坐,口誦佛祖出世真言,梵唱正和,神态甚是端肅,看神氣連衆弟子也一齊同去。
先時聞語心驚,萬不料這般快法,不覺又是傷心,又是着急。
忙一鎮靜心神,恭恭敬敬跪行入殿,匍匐在地,眼含痛淚,口稱恩師。
剛要往下說時,禅師忽然睜眼微笑道:"适才話已說完,你自謹慎照此做去,玄門一樣也成正果,何必這般作态則甚?速去勿留。
" 說完,隻"咄"了一聲,滿殿紅光金霞閃閃,花雨缤紛。
衆弟子梵唱盡息,各人臉上都有一片紅光升起,一瞥即逝。
再看禅師師徒六人,俱已化去。
想起多年師父、同門相處的恩義,由不得一陣心酸,哭出聲來。
正瞻仰法體,撫膺悲恸間,忽聽地底隆隆作響。
猛想起法體已各用真火化去,并未備有盛殓缸壇。
建造此殿時,距今不過兩年,禅師曾有歸宿于此之言。
并且全殿俱仗禅師法力,運用本山空石建成。
地下震動,想是早已行法,要連殿帶七尊法體一齊埋入地内。
那兩封柬帖,也不知放在哪裡。
這時地下響聲愈洪,震撼愈烈,明知地将陷落,滿腹悲思,仍在跪伏瞻拜,兀自不舍就去。
待不一會,倏地一道金光,起自禅師座前,猛覺一陣絕大力量迎面沖來,自己竟存身不住,由地下被它撞起,直擲出殿外老遠。
才一立定,金光斂處,再看殿上石門已合,又是一大團金光紅霞升起,異香缭繞,沿着殿的四圍陷成一圈,地底仍舊隆隆響個不住,全殿就在這百丈金霞籠罩中,緩緩落了下去。
等林寒跪叩起身,地底響聲頓歇,金霞漸隐,殿已不見,變成了一片石地,毫無痕迹可尋。
原存身所在,卻放着兩封柬帖。
拜罷拾起一看,一封是與芬陀大師的;另一封不但外面标明年月,還注着開視地頭。
寺中連林寒一共是八人,禅師師徒同時坐化,剩下林寒一人,無可留戀,法體又經大師行法葬入地底。
隻所餘殿房系經大師師徒在此苦修多年,就着本山木石泥土親手建造。
全廟共有大殿三層,俱供有佛菩薩像。
此外尚有七間禅房,一個偏殿。
甚是莊嚴堅固。
自己一走,日久廢置,豈不可惜?獨自在寺中望空哭拜了幾次,想不起兩全之策。
第二日中午,正在哭拜,忽見山門外走進一夥僧人。
為首一個老和尚,生得身材高大,慈眉善目,身着法衣,手持禅杖。
身後随定的六個和尚,也都容止莊和,面有道氣,一同緩步走來。
林寒看出不是常人,方要上前請教,為首老和尚隻一合掌,便率衆往内層大殿中走進。
林寒連忙跟入,見他師徒先朝殿中佛像禮拜了一陣,竟往禅師師徒日常打坐用功的蒲團上坐下,同把眼皮一合,打起坐來,仿佛這寺原是他們的一般。
人數也恰一個不多,一個不少,共是七人。
林寒雖知這些和尚必有來曆,總想問個明白。
見他們不理不睬,公然想要占有的神氣,未免有些心中不服。
表面上卻不露出,上前恭身請問道:"老禅師哪座名山?何處寶刹?上下怎麼稱呼?因何駕臨荒山小寺?尚乞指示一二。
"那老和尚合掌低眉,兀自坐在那裡,仍好似全未聽見。
林寒連問三次,不聽答應。
暗忖:"佛門弟子,也不是全不講理法。
師父師兄們全都坐化,這寺原應自己承襲。
就算我奉命離山,遠行在迩,正愁此寺無人照管,你如是有道高僧,請還怕請不到,來得原好。
但寺這時終是我的,和我要,也應說明來意,好言相商。
怎的我越卑下,他們倒反客為主,連理也不理?" 越想越沒好氣,正待發作,猛覺前面禅師坐化殿宇沉落的廣院中,似有破空之聲飛墜。
接着聽見兩人說話的聲音,枭聲語氣,甚是刺耳,好似以前在哪裡聽過。
不禁心中一動,丢下那些和尚飛出,隐身二殿牆角,探頭往外一看。
隻見故殿原址站着兩個異派旁門之士:一個正是五鬼天王尚和陽;另一個中等身材,蠻僧打扮,秃得連眉毛都沒有一根,相貌狠瑣,腰佩法寶囊,背插雙刀和一根幡幢。
二人背向自己,正在談話。
先聽五鬼天王尚和陽道:"昨日在毒龍道兄洞中用晶球視影,察看老賊和尚近作何事,明明見他同了幾個孽徒一齊坐化。
後來殿中走進一個俗家少年,忽然光華湧起。
底下便看不見分曉。
我算定老賊師徒已然坐化,想起當年之仇,今日特地約了你來,取他們師徒的遺骨,回山煉寶,兼報前仇。
怎麼到了這裡,全不見那座石殿影子,是何緣故?"那秃子答道:"這裡并無絲毫遺迹可尋,莫非他師徒在旁的地方坐化了麼?"尚和陽道:"适才我們在空中飛落時,看見全廟孤零零隻有這一座殿,與晶球所見不類,原也疑心有變。
下來一看,那山門情景,與院中這些樹木山石,無一不與昨晚所見相合。
隻那座殿,卻不知去向。
此寺是他多年盤踞之所,從不輕易全數離開。
坐化決已無疑,隻不知使甚法兒,将劫灰藏起。
今日好歹也須尋出他的下落才算。
" 當初五鬼天王尚和陽行經山下,劫取陰胎,被禅師趕去,救了垂死的孕婦,打了他一禅杖,幾乎打死。
林寒随去,雖未露面,卻看得明白。
知他當時僥幸逃生,仍然記恨前仇,乘着禅師師徒化去,前來報複,不禁怒從心起。
本要出去會他,繼一想:"後殿那七個和尚,來得甚是奇突。
适才過這頭層殿時,好似見老和尚用禅杖在地上略微摸劃了一下,以為事出無心,沒有在意。
五鬼天王乃旁門左道中能手,同來秃子雖未見過,也似不是凡庸。
全寺大小也有三層,一二十間殿房,到了他眼裡,卻隻看見這一點地方。
即使藏法體的故殿,事前有恩師法力封鎖,他看不出,怎連後邊殿房也自隐起?"想了想,來人已落下風,恩師必有部署,決讨不了便宜,還是暫不出去,看他有何伎倆使出來,再行相機應付,說也奇怪,尚和陽和那秃子不住口誦番咒,兩手掐訣,将魔教中極厲害的禁效之法全使出來,院中通沒絲毫動靜,看神情煩惱己極。
後來秃子又說:"賊和尚師徒遺蛻,許不在此地,埋藏寺外。
"尚和陽道:"這絕不會,休說晶球視影,看得他明明白白,不會差錯。
便是賊和尚,平日以為他煉的是禅門正宗,上乘佛法,把一切釋道各家門戶全不看在眼裡,何等自負,豈有在他去時,做那掩藏畏人之事?我想仍在此間,定是用那粟裡存身的金剛禅法,将軀殼埋葬。
表面上仍作為生滅都在此地,并不畏人尋掘。
真個詭詐,可恨已極!今日好歹也要尋出他來,帶回山去,用我本門天魔大法祭煉,叫他在煉多年已成道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