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
何以故?如來覺了一切諸法無有念故。
若言我有四正勤者,是亦名為诳於如來。
何以故?如來覺了一切諸法本性離故。
若言我有四如意分。
是亦名為诳於如來。
何以故?如來覺了一切諸法無分别故。
若言我具根力覺道。
是亦名為诳於如來。
何以故?如來世尊性無為故。
若有說言我異道異。
是亦名為诳於如來。
何以故?身即是道故。
若言無明異於有愛。
是亦名為诳於如來。
何以故?無明與愛即是智慧即解脫故。
若言三毒異三解脫門。
是亦名為诳於如來。
何以故?空無相願即是貪欲瞋恚癡故。
若言四倒異四果者,是亦名為诳於如來。
何以故?四倒即是四道果故。
若言八邪異於八正。
是亦名為诳於如來。
何以故?為壞八邪修八正故。
若言衆生九居止處異九次第。
是亦名為诳於如來何以故?無二性故。
若有說言十善異於無學。
十善。
是亦名為诳於如來。
何以故?一切諸法無修學故。
善男子,菩薩若學如是等法。
是名為诳諸佛如來。
善男子,一切衆生及一衆生無二無别。
何以故性無我故。
言一衆生一切諸法無二無别。
若言一法一切法界無二無别。
一佛世尊一切法界無二無别。
言一佛界一切佛界無二無别。
言一福田一切福田無二無别。
一切福田及以虛空無二無别。
一切聖人遠離煩惱。
一切凡夫無二無别本性清淨。
一衆生心一切衆生心。
無二無别本性清淨。
一界一切界。
一入一切入。
一衆生行一切衆生行無二無别。
若言諸法乃至無有一念暫祝不造衆惡不著善法不生憍慢。
於不得中不作得想。
於不證中不作證想。
知於生死及以涅槃無作無受。
知諸煩惱無有根本無生無長。
随於戒戒心戒慧戒。
遠離煩惱不舍衆生。
淨檀波羅蜜。
無戒於戒。
淨屍波羅蜜。
無人於人及無有我。
淨羼提波羅蜜。
無作於作。
淨毗梨耶波羅蜜。
無淨於淨。
淨禅波羅蜜。
無行於行。
淨般若波羅蜜。
無盡無生獲得忍辱。
得無記心而受記莂。
不入正位亦不退轉。
一生不生兜率陀天。
不從天下而處母胎。
於一切法心無所祝亦不自說我已過於生老病死。
不行七步。
亦不自言我是世間無上之尊。
不處中宮采女娛樂。
不習世間技藝之事。
示現老人為壞貪身。
示現病苦為壞貪壽。
示現死相為壞貪欲及我我所。
示現沙門為令衆生不求釋梵人天之身。
勤求出世無上之法。
逾出宮城。
示現出離三界系縛及示悲果。
前後顧視示無瞋愛。
三十二相莊嚴其身。
為示衆生良祐福田。
剃除周羅棄舍璎珞。
遣馬揵陟放闡陀還。
示現遠離一切煩惱。
現剃髭發示不貪著於一切法。
受著袈裟示調衆生。
從郁陀伽阿羅邏邊谘問受法。
示現破壞自高之心。
六年苦行為壞外道。
現受飲食示随世法。
現受槀草示於知足。
坐草蓐上示壞憍慢。
諸天龍神贊歎戴仰。
示現功德莊嚴果報。
降伏魔怨示勇猛力。
右手指地示往福力。
大地震動示報恩故。
獲得無上菩提之道。
示現了知一切法相。
觀諸法等名之為佛。
佛之智慧無能勝者,以是義故名為如來。
了了知見善不善法名薩婆若。
真實語故名天人師。
不出諸法名轉法輪。
無轉無說故名轉說。
無入之入名為法入。
無門之門名為法門。
無作之作名為法作。
無禅之禅名為正禅。
無脫之脫名正解脫。
一切法性無系無縛。
若是滅法即是過去。
即是不生。
是名佛出。
無出之出即名佛出。
若有菩薩能作是學。
