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八(那連提耶舍譯)
關燈
小
中
大
是念已,得須陀洹果。
乃至如是一相念者,得阿羅漢果。
複次行者,觀一切色。
及以骨瑣猶如珂貝。
離垢筋連見骨瑣已,時彼行人心定不動。
若心不動。
行住坐卧常系一緣。
如是念者,名奢摩他調柔修習。
時彼行人。
複更内外觀察於空。
念内外空得入三昧。
觀一切色悉皆青相。
念此骨瑣亦作青色。
見諸骨瑣作青色已,時彼行人複作是念。
誰作此色及骨瑣青。
誰造誰安。
乃至琉璃及頗梨色。
作此思惟分别想已更如是念。
此青色者心因緣見。
是虛妄見非是實見。
如是念已,知法從緣精勤修習。
於諸世間常為衆生禮拜供養。
佛告憍陳如。
此無願順陀羅尼義。
除不樂想。
及除食中諸颠倒想。
是彼智德峰王如來遣炎德藏菩薩摩诃薩所送來欲。
爾時座中有菩薩摩诃薩。
名正念智白佛言:世尊,若諸聲聞修不淨相及奢摩他。
得成相已有何等相。
佛言:善男子,若為破壞貪欲之結。
修不淨念系心眉間。
自觀己身三百碎骨。
如是相出及不淨念。
於是時中彼行人身亦熱亦動。
此名初相。
得是相已,乃至常觀彼如是相。
見自己身澀觸等相及以他身亦複如是,名第二相。
又彼行者修不亂心。
一切悉觀亦皆不淨。
名第三相。
是人能觀苦集盡淨。
名奢摩他。
行者身中如是相出得於暖法。
如溫乳汁灌澍身心。
此則名為不動心相。
時彼行者若有心中樂如是相。
當舍念心。
此相清淨貪染。
自除無明污心。
智慧斷故。
行者如是觀白骨時。
念此骨相乃至寂滅因緣故。
有如是觀察。
即見一切身中暖出。
此如是相若奢摩他。
得具足滿。
此則名為暖相善根。
行者爾時緣於過去福德善根。
今作此修心行清淨。
見智如燈内心自知。
複次行者觀身四行。
從於瑣骨乃至微塵洞徹明了。
如自額中睹於燈炎。
見一切色及以自心并心數法。
盡分别知。
譬如窗中日光明照。
微塵回轉無暫時停。
一切有為譬如塵性。
作如是念。
乃至世間一切有法見無我見寂滅實智。
行者爾時得頂善根。
是名頂法。
複次行者得頂法已,更自觀身。
或見火出或見火然。
或見大光滿十方面。
從初禅地乃至四禅善根所生。
如是色陰微妙四大。
彼行者身亦如是得所見身色。
滿足禅樂不異於天。
時彼行人更從心裡複出日光。
見於十方處處日輪皆悉遍滿。
見是相已不生心念。
是時得入空三昧中。
複見頂上種種色出猶如傘蓋。
此名頂相功德善根。
複次行者不取緣相四谛順忍。
爾時彼中得四谛證。
善男子,此名聲聞修習不淨正念因緣不淨正念。
因緣成已得奢摩他。
是名白骨燈光觀相。
複於彼中如是相生。
亦見是相。
見是相已得歡喜心。
歡喜因緣得八正道。
因八正道能斷一切煩惱愛結。
得須陀洹乃至阿羅漢果。
善男子,汝自刹中勝炎佛土。
聲聞之人若富伽羅樂阿羅漢。
觀如是法不淨因緣即得道果。
說此不淨解脫法時。
無量無數無邊衆生證得四谛如法順忍。
乃至無量無邊衆生得如實果。
爾時世尊複告阿若憍陳如言:善男子,若一切衆生共同一心。
其四真谛可以一念而證得者,如來應為一切衆生演說一行一法一事。
亦不應有八萬法聚。
随逐因緣差别之異。
若一人證時。
一切衆生亦應同證。
若一人斷時。
一切衆生亦應同斷。
不應别有聲聞三乘。
不應别有菩薩十地。
何以故?煩惱同故。
斷時證處處所是同。
憍陳如。
是故衆生應以種種因緣調伏。
不以一緣及以一事。
憍陳如。
若一切衆生覺觀未荊如是時中一切有法大瘡大莿種種有生。
種種生中有法。
增長種種相種種色種種心。
時彼行者如是思念。
若欲自心樂心取相。
觀此骨瑣心和合生。
彼念因緣。
作此初心次第思惟。
如是必定得涅槃道果證不難。
又見此身得樂因緣不退轉故。
複次行者作如是念。
何因緣故心和合生。
彼因緣故樂說方便。
能知是者,此則名為第二勝心。
現見法樂。
住必定心得不退轉。
複次行者如是思念。
我今此心幾許因緣和合共生。
處處覺觀攀緣取舍。
如是身心有樂受故。
或妄想祝我於彼身心樂寂滅。
又如是念。
若我因緣和合故生。
