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
複有百千大菩薩衆。
複有衆多天龍夜叉健闼婆衆。
複有百千諸優婆塞優婆夷衆。
複有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及天帝釋四天王衆。
複有十方世界無量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菩薩俱。
爾時如來。
於彼四衆說如是法。
有有則有苦樂。
無有則無苦樂。
是故離苦樂,則是涅槃第一之樂。
彼五百聲聞比丘。
一切皆是阿羅漢。
諸漏已盡無複煩惱。
心得自在。
譬如大龍。
心得好解脫慧得好解脫所作已辨。
已舍重擔。
逮得己利。
盡諸有結。
正智心解脫。
得一切心自在第一波羅蜜。
有無量學人。
皆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果。
有成就有漏法無量比丘衆。
有成就無量阿僧祇功德菩薩摩诃薩。
徒十方來。
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亦非一切聲聞緣覺之所能知。
除文殊師利菩薩。
及大力菩薩。
觀世音菩薩。
彌勒菩薩摩诃薩。
如是上首菩薩摩诃薩無量阿僧祇衆。
譬如大地所生草木。
從諸方來諸菩薩衆。
亦複如是,不可稱數。
複有差摩比丘尼。
與比丘尼衆俱。
毗舍佉鹿子母。
及末利夫人。
各與無量大眷屬俱。
須達長者,與諸優婆塞俱。
爾時世尊,於大衆中說有非有法門。
爾時波斯匿王。
從卧而起作是思惟。
我今應往至世尊所。
念已即行。
擊鼓吹貝。
往詣佛所。
爾時世尊,知而故問。
阿難。
以何等故有鼓貝聲。
阿難白佛言:波斯匿王來詣佛所。
是其擊鼓吹貝之聲。
佛告阿難。
汝今亦應擊大法鼓。
我今當說大法鼓經。
阿難白佛言:世尊,是大法鼓經名。
我未曾聞。
以何等故。
名大法鼓經。
佛告阿難。
汝何由知。
是諸來會大菩薩等。
悉不能知此大法鼓經六字名号。
何況於汝而得聞知。
阿難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
此法名号真實難知。
如是阿難。
實爾不異。
阿難。
此大法鼓經。
世間希有。
如優昙缽華。
阿難白佛言:非一切諸佛有此法耶。
佛告阿難。
三世諸佛悉有此法。
阿難白佛言:若然者,彼諸菩薩人中之雄。
何故悉來。
普集於此。
彼諸如來。
何故自於其國不演說耶。
佛告阿難。
如有一阿練比丘隐居山窟。
至時入村方欲乞食。
道見人獸諸雜死屍。
見已生厭。
斷食而還。
嗚呼苦哉。
吾亦當然。
彼於異時。
心得快樂。
作是思惟。
我當更往觀察死屍。
令增厭離。
複向聚落求見死屍。
修不淨想。
見已觀察。
得阿羅漢果。
如是他方諸佛。
不說無常苦空不淨。
所以者何。
諸佛國土法應如是,彼諸如來。
為諸菩薩作如是說。
奇哉難行釋迦牟尼世尊,於五濁國土出興于世。
為苦惱衆生。
種種方便。
說大法鼓經。
是故諸善男子,當如是學。
彼諸菩薩。
鹹欲見我恭敬禮拜。
故來會此。
既來會已,或得初祝乃至十祝是故大法鼓經。
甚難值遇。
是故十方大菩薩衆。
為聞法故普皆來集。
阿難白佛言:善哉善哉!一切善來。
彼悉得此難得經法。
佛告阿難。
如是深經。
非一切共。
是故不應說言一切善來。
阿難白佛言:何故彼非一切善來。
佛告阿難。
此經典者,是諸如來。
秘密法藏。
甚深微妙。
難解難信。
是故阿難。
不應說言一切善來。
阿難白佛言:非如波斯匿王。
臨陣鬥時。
擊大戰鼓。
其聞聲者一切箭落耶。
佛告阿難。
波斯匿王擊鼓戰時。
