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二回 誤逐暴賓 嫌生山人祖 重逢慈父 喜煞孝女兒

關燈
一句話來。

    易靜、輕雲見英瓊朝那僧人追去,忙也跟蹤而下。

    輕雲見了這般情狀,已經猜出來人是誰,正要上前相見。

    忽聽那僧人含笑說道:"瓊兒,我随你白眉師祖已得了正果,早晚飛升極樂。

    便是你也得了仙傳,異日光大師門,前路正遠。

    我父女俱是出世之人,怎還這般情癡?我此次與你相見,原出意外,别久會稀,正該快聚兩日,隻管哭它則甚?"說時,輕雲已上前跪下,口稱伯父。

    一面又招呼易靜,上前拜見道:"這便是瓊妹妹的令尊李伯父。

    與家嚴為異姓兄弟,久共患難。

    現在白眉禅師門下。

    "易靜早知不是常人,聞言益發肅然起敬,忙即上前拜倒。

     原來這僧人正是本書開頭所說的李甯。

    二人上前拜見之後,英瓊眼含清淚,哭問:"爹爹怎得到此?"李甯道:"我近來獨在一處靜養參修,本沒想到能和你們相見。

    今早做完功課,心裡忽然動了一動。

    出去一看,恰值恩師座下神雕飛來,銜着師父法旨,言說他老人家因念群仙重劫,再遲數紀飛升。

    适才接了你師父請柬,命我相代前往參與,就便解說紅發老祖與你們結仇之事。

    并說今日是黑雕佛奴脫毛換體之際,現在崇明島身受火劫,命我帶了天地功德水,先去為它淨身洗骨。

    到了崇明島一看,你們追敵已經去遠,黑雕早得白雕預告,成心犯此重劫,等我前去相救,并未走開。

    當時我帶了佛奴,飛往離此百餘裡的依還嶺上,替它剪毛洗身。

    赴會以前,準可換了毛羽複原。

    适才在山頂閑眺,運用慧目神光,察看你們歸未,一會便見你們遁光似要往崇明島飛去,知是尋找佛奴,特地追來相會。

    目前凝碧仙府長幼各派群仙已到了不少。

    你們的師長正用天一貞水點化神泥,抟煉新得那口仙劍。

    此劍乃達摩老祖遺寶,煉成以後,與紫郢、青索,堪稱鼎足而三了。

    " 說罷,又對輕雲道:"昔見侄女,尚在孩提之中。

    後遇令尊,始知拜在餐霞大師門下,當時瓊兒晝夜歆羨,恨不得也做個劍仙才好。

    不想沒有多日,令尊與你妹妹,連那趙燕兒,俱都作了同派同門。

    我也身入禅門,參修正果。

    想起當年,我和令尊、楊叔父三人,号稱齊魯三英,積了多少殺孽。

    除楊叔父早逝外,竟能有此結果,真乃幾生修到的仙福。

    須要好好努力潛修,勿負師門栽培期許才好。

    你楊叔父有二子一女,小的兩個頗有夙根,現在流落江湖,仍操舊業,終非了局。

    你和瓊兒異日如果相遇,務要設法度化引進,以完小一輩的交情。

    後日我見令尊,再行當面囑托,也使他好記在心裡。

    此時你姊妹二人,可随我去至依還嶺,小聚一二日,等佛奴傷愈複原,同往峨眉,也還不遲。

    隻不知易道友可願同去?"易靜久聞白眉和尚是近數百年第一神僧,李甯是他傳授衣缽的門徒,況又是英瓊之父,知道此去必然還有原故,連忙躬身答道:"老前輩盛意見招,哪有不去之理?"英瓊、輕雲二人自然更無話說。

