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真實常樂如我所說,爾時空中。
十方諸佛皆悉現身說如是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一切皆當信其善說。
迦葉白佛言:世尊,菩薩成就幾德。
能見如來常住不壞法身。
臨命終時現大神力。
佛告迦葉菩薩摩诃薩。
成就八功德者,能現前見如來常住不壞法身。
何等為八。
一者說此深經心不懈擔二者說彼三乘三種之說亦不懈倦。
三者所應化者終不棄舍。
四者若僧壞者和合一味。
五者終不親近比丘尼女人黃門。
六者遠離親近國王及大力者,七者常樂禅定。
八者思惟觀察不淨無我。
是為成就八種功德。
複有四事。
何等為四。
一者善能持法。
二者常自欣慶善哉我今所作快樂大善。
三者能自歸依作是思惟我得善利。
四者於如來常住決定無疑。
日夜常念如來功德。
以是因緣。
現前得見常住法身現大神力。
然後命終。
迦葉。
如是善男子善女人。
随所住處城邑聚落。
我為是等示現法身。
而說是言:善男子善女人。
如來常祝汝從今日。
常應受持讀誦此經為人解說。
作如是語。
當知如來常住安樂。
正心悕望勿為谄曲。
當知世尊如是常祝淨悕望者我當現身。
汝大迦葉。
當信當審。
若不如是修行法者,何由見我。
雲何能得神通示現。
如我為聲聞乘說。
比丘能舍一法者,我為保任得阿那含果。
謂彼所行功德成就亦複如是,如我先說持戒比丘終身天神常随供事。
是故汝等。
勿貪利養。
當修厭離住身念處。
複次迦葉。
持我名比丘常令僧淨。
迦葉白佛言:世尊,此為雲何。
佛告迦葉。
行攝取時。
滿足犯戒貪烏之衆。
如彼巧便守護四法。
賢護等五百菩薩。
先不堪任。
是等今者,猶故不堪。
於我滅後最後護法。
持我名比丘行攝法時。
攝諸寬縱懈怠比丘。
習近供養。
與其經卷。
消息将護。
如養牛法。
知可伏時。
然後調伏。
若攝取調伏。
而不改者,則便棄舍。
不令毒箭塗傷善淨。
彼複當作如是思惟。
莫令淨行比丘因彼犯戒。
彼說非法行惡行者,不應緻敬共同法集布薩自恣羯磨僧事。
悉不應同。
如王摧敵。
彼亦如是,如是方便調伏彼已,於百年中常雨法雨。
擊大法鼓。
吹大法蠡。
設大法會。
建大法幢。
示大神力。
命終涅槃。
過千佛已,六十二劫。
經百千緣覺及八如來般涅槃後。
乃成佛道。
名智積光明如來應供等正覺。
彼時持我名比丘者,即是一切世間樂見離車童子,當於此土成等正覺。
迦葉當知。
無上菩提。
如是難得。
迦葉。
為是凡人所能得不。
迦葉白佛言:不也世尊,佛告迦葉。
一佛國土一佛施作佛事。
第二第三亦複如是,如一芥子中有衆多世界。
周旋往返而不自知。
誰持來去。
誰安我此。
随所應知随順為作。
如是或有知我者或不知者,此一世界。
耆阇崛山中。
有釋迦牟尼佛。
即於此中。
有阿逸多佛。
於此世界。
或現劫燒。
或現說法。
如是奇特甚為希有。
複有何等最上奇特。
謂一切世間樂見童子,不於凡俗家生。
其所生家。
悉是菩薩。
迦葉當知。
彼供養給侍者,悉皆歡喜。
宗親愛念。
皆作是言:我種姓中。
有如是人生。
此諸人等。
一切皆是我之所遣。
迦葉當知。
彼菩薩摩诃薩。
若馀四衆為作眷屬。
悉聞說此大法鼓經。
