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八回 雲騰鶴舉 飛劍斬毒虺 電掣雷轟 神光殲巨憝

關燈
居此多年,全無事故,倘若從此多事,豈不是你鬧出來的?"另一人接口道:"師兄你少說這些話,上月不也是我用燈光,将那姓楊的女子引進來的麼?雖然她會參天龍禅,奈何她不得,沒降伏,到底得了她一枝靈藥,你和師父分服之後,不是還誇我機警麼?昨天大頭神又示兆,我才照樣辦的,今天引了人來,又沒吃虧,怎倒埋怨起我來了?祖師兵解時,曾命師父逃到這裡安身,再三叮囑,百年後方可出世,隻不當人前說話,萬萬無事,否則有禍。

    這裡不比内陵,你卻說了這一大套話,要有外人混進來聽去,不正是犯大忌麼?"那怪物道:"你說我,那你不是也在說話麼? 那女子已被困住,哪有外人在此,怕些甚麼?" 另一個道:"你倒說得好,昨日那幾個小鬼如在此,你看得見麼?事也真怪。

    前聞人言,這裡古屍厲害非常,以前凡在本山左近修道的人全被害死,連白陽真人都幾乎吃了他們的大虧。

    後來雖經白陽真人用法術将他們制住,因他們已經得道幾千年,終于還是消滅不得。

     隻在中洞原墓道外設下禁法與靈木之陣,并和鸠後之子約定,不能越過那兩層木栅。

    另外在墓碑前立了一塊警碑,以防萬一有人誤入而已。

    由此他們雖然斂迹多年,因為洞中藏有三千年靈油,與天皇氏所煉兩柄金戈,太已啟人觊觎,難免有各派中能手來此盜取。

    他們仗有前約,巴不得有人來犯,才稱心意,哪肯放過?凡來的人,俱難幸免,十有九死在金戈之下。

     末後來的人數越多,死的也越多。

    才經佛教中的白眉和尚奉了師命,将外洞封閉,也不過是百十年間的事。

    他們既專與生人為仇,新近又與左鄰唐虞四兇中的窮奇之家相通,經過三年苦戰,一旦釋兵修好,成了一黨。

    同時封洞禁法,又為蟄龍行淫所污,再加一次地震,重新開放,他們聲勢益發浩大。

    那年我師徒四人亡命投止,原以為未必能以容納。

    怎會頭天剛到,小神便來自請訂交,不久引去,拜見鸠後,還得了它們不少好處?起初我暗中還在疑慮,不定哪一天發生禍事。

    如今相安多年,情同一家。

    鸠後因以前與白陽真人對敵,打去道行,傷了元氣。

    不似小神當時見機,早早逃歸墓穴裝死,得保無事。

    當年隻以靈胎示兆,難得起身。

    可是他平日最能前知,怎麼昨天來的那幾個似人非人的小麼魔,你向它靈前叩問,它卻毫無示兆呢?莫是有甚麼不好?"那怪物道:"現在正有外人入網,誰能保它?倘設尚有餘黨,這些話豈是随便說的?就是無事閑談,也得有個分寸。

    可見畜生終是畜生,不明事理,還不與我住嘴!"另一人似已發怒,剛要回答,忽聽遠遠有極尖銳的哨聲傳來,怪物忙道: "師父在喚人呢,我們快去,就便看看神寝中被困的那個女子就擒沒有。

