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嚴道場品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在超分别境有大聰慧。
能欲顯是法性佛種最勝瑜祇。
匪唯汝今於佛菩提所覺之義。
生希有念請問於我。
有賢幻等無量佛子。
鹹於此義生希有心。
種種思擇而求佛體。
如來者是何句義。
為色是如來耶異色是如來耶。
如是於蘊界處諸行之中。
内外循求不見如來。
皆是所作滅壞法故。
蘊中無如來。
乃至分析至於極微皆悉不見。
所以者何以妙智慧定意谛觀無所見故。
蘊粗鄙故如來者常法身故。
善哉佛子汝能善入甚深法界。
谛聽谛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金剛藏菩薩摩诃薩唯然受教。
佛言善男子,三摩地勝自在金剛藏如來非蘊亦非異蘊。
非依蘊非不依蘊。
非生非滅。
非智非所知。
非根非境。
何以故蘊處界諸根境等皆鄙陋故。
不應内外而見如來。
且色無覺知無有思慮生已必滅。
同於草木瓦礫之類。
微塵積成如來聚沫。
受以二法和合而生,猶如水泡瓶衣等想。
亦二和合因緣所生猶如陽焰。
譬如盛熱地氣蒸湧。
照已日光如水波浪。
諸鳥獸等為渴所逼。
遠而望之生真水解。
想亦如是無有體性虛妄不實分别智者,如有性見各别體相名字可得。
定者審觀猶如兔角。
石女兒等但有假名。
如夢中色唯想妄見覺悟非有。
無明夢中見男女等種種之色。
成於正覺即無所見。
行如芭蕉中無堅實。
離於身境即無體性。
識如幻事虛僞不實。
譬如幻師若幻師弟子。
依草木瓦礫示現色像。
幻作於人及諸象馬。
種種形相具足莊嚴。
愚幻貪求非明智者,識亦如是依馀而祝遍計分别能取所取二種執生。
若自了知即皆轉滅。
是故無體同於幻士。
金剛藏如來常住恒不變易。
是修念佛觀行之境名如來藏,猶如虛空不可壞滅。
名涅槃界亦名法界。
過現未來諸佛世尊,皆随順此而宣說故。
若如來出世若不出世。
此性常住名法住性法界性法尼夜摩性。
金剛藏以何義故名尼夜摩。
遠離後有一切過故。
又此三摩地能決定除後有諸惡。
以如是故名尼夜摩。
若有住此三摩地者,於諸有情心無顧戀。
證於實際及以涅槃,猶如熱鐵投諸冷水棄於有情故諸菩薩舍而不證。
所以者何舍大精進大悲諸度。
斷于佛種趣聲聞乘。
行於外道邪見之迳,猶如老象溺在淤泥。
為三摩地泥所沈沒。
味定境界亦複如是,退轉一切諸佛法門不得入於究竟之慧。
是故菩薩舍而不證近住而已,以究竟慧入佛法身。
覺悟如來廣大威德。
當成正覺轉妙法輪。
智境衆色而為資用。
入如來定遊涅槃境。
一切如來令從定起。
漸次加行超第八地。
善巧決擇乃至法雲。
受用如來廣大威德。
入於諸佛内證之地。
與無功用道三摩地相應。
遍遊十方不動本處。
而恒依止密嚴佛刹。
金剛自在具大變化。
示現佛土而成自在。
轉於所依智三摩地。
及意成身力通具足。
行步威德猶如鵝王。
譬如明月影遍衆水。
佛亦如是随諸有情普現色相。
於諸衆會所益不空。
複令當詣密嚴佛刹。
如其性欲而漸開誘。
為說一切欲界天王自在菩薩。
清淨摩尼寶藏宮殿諸安樂處。
乃至諸地次第。
從一佛刹至一佛刹。
示現富樂功德莊嚴。
盡於未來随機應現,猶如成就持明仙等。
及諸靈仙宮殿之神。
與人行止而不可見。
如來變化所為事畢。
住於真身隐而不現亦複如是,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根蘊如蛇聚,境界緣所觸。
無明愛業生,熏習縛難解。
心心所惡覺,纏繞如蟠龍。
怒毒因之與,?孛如炎盛火。
諸修觀行者,常應如是觀。
舍諸蘊法故,一心而不懈。
如於虛空中,無樹而有影。
風衢及馬迹,此見悉為難。
於能造所造,色及非色中。
欲求見如來,其難亦如是,真如實際等,及諸佛體性。
内證之所行,非諸語言境。
涅槃名為佛,佛亦名涅槃。
離能所分别,雲何而可見。
碎末於金礦,礦中不見金。