非彼一切聞鼓聲喜。
有怯弱者聞而恐怖。
若死近死。
如是阿難。
此大法鼓經名。
是二乘之人不信法門。
是故阿難。
譬如彼王。
至鬥戰時。
擊王大鼓。
此大法鼓。
諸佛秘密。
佛出世時。
爾乃演說爾時世尊告大迦葉。
此諸比丘清淨純一。
真實強力離諸糟糠。
堪任聞此大法鼓經不。
迦葉白佛言:若有比丘犯戒違律。
是大目連之所呵責。
有如是比。
我不同行。
況複世尊,今此會衆。
如栴檀林。
清淨純一。
佛告迦葉。
今此會衆。
雖複一切清淨純一。
然於隐覆之說有不善解。
迦葉白佛言:雲何名為隐覆之說。
佛告迦葉。
隐覆說者,謂言如來畢竟涅槃。
而實如來常住不滅。
般涅槃者非毀壞法。
此修多羅離覆清淨。
明顯音聲。
百千因緣。
分别開示。
是故迦葉。
當更觀察此諸大衆。
時大迦葉。
即複觀察彼諸來者,雲何而來。
時刹那頃。
下信衆生。
及聲聞緣覺。
初業菩薩。
自惟不堪。
生退舍心。
譬如王家力士。
衆中有名千力士者,從座而起擊鼓唱言:誰能堪任與我鬥力。
其不堪者默然而祝心自念言:我不堪任與彼鬥力。
或能傷損以緻失命。
於彼衆中無敢敵者,乃名勇劍難伏力士。
建大勝幡。
如是下劣衆生。
及聲聞緣覺。
初業菩薩。
作是念言:我不堪任聽受。
如來已般涅槃。
而複說言:常住不滅。
於大衆中。
聞所未聞。
從坐而去。
所以者何。
彼人長夜。
於般涅槃。
修習空見。
聞離隐覆清淨經故。
從坐而去。
彼十方來聲聞緣覺初業菩薩。
百千萬億阿僧祇分。
馀一分祝謂彼菩薩摩诃薩信解法身常住不變者,爾乃安住受持一切如來藏經。
亦能解說安慰世間解知一切隐覆之說。
善觀一切了義不了義經。
悉能降伏毀禁衆生。
尊敬承順清淨有德。
於摩诃衍得大淨信。
不於二乘起奇特想。
除如是等方廣大經。
不說馀經。
唯說如來常住及有如來藏。
而
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
複有百千大菩薩衆。
複有衆多天龍夜叉健闼婆衆。
複有百千諸優婆塞優婆夷衆。
複有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及天帝釋四天王衆。
複有十方世界無量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菩薩俱。
爾時如來。
於彼四衆說如是法。
有有則有苦樂。
無有則無苦樂。
是故離苦樂,則是涅槃第一之樂。
彼五百聲聞比丘。
一切皆是阿羅漢。
諸漏已盡無複煩惱。
心得自在。
譬如大龍。
心得好解脫慧得好解脫所作已辨。
已舍重擔。
逮得己利。
盡諸有結。
正智心解脫。
得一切心自在第一波羅蜜。
有無量學人。
皆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果。
有成就有漏法無量比丘衆。
有成就無量阿僧祇功德菩薩摩诃薩。
徒十方來。
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亦非一切聲聞緣覺之所能知。
除文殊師利菩薩。
及大力菩薩。
觀世音菩薩。
彌勒菩薩摩诃薩。
如是上首菩薩摩诃薩無量阿僧祇衆。
譬如大地所生草木。
從諸方來諸菩薩衆。
亦複如是,不可稱數。
複有差摩比丘尼。
與比丘尼衆俱。
毗舍佉鹿子母。
及末利夫人。
各與無量大眷屬俱。
須達長者,與諸優婆塞俱。
爾時世尊,於大衆中說有非有法門。
爾時波斯匿王。
從卧而起作是思惟。
我今應往至世尊所。
念已即行。
擊鼓吹貝。
往詣佛所。
爾時世尊,知而故問。
阿難。
以何等故有鼓貝聲。
阿難白佛言:波斯匿王來詣佛所。
是其擊鼓吹貝之聲。
佛告阿難。
汝今亦應擊大法鼓。
我今當說大法鼓經。
