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密嚴微妙身生品之馀

關燈
所因,此覺即無有。

     名相互相系,習氣無有邊。

    一切諸分别,與意而俱起。

    有情流轉故,圓成則不證。

    無始時積集,沈迷諸妄境。

     戲論而熏習,生於種種心。

    能取及所取,有情心自性。

    瓶衣等諸相,見實不可聞。

    一切唯有覺,所覺義皆無。

     能覺所覺性,自然如是轉。

    愚夫不除斷,習氣心迷惑。

    賴耶及七識,有時而頓生。

    猶如海波浪,風緣之所動。

     洄澓而騰轉,無有斷絕時。

    識浪亦如是,境界風所擊。

    種種諸分别,自内而執齲如地無分别,庶物依以生。

     藏識亦複然,衆境之依處。

    如人以己手,還自扪其身。

    亦如象以鼻,取水自霑灑。

    複似諸嬰孩,以口含其指。

     是知識分别,現境還自緣。

    是心之境界,普遍於三有。

    久修觀行者,而能善通達。

    内外諸世間,一切唯心現。

     爾時金剛藏,說是妙法已,默然而止住,思惟於法界。

    微妙普遍定,則入諸佛境。

    見無量佛子,當修住密嚴。

     即從禅定起,放光而普照。

    欲色與無色,及無想天宮。

    如是光明中,複現諸佛刹。

    悉見無量佛,相好妙端嚴。

     種種微妙色,皆從佛身出。

    随其所愛樂,世間作利益。

    皆使彼佛子,稱贊密嚴名。

    欣然相顧視,複作如是說。

     密嚴妙無垢,能除一切罪。

    觀行者勝處,其土最姝妙。

    我等聞名字,心生大喜悅。

    各從其所住,俱來詣密嚴。

     色盡螺髻梵,及與淨居天。

    希慕此密嚴,佛子所生處。

    同心而共聚,鹹請梵王言:我等今雲何,得至密嚴土。

     天王若往彼,我等當營從。

    爾時螺髻梵,聞諸天衆言:遽即與同行,中路迷所適。

    梵王先覺悟,以慧審觀察。

     彼勝觀行境,何階而可至。

    欲色自在者,非彼所能詣。

    非空處識處,及與非非想。

    并馀外道宗,邪定者能往。

     雲何作善巧,得至於密嚴。

    或以天中天,威神力加護。

    能令至亟行,得會密嚴宮。

    螺髻梵發聲,即時盡歸命。

     見佛滿空界,威光而熾然。

    告彼梵王言,汝當還本殿。

    如來密嚴刹,是觀行之境。

    非想尚難階,色者何能往。

     梵王從諸佛,聞如是告已,退還於本處,尋至梵天宮。

    時淨居諸天,各各相共議。

    螺髻梵天主,威神不能往。

     當知密嚴土,勝妙難思議。

    自非如幻定,誰能詣斯刹。

    此會聞天衆,稱贊功德聲。

    生於奇特心,乃白金剛藏。

     我等皆樂聞,唯垂演深法。

    爾時金剛藏,即告大衆言:如來所說法,誰能盡敷演。

    自覺之聖智,境界不思議。

     非深觀行人,雲何可開示。

    時持進夜摩,自在諸佛子。

    異口同音言,唯願速宣說。

    神通與曼殊,慈氏緊那王。

     及馀修定者,鹹皆作是請。

    諸天持明仙,空中奏衆樂。

    同心而勸請,唯垂為宣說。

    如是勸請已,各坐於勝座。

     梵王承佛力,還來此會中。

    複白金剛藏,作於如是問。

    今此諸大會,嚴飾未曾有。

    悉是尊弟子,聰慧無等倫。

     皆於尊者處,渴仰而求法。

    我今猶未知,所問為何等。

    憍臘與勝堕,及頂生輪王。

    為是少年馬,為是古仙傳。

     甘蔗種之子,千弓持國王。

    欲色無色中,人天等之法。

    為是菩薩行,獨覺及聲聞。

    乃至修羅明,星象等衆論。

     唯願如是事,次第而演說。

    我等及天人,一心鹹聽受。

    爾時解脫月,持世虛空藏。

    大勢觀自在,總持自在王。

     寶髻與天冠,金剛手寂慧。

    及寶手大士,并諸最勝子。

    皆從俱胝刹,來坐蓮花宮。

    鹹請金剛藏,唯願大慧說。

     過去及未來,牟尼清淨智。

    仁於佛親受,明了心不疑。

    此衆皆樂聞,願尊時演說。

    定王金剛藏,普告大衆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