     李甯便命三人站好,大袖揮處,一片祥光瑞霭,簇擁着騰空而起。

    三人俱都驚羨佛法精奧,比起玄門道術,又是另一番妙用。

    百餘裡途程,頃刻便到。

    祥光飛近嶺半,便即落下,一同步行而上。

    三人見那依還嶺正當峨眉歸途的西南方,伏處深山之中,并不見怎樣高。

    滿嶺盡是老桧松柏梗捕之類的大木,郁郁森森,參天蔽日,奇花異卉,遍地皆是。

    加以澗谷幽奇,岩壑深秀,珍禽異獸,見人不驚。

    端的是一座靈山勝域,非同凡境。

    李甯率了三人,且行且說道:"此嶺為西南十七聖地之一。

    僻處南疆萬山之中,四外都是崇山惡嶺包圍,更有數千裡方圓的原始森林隔斷,人入其中,縱不迷路,也為毒蛇野獸所傷。

    再加環山有一條絕澗,廣逾百丈,下有千尋惡水,便是猿揉也難飛渡。

    隻有我們所走的這條來路,為南來入嶺捷徑。

    可是這條路上盡是沼澤,澤底污泥,瘴氣極毒,終年不斷。

    所以自古迄今,常人竟無一個可以到此。

    百年前有一佛女,在此嶺上修道,因為她是人家棄嬰,為靈獸銜上嶺來撫育,後服本山所産靈藥成仙,生無名字,便以嶺名做了道号,人稱依還神姑。

    飛升以後,所顯靈迹甚多。

    将來此嶺的主人,也是你們同門,與瓊兒頗有一些因果淵源。

    那神女修道的洞府,深藏在嶺頂幻波池底,外人不知底細,定難進入。

    今借佛奴脫體之便,一則使你們先行認清出入道路,好為異日之用;二則池底洞中,藏有神女遺留的毒龍丸,乃古今最毒烈的聖藥,專能降妖除怪,異日頗有大用。

    但是神女遺偈,取丹的人須是女子,方能如願到手。

    你們少時取了這毒龍丸,還可将池底神女所植的十二種靈藥仙草,連根移植回去,豈非絕妙?" 說時,已達嶺頂。

    那嶺原是東西橫亘,長約數十裡,就隻當中隆起如墳,最高最大。

     英瓊到了上面,一路留神細看,并未見佛奴蹤迹。

    正開口想問,耳聽泉聲淙淙,響個不絕,仿佛就在近前,四周一看,卻找不着在哪裡。

    這時已走到一片樹林以外,正當嶺的中心地帶。

    眼看前面生着一大片異草,綠波如潮,随風起伏不定。

    李甯忽然笑道:"瓊兒,我們已經到了幻波池邊了。

    你覺得看不見佛奴影子,心中奇怪麼?我們慢慢下去,好讓大家見個仔細。

    "說罷,将手往那片異草中心一指,那草便往地底陷落下去。

    衆人飛身一看,隻見離頂數丈之間,清波溶溶,雪浪翻飛,從四外奔來,齊往中心聚攏,現出一個數頃方圓的大池。

    原來那地方是一個大深穴。

    适才所見異草,乃是一種從未見過的奇樹,約有萬千株,俱都環生穴畔,平伸出來,互相糾結,将穴口蓋沒。

    除當中那一點較稀外,别的地方都被樹幹纏繞得沒有絲毫空隙。

    樹葉極為繁密,根根向上挺生,萬葉怒發。

    每葉長有丈許,又堅又利,連野獸都不能闖入。

    休說遠處看不見下面有池,便是近看,也隻能看見些微樹幹。

    衆人俱都稱異不置。

    李甯道:"這還不算,真的奇景,還在下面呢。

    "說罷,又朝下面池水左側波浪較平之處一指,那池倏地分開,現出一個空洞,望下去深幾莫測。

    李甯這才率領衆人,由水空之處飛身而下,約有數百丈深,方行到底。

    英瓊等擡頭往上一看,那池竟淩空懸在離地數百丈的空隙,波光閃閃,一片晶瑩。

    細一觀察,才知穴頂一圈,俱是泉源。

    因為穴口極圓,水從四方八面平噴出來,齊射中央,成了一個漩渦。

    然後彙成一個大水柱,直落千丈,宛如一根數百丈長的小晶柱,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