是名不诳諸佛如來。
爾時世尊,贊不可說菩薩摩诃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善能分别如來出世。
若有能信如是佛出。
是人不覺一法微相。
若不覺者乃能了知如來出世。
何以故?無出之出即是佛出無作。
無作者無受。
無受者無漏。
無漏者無诤無見。
無入無轉。
無生無滅。
無有菩提。
無谄無诳。
無心意識。
無眼無二。
無有眼行乃至意行。
無說無教。
是名佛出。
爾時無畏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如來出世及不可說。
所說佛出誰當信之。
爾時寶女語無畏言:法兄。
如來出世不可思議。
難可莊嚴難可證得。
若人懈怠心不真正虛僞谄曲憍慢喜瞋嫉妒慳貪。
不知恩義受恩不報。
三戒不淨貪著三界。
三垢所污不敬三寶不修三脫。
粗獷惡口樂說無義不知慚愧。
為利養故外現細行。
自诳诳他貪於供養諸根不調。
樂求聲聞辟支佛乘。
心不真實寡聞愚癡。
無念喜忘不知方便。
不修慈悲喜舍之心常行魔界。
貪著於人衆生壽命。
說無因果無業行緣。
其心放逸樂為惡行。
舍離頭陀樂行世法自贊己身毀呰他身。
貪於身命色等五法。
樂於睡眠。
喜聞世法不知時節。
親近惡友不能修行四攝之法。
法兄。
如是等人不知佛出不信佛出。
無畏菩薩言:寶女。
汝今已得遠離如是惡法不耶。
寶女言:法兄。
我已遠離如是惡法。
雲何遠離如不貪節。
雲何不貪猶如貪節。
雲何貪節如真實節。
雲何實節如我見節。
雲何我見如過去節。
雲何過去如無明節。
雲何無明如貪愛節。
雲何無明貪愛等節,猶如智慧解脫等節。
雲何智慧解脫等節,猶如幻節。
無畏菩薩言:寶女。
幻者非心非意。
智慧解脫即是心意。
法兄。
一切衆生心意智慧。
及以解脫悉皆如幻。
無畏菩薩言:寶女。
如不可說菩薩所說,汝能信不。
寶女言:法兄。
不可說者終無所說,如其說者非不可說。
若不可說有所說者,雲何得名不可說耶。
即應是說。
以不可說實無所說,是故名為不可說也。
若不可說實無所說,我於今者為何所聞。
若無所聞何所信耶。
無畏菩薩言:寶女。
是不可說實有所說,今有證知所謂大衆一切大衆皆悉得聞。
是不可說之所宣說。
寶女言:法兄。
此大衆中若有言我聞不可說之所說者,即是虛妄。
何以故?是不可說實無所說,雲何大衆而言聞耶。
無畏菩薩言:寶女。
汝於今者信佛語不。
法兄。
若有世間無信之人。
即是佛也。
何以故?信者即是貪欲瞋恚。
如來無有貪欲瞋恚。
是故無信。
若無信者即是無證。
法兄。
空無相願真實無證。
是故如來亦無有證。
法兄。
法界實性無作無為。
虛空等法真實無證。
是故如來亦無有證。
無畏菩薩言:寶女。
以何為證。
寶女言:法兄。
若有不見無量佛法。
如是之人可以為證。
無畏菩薩言:寶女。
此舍利弗。
目揵連等是證信不。
寶女言:法兄。
如是如是是證是信。
何以故?聲聞人戒則有邊際。
如來之戒無有邊際。
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亦複如是,爾時舍利弗語寶女言:寶女。
聲聞亦有三解脫門。
如來亦有三解脫門。
汝今何故以聲聞人而為證信不以如來。
寶女言:大德。
如阿耨達池。
有八味水雨閻浮提。
而已一切草木叢林。
悉得增長。
