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七

關燈
德本。

    善業成備布施調伏。

    自守防護戒忍多聞。

    心不放逸安住功德。

    威儀成就忍力無礙。

    於無上道堅固精進。

    所修善根一切成就。

    諸禅解脫三摩婆提。

    遊戲神通大智照明。

    善分别知一切諸法。

    所懷慈心等如虛空。

    大悲堅固拯濟衆生。

    常行喜心令彼同歡。

    所有舍心善滅憎愛。

    魔網诤訟悉使無馀。

    善解衆生諸根所趣。

    随其根量授與法财。

    其心平等如地水火風。

    能壞一切外道異論。

    摧伏敵陣建立勝幡。

    入深佛法十力無畏。

    於諸大衆心無所懼。

    常觀甚深十二因緣。

    離有無見行於中道。

    我及我所衆生壽命。

    養育士夫作者受者,斷常有無一切諸見。

    結縛因緣皆滅不起。

    總持王印而以印之。

    所有辭辯分别敷演。

    那由他劫說不可荊得大神力感動無量無邊佛土。

    於諸佛土善能往來。

    斷除瞋怖憍慢放逸。

    其所演說如師子吼。

    一切衆生怨親中人。

    悉皆安止究竟涅槃。

    法雲垂布以興雷震。

    三明解脫以為電光。

    無上法雨以為甘露。

    能惠法财三寶不斷。

    内外清淨譬如寶珠。

    相好殊勝最上無比。

    以諸善根璎珞其身。

    佛法灌頂得補處位。

    善能分别諸衆生行。

    随而調伏令得解脫。

    能淨道場坐師子座。

    於諸法中得無所畏。

    能自變形猶如佛身。

    一切佛事悉能示現。

    心得自在轉於法輪。

    舍利弗。

    彼土純有如是菩薩摩诃薩等以為眷屬。

    爾時大會聞佛稱贊彼菩薩衆功德智慧踴躍歡喜。

    以天優缽羅華。

    拘物頭華。

    波頭摩華。

    分陀利華。

    曼陀羅華。

    散無盡意及諸菩薩。

    異口同音作如是言:我等今日快得善利。

    得見如是諸正士等。

    禮拜供養恭敬圍繞。

    若有衆生聞其名者,亦得如是無量善利。

    若聞贊歎稱其功德。

    悉皆當發無上道心。

    說是語時大會中有三百六十萬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告舍利弗。

    彼佛世界無三惡道及其名字。

    亦無邪行越戒之名。

    又無女人慳貪嫉妒破戒瞋恚懈怠亂心愚癡之名。

    及以障礙蔭蓋集名。

    衆生根等無上中下。

    純是一乘無大小名。

    佛土無有淨穢之名。

    亦無三寶差别之稱。

    不聞饑渴飲食之聲。

    及我我所遮護之名。

    無諸魔網妄見集名。

    彼佛世界平坦廣大。

    一日月照周匝六十億百千那由他由延。

    是希有事是彼菩薩本願所緻。

    其土平正猶如手掌。

    琉璃衆寶雜廁共成。

    其地柔軟猶如天衣。

    若有觸者受微妙樂。

    寶樹莊嚴行伍相當。

    寶繩連綿以界八道。

    所有諸華常自開敷。

    亦無石沙荊棘穢惡。

    所有諸山純以衆寶而挍飾之。

    人天無别法喜禅味以為飲食。

    其土無有王者之名。

    唯除普賢如來法王。

    彼佛世尊及諸菩薩。

    不以文字而有所說,彼諸菩薩唯修觀佛。

    谛視無厭。

    目不曾旬。

    即便能得念佛三昧悟無生忍。

    是故彼土名曰不旬。

    雲何念佛。

    謂不觀色相。

    出生種性過去淨業。

    是時心中不生自高。

    不觀現在陰界諸入。

    見聞覺知心意識等。

    無有戲論生住滅相。

    不取不舍不念不思。

    不觀思想及非思想。

    不分别想法想己想無一異想。

    境界功德内外中間。

    不起覺觀始終之念。

    不觀形貌威儀法式。

    不觀戒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

    十力無畏不共之法。

    正念佛者,不可思議。

    不造行不作想。

    無等等離思惟。

    無所念無思處。

    無陰入界生住滅想。

    無有處所非無處所。

    非動非祝非色非識非想非受非行。

    於識不生識知。

    於地水火風不生識知。

    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心法亦複如是,如是不緣一切境界。

