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關燈
王心。

    告師子進菩薩言:善男子,現汝自在功德神力。

    大菩薩變現使此大衆普得見聞。

    回彼邪心使得正見。

    為降伏諸魔外道故。

    爾時師子進菩薩即時入定已,現如是等相。

    使三千大千世界六變振動。

    於上虛空中雨種種妙物。

    所謂諸華香。

    末香塗香。

    缯蓋幢幡。

    作種種天樂。

    美膳飲食。

    璎珞衣服。

    種種珍寶。

    皆從空中缤紛而下。

    雨如此寶。

    滿足三千大千世界。

    衆生得未曾有皆大喜悅。

    爾時從地神諸天上至阿迦膩吒天皆歡喜踴躍。

    唱如是言:此大菩薩。

    可名虛空藏。

    所以然者,以從虛空中能雨無量珍寶充足一切。

    爾時世尊即印可其言名虛空藏。

    於是功德莊嚴王見師子進。

    作如是無量神變。

    心淨踴悅得未曾有。

    舍憍慢心合掌向佛作如是言:希有世尊,菩薩功德智慧乃能如是,自然而雨無量珍寶。

    充足一切終無窮荊世尊,在家者施所益無幾。

    夫出家者,以神通力施無崖際。

    在家者施不稱彼意。

    雖施猶吝以為苦惱。

    出家者施能適彼意。

    亦不吝惜不生苦惱。

    爾時功德莊嚴王即舍王位與子吉意。

    以真信心剃除須發。

    於佛法中出家修道。

    出家已,為增長善法故常勤精進。

    出家未久修得四禅四無量心及五神通。

    時吉意王以法治化國無怨者,精進不廢供養世尊,佛複告速辯菩薩。

    善男子,爾時功德莊嚴王者豈異人乎。

    莫造斯觀。

    即拘留孫如來是。

    爾時師子菩薩者則我身是。

    爾時師子進菩薩者,即虛空藏菩薩是。

    善男子,虛空藏菩薩當乎爾時,初於空中雨無量珍寶。

    以是因緣常名虛空藏。

    善男子,爾時王子吉意者,今彌勒菩薩是。

    爾時二萬王子於彼佛法中出家者,今與虛空藏菩薩來此衆中聽法者是。

    於彼佛法中先出家者,彼王内外眷屬及王子所化衆生。

    今現在十方行菩薩道。

    是故速辯菩薩。

    應常淨戒衆增長本願。

    以淨戒衆增長本願故。

    随欲所作皆能成辦。

    爾時衆中有諸菩薩。

    渴仰欲見虛空藏神變之力。

    虛空藏相貌雲何爾時世尊知衆心所念。

    即告虛空藏菩薩言:善男子,現汝神變虛空藏相。

    爾時虛空藏菩薩即入稱一切衆生意三昧。

    入已以此三昧力故。

    於此三千大千世界。

    妙寶莊嚴堂上虛空中。

    雨種種妙物。

    随衆生所欲盡給足之。

    所謂須華雨華。

    須鬘須香。

    須末香須塗香。

    須缯蓋幢幡。

    須種種音樂。

    須嚴身之具璎珞衣服。

    須餚膳飲食。

    須車乘翼從。

    須金銀琉璃頗梨車渠馬瑙真珠珊瑚。

    雨如是等種種珍寶随意與之。

    有須法欲法樂法之者,於虛空中随所樂聞。

    出衆法音悅可耳根。

    所謂契經。

    音合偈經。

    受記經。

    偈經。

    結可經。

    因緣經。

    雙句經。

    本生經。

    勝處經。

    方等經。

    未曾有經。

    大教敕法。

    須如是等經者,盡出應之。

    須譬喻者,須那羅等變音者,須巧言語音者,須種種雜音者,須甚深音者,須方便淺音者,須如是等音者,盡出應之。

    須聲聞乘度者,出四谛法音應之。

    須緣覺乘度者,出甚深十二因緣法音應之。

    須大乘度者,出六波羅蜜不退轉法音應之。

    又於空中出諸妙偈曰: 說諸法性,如虛空等,今說其門。

    衆鹹谛聽,如空無高,亦無有下。

    以無高下,亦無體性,如空無生。

    亦無有滅,以無生滅,性不敗壞。

     如空無增,亦無有減,以無增減。

    同諸法相,如空無明,亦無有闇。

    以無明闇,心性亦爾,如日照空。

    亦無有喜,不照不憂,智者學爾。

     如雨鉾箭,不傷於空,行者修空。

    亦不可傷,如空水潤,無有喜悅。

    智者稱利,亦無喜悅,如空毀譽。

    無有分别,智者毀譽,亦複如是, 如動大地,空終不動,智者無依。

    不動法性,如乾大炭,不燒虛空。

    知煩惱者,不為所燒,如空常祝無有敗壞,諸法亦爾,常住法界。

     喻如虛空,受一切色,法界亦爾。

    受一切法,如空非色,相不可見。

    心性如是,同空無相,虛空假名。

    無有形貌,心意識然,亦假名說。

     如空無邊,終不可取,大人智然。

    與虛空等,如鳥行空,無有足迹。

    行菩提然,行不可見,身滅過去。

    如虛空等,現在諸陰,同虛空相。

     四大亦然,同如虛空,如三災後。

    無諸異相,一切衆生,不能滿空。

    凡夫如是,五欲無滿,若有聖智。

    知一切法,彼足無求,離淫貪著。

     如空廣大,無有邊崖,佛法亦爾。

    無有邊際,知諸法性,是佛法者,彼不依物,亦不舍物,知物非物。

    住於實際,於物非物,無有二相。

     以聲明空,空性非聲,無有音聲。

    是名為空,佛雖說空,終已無說。

    空性叵說,是故名空,如幻化夢。

    野馬影響,諸佛說法,皆悉如是, 為導衆生,說如是喻,真淨之義。

    更無譬喻,諸法無相,以相如說。

    相及無相,法性俱無,空相為相。

    空亦無相,體此相者,是為菩薩。

     無滞無礙,無戲無動,無始無終。

    是為菩薩,不離衆生,非衆生數。

    如衆生性,是為菩薩,喻如幻師。

    殺衆幻人,實無死者,所度亦爾。

     幻與衆生,泥洹佛法,知同一性。

    無性無相,此大士得,無漏空藏。

    充足一切,不可窮盡,昔殖衆德。

    故獲斯藏,不有貯聚,乃能如是, 能知諸法,因緣生者,其藏無荊不可思議,救世大仙,說四無荊空及道心,衆生佛行,若财是寶。

    則可貯聚,非寶無寶,是以無荊 究竟空法,已盡無盡,無盡不荊是謂無盡,知此門者,近於菩提。

    住此門故,速成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