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四回 金鏡神光 同心求百寶 蹄涔滄海 無意失雙鹣
關燈
小
中
大
的法寶,件件精光射眼,有些連名稱都不知道,休說它的用處。
隻英瓊取寶時,忙着蓋那寶鼎,易、周二人未及細看。
此刻易靜等取出來一看,還未尋到合用之物,首先入眼的,已有兩件聞名未見的仙家至寶,希世奇珍。
方暗忖英瓊仙緣,真個不淺,正在欲羨,猛一眼看到英瓊手上拿着一塊并無光華,長隻七寸三分,類似一塊醒木的東西,上面古鏽斑斓,四邊隐有蓮花篆文。
要過來細辨那篆文,乃是"百寶珍訣"四字。
心中大喜道:"如我所料不差,我們所得寶物,名稱用法,俱在這小小寶物裡面了。
僥幸我還略知開法,且來試它一試。
"說罷,雙手合掌,按緊那匣的底面,運用玄功,一口真氣噴将上去,再将雙手一搓。
那匣是一抽蓋,便随手徐徐移動,剛剛露出一點縫隙,便從匣内射出一片金光。
易靜更不怠慢,聚精會神,運用神力,喝一聲:"疾!"锵的一聲,朵朵五色蓮花,從匣中飛出,一晃即逝。
匣蓋立時揭開,匣中現出薄薄一本小書,玉絹朱文,薄如蟬翼,約有三十餘頁。
書面四個篆文,與匣上相同。
書底下夾着兩道靈符和三把玉鑰,長才寸許。
翻開那書第一頁,便看出内中一道靈符,可以通過全洞,無論在洞中遇何險難,隻須将此符用本身真火焚化,自有妙用。
另一道卻是收符,也隻須同樣施為。
三人俱都喜出望外,因為忙着出去,也未細看後頁。
匆匆将各樣寶物藏起,所餘的一道靈符帶上,異書仍由英瓊收好,一同走向前面。
易靜先囑咐輕雲:"等靈符焚化,便即收了寶鏡,看是如何,相機行事。
"說罷,施展禁法,将靈符往前一擲,那符便懸在空中。
然後運用玄功,一口真氣噴将出去。
輕雲忙收寶鏡,火光一閃,靈符不見,化成一朵金蓮,上托一幢三丈多高,丈許方圓的金光,似要往前面青光層裡飛去。
易靜忙喊:"快随我來!"用手一拉英、雲二人,一同往金光中縱去。
三人便被那朵金蓮托住,朝前緩緩飛行。
所過之處,前面青光似波分雲散一般,紛紛消散。
不一會,已沖出光層。
到了門外一看,李甯坐在門側,正在盤膝入定。
三人連忙離開金光籠罩之下。
易靜見金蓮光幢仍是冉冉往前遊動,并未消歇。
知道力量絕大,如不收去,頭層洞門一切禁物,必被摧毀。
便将那另一道靈符取出,仍用前法,往光幢中擲去。
才一脫手,便聽霹靂般一聲大震,數十丈紅光飛向金光幢裡,兩下裡隻一混合,化成一片彩霞,恍如狂濤怒湧,直朝三人迎面飛回,其勢迅疾異常。
三人猝不及防,一見大驚,想要縱身避開,已來不及。
就在這危機一發之際,忽從身側又飛來一片祥光,将三人裹住,耳聽萬馬奔騰之聲,從頭上和身左右卷将過去,瞬息間沒了聲息。
祥光斂處,李甯已站在面前,三人才知那祥光是李甯所發。
驚魂乍定,僥幸俱未受傷。
回顧那二層洞門,業已關閉如初,毫無動靜。
各自上前拜見,互說取寶之事。
李甯道:"此事我已略知梗概,隻因你們行時匆忙,僅囑咐你們取寶之後再行救人。
我先時曾經略微參詳,知那被困男女于你們有不利之兆,事完之後,便無可奈何你們。
誰知我功力尚差,不能在片刻之間洞悉機微,以緻仍免不了給你們樹下異日的強敵,終為隐患。
等到你們入内,我算計還有好些時遲延,左右無事,才得潛心體會,默察前因後果。
方知那一男一女,乃西昆山散仙中數一數二的人物,入洞時已将各層埋伏用法力破去,為你們打通了不少難關,否則成功決無如此容易。