    " 咪咪、玄兒忙探頭往碑後一看,因為近在咫尺,又是以靜視動,比昨日自然要看得略清楚些。

    見金光之下,隐隐似有一個毛人影子。

    那怪物仍和昨日所見差不了多少,身子比那毛人高出好幾倍,兩隻腿腳又細又長,看不出它的上身。

    兩個并在一處,正一同往前面洞的深處跑去。

    因知師父被陷,好生憂急,當時激于忠憤,也顧不及利害艱危,競自一提氣,急行如飛,跟蹤趕出裡許之遙。

    前面二怪忽往右側一轉,兩小也緊随它們身後,進沒幾步,似入了一層門戶。

    忽見一片昏茫茫的毫光,目力所及,居然能以辨物。

    定睛一看,屋甚寬大,四壁和中央屋頂,各懸着一根火炬,火焰都有碗大,熒熒欲流。

    也能見物,隻是黑氛若雲,仿佛甚厚,圍着光頭數尺以内,盡是一圈趕着一圈的黑暈窩,恍如急漩钊轉,無盡無休。

    靠左側有一高大石門,近門貼壁石榻上坐着一個人,紅臉,絡腮胡子,生得又瘦又長,坐在那裡,比立着的人還高出一頭,手裡正抱着一個容态妖冶的少婦在說話。

    兩小所随的妖人,到了室内光盛之處,才漸漸現出它們的身形。

    那用爪抓地疾行的,雖然口吐人言,并非人類,乃是一隻略具人形的怪鳥。

    身高約有兩丈,人面鷹喙,目閃碧光,滴溜溜亂轉。

    秃尾無毛,兩翼一張,像是人手。

    兩隻腿自膝以下,粗才徑寸,高達一丈三四,占了身長的一多半,看去堅硬如鐵,爪和鋼抓相似,厥狀至怪。

    另一個通體生着寸多長的白毛,眼圓鼻陷,凸嘴尖腮,身後長尾上翹,看去頗似猴子。

    身量不高,卻能蹑空禦虛而行,手裡的光也是一根極小的火炬。

    兩怪剛一走到男女怪人面前,那紅臉胡子說道:"我此時有事,不能離開。

    适才袖占一卦,今日來的敵人不止一個,還有兩個同黨,俱是我徒弟的克星,不可大意。

    你兩個速往内寝,看敵人成擒與否。

    你二位師伯性情古怪,每次總要把來人戲耍個夠,方行下手。

    今日如照舊行事,大是不妙。

    如見敵人尚在抗拒,一面發暗号請你師伯速起;一面急速退出,将法壇上留香點起備用,再報我知。

    我已囑咐你的師姊,即往壇上行法。

    石門已閉,她不知開啟之法,任是飛劍厲害,也須竟日之功,才能攻穿。

    這裡是惟一出口,雖有我在此防堵,但是她那劍光頗非尋常,到底還是無事穩妥。

    去時,可隐身甬壁之後,暗中探看行事,不可被敵人看破,以防她發覺,由此沖出。

    "兩怪領命,應了一聲,便往門中飛去。

     兩小因時機緊迫,難得知道師父下落,不暇再聽下去,連忙跟蹤而入。

    進門乃是一座高大甬壁,随定兩怪沿壁前進,約行十多丈,一邊的石壁忽斷,現出外面的星光。

    見兩怪業已止步,往外探頭偷看。

    又聽金石交觸之聲,彙為繁響。

    忙繞将出去,便到了雲鳳受困之所。

     一眼看見雲鳳身劍合一,正與許多長大妖人力戰,不時往石門上沖去,情甚逢遽,不由大驚。

    正苦無法近前,忽見甬道内似有一線光華,朝當中石榻上長大古屍射去,一會,古屍便自漸漸坐起。

    先前動手的妖人都停了戰,過來朝着榻前拜倒。

    雲鳳也住了手,回身禮拜通白。

     兩小心中好生不解。

    猛一眼看見雲鳳剛拜下去,躬身默祝,榻上古屍竟将榻旁弓箭拿起,對準雲鳳便射。

    咪咪救師情急,也忘了使用法寶,竟由左側飛身上去,對準箭杆就是一掌打去。

    這時箭剛離弦,榻上古屍并未覺出暗中有人,吃這一下,将箭擋歪,失了準頭,竟往斜刺裡射了出去。

    雖未将雲鳳射中,可是咪咪的手一觸到箭上,立時涼氣攻心,渾身抖戰。

    暗道一聲:"不好!"強自掙紮縱開,業已支持不住,滾落榻下。

    幸而玄兒本要上前,緊跟在後,一見咪咪暈倒,知勢不佳,忙一把搶抱起來,先向東路縱開,出聲示警之後,再向右縱去。

    那古屍見那箭離弦,隻覺被甚麼東西打了一下,便行射歪,方自奇怪,忽聽有人小聲喝罵,向敵人報警,方知還有餘黨隐身在側,心中大怒。

    一面仍持弓箭去射敵人,一面抓起一把石子,朝語聲來處打去。

    玄兒早知有此,業已抱着咪咪縱向一旁,覓好隐身避險之處去了。

     雲鳳同時也已警覺,當下行法,看出兩小所在,不由驚喜交集,忙身劍合一,飛上前去,挾抱過來,向玄兒問知就裡。

    一聽說墓中屍靈乃是古昔兇頑,不由大怒,這還有甚顧恤,便大喝道:"大膽妖屍,無知腐骨,竟敢如此猖撅,今日是你劫運到了!"随說随将手中飛針發出,一溜火光,夾着殷殷雷聲,直朝榻上古屍飛去。