阿難白佛言:世尊,是大法鼓經名。
我未曾聞。
以何等故。
名大法鼓經。
佛告阿難。
汝何由知。
是諸來會大菩薩等。
悉不能知此大法鼓經六字名号。
何況於汝而得聞知。
阿難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
此法名号真實難知。
如是阿難。
實爾不異。
阿難。
此大法鼓經。
世間希有。
如優昙缽華。
阿難白佛言:非一切諸佛有此法耶。
佛告阿難。
三世諸佛悉有此法。
阿難白佛言:若然者,彼諸菩薩人中之雄。
何故悉來。
普集於此。
彼諸如來。
何故自於其國不演說耶。
佛告阿難。
如有一阿練比丘隐居山窟。
至時入村方欲乞食。
道見人獸諸雜死屍。
見已生厭。
斷食而還。
嗚呼苦哉。
吾亦當然。
彼於異時。
心得快樂。
作是思惟。
我當更往觀察死屍。
令增厭離。
複向聚落求見死屍。
修不淨想。
見已觀察。
得阿羅漢果。
如是他方諸佛。
不說無常苦空不淨。
所以者何。
諸佛國土法應如是,彼諸如來。
為諸菩薩作如是說。
奇哉難行釋迦牟尼世尊,於五濁國土出興于世。
為苦惱衆生。
種種方便。
說大法鼓經。
是故諸善男子,當如是學。
彼諸菩薩。
鹹欲見我恭敬禮拜。
故來會此。
既來會已,或得初祝乃至十祝是故大法鼓經。
甚難值遇。
是故十方大菩薩衆。
為聞法故普皆來集。
阿難白佛言:善哉善哉!一切善來。
彼悉得此難得經法。
佛告阿難。
如是深經。
非一切共。
是故不應說言一切善來。
阿難白佛言:何故彼非一切善來。
佛告阿難。
此經典者,是諸如來。
秘密法藏。
甚深微妙。
難解難信。
是故阿難。
不應說言一切善來。
阿難白佛言:非如波斯匿王。
臨陣鬥時。
擊大戰鼓。
其聞聲者一切箭落耶。
佛告阿難。
波斯匿王擊鼓戰時。
非彼一切聞鼓聲喜。
有怯弱者聞而恐怖。
若死近死。
如是阿難。
此大法鼓經名。
是二乘之人不信法門。
是故阿難。
譬如彼王。
至鬥戰時。
擊王大鼓。
此大法鼓。
諸佛秘密。
佛出世時。
爾乃演說爾時世尊告大迦葉。
此諸比丘清淨純一。
真實強力離諸糟糠。
堪任聞此大法鼓經不。
迦葉白佛言:若有比丘犯戒違律。
是大目連之所呵責。
有如是比。
我不同行。
況複世尊,今此會衆。
如栴檀林。
清淨純一。
佛告迦葉。
今此會衆。
雖複一切清淨純一。
然於隐覆之說有不善解。
迦葉白佛言:雲何名為隐覆之說。
佛告迦葉。
隐覆說者,謂言如來畢竟涅槃。
而實如來常住不滅。
般涅槃者非毀壞法。
此修多羅離覆清淨。
明顯音聲。
百千因緣。
分别開示。
是故迦葉。
當更觀察此諸大衆。
時大迦葉。
即複觀察彼諸來者,雲何而來。
時刹那頃。
下信衆生。
及聲聞緣覺。
初業菩薩。
自惟不堪。
生退舍心。
譬如王家力士。
衆中有名千力士者,從座而起擊鼓唱言:誰能堪任與我鬥力。
其不堪者默然而祝心自念言:我不堪任與彼鬥力。
或能傷損以緻失命。
於彼衆中無敢敵者,乃名勇劍難伏力士。
建大勝幡。
如是下劣衆生。
及聲聞緣覺。
初業菩薩。
作是念言:我不堪任聽受。
如來已般涅槃。
而複說言:常住不滅。
於大衆中。
聞所未聞。
從坐而去。
所以者何。
彼人長夜。
於般涅槃。
修習空見。
聞離隐覆清淨經故。
從坐而去。
彼十方來聲聞緣覺初業菩薩。
百千萬億阿僧祇分。
馀一分祝謂彼菩薩摩诃薩信解法身常住不變者,爾乃安住受持一切如來藏經。
亦能解說安慰世間解知一切隐覆之說。
善觀一切了義不了義經。
悉能降伏毀禁衆生。
尊敬承順清淨有德。
於摩诃衍得大淨信。
不於二乘起奇特想。
除如是等方廣大經。
不說馀經。
唯說如來常住及有如來藏。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