緣骨瑣故。
身心安樂樂已還滅。
若彼行人生於眼識乃至意識。
生及住滅方便因緣亦皆寂滅。
作如是念。
此則名為第三勝心現見法樂。
必定不退得涅槃道。
以是因緣及得四果不久不難。
複次行者作如是念。
若我此身一切法界。
通達方便清淨體性。
亦非體性寂滅方便祝複如是念。
我一切心相寂滅方便祝又一切心相覺觀想滅寂靜心祝此則名為第四勝心。
現見法樂。
如是必定得涅槃道。
身雖未證欲證不難。
憍陳如。
如是四種最勝尚心和合現時。
即得明見八十四百千三摩提行門。
見是行己得阿那含果。
乃至得阿羅漢果。
爾時又得二種解脫。
有大勢力具大神通。
為諸天人禮拜供養。
憍陳如。
一切衆生非實一乘一行一貪一念一欲一解一信。
是故如來宣說種種句偈名字種種法門。
以是義故。
如來具足十種神力。
憍陳如。
一切衆生具有種種颠倒之想。
是故如來為淨衆生颠倒想故。
說無常想或樂苦想。
或無我想或樂死想。
或膖脹想或樂爛想。
或樂膿想或青瘀想。
或樂種種蟲啖食想。
或樂臭想或樂骸骨離散等想。
爾時阿若憍陳如重白佛言:世尊,雲何名為一切世間不可樂想。
雲何複名一切世間食不淨想。
憍陳如。
汝今不應問如是事。
何以故?我此刹中别有方便。
得涅槃道及四果法。
彼刹衆生根性不同。
信心行别。
方便力别得涅槃道。
國界既殊其相各異。
憍陳如。
若我具說如是之法。
唯除得無生忍菩薩摩诃薩能信受此。
其馀衆生聞即迷沒。
時憍陳如複白佛言:世尊,唯願憐愍為諸菩薩能信解者分别宣說。
世尊,是諸衆生。
若聞宣說一切世間不可樂想及以食中不淨想等。
聽聞如是二種相已,能生種種上妙善根。
能破無明種種障礙。
一切衆生愛入和合。
癡見纏縛如揭頭羅。
於流轉中處處受生。
於流轉中處處造行。
又過去際諸流轉中不可見知。
以是因緣樂於生死。
是故生死無有始終。
何以故?一切衆生在流轉中。
不聞如是食不樂想。
以食因緣增長貪欲。
又不聞於此法門故。
是故五處流轉受生困苦疲極。
如來世尊大慈大悲。
無量世中常念衆生。
唯願如來憐愍故。
說此具足滿無願順陀羅尼。
乃至如是一相念者,得阿羅漢果。
複次行者,觀一切色。
及以骨瑣猶如珂貝。
離垢筋連見骨瑣已,時彼行人心定不動。
若心不動。
行住坐卧常系一緣。
如是念者,名奢摩他調柔修習。
時彼行人。
複更内外觀察於空。
念内外空得入三昧。
觀一切色悉皆青相。
念此骨瑣亦作青色。
見諸骨瑣作青色已,時彼行人複作是念。
誰作此色及骨瑣青。
誰造誰安。
乃至琉璃及頗梨色。
作此思惟分别想已更如是念。
此青色者心因緣見。
是虛妄見非是實見。
如是念已,知法從緣精勤修習。
於諸世間常為衆生禮拜供養。
佛告憍陳如。
此無願順陀羅尼義。
除不樂想。
及除食中諸颠倒想。
是彼智德峰王如來遣炎德藏菩薩摩诃薩所送來欲。
爾時座中有菩薩摩诃薩。
名正念智白佛言:世尊,若諸聲聞修不淨相及奢摩他。
得成相已有何等相。
佛言:善男子,若為破壞貪欲之結。
修不淨念系心眉間。
自觀己身三百碎骨。
如是相出及不淨念。
於是時中彼行人身亦熱亦動。
此名初相。
得是相已,乃至常觀彼如是相。
見自己身澀觸等相及以他身亦複如是,名第二相。
又彼行者修不亂心。
一切悉觀亦皆不淨。
名第三相。
是人能觀苦集盡淨。
名奢摩他。
行者身中如是相出得於暖法。
如溫乳汁灌澍身心。
此則名為不動心相。
時彼行者若有心中樂如是相。
當舍念心。
此相清淨貪染。
自除無明污心。
智慧斷故。
行者如是觀白骨時。
念此骨相乃至寂滅因緣故。
有如是觀察。
即見一切身中暖出。
此如是相若奢摩他。
得具足滿。
此則名為暖相善根。
行者爾時緣於過去福德善根。
今作此修心行清淨。
見智如燈内心自知。
複次行者觀身四行。
從於瑣骨乃至微塵洞徹明了。
如自額中睹於燈炎。
見一切色及以自心并心數法。
盡分别知。
譬如窗中日光明照。
微塵回轉無暫時停。
一切有為譬如塵性。
作如是念。
乃至世間一切有法見無我見寂滅實智。
行者爾時得頂善根。
是名頂法。
複次行者得頂法已,更自觀身。
或見火出或見火然。
或見大光滿十方面。