    玄兒見師父動手,也将歸元箭發出。

    眼看兩件法寶先後飛到,忽然一陣怪風,兩邊釜油中的燈光全都熄滅。

    光華倒映處,榻上古屍業已不知去向。

    接着一片玉石相觸之聲,琤縱雜鳴。

    先前那些旁立屍靈俱在黑暗中持着器械,蜂擁殺來。

     雲鳳便運轉飛劍、飛針迎敵。

    這次是除惡惟恐不盡,顧忌全無。

    劍光雷火所到之處,那些屍靈連同所使器械,紛紛傷亡斷碎。

    殺了好一陣,雖覺步履奔騰之聲逐漸減少,可是那殘餘屍靈甚是頑強,盡管遇上劍光便即傷亡,仍是不肯逃退,一味奮勇殺來。

    墓穴奇黑,除卻劍光照處丈許方圓以内,簡直不能辨物,也不知敵屍還剩多少。

    後來漸覺敵勢愈稀,估量還有六七個未倒的,卻是狡狯異常,不似先前那些魯莽,滅裂得快,追東西來,追西東來,仗着地黑,雲鳳竟難得手,好不容易才能傷着他一個。

    猛一動念:"屍靈已滅十九,剩這幾個轉輪般盡和自己逗弄,既不戰,又不退,為首古屍卻又隐去。

    聽玄兒說,還有一個妖人同三個徒弟、兩個厲害古屍,為何不見出面,莫非故使緩兵之計,另有玄虛?先時不願沖出,原想斬妖除害,觀察目前情勢,甚可疑慮。

    據玄兒偷聽之言,當初白陽真人尚且沒奈他何,為首古屍必非易與。

    墓穴又如此奇黑,自己末學後輩,僅憑一劍一針,還挾着兩個小人,莫要中了道兒,後悔無及。

    古屍既喪許多黨羽,必不甘休,何不将他引向洞外光明之處動手除去,以免被他仗着地利,占了便宜?"想到這裡,知道出路就在榻側不遠的壁間甬道,悄命玄兒收回飛箭。

    因路口還有妖人在彼伏伺,故意口中大罵:"不将妖屍斬盡殺絕,決不退出! "一面運轉飛劍、飛針,又追尋敵屍,人卻漸漸飛向榻側,借劍上光華端詳出路。

    罵聲甫歇,便聽外面又是幾聲極尖厲的冷笑。

     雲鳳原非膽怯,不知怎的,每次聽那笑聲,總覺有些肌膚起栗。

    料知是在嘲笑她說狂話,必是陰謀毒計。

    笑聲既作,發動必速,心中一驚,更不怠慢,劍光照處,影綽綽見壁間的牆果有一段凸出,再一拐便是甬路出口。

    手一招,收回飛針,倏地轉身,連人帶劍飛将出去,居然通行無阻。

    轉瞬見有光明透進,便照有光之處飛出。

    剛一飛進兩小來時所經妖人居室以内,便見迎面一座法台,法台上站定一個紅面妖人,對着一座爐鼎下拜。

    适間所見榻上古屍和一個赤身披發的女子,俱都在側。

    那油釜中的幾朵星光,也移向台口,高懸在上,照得四壁通明。

    妖人一見雲鳳逃出,好似大出所料,又忙又驚,伸手便向爐内去抓。

    說時遲,那時快,雲鳳一見這般情形,料知行法害人,剛照面便将飛針先朝古屍打去。

    接着飛劍光直取妖人。

    妖人猝不及防,手正伸向爐内,法寶還未抓起,雲鳳飛劍已繞身而過,斬為兩段,屍橫就地。

    那赤身女子見勢不佳,剛縱妖風飛起,被玄兒冷不防一箭飛去,當場結果。

    再看古屍,飛針過處,倏又隐去,雖然得手,古屍難傷,終是大患。

    心想将法台毀了再走,師徒二人劍、寶齊施,先毀那座爐鼎。

    針、劍光華剛到爐上,隻聽一片爆音,飛起一大團濃煙,隐挾奇腥之氣,被劍光一絞,立即飛散。

    雲鳳師徒方要飛出,一眼看見台側挂着一件瓦器,形式奇古。

    雲鳳不問青紅皂白,撤手一針,雷聲過處,炸為粉碎,晃見光亮一閃即逝。

    毀完法台,正待飛出,忽又一陣陰風,星光全隐,僅剩四角和中央所懸的五根火炬,室内立即昏黃,僅能辨物。