如是雨水有差别不。
舍利弗言:不也寶女。
大德。
如阿耨達池水本一味。
德人用之則有種種微妙甘味。
薄德之人用其味則一粗惡不美。
大德。
如來聲聞三解脫亦複如是,是故如來聲聞之人,則有差别。
而法界性實無差别。
爾時世尊贊寶女言:善哉善哉!寶女。
善能分别宣說是義。
寶女。
說是法時。
天與人三萬二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寶女複語舍利弗言:大德。
譬如大海其水一味。
多有諸寶。
亦有水精下價之珠。
法界亦爾。
雖複平等諸佛學之得無價寶。
聲聞學之得下價寶。
大德。
如須彌山上有諸天人多受快樂。
或複有天少受快樂。
而須彌山實無差别。
法界亦爾。
雖複無差如來處之受無量樂。
聲聞處之受有量樂。
大德。
如轉輪王。
雖有千子皆亦不得稱紹尊位。
聲聞之人亦複如是,雖有智慧不名為佛。
大德。
如然燈器。
金則黃光銅則赤光。
其色雖異燈無差别。
法界亦爾。
諸佛然之智光無邊。
聲聞然之智光有邊。
而法界性實無差别。
大德。
如轉輪王入城邑時一切悉知。
薄福之人入城邑時。
乃至親厚猶不覺知。
如來世尊入法界時亦複如是,一切天人皆悉覺知。
障覆一切外道異學。
勝諸聲聞辟支佛等。
聲聞之人入法界時。
聲聞猶尚不覺不知。
況複馀人。
大德。
譬如山間有師子吼。
瞿枳羅鳥。
迦陵頻伽。
孔雀等聲。
人聲牛聲。
驢聲馬聲。
響随聲發。
而是響者實無差别。
随聲發故響則不同。
如來聲聞三解脫門亦複如是,如來能壞一切魔衆。
能勝一切外道邪見。
能知一切衆生心念。
能知衆生種種所行。
能調聲聞辟支佛等。
能出諸佛如來音聲
何以故?如來覺了一切諸法無有念故。
若言我有四正勤者,是亦名為诳於如來。
何以故?如來覺了一切諸法本性離故。
若言我有四如意分。
是亦名為诳於如來。
何以故?如來覺了一切諸法無分别故。
若言我具根力覺道。
是亦名為诳於如來。
何以故?如來世尊性無為故。
若有說言我異道異。
是亦名為诳於如來。
何以故?身即是道故。
若言無明異於有愛。
是亦名為诳於如來。
何以故?無明與愛即是智慧即解脫故。
若言三毒異三解脫門。
是亦名為诳於如來。
何以故?空無相願即是貪欲瞋恚癡故。
若言四倒異四果者,是亦名為诳於如來。
何以故?四倒即是四道果故。
若言八邪異於八正。
是亦名為诳於如來。
何以故?為壞八邪修八正故。
若言衆生九居止處異九次第。
是亦名為诳於如來何以故?無二性故。
若有說言十善異於無學。
十善。
是亦名為诳於如來。
何以故?一切諸法無修學故。
善男子,菩薩若學如是等法。
是名為诳諸佛如來。
善男子,一切衆生及一衆生無二無别。
何以故性無我故。
言一衆生一切諸法無二無别。
若言一法一切法界無二無别。
一佛世尊一切法界無二無别。
言一佛界一切佛界無二無别。
言一福田一切福田無二無别。
一切福田及以虛空無二無别。
一切聖人遠離煩惱。
一切凡夫無二無别本性清淨。
一衆生心一切衆生心。
無二無别本性清淨。
一界一切界。
一入一切入。
一衆生行一切衆生行無二無别。
若言諸法乃至無有一念暫祝不造衆惡不著善法不生憍慢。
於不得中不作得想。
於不證中不作證想。
知於生死及以涅槃無作無受。
知諸煩惱無有根本無生無長。
随於戒戒心戒慧戒。
遠離煩惱不舍衆生。
淨檀波羅蜜。
無戒於戒。
淨屍波羅蜜。