一切皆當得無上菩提。
迦葉。
我於過去久遠世時。
在毗舍離城。
作轉輪王。
名難提斯那。
爾時毗舍離城。
如四天王下閻浮提。
如忍世界。
其馀天下亦複如是,如是三千大千世界。
我時壽命不可思議。
我作如是轉輪聖王。
行阿僧祇殊勝布施及諸功德。
持戒清淨修諸善行。
合集如是無量福德。
若善男子善女人。
聞說一乘大法鼓經。
戲笑而往。
乃至一念。
所得功德勝前福業。
不可稱記算數譬喻。
所不能計。
如有咒王名曰焰炤。
一說此咒。
四月善護。
迦葉當知。
世間凡咒勢力如是,何況一讀大法鼓經。
而力不能盡壽為護。
是故有能供養此經者,是諸衆生。
為無上菩提作決定因。
乃至究竟菩提不離是經。
時諸大衆。
同聲唱言:善哉善哉!甚奇世尊,今此童子,當為持佛名比丘。
若般涅槃者,祇洹林神無所依怙。
所以者何。
彼從南方來至佛所。
而般涅槃。
佛告大衆。
彼亦不來。
我自往彼。
示現其身。
先遣此經。
然後乃往。
所以者何。
若此經不往至彼手中,則彼生退心。
若彼有衆生應調伏者,我與大衆往住其前。
彼見我已,當即還往迎彼已便般涅槃。
随其所欲度衆生處。
而般涅槃。
爾時天帝釋子。
名阿毗曼儒。
當乘神通而來至此。
彼雖幼少。
真心清淨信樂大乘。
唯獨一人無有俦匹。
於天人中。
持此大乘甚深經典。
是故彼為說解脫因。
得授佛記。
時諸大衆。
同聲說偈。
奇哉一切,世間樂見,為比丘像。
擊大法鼓,護持佛法,令得久祝般涅槃後,世間虛空,彼滅度後。
無與等者,如是比丘,世間難得。
能為世間,說究竟道。
爾時迦葉阿難賢護菩薩等。
無量大衆。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十方諸佛皆悉現身說如是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一切皆當信其善說。
迦葉白佛言:世尊,菩薩成就幾德。
能見如來常住不壞法身。
臨命終時現大神力。
佛告迦葉菩薩摩诃薩。
成就八功德者,能現前見如來常住不壞法身。
何等為八。
一者說此深經心不懈擔二者說彼三乘三種之說亦不懈倦。
三者所應化者終不棄舍。
四者若僧壞者和合一味。
五者終不親近比丘尼女人黃門。
六者遠離親近國王及大力者,七者常樂禅定。
八者思惟觀察不淨無我。
是為成就八種功德。
複有四事。
何等為四。
一者善能持法。
二者常自欣慶善哉我今所作快樂大善。
三者能自歸依作是思惟我得善利。
四者於如來常住決定無疑。
日夜常念如來功德。
以是因緣。
現前得見常住法身現大神力。
然後命終。
迦葉。
如是善男子善女人。
随所住處城邑聚落。
我為是等示現法身。
而說是言:善男子善女人。
如來常祝汝從今日。
常應受持讀誦此經為人解說。
作如是語。
當知如來常住安樂。
正心悕望勿為谄曲。
當知世尊如是常祝淨悕望者我當現身。
汝大迦葉。
當信當審。
若不如是修行法者,何由見我。
雲何能得神通示現。
如我為聲聞乘說。
比丘能舍一法者,我為保任得阿那含果。
謂彼所行功德成就亦複如是,如我先說持戒比丘終身天神常随供事。
是故汝等。
勿貪利養。
當修厭離住身念處。
複次迦葉。
持我名比丘常令僧淨。
迦葉白佛言:世尊,此為雲何。
佛告迦葉。
行攝取時。
滿足犯戒貪烏之衆。