    惟恐又蹈前轍,剛待飛出,耳聽右壁以内一聲慘嘯。

    回頭一看,一隻奇怪大鳥破壁而出,疾如箭射,徑往外面飛去。

     玄兒忙喊:"師父快放飛劍,那便是妖人的怪物徒弟。

    "已是被它逃走。

    就在這驚忙一瞬之間,猛又聽壁内有一女子聲音喊道:"那一位道友,外面出路已斷,古妖屍窮奇設有厲害埋伏。

    我等恐非其敵,非将它引出,不能得手。

    請随我由此出去吧。

    "接着一道金光飛到,現出一個年約十四五歲的道裝少女,身背劍匣,腰帶革囊,英骨仙姿,美如天人。

    雲鳳先還當這裡不會有甚生人,又是古屍詭計。

    及見來人現身和所用劍光,竟是五姑所說正派中的能手,立時改容答道:"道友何人,怎得在此?"少女答道:"事在緊急,此非善地,不及細談。

    我是姑蘇楊瑾,快随我先出要緊。

    "說時一口南音,甚是清婉。

    雲鳳未及回答,楊瑾早将手一拍革囊,立現一團銀花,其明逾電,先往壁内飛去,随即舉手一讓。

    雲鳳忙催劍光,一同飛入。

    裡面乃是一間極陰森黑暗的大地穴。

    銀花飛到壁上面,隻聽叭嚓嘩剝一片爆裂之聲響個不歇。

    銀雪流輝中,壁石墜落,紛如飛雪,晃眼工夫,已開通出十丈深廣。

    真個山崩地陷,無此神速。

    不多一會,半裡多厚的山石,便已穿透。

     二女剛一同飛出險地,隐隐聞得身後厲聲噍噍,甚是刺耳。

    雲鳳回頭一看,一團煙霧,簇擁着一張似人非人的怪臉,頭前腳後,平飛追來,怒目闊口,獠牙外露,霧影中也看不見他的身子。

    仿佛手上拿着一張大弓,搭箭要射。

    正待回身飛劍迎敵。

    楊瑾已回手朝後一揚,立時便是三點赤紅如火,有拳頭大小的光華,朝那怪臉打去。

    便聽"哇"的一聲怪叫,又冒起一團黑煙,滾滾突突,比前更濃出好幾倍,簇擁着怪臉,往洞内退去。

    同時又現出一張大口,口裡面飛射出無數金星黃絲,正擋那三點火光的去路。

    楊瑾定睛一看,不禁吃了一驚,忙将手一招,收了回來。

    這時玄兒在雲鳳脅下看出便宜,竟不等招呼,将手中飛箭發出。

    等楊瑾收回法寶,想要喝止,已是無及。

    一道光華過處,直射入大口之中,如石投海,杳無聲息,那大口也就此隐去,隻剩了新辟的那個洞穴。

    玄兒連用兩次收法,俱未收轉,急得直喊:"師父,弟子的歸元箭被那怪物吞去了。

    " 楊瑾先見寶光飛出,當是雲鳳所為。

    一聽小人說話,才知雲鳳還帶有徒弟,隐身在側。

     忙道:"你那法寶,許已消滅。

    此時速離險地,商量除妖要緊,别的暫時顧他不得了。

    "随說,用手一招雲鳳,飛身而起。

    雲鳳隻得相随飛身,一同脫開崖頂,直飛出谷,方行落下。

     途中遙聞墓穴中怪聲大作,又尖又厲。

    落地時見楊瑾面上好似驚容乍斂,也未将妖人引出追來,好生不解。

    正要開口,楊瑾道:"不想這些古魅如此厲害,難怪當初白陽真人收他們費事。

    我被困墓穴之中業已多日,多虧道友機警神速,在他妖法将舉未舉,危機瞬息之際出其不意,斬卻妖人師徒,去了他的羽翼,破去禁法,将小妹放出。

    先還隻說有道友仙劍,隻須将他引出,便不難合力除他。

    可惜月前因事耽延,去遲了一步,窮奇果将軒轅聖帝至寶偷到此間。

    如非家師早示玄機,預有吩咐,即使當時破壁飛出,得免于難,恐怕也和令高足一樣,法寶難免不受損毀呢。