智者巧融煉,真金方乃顯。
分剖於諸色,乃至為極微。
及析求諸蘊,若一若
能欲顯是法性佛種最勝瑜祇。
匪唯汝今於佛菩提所覺之義。
生希有念請問於我。
有賢幻等無量佛子。
鹹於此義生希有心。
種種思擇而求佛體。
如來者是何句義。
為色是如來耶異色是如來耶。
如是於蘊界處諸行之中。
内外循求不見如來。
皆是所作滅壞法故。
蘊中無如來。
乃至分析至於極微皆悉不見。
所以者何以妙智慧定意谛觀無所見故。
蘊粗鄙故如來者常法身故。
善哉佛子汝能善入甚深法界。
谛聽谛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金剛藏菩薩摩诃薩唯然受教。
佛言善男子,三摩地勝自在金剛藏如來非蘊亦非異蘊。
非依蘊非不依蘊。
非生非滅。
非智非所知。
非根非境。
何以故蘊處界諸根境等皆鄙陋故。
不應内外而見如來。
且色無覺知無有思慮生已必滅。
同於草木瓦礫之類。
微塵積成如來聚沫。
受以二法和合而生,猶如水泡瓶衣等想。
亦二和合因緣所生猶如陽焰。
譬如盛熱地氣蒸湧。
照已日光如水波浪。
諸鳥獸等為渴所逼。
遠而望之生真水解。
想亦如是無有體性虛妄不實分别智者,如有性見各别體相名字可得。
定者審觀猶如兔角。
石女兒等但有假名。
如夢中色唯想妄見覺悟非有。
無明夢中見男女等種種之色。
成於正覺即無所見。
行如芭蕉中無堅實。
離於身境即無體性。
識如幻事虛僞不實。
譬如幻師若幻師弟子。
依草木瓦礫示現色像。
幻作於人及諸象馬。
種種形相具足莊嚴。
愚幻貪求非明智者,識亦如是依馀而祝遍計分别能取所取二種執生。
若自了知即皆轉滅。
是故無體同於幻士。
金剛藏如來常住恒不變易。
是修念佛觀行之境名如來藏,猶如虛空不可壞滅。
名涅槃界亦名法界。
過現未來諸佛世尊,皆随順此而宣說故。
若如來出世若不出世。
此性常住名法住性法界性法尼夜摩性。
金剛藏以何義故名尼夜摩。
遠離後有一切過故。
又此三摩地能決定除後有諸惡。
以如是故名尼夜摩。
若有住此三摩地者,於諸有情心無顧戀。
證於實際及以涅槃,猶如熱鐵投諸冷水棄於有情故諸菩薩舍而不證。
所以者何舍大精進大悲諸度。
斷于佛種趣聲聞乘。
行於外道邪見之迳,猶如老象溺在淤泥。
為三摩地泥所沈沒。
味定境界亦複如是,退轉一切諸佛法門不得入於究竟之慧。
是故菩薩舍而不證近住而已,以究竟慧入佛法身。
覺悟如來廣大威德。
當成正覺轉妙法輪。
智境衆色而為資用。
入如來定遊涅槃境。
一切如來令從定起。
漸次加行超第八地。
善巧決擇乃至法雲。
受用如來廣大威德。
入於諸佛内證之地。
與無功用道三摩地相應。
遍遊十方不動本處。
而恒依止密嚴佛刹。
金剛自在具大變化。
示現佛土而成自在。
轉於所依智三摩地。
及意成身力通具足。
行步威德猶如鵝王。
譬如明月影遍衆水。
佛亦如是随諸有情普現色相。
於諸衆會所益不空。
複令當詣密嚴佛刹。
如其性欲而漸開誘。
為說一切欲界天王自在菩薩。
清淨摩尼寶藏宮殿諸安樂處。
乃至諸地次第。
從一佛刹至一佛刹。
示現富樂功德莊嚴。
盡於未來随機應現,猶如成就持明仙等。
及諸靈仙宮殿之神。
與人行止而不可見。
如來變化所為事畢。
住於真身隐而不現亦複如是,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根蘊如蛇聚,境界緣所觸。
無明愛業生,熏習縛難解。
心心所惡覺,纏繞如蟠龍。
怒毒因之與,?孛如炎盛火。
諸修觀行者,常應如是觀。
舍諸蘊法故,一心而不懈。
如於虛空中,無樹而有影。
風衢及馬迹,此見悉為難。
於能造所造,色及非色中。
欲求見如來,其難亦如是,真如實際等,及諸佛體性。
内證之所行,非諸語言境。
涅槃名為佛,佛亦名涅槃。
離能所分别,雲何而可見。
碎末於金礦,礦中不見金。
智者巧融煉,真金方乃顯。
分剖於諸色,乃至為極微。
及析求諸蘊,若一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