從初禅地乃至四禅善根所生。
如是色陰微妙四大。
彼行者身亦如是得所見身色。
滿足禅樂不異於天。
時彼行人更從心裡複出日光。
見於十方處處日輪皆悉遍滿。
見是相已不生心念。
是時得入空三昧中。
複見頂上種種色出猶如傘蓋。
此名頂相功德善根。
複次行者不取緣相四谛順忍。
爾時彼中得四谛證。
善男子,此名聲聞修習不淨正念因緣不淨正念。
因緣成已得奢摩他。
是名白骨燈光觀相。
複於彼中如是相生。
亦見是相。
見是相已得歡喜心。
歡喜因緣得八正道。
因八正道能斷一切煩惱愛結。
得須陀洹乃至阿羅漢果。
善男子,汝自刹中勝炎佛土。
聲聞之人若富伽羅樂阿羅漢。
觀如是法不淨因緣即得道果。
說此不淨解脫法時。
無量無數無邊衆生證得四谛如法順忍。
乃至無量無邊衆生得如實果。
爾時世尊複告阿若憍陳如言:善男子,若一切衆生共同一心。
其四真谛可以一念而證得者,如來應為一切衆生演說一行一法一事。
亦不應有八萬法聚。
随逐因緣差别之異。
若一人證時。
一切衆生亦應同證。
若一人斷時。
一切衆生亦應同斷。
不應别有聲聞三乘。
不應别有菩薩十地。
何以故?煩惱同故。
斷時證處處所是同。
憍陳如。
是故衆生應以種種因緣調伏。
不以一緣及以一事。
憍陳如。
若一切衆生覺觀未荊如是時中一切有法大瘡大莿種種有生。
種種生中有法。
增長種種相種種色種種心。
時彼行者如是思念。
若欲自心樂心取相。
觀此骨瑣心和合生。
彼念因緣。
作此初心次第思惟。
如是必定得涅槃道果證不難。
又見此身得樂因緣不退轉故。
複次行者作如是念。
何因緣故心和合生。
彼因緣故樂說方便。
能知是者,此則名為第二勝心。
現見法樂。
住必定心得不退轉。
複次行者如是思念。
我今此心幾許因緣和合共生。
處處覺觀攀緣取舍。
如是身心有樂受故。
或妄想祝我於彼身心樂寂滅。
又如是念。
若我因緣和合故生。
緣骨瑣故。
身心安樂樂已還滅。
若彼行人生於眼識乃至意識。
生及住滅方便因緣亦皆寂滅。
作如是念。
此則名為第三勝心現見法樂。
必定不退得涅槃道。
以是因緣及得四果不久不難。
複次行者作如是念。
若我此身一切法界。
通達方便清淨體性。
亦非體性寂滅方便祝複如是念。
我一切心相寂滅方便祝又一切心相覺觀想滅寂靜心祝此則名為第四勝心。
現見法樂。
如是必定得涅槃道。
身雖未證欲證不難。
憍陳如。
如是四種最勝尚心和合現時。
即得明見八十四百千三摩提行門。
見是行己得阿那含果。
乃至得阿羅漢果。
爾時又得二種解脫。
有大勢力具大神通。
為諸天人禮拜供養。
憍陳如。
一切衆生非實一乘一行一貪一念一欲一解一信。
是故如來宣說種種句偈名字種種法門。
以是義故。
如來具足十種神力。
憍陳如。
一切衆生具有種種颠倒之想。
是故如來為淨衆生颠倒想故。
說無常想或樂苦想。
或無我想或樂死想。
或膖脹想或樂爛想。
或樂膿想或青瘀想。
或樂種種蟲啖食想。
或樂臭想或樂骸骨離散等想。
爾時阿若憍陳如重白佛言:世尊,雲何名為一切世間不可樂想。
雲何複名一切世間食不淨想。
憍陳如。
汝今不應問如是事。
何以故?我此刹中别有方便。
得涅槃道及四果法。
彼刹衆生根性不同。
信心行别。
方便力别得涅槃道。
國界既殊其相各異。
憍陳如。
若我具說如是之法。
唯除得無生忍菩薩摩诃薩能信受此。
其馀衆生聞即迷沒。
時憍陳如複白佛言:世尊,唯願憐愍為諸菩薩能信解者分别宣說。
世尊,是諸衆生。
若聞宣說一切世間不可樂想及以食中不淨想等。
聽聞如是二種相已,能生種種上妙善根。
能破無明種種障礙。
一切衆生愛入和合。
癡見纏縛如揭頭羅。
於流轉中處處受生。
於流轉中處處造行。
又過去際諸流轉中不可見知。
以是因緣樂於生死。
是故生死無有始終。
何以故?一切衆生在流轉中。
不聞如是食不樂想。
以食因緣增長貪欲。
又不聞於此法門故。
是故五處流轉受生困苦疲極。
如來世尊大慈大悲。
無量世中常念衆生。
唯願如來憐愍故。
說此具足滿無願順陀羅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