    " 雲鳳問故,楊瑾道:"穴中為首屍靈,原隻兩個,乃上古山民之君。

    老的一個,名叫無華氏,原也不算惡人。

    隻因乃子戎敦禀天地乖戾之氣而生,自幼即具神力,能手搏飛龍,生裂犀象。

    三野之民,俱都蠻野尚力,因此父子二人俱受國人敬畏,并不以他殘暴為苦。

    此時正當軒轅之世,蚩尤造反,驅上古猛獸玄牦作戰,将不周山天柱寶峰撞折,殘損了無數珍物。

    後來蚩尤伏誅,戎敦與蚩尤交好,曾與逆謀,也被軒轅捉去,辇地為牢,囚了他三年零五個月,經乃父服罪泣求,始行放歸。

    戎敦生性暴烈,認為奇恥大辱,平日越想越慚恨,扶病就道,甫及國門,便自氣死。

    乃父無華見愛子身死。

    憤不欲生,每日悲泣怨悔,不到一年,也就死去。

    新君繼位,原是他的一個權臣,名喚北車,奸詭兇頑,借口感念先王德威,設下毒計。

    就在這白陽山,古稱無華穴内,為他父子築了一座絕大的墓穴。

    所用人工,達于十萬有奇,使國中智勇之民,全都役于王事,無暇旁及,他好做那安穩的君主。

    興工三日,先修成了墓穴,把前王所有親近臣人,全都禁閉在内,對人民卻說是他等自願從殉。

    工事達十七年之久,始将全墓道建成。

    這時業已舉國騷然,最終仍死于暴民之手。

    隻便宜了無華氏父子,因葬處地脈絕佳,他父子又非常人,年代一久,竟然得了靈域地氣,成了氣候。

    起初他父子如向正處修為,本可成一正果。

    無奈乖戾之性難改,終于成了妖孽,專與好人為難。

    從他父子死去滿二千一百年後,便逐漸出穴為害。

    附近修道之士,遭他傷害的,往古迄今,也不知有多少。

    所幸老的雖然縱子行兇,尚能略知善惡之分,隻許乃子在本山五百裡方圓以内殘害生物,洩那千古無窮之恨,卻不許他超出五百裡以外,以免多行不義,自膺天罰。

    父子二人,還為此争鬥,否則其害更是不堪。

    直到白陽真人來此修道,才用大法力,将他父子重行禁閉穴内。

    因其氣運未終,仍是無奈他何。

    新近數十年間,他因墓門難出,隻得作個萬一之想,打算由墓中穿通地脈,出去求救。

    這其間,他父子着實也耗去了不少心力,居然被他遠出數百裡之外,驚動了四兇中窮奇的幽宮。

    兩下裡先是苦戰多日,末後竟打成了相識。

    同時又收納适才被殺的妖道師徒為爪牙。

    三下裡同惡相濟,破了白陽真人禁法,由此如虎生翼,惡焰複熾。

     "小妹來時,家師曾說,這三個古屍久未出世為害,隻因有着兩層顧忌:一層是無華氏生前坐下有一神鸠,當年曾仗着此鸠,威震百蠻,神異通變,厲害無比,因此又叫做鸠後。

     當無華氏未死以前數年,那神鸠忽然生了奇病,一息奄奄,終日瞑目,仿佛将斃,一直也未痊愈。

    無華氏死後,那權臣知此鳥除故君父子外,性暴嗜殺,無人能制,恐異日愈後為患,便将此鳥随定諸臣工一同殉葬。

    那鸠入了墓穴,便蹲伏内寝石穴之中,直到無華氏父子成了氣候,始終不死不活。

    後來無華氏年久通靈,才算出它無心中吃了一株仙人廑,昏醉至今,不但未死,心中一樣明白。

    這多年來,每日都在冥心内煉,服氣勤修,年時一到,立即複原,比起從前,何止厲害十倍。

    隻現時身子僵硬,不能鳴飛騰撲罷了。

    靜中細一計算,那仙人廑服下一片,不論人禽,俱要昏醉僵死過去五百年之久。

    此鸠所服葉數,距今還有七年,便可出世。

    不過它潛伏石穴之内已數千年。

