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六(那連提耶舍譯)

關燈
惟除佉羅帝山。

    其山廣博如十四天下。

    於中人與非人間無空處。

    上方亦如十四天下。

    無量不可計無有邊際。

    於虛空中大衆充滿。

    為見佛故。

    禮拜供養故。

    成熟衆生。

    見大衆集為聽法故。

    而來集會。

    此三千大千世界。

    随其所有宮殿舍宅林樹藥草。

    莖葉華果衆雜寶物。

    如是一切。

    皆悉變成半月而現於彼。

    一一半月之中。

    出是色光如千日月和合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佛土。

    如是色相廣大莊嚴。

    是時十方無邊佛土。

    一切皆現。

    於彼佛土。

    菩薩摩诃薩。

    釋天王,梵天王,及馀天王,龍王。

    夜叉王。

    緊那羅王。

    一切神王。

    承佛威神。

    得見此佛及大衆集。

    複見如是妙色光明。

    見已皆悉發意欲來。

    承佛神力。

    於一念頃即至佛所。

    禮拜供養至心聽法。

     爾時月藏菩薩摩诃薩。

    以天寶末天花天香天鬘天衣。

    散於佛上。

    三遍散已右繞三匝。

    住立佛前合掌白言:大德婆伽婆。

    我有罪過。

    不及於此大衆集會。

    十方所有菩薩摩诃薩。

    於此悉集。

    我有因緣後來至此。

    大德婆伽婆。

    我在本國月勝世界。

    與諸眷屬七日之中入阿頗那迦定。

    從定起已,即問日月光如來。

    大德婆伽婆。

    徒衆眷屬今何所去。

    日月光佛。

    即答我言:善男子,東方去此過百千億佛世界已,次有世界。

    名曰娑婆。

    彼土有佛。

    号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知。

    住世說法未入涅槃。

    今於彼處大衆集會。

    十方諸佛國土所有菩薩摩诃薩。

    一切皆集於彼世界。

    為見釋迦牟尼佛禮拜供養聽大集經故。

    我眷屬亦複往彼。

    汝今亦可詣彼佛所禮拜供養說月幢月咒。

    以是因緣我來在後。

    是時月藏菩薩。

    而說偈言: 惟佛獨是衆生父,於煩惱火而救拔。

    我今謝過最勝佛,以我因緣後來故。

    惟佛人天作大明,普照十方諸國土。

    我今謝過佛法王,以我因緣後來故。

     惟佛能示涅槃道,趣惡道者追令回。

    謝過牟尼大商主,以我因緣後來故。

    惟佛世間大醫師,於失目者與法眼。

    謝過最勝大醫王,以我因緣後來故。

     惟佛能示諸船筏,令衆生度四疾河。

    謝過人中最勝者,以我因緣後來故。

    惟佛慈雲降法雨,洗衆生意煩惱垢。

    謝過大聖勝法尊,以我因緣後來故。

     唯佛一人於四流,能度衆生三有海。

    謝過世尊實語者,以我因緣後來故。

    惟佛開諸正法藏,以七聖财濟衆生。

    謝過大勝法施主,以我因緣後來故。

     惟佛能與衆生眼,於無明闇拔盲瞽。

    我本端坐一三昧,阿頗那禅心安祝我不見佛現神變,以我因緣後來故。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大精進能於七日入深禅定。

    如是妙定。

    是丈夫住處。

    是如來住處無上住處。

    善男子,汝及眷屬七日安住阿頗那迦禅。

    以是義故今悉成就。

    無量億那由他百千諸天龍王。

    夜叉阿修羅緊那羅人非人等。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除其業障。

    衆生障。

    法障禅障。

    煩惱障。

    覺分障。

    悉滅無馀。

    彼諸衆生。

    有得不忘菩提心三昧者,於無上道不退轉者,複有衆生。

    於一切佛法得大明忍。

    彼等衆生以此善根。

    不久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成正覺。

    如是善男子,汝以七日入禅定故。

    一時能滅衆生大苦。

    令得成就大福德聚。

    善男子,若有衆生。

    惟依讀誦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是人多喜著於世俗。

    以世俗故尚不得調己心煩惱。

    何能調伏他人煩惱。

    善男子善女人。

    樂著讀誦求菩提者,便有嫉妒求名利。

    富貴高心自是輕慢毀他。

    以自高故。

    尚不能得欲界善根。

    何況能得色無色界一切善根。

    又不能得聲聞菩提。

    何況能得辟支佛道及無上菩提。

    何以故?第一義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與聲聞辟支佛共。

    是故非以世俗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最勝善根大福德聚。

    善男子,譬如星火不能枯竭甚深大海。

    如是如是,善男子,不以世俗能竭自身煩惱大海。

    何能竭他衆生煩惱。

    善男子,譬如一人口所吹風。

    不能損壞世界大地。

    如是善男子,不以世俗能得成就大慈大悲。

    善男子,譬如藕絲不能秤動須彌山王。

    如是善男子,不以世俗能自滿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智。

    何能令他得第一義。

    如是善男子,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智者,非世俗也。

    何者是第一義。

    所謂修造一切福事。

    若修福者,亦當數數熏修身心。

    若修身者,則能修心。

    能修心者,則能修慧。

    若能修身心修慧。

    如是之人則能速滿六波羅蜜。

    能以四事攝諸衆生。

    成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成等正覺。

    不以世俗也。

    於世俗中。

    複有衆生計斷常二見者非第一義。

    複有衆生。

    於世俗中。

    我見邊見亦非第一義。

    複有衆生。

    於其世俗。

    求現世樂及後世樂。

    亦非第一義。

    而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