他們終因犯了聖姑禁忌,又加自恃心盛,洞中禁法生克循環,變化無窮,最後遇見先天庚金轉化後天癸水,将二人陷入法池之内。
他二人原是夫妻,你們進去時已經着迷,并無所覺。
此事原有兩種應付之法,可惜我事前不知,鑄成大錯。
一種是你們在法屏上發現他二人被困,不許出聲,徑往屏後取寶,成功出來時,再行施救。
他二人身在迷津,不知被陷,還在水陣中浮沉遊泳,不緻行法圖逃,發動禁法中所藏妙用,引起災禍。
他們也隻有感激之心,卻無複仇之念。
一種是你們将他們驚覺,他們狂呼救助,索性照瓊兒意思,當時救他們脫險,因他二人感恩,又早知藏寶秘密,必然指給你們二處藏寶之所。
寶物雖要被他們分去幾件,卻是多得奇珍,還交下兩個教外之友,也不為失計。
你們既已将人驚動,又不理他們。
等到取了寶,他們已力竭智窮,眼看元氣大傷,形神将亡之時,才行施救。
他們以為你們既然從容深入寶山,法力定非尋常,決不想你們未得寶鑰,雖知禁法來曆,也無此膽量,以身試驗,以為是成心如此捉弄。
他們氣量本狹,想起費了許多心思,死中讨活,給你們去享現成,還鬧得如此結果,怎不銜恨切骨?這兩條路任走一條,也可免患。
但等我詳悉,已無及了。
适才他二人出困以後,用千金神駝,沖門冒險遁出,又勾動了洞上禁法。
雖得闖過,因在池中耗損真元太多,不如進時容易,身受創傷,益發仇上添仇。
見我在此打坐,知是你們一黨,不問青紅皂白,打了我一下神木缽。
幸我坐時,有佛光護身,此寶無功,知非易與,才行負傷遁去。
" 英瓊道:"女兒聽到那女的号叫說藏寶地方共有兩處,如能相救出險,她可助女兒同去。
女兒還以為如若另有奇珍,爹爹不會不知,當她出言相誘。
又忙着出來,雖有救她之心,但易姊姊要取完了寶物再救,免得生事,便跟着進去,沒有管她。
照此說來,是真的了。
但是除那藏寶的鼎外,也曾細看,四壁空空,毫無朕兆,寶庫到底在甚麼地方呢?"李甯道: "易賢侄女之言,原本無差。
隻緣你們對我信心太過,我又是事前毫無準備,又因你們忙于回山,未加詳參,隻在你們探尋洞徑涉險未出時,分化元神,入内防護,無意中見題壁仙偈,隻知大略,不知内中底細,方有此失。
其實那另一寶庫,便在壁上聖姑遺像後面,開壁的便是鼎中朱蓮内所含那柄形如蘭萼的寶鑰。
你起初發現萼中藏的千載留音神偈時,隻須将那蓮瓣微微分開,便可取出。
你卻見那朱蓮可愛,動了貪心,想将它折了回來。
卻不知事前聖姑早有層層布置,相生相應,時機一瞬即逝,不可複得。
各洞中的寶鼎均有妙用,獨這東洞蓮萼藏有仙鑰,那朱蓮、寶鼎一體,怎容妄取?你隻管貪玩流連,錯過機會,被鼎内原伏的乙未青神之氣将鼎蓋吸去,嚴密蓋合。
你平日也頗有慧心,竟會迷于一時,始終在洞内未向二賢侄女提起,直到出來才向我說,已是無及。
否則你易姊姊精通道法,定能測透秘奧,二次入内用法術開了寶鼎,将寶鑰取出,扣壁取寶了。
出而複入,原無不可,偏又被逃人勾動禁法埋伏,你們無法出來。
借着仙箧藏符之力雖得通行,但是那符具大法力,無堅不摧,不收則全洞景物難免不遭毀滅;一用收符,洞門重新關閉,所有法屏上各種埋伏,重又借着此符相生相應的妙用,一一回了原狀。
以你三人之力,不遇機緣,再想入内,其勢難如登天。
仙緣止此,事由前定。
且将那本小仙冊取來我看。
"英瓊忙将小匣藏書取出獻上。
輕雲聞言,雖覺許多仙家異寶失之交臂,有些可惜,還不怎樣。
易靜卻不禁心中一動,盤算不置。
李甯看那小冊所載,除寶物名稱用法外,并有聖姑遺偈。
大意說鼎中百零九件寶物,均贈妙一夫人,轉行分配給門下女弟子。