    身未複原以前,萬萬動它不得。

    無華氏本人因與白陽真人鬥法苦戰,毀卻好些法寶,還被傷了元氣,打落道行,神靈雖在,軀體若死。

    要在穴中借那地靈之氣,二次修煉,距今算起來,也還有三五年,方能形神俱固,自在遊行。

    二層是戎敦、窮奇各有一次天劫未滿。

    因墓穴中地利絕佳,又有兩釜數千年的靈油和那幾盞神燈均具無窮妙用,為天魔所最畏忌之物。

    恰巧妖道金花教主鐘昂父子,因往東海三仙處盜藥,被妙一真人齊師叔所殺,死前借血光遁法,逃回青田山。

    知他那一教為惡多端,自己死後更不為正派所容,蔔了一卦,算出此地可以藏身。

    便命乃子鐘敢帶了三個小妖黨,投到三屍墓中。

    兩下裡本就氣味相投,再加鐘敢會煉生肌固魂之法,更合妖屍大用,于是結為死黨。

    每日各自用功修煉,準備七年之後,修煉成功,再行大舉。

     "家師說小妹修道日淺,寸功未立,正好乘此時機,前去除妖。

    行時又再三叮囑,說小妹此行,吉兇參半,有禍有福。

    無華氏父子,此時雖不便離山,不至為害。

    窮奇伏誅數千年間,機變異常,從未受過甚麼災害,不時私離墓穴,以作惡害人為樂。

    他知軒轅聖帝陵寝中藏有一面昊天寶鑒和一座九疑鼎,都是宇宙間的至寶奇珍,已經謀竊數次,雖未得手,并不死心。

    這兩件寶物,藏在聖帝陵寝内穴拱壁之中,有聖帝神符封鎖,外加曆代谒陵的十六位前輩真仙所加重重禁法,本來無論仙凡,俱難劫取。

    但是近年聖帝神符已失靈效,正該寶物出世之時。

    恰巧那妖道手下有一怪鳥,平日以屍為糧。

    爪喙勝逾精鋼,專能穿土入石,下透黃壤;妖道又會一套石遁妖法,能避開前後墓道所設禁法,由側面遠處攻入。

    兩惡既合,勢必再起貪欲。

    同謀複往劫取。

    此番去白陽除妖以前,可先期趕往聖陵,谒拜禱告之後,用家師靈符仙法護身,徑用土遁由墓門入内,取了二寶,再往白陽,萬無一失;否則功雖終于必成,恐難免旬日災厄了。

    也是小妹大意,命中該遭此劫,行至中途,忽遇前世宿仇,橫加阻礙,當時氣盛,忘了家師叮囑,沒有暫避一時,不與計較。

    兩下争殺起來,連與鬥法三日,方行得手,還未過家師前說的日限。

    我以為妖屍窮奇垂涎此寶已數千年,俱未得手,短短三日工夫,不見得便被盜去。

    誰知到了聖陵,費了許多心力,方行入内一看,不但二寶全失,四壁略有殘破痕迹。

    出陵見一柬帖,乃舊友白谷逸所留。

    才知窮奇已在三日前,仗着妖法妖鳥,将寶盜走。

    他受東海玄真子所托,辦一要事,行至那裡,看出有異,運用玄機一算,才知寶物已失。

    窮奇盜寶之時,本還想殘毀聖陵,幸得壁間埋伏發動,神弩齊發,才将它驚走。

    因知我随後必去,特地留柬代面,并囑速來,他辦完那樁要事,或能趕來相見。

     "小妹自恃兩世修為,靈根未混,又從家師學了金剛、天龍諸般坐禅之法,還有随身的許多法寶,沒有熟計深思。

    一到此,見洞内有數點星光閃動,當是妖屍弄鬼,冒然追去,連破了他兩重妖法,和道友一樣,由黑霧中闖入内穴,殺了許多殉葬古屍。

    方覺他們無甚伎倆,誰知那些殉葬古屍早為白陽真人誅戮,并未複生,乃是受了妖法驅使,用作誘敵之計。

    眼看殺光,忽見榻上古屍坐起,剛發劍光上前,便被窮奇和妖道在黑暗中用颠倒五行挪移大法,将小妹困入一個石穴之内。

    更由妖道設壇,将本身元神虛禁起來,脫身不得。