無人於人及無有我。
淨羼提波羅蜜。
無作於作。
淨毗梨耶波羅蜜。
無淨於淨。
淨禅波羅蜜。
無行於行。
淨般若波羅蜜。
無盡無生獲得忍辱。
得無記心而受記莂。
不入正位亦不退轉。
一生不生兜率陀天。
不從天下而處母胎。
於一切法心無所祝亦不自說我已過於生老病死。
不行七步。
亦不自言我是世間無上之尊。
不處中宮采女娛樂。
不習世間技藝之事。
示現老人為壞貪身。
示現病苦為壞貪壽。
示現死相為壞貪欲及我我所。
示現沙門為令衆生不求釋梵人天之身。
勤求出世無上之法。
逾出宮城。
示現出離三界系縛及示悲果。
前後顧視示無瞋愛。
三十二相莊嚴其身。
為示衆生良祐福田。
剃除周羅棄舍璎珞。
遣馬揵陟放闡陀還。
示現遠離一切煩惱。
現剃髭發示不貪著於一切法。
受著袈裟示調衆生。
從郁陀伽阿羅邏邊谘問受法。
示現破壞自高之心。
六年苦行為壞外道。
現受飲食示随世法。
現受槀草示於知足。
坐草蓐上示壞憍慢。
諸天龍神贊歎戴仰。
示現功德莊嚴果報。
降伏魔怨示勇猛力。
右手指地示往福力。
大地震動示報恩故。
獲得無上菩提之道。
示現了知一切法相。
觀諸法等名之為佛。
佛之智慧無能勝者,以是義故名為如來。
了了知見善不善法名薩婆若。
真實語故名天人師。
不出諸法名轉法輪。
無轉無說故名轉說。
無入之入名為法入。
無門之門名為法門。
無作之作名為法作。
無禅之禅名為正禅。
無脫之脫名正解脫。
一切法性無系無縛。
若是滅法即是過去。
即是不生。
是名佛出。
無出之出即名佛出。
若有菩薩能作是學。
是名不诳諸佛如來。
爾時世尊,贊不可說菩薩摩诃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善能分别如來出世。
若有能信如是佛出。
是人不覺一法微相。
若不覺者乃能了知如來出世。
何以故?無出之出即是佛出無作。
無作者無受。
無受者無漏。
無漏者無诤無見。
無入無轉。
無生無滅。
無有菩提。
無谄無诳。
無心意識。
無眼無二。
無有眼行乃至意行。
無說無教。
是名佛出。
爾時無畏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如來出世及不可說。
所說佛出誰當信之。
爾時寶女語無畏言:法兄。
如來出世不可思議。
難可莊嚴難可證得。
若人懈怠心不真正虛僞谄曲憍慢喜瞋嫉妒慳貪。
不知恩義受恩不報。
三戒不淨貪著三界。
三垢所污不敬三寶不修三脫。
粗獷惡口樂說無義不知慚愧。
為利養故外現細行。
自诳诳他貪於供養諸根不調。
樂求聲聞辟支佛乘。
心不真實寡聞愚癡。
無念喜忘不知方便。
不修慈悲喜舍之心常行魔界。
貪著於人衆生壽命。
說無因果無業行緣。
其心放逸樂為惡行。
舍離頭陀樂行世法自贊己身毀呰他身。
貪於身命色等五法。
樂於睡眠。
喜聞世法不知時節。
親近惡友不能修行四攝之法。
法兄。
如是等人不知佛出不信佛出。
無畏菩薩言:寶女。
汝今已得遠離如是惡法不耶。
寶女言:法兄。
我已遠離如是惡法。
雲何遠離如不貪節。
雲何不貪猶如貪節。
雲何貪節如真實節。
雲何實節如我見節。
雲何我見如過去節。
雲何過去如無明節。
雲何無明如貪愛節。
雲何無明貪愛等節,猶如智慧解脫等節。
雲何智慧解脫等節,猶如幻節。
無畏菩薩言:寶女。
幻者非心非意。
智慧解脫即是心意。
法兄。