如彼巧便守護四法。
賢護等五百菩薩。
先不堪任。
是等今者,猶故不堪。
於我滅後最後護法。
持我名比丘行攝法時。
攝諸寬縱懈怠比丘。
習近供養。
與其經卷。
消息将護。
如養牛法。
知可伏時。
然後調伏。
若攝取調伏。
而不改者,則便棄舍。
不令毒箭塗傷善淨。
彼複當作如是思惟。
莫令淨行比丘因彼犯戒。
彼說非法行惡行者,不應緻敬共同法集布薩自恣羯磨僧事。
悉不應同。
如王摧敵。
彼亦如是,如是方便調伏彼已,於百年中常雨法雨。
擊大法鼓。
吹大法蠡。
設大法會。
建大法幢。
示大神力。
命終涅槃。
過千佛已,六十二劫。
經百千緣覺及八如來般涅槃後。
乃成佛道。
名智積光明如來應供等正覺。
彼時持我名比丘者,即是一切世間樂見離車童子,當於此土成等正覺。
迦葉當知。
無上菩提。
如是難得。
迦葉。
為是凡人所能得不。
迦葉白佛言:不也世尊,佛告迦葉。
一佛國土一佛施作佛事。
第二第三亦複如是,如一芥子中有衆多世界。
周旋往返而不自知。
誰持來去。
誰安我此。
随所應知随順為作。
如是或有知我者或不知者,此一世界。
耆阇崛山中。
有釋迦牟尼佛。
即於此中。
有阿逸多佛。
於此世界。
或現劫燒。
或現說法。
如是奇特甚為希有。
複有何等最上奇特。
謂一切世間樂見童子,不於凡俗家生。
其所生家。
悉是菩薩。
迦葉當知。
彼供養給侍者,悉皆歡喜。
宗親愛念。
皆作是言:我種姓中。
有如是人生。
此諸人等。
一切皆是我之所遣。
迦葉當知。
彼菩薩摩诃薩。
若馀四衆為作眷屬。
悉聞說此大法鼓經。
一切皆當得無上菩提。
迦葉。
我於過去久遠世時。
在毗舍離城。
作轉輪王。
名難提斯那。
爾時毗舍離城。
如四天王下閻浮提。
如忍世界。
其馀天下亦複如是,如是三千大千世界。
我時壽命不可思議。
我作如是轉輪聖王。
行阿僧祇殊勝布施及諸功德。
持戒清淨修諸善行。
合集如是無量福德。
若善男子善女人。
聞說一乘大法鼓經。
戲笑而往。
乃至一念。
所得功德勝前福業。
不可稱記算數譬喻。
所不能計。
如有咒王名曰焰炤。
一說此咒。
四月善護。
迦葉當知。
世間凡咒勢力如是,何況一讀大法鼓經。
而力不能盡壽為護。
是故有能供養此經者,是諸衆生。
為無上菩提作決定因。
乃至究竟菩提不離是經。
時諸大衆。
同聲唱言:善哉善哉!甚奇世尊,今此童子,當為持佛名比丘。
若般涅槃者,祇洹林神無所依怙。
所以者何。
彼從南方來至佛所。
而般涅槃。
佛告大衆。
彼亦不來。
我自往彼。
示現其身。
先遣此經。
然後乃往。
所以者何。
若此經不往至彼手中,則彼生退心。
若彼有衆生應調伏者,我與大衆往住其前。
彼見我已,當即還往迎彼已便般涅槃。
随其所欲度衆生處。
而般涅槃。
爾時天帝釋子。
名阿毗曼儒。
當乘神通而來至此。
彼雖幼少。
真心清淨信樂大乘。
唯獨一人無有俦匹。
於天人中。
持此大乘甚深經典。
是故彼為說解脫因。
得授佛記。
時諸大衆。
同聲說偈。
奇哉一切,世間樂見,為比丘像。
擊大法鼓,護持佛法,令得久祝般涅槃後,世間虛空,彼滅度後。
無與等者,如是比丘,世間難得。
能為世間,說究竟道。
爾時迦葉阿難賢護菩薩等。
無量大衆。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