    不生諸相我及我所。

    不起見聞覺知之想。

    究竟能到一切解脫。

    心心數法滅不相續。

    淨諸憶想非憶想等。

    善除愛恚滅因緣相。

    此彼中間悉斷無馀。

    是法清淨無文字故。

    法無歡喜不動轉故。

    法無有苦不味著故。

    法無燋熱本寂滅故。

    法無解脫性舍離故。

    法無有身離色相故。

    法無受相無有我故。

    法無結縛寂無相故。

    法相無為無所作故。

    法無言教無識知故。

    法無始終無取舍故。

    法無安止無處所故。

    法無有作離受者故。

    法無有滅本無生故。

    心數思惟所緣住法。

    不取其相不生分别。

    不受不著不然不滅不生不出。

    法性平等猶如虛空。

    過於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心法。

    是名菩薩念佛三昧。

    菩薩得是念佛三昧。

    一切法中得自在智陀羅尼門。

    聞佛所說悉能受持終不忘失。

    亦得曉了一切衆生言辭音聲無礙辯才。

    舍利弗。

    彼普賢如來。

    不如此土以二因緣演說正見。

    所謂從他聞聲内正憶念。

    彼諸菩薩當見佛時。

    尋能分别諸深妙義。

    具足成就六波羅蜜。

    何以故?若不取色相即是具足檀波羅蜜。

    若除色相即是具足屍波羅蜜。

    若觀色盡即是具足羼提波羅蜜。

    若見色寂滅即是具足毗梨耶波羅蜜。

    若不行色相即是具足禅波羅蜜。

    若不戲論色相即是具足般若波羅蜜。

    是諸菩薩即觀佛時。

    尋具如是六波羅蜜得無生忍。

    舍利弗。

    諸佛世界嚴淨微妙。

    少有如彼普賢如來不旬世界時舍利弗語無盡意。

    唯善男子,快哉仁者,汝等大士。

    得在彼土見普賢佛獲無量利。

    時無盡意語舍利弗。

    大德今者,頗欲得見不旬世界普賢世尊及大衆不。

    舍利弗言:唯然欲見。

    令此大衆增長善根。

    時無盡意。

    即入菩薩示現一切佛土三昧。

    入三昧已令此大衆及舍利弗。

    尋見彼土普賢如來及其大會。

    見是事已即從座起。

    合掌遙禮彼佛大衆。

    此會大衆以佛世尊及無盡意神通道力。

    得微妙華世所希有。

    其華色香未曾見聞。

    自然滿掬遙散東方。

    以用供養普賢如來。

    華尋遍至彼佛世界普賢如來及其大衆。

    彼諸菩薩見是華已白佛言:世尊,是華嚴麗世所希有。

    為從何處而來至此。

    彼佛答言:是無盡意在娑婆世界。

    是中亦有十方世界諸來菩薩。

    而共聚集能仁佛所。

    供養恭敬尊重贊歎。

    聽佛世尊說大集經。

    是其大衆所散之華。

    彼諸菩薩複白佛言:其佛世界在何方面去是遠近。

    彼佛答言:諸善男子,在此西方去是佛土十恒河沙世界微塵等國。

    彼有世界名曰娑婆。

    諸菩薩言:願樂欲見釋迦文佛及其大衆。

    爾時普賢如來尋放大光。

    其明徹照此佛世界。

    彼諸大衆因佛光明。

    悉得遙見娑婆世界釋迦文佛及諸大衆。

    見已歡喜合掌恭敬作如是言:希有世尊,其土菩薩一切大衆。

    從何所來而作此集。

    遍滿其界間無空處。

    彼佛答言:諸善男子,其諸大衆悉從十方無量世界而來集會。

    谘啟聽受甚深妙法時舍利弗問無盡意。

    誰字仁者為無盡意。

    無盡意言:唯舍利弗。

    一切諸法因緣果報名無盡意。

    所以者何。

    一切諸法不可盡故。

    舍利弗言:唯善男子,願仁當說無盡法門。

    無盡意言:唯舍利弗。

    初發無上菩提心時已不可荊所以者何。

    發菩提心不離煩惱故。

    發心相續不悕馀乘故。

    發心堅固不參外論故。

    發心不壞魔不沮故。

    發心恒順善根增長故。

    發心至常有為法無常故。

    發心不動一切諸佛安慰護助故。

    發心勝妙離衰損故。

    發心安止不戲論故。

    發心無喻無相似故。

    發心金剛壞諸法故。

    發心無盡無量功德悉成就故。

    發心平等利衆生故。

    發心普覆無别異故。

    發心鮮明性常淨故。

    發心無垢智慧明了故。

    發心善解不離畢竟故。

    發心廣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