英瓊所得最多,靈雲、輕雲、英男、若蘭、易靜、紫
隻英瓊取寶時,忙着蓋那寶鼎,易、周二人未及細看。
此刻易靜等取出來一看,還未尋到合用之物,首先入眼的,已有兩件聞名未見的仙家至寶,希世奇珍。
方暗忖英瓊仙緣,真個不淺,正在欲羨,猛一眼看到英瓊手上拿着一塊并無光華,長隻七寸三分,類似一塊醒木的東西,上面古鏽斑斓,四邊隐有蓮花篆文。
要過來細辨那篆文,乃是"百寶珍訣"四字。
心中大喜道:"如我所料不差,我們所得寶物,名稱用法,俱在這小小寶物裡面了。
僥幸我還略知開法,且來試它一試。
"說罷,雙手合掌,按緊那匣的底面,運用玄功,一口真氣噴将上去,再将雙手一搓。
那匣是一抽蓋,便随手徐徐移動,剛剛露出一點縫隙,便從匣内射出一片金光。
易靜更不怠慢,聚精會神,運用神力,喝一聲:"疾!"锵的一聲,朵朵五色蓮花,從匣中飛出,一晃即逝。
匣蓋立時揭開,匣中現出薄薄一本小書,玉絹朱文,薄如蟬翼,約有三十餘頁。
書面四個篆文,與匣上相同。
書底下夾着兩道靈符和三把玉鑰,長才寸許。
翻開那書第一頁,便看出内中一道靈符,可以通過全洞,無論在洞中遇何險難,隻須将此符用本身真火焚化,自有妙用。
另一道卻是收符,也隻須同樣施為。
三人俱都喜出望外,因為忙着出去,也未細看後頁。
匆匆将各樣寶物藏起,所餘的一道靈符帶上,異書仍由英瓊收好,一同走向前面。
易靜先囑咐輕雲:"等靈符焚化,便即收了寶鏡,看是如何,相機行事。
"說罷,施展禁法,将靈符往前一擲,那符便懸在空中。
然後運用玄功,一口真氣噴将出去。
輕雲忙收寶鏡,火光一閃,靈符不見,化成一朵金蓮,上托一幢三丈多高,丈許方圓的金光,似要往前面青光層裡飛去。
易靜忙喊:"快随我來!"用手一拉英、雲二人,一同往金光中縱去。
三人便被那朵金蓮托住,朝前緩緩飛行。
所過之處,前面青光似波分雲散一般,紛紛消散。
不一會,已沖出光層。
到了門外一看,李甯坐在門側,正在盤膝入定。
三人連忙離開金光籠罩之下。
易靜見金蓮光幢仍是冉冉往前遊動,并未消歇。
知道力量絕大,如不收去,頭層洞門一切禁物,必被摧毀。
便将那另一道靈符取出,仍用前法,往光幢中擲去。
才一脫手,便聽霹靂般一聲大震,數十丈紅光飛向金光幢裡,兩下裡隻一混合,化成一片彩霞,恍如狂濤怒湧,直朝三人迎面飛回,其勢迅疾異常。
三人猝不及防,一見大驚,想要縱身避開,已來不及。
就在這危機一發之際,忽從身側又飛來一片祥光,将三人裹住,耳聽萬馬奔騰之聲,從頭上和身左右卷将過去,瞬息間沒了聲息。
祥光斂處,李甯已站在面前,三人才知那祥光是李甯所發。
驚魂乍定,僥幸俱未受傷。
回顧那二層洞門,業已關閉如初,毫無動靜。
各自上前拜見,互說取寶之事。
李甯道:"此事我已略知梗概,隻因你們行時匆忙,僅囑咐你們取寶之後再行救人。
我先時曾經略微參詳,知那被困男女于你們有不利之兆,事完之後,便無可奈何你們。
誰知我功力尚差,不能在片刻之間洞悉機微,以緻仍免不了給你們樹下異日的強敵,終為隐患。
等到你們入内,我算計還有好些時遲延,左右無事,才得潛心體會,默察前因後果。
方知那一男一女,乃西昆山散仙中數一數二的人物,入洞時已将各層埋伏用法力破去,為你們打通了不少難關,否則成功決無如此容易。
他們終因犯了聖姑禁忌,又加自恃心盛,洞中禁法生克循環,變化無窮,最後遇見先天庚金轉化後天癸水,将二人陷入法池之内。
他二人原是夫妻,你們進去時已經着迷,并無所覺。
此事原有兩種應付之法,可惜我事前不知,鑄成大錯。