    幸而見機還早,一覺出情勢不佳、立時盤膝坐禅,外用飛劍護身。

    雖然他台上鎮物不去脫身不得,但隻是邪教中的借物虛禁,坐禅一日,不為所破,仍是無可奈何。

    所惜應變倉猝,把放出去的幾件法寶和途中采得的一株仙草,俱被他們奪去。

    法寶當能珠還,那株仙草必為分服無疑的了。

    連困許多天,靜中觀察妖黨動作,俱得深悉。

    但是元神受了虛禁,在石穴中雖然受困,還可運用禅功,抵禦一時。

    如出石穴,他将鎮物行法一毀,便即裂體而死。

    昨日正在悔恨,不該冒昧行險,沒有深思,聽妖道、妖屍談論,又有幾人為神燈所誘,誤蹈危境。

    隻因每次來人,他等都要守着當年白陽真人的信約,不過神木、警碑深入,不肯下手。

    來人看似無甚法力,卻都善于隐身,又極機警,稍見不妙,即行隐去。

    因這一遲延,再略微大意,等到妖道命他們出追,已被逃走。

    歸報來人語聲步聲頗為細碎,不似生人,以為是山中木客靈藥之類,初學人形變化,算計下次必來。

    還吩咐妖黨随時留意,務要生擒。

    今日正該用妖焰煉那鎮物之時,便聽他們在說适才來一女子,劍光甚是厲害,已被戎敦、窮奇誘入内穴。

    正商量用極厲害的妖法困陷來人,道友已乘其不意,飛将出來。

    按說妖屍有數千年修煉,固不好惹;便是妖道師徒,均非弱者。

    也是妖道命該遭劫,道友出來時,他正在行法緊要的當兒,道友又是二寶齊施,使得他們措手不及,隻戎敦遁走,妖道師徒竟難幸免。

    妖道一死,妖法無人主持,小妹在穴中神光大旺。

    恰巧道友将他法鼎鎮物一齊毀去。

    元神無制,立即脫身出來。

     此時危險萬分,動作稍失神速,道友必也失陷在内,事便難說了。

    " 說時,健玄兩小為洞中巨聲所震,一見師父劍光,慌不疊的飛跑趕至。

    雲鳳命各将隐身之法撤去,現身出來。

    給咪咪口裡塞了一粒五姑賜的靈丹,漸漸蘇醒。

    正命四小上前拜見。

     聽罷前言,忽想起五姑曾說,曾祖姑淩雪鴻現已轉劫,托身在姑蘇七裡山塘一個姓楊的家中。

    此女恰好姓楊,看年紀不過雙十,卻說曾祖姑父追雲叟是他舊友,明明是她老人家無疑,不禁脫口說道:"道友既與追雲叟有舊,名分已高出雲鳳數輩。

    适聞姓楊,生在姑蘇,你老人家前生莫非姓淩,名諱是上雪下鴻,五十年前在開元寺兵解坐化的麼?"楊瑾驚道:"我原姓淩,如今小字淩生,便為的是這一層因果。

    你是怎生知道?"雲鳳慌忙下拜,口稱曾祖姑,說了前事。

     楊瑾聞言大喜,忙拉起道:"道家不比俗家,重在入門班列,所以你又可算我前生嫂氏崔五姑的門下。

    你對白道友用那尊稱尚可,我已轉劫易姓,如此稱呼,實有未便。

    彼此門戶不同,你以晚輩自居足矣。

    "雲鳳自然不肯,經楊瑾再三解說,方允僭稱師叔。

     楊瑾雖然前因未昧,道法高強,轉世年紀畢竟還輕。

    見了四小甚是心愛,與雲鳳更為莫逆,互稱奇遇不置。

    末後又談除妖之事,楊瑾說,三屍本有兩柄金戈,再加上軒轅二寶,着實厲害非常。

    雲鳳适斬妖道,一舉成功,由于對方輕敵太過,諸般都是湊巧,論道力決非對手。

    自己連受多日之困,元氣未複,須按師父坐禅妙法,稍自休養,再與雲鳳同往,有備于先,縱然不勝,也不至于二次失陷等語。

    雲鳳自然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