一切衆生心意智慧。
及以解脫悉皆如幻。
無畏菩薩言:寶女。
如不可說菩薩所說,汝能信不。
寶女言:法兄。
不可說者終無所說,如其說者非不可說。
若不可說有所說者,雲何得名不可說耶。
即應是說。
以不可說實無所說,是故名為不可說也。
若不可說實無所說,我於今者為何所聞。
若無所聞何所信耶。
無畏菩薩言:寶女。
是不可說實有所說,今有證知所謂大衆一切大衆皆悉得聞。
是不可說之所宣說。
寶女言:法兄。
此大衆中若有言我聞不可說之所說者,即是虛妄。
何以故?是不可說實無所說,雲何大衆而言聞耶。
無畏菩薩言:寶女。
汝於今者信佛語不。
法兄。
若有世間無信之人。
即是佛也。
何以故?信者即是貪欲瞋恚。
如來無有貪欲瞋恚。
是故無信。
若無信者即是無證。
法兄。
空無相願真實無證。
是故如來亦無有證。
法兄。
法界實性無作無為。
虛空等法真實無證。
是故如來亦無有證。
無畏菩薩言:寶女。
以何為證。
寶女言:法兄。
若有不見無量佛法。
如是之人可以為證。
無畏菩薩言:寶女。
此舍利弗。
目揵連等是證信不。
寶女言:法兄。
如是如是是證是信。
何以故?聲聞人戒則有邊際。
如來之戒無有邊際。
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亦複如是,爾時舍利弗語寶女言:寶女。
聲聞亦有三解脫門。
如來亦有三解脫門。
汝今何故以聲聞人而為證信不以如來。
寶女言:大德。
如阿耨達池。
有八味水雨閻浮提。
而已一切草木叢林。
悉得增長。
如是雨水有差别不。
舍利弗言:不也寶女。
大德。
如阿耨達池水本一味。
德人用之則有種種微妙甘味。
薄德之人用其味則一粗惡不美。
大德。
如來聲聞三解脫亦複如是,是故如來聲聞之人,則有差别。
而法界性實無差别。
爾時世尊贊寶女言:善哉善哉!寶女。
善能分别宣說是義。
寶女。
說是法時。
天與人三萬二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寶女複語舍利弗言:大德。
譬如大海其水一味。
多有諸寶。
亦有水精下價之珠。
法界亦爾。
雖複平等諸佛學之得無價寶。
聲聞學之得下價寶。
大德。
如須彌山上有諸天人多受快樂。
或複有天少受快樂。
而須彌山實無差别。
法界亦爾。
雖複無差如來處之受無量樂。
聲聞處之受有量樂。
大德。
如轉輪王。
雖有千子皆亦不得稱紹尊位。
聲聞之人亦複如是,雖有智慧不名為佛。
大德。
如然燈器。
金則黃光銅則赤光。
其色雖異燈無差别。
法界亦爾。
諸佛然之智光無邊。
聲聞然之智光有邊。
而法界性實無差别。
大德。
如轉輪王入城邑時一切悉知。
薄福之人入城邑時。
乃至親厚猶不覺知。
如來世尊入法界時亦複如是,一切天人皆悉覺知。
障覆一切外道異學。
勝諸聲聞辟支佛等。
聲聞之人入法界時。
聲聞猶尚不覺不知。
況複馀人。
大德。
譬如山間有師子吼。
瞿枳羅鳥。
迦陵頻伽。
孔雀等聲。
人聲牛聲。
驢聲馬聲。
響随聲發。
而是響者實無差别。
随聲發故響則不同。
如來聲聞三解脫門亦複如是,如來能壞一切魔衆。
能勝一切外道邪見。
能知一切衆生心念。
能知衆生種種所行。
能調聲聞辟支佛等。
能出諸佛如來音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