一種是你們在法屏上發現他二人被困,不許出聲,徑往屏後取寶,成功出來時,再行施救。
他二人身在迷津,不知被陷,還在水陣中浮沉遊泳,不緻行法圖逃,發動禁法中所藏妙用,引起災禍。
他們也隻有感激之心,卻無複仇之念。
一種是你們将他們驚覺,他們狂呼救助,索性照瓊兒意思,當時救他們脫險,因他二人感恩,又早知藏寶秘密,必然指給你們二處藏寶之所。
寶物雖要被他們分去幾件,卻是多得奇珍,還交下兩個教外之友,也不為失計。
你們既已将人驚動,又不理他們。
等到取了寶,他們已力竭智窮,眼看元氣大傷,形神将亡之時,才行施救。
他們以為你們既然從容深入寶山,法力定非尋常,決不想你們未得寶鑰,雖知禁法來曆,也無此膽量,以身試驗,以為是成心如此捉弄。
他們氣量本狹,想起費了許多心思,死中讨活,給你們去享現成,還鬧得如此結果,怎不銜恨切骨?這兩條路任走一條,也可免患。
但等我詳悉,已無及了。
适才他二人出困以後,用千金神駝,沖門冒險遁出,又勾動了洞上禁法。
雖得闖過,因在池中耗損真元太多,不如進時容易,身受創傷,益發仇上添仇。
見我在此打坐,知是你們一黨,不問青紅皂白,打了我一下神木缽。
幸我坐時,有佛光護身,此寶無功,知非易與,才行負傷遁去。
" 英瓊道:"女兒聽到那女的号叫說藏寶地方共有兩處,如能相救出險,她可助女兒同去。
女兒還以為如若另有奇珍,爹爹不會不知,當她出言相誘。
又忙着出來,雖有救她之心,但易姊姊要取完了寶物再救,免得生事,便跟着進去,沒有管她。
照此說來,是真的了。
但是除那藏寶的鼎外,也曾細看,四壁空空,毫無朕兆,寶庫到底在甚麼地方呢?"李甯道: "易賢侄女之言,原本無差。
隻緣你們對我信心太過,我又是事前毫無準備,又因你們忙于回山,未加詳參,隻在你們探尋洞徑涉險未出時,分化元神,入内防護,無意中見題壁仙偈,隻知大略,不知内中底細,方有此失。
其實那另一寶庫,便在壁上聖姑遺像後面,開壁的便是鼎中朱蓮内所含那柄形如蘭萼的寶鑰。
你起初發現萼中藏的千載留音神偈時,隻須将那蓮瓣微微分開,便可取出。
你卻見那朱蓮可愛,動了貪心,想将它折了回來。
卻不知事前聖姑早有層層布置,相生相應,時機一瞬即逝,不可複得。
各洞中的寶鼎均有妙用,獨這東洞蓮萼藏有仙鑰,那朱蓮、寶鼎一體,怎容妄取?你隻管貪玩流連,錯過機會,被鼎内原伏的乙未青神之氣将鼎蓋吸去,嚴密蓋合。
你平日也頗有慧心,竟會迷于一時,始終在洞内未向二賢侄女提起,直到出來才向我說,已是無及。
否則你易姊姊精通道法,定能測透秘奧,二次入内用法術開了寶鼎,将寶鑰取出,扣壁取寶了。
出而複入,原無不可,偏又被逃人勾動禁法埋伏,你們無法出來。
借着仙箧藏符之力雖得通行,但是那符具大法力,無堅不摧,不收則全洞景物難免不遭毀滅;一用收符,洞門重新關閉,所有法屏上各種埋伏,重又借着此符相生相應的妙用,一一回了原狀。
以你三人之力,不遇機緣,再想入内,其勢難如登天。
仙緣止此,事由前定。
且将那本小仙冊取來我看。
"英瓊忙将小匣藏書取出獻上。
輕雲聞言,雖覺許多仙家異寶失之交臂,有些可惜,還不怎樣。
易靜卻不禁心中一動,盤算不置。
李甯看那小冊所載,除寶物名稱用法外,并有聖姑遺偈。
大意說鼎中百零九件寶物,均贈妙一夫人,轉行分配給門下女弟子。
英瓊所得最多,靈雲、輕雲、英男、若蘭、易靜、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