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境界品第四

關燈
聽,愚夫迷世間。

     為業及非業,我今演此義。

    令修勝定者,獲得於安樂。

    内外一切物,所見唯自心。

    有情心二性,能取及所齲 心體有二門,即心見衆物。

    凡夫性迷惑,於自不能了。

    如瓶現色相,無體唯自心。

    羸定及諸仙,於此義惑亂。

     舍於真實理,而行分别路。

    是心有二性,如鏡像月影。

    如目而有翳,妄見於毛輪。

    空中無毛輪,應無珠璎珞。

     但從病翳眼,若斯而顯現。

    虛妄計著者,不覺恒執齲廣現諸嚴飾,種種梵等相。

    一切諸有情,及與瓶衣等。

     内外種種事,皆悉從心起。

    此密嚴妙定,非馀之所有。

    若有修行者,生於衆福地。

    或生欲自在,或於色界天。

     乃至無相宮,色究竟天處。

    空識無所有,非想非非想。

    種種諸宮殿,漸次除貪欲。

    不久得生彼,密嚴觀行宮。

     衆佛子圍繞,自在而遊戲。

    汝應修此定,如何著親屬。

    親屬常系縛,輪回生死因。

    男女意惑亂,精血共和合。

     如蟲生自泥,此中生亦爾。

    九月或十月,彼體漸增長。

    時至出胎已,譬如蟲蠕動。

    從此而長大,乃正心了知。

     我觀諸有情,生生悉如此。

    父母無有數,妻子亦複然。

    於諸世間中,無處不周遍。

    譬如彼石女,夢已忽生子。

     生已方歡樂,尋又見其亡。

    悲哀不自勝,忽然從睡覺。

    不見有其子,初生及後終。

    又夢遊山川,城邑與園苑。

     一切諸境界,世間共受用。

    彼此互相見,馳骛而往來。

    運轉與屈伸,無量之境界。

    及從於睡覺,一切皆非有。

     亦如多欲者,夢見於女人。

    顔貌甚端嚴,服玩皆珍绮。

    種種恣歡樂,覺已悉皆無。

    一切諸世間,當知亦如是, 王位及營從,父母等宗姻。

    但诳於愚夫,體性皆非實。

    汝於三摩地,何故不勤修。

    無量諸聲聞,獨覺及菩薩。

     住山間樹下,寂靜修禅處。

    摩羅耶乳海,頻陀婆利師。

    摩醯因陀羅,雞羅雪山等。

    或止圓生樹,或住嬌微那。

     處須彌半腹,或憩如意樹。

    絆住劍摩羅,於中而宴默。

    或食贍部果,及飲甘露味。

    具足諸神通,而常修此觀。

     過去未來世,坐於蓮華台。

    結加住等引,如是常觀察。

    善攝諸根故,不散一切境。

    如以鈎制象,住定亦複然。

     世間若出世,一切諸馀定。

    佛定淨無垢,貪愛皆遣除。

    遍愛無色定,無想等禅中。

    見彼日月形,蓮花與深險。

     如空火衆色,耶定非究竟。

    拂除如是相,得淨無分别。

    則見俱胝刹,諸佛住等引。

    同時共舒手,以水灌其頂。

     即入於佛地,示現衆色形。

    既得種種身,則具薩婆若。

    力通及自在,正定陀羅尼。

    如是等功德,莫不皆成就。

     分析於諸色,乃至觀極微。

    自性無所有,雠如於兔角。

    無分無分别,蘊有蘊亦然。

    同於幻所作,一切皆如是, 此中無業果,亦無作業人。

    無能作世間,設有作能作。

    能作待於作,何名能作人。

    此言成過患,說作者清淨。

     我者成諸境,地輪依水輪。

    及有情世間,次第而安布。

    諸趣各差别,彼此互往來。

    於事起諸根,而能取於境。

     此等非由我,皆是於分别。

    展轉而變異,同於乳酪酥。

    如是生住滅,計業與非業。

    定者常觀此,如乾城與夢。

     無始來戲論,熏習於有情。

    種種之過咎,而生分别業。

    諸根猶如幻,境界同於夢。

    能作所作業,定者能遠離。

     惡覺微劣者,迷惑生妄計。

    分别於能作,一切諸世間。

    或謂摩尼珠,金銀等衆礦。

    鳥獸色差别,刺端铦以利。

     此等皆不同,應知無作者,世間相差别,皆從分别生。

    非勝性微塵,無因自然等。

    惡覺者妄計,不知其體性。

     為業為非業,如是起分别。

    如毒在於乳,随變與相應。

    一切處分别,諸法亦如是,是性亦不生,是性亦不滅。

     惑者不能了,種種異分别。

    世間唯積集,定者乃能觀。

    汝等應勤修,無思業非業。

    有情互來往,如日月超回。

     在空無所依,随風而運轉。

    業性甚微隐,密嚴者能見。

    修諸勝觀行,不為甚所羁。

    如火燎長焚,須臾作灰燼。

     智火焚業薪,當知亦如是,又如燈破闇,一念盡無馀。

    諸業習暗冥,無始之熏聚。

     牟尼智燈起,刹那頓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