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是者,終無退想。
今以小苦方於地獄不可為喻。
故應起意於苦惱衆倍生慈悲。
作是念已,即說偈言: 我今割身苦,心意極廣大。
智小志弱者,受於地獄痛。
如此苦長遠,深廣無崖畔。
雲何可堪忍,我愍如是等。
是故應速疾,急求於菩提。
如是等諸苦,救拔令解脫。
時天帝釋複作是念。
大王所作故未大苦。
複有苦惱甚於是者心為動不。
我今當試。
作是思惟默然不語。
時彼大王以所割肉著秤一頭。
複以鴿身著秤一頭。
鴿身轉重。
複割兩?坒及以身肉用著秤頭。
猶輕於鴿。
時彼大王深生疑怪。
何緣乃爾。
即便舉身欲上秤上。
時鷹問言:汝何故起為欲悔耶。
大王答言:我不欲悔。
乃欲以身都上秤上救此鴿命。
爾時大王欲上秤時顔色怡悅。
左右親近都不忍視。
又驅諸人不忍使見。
時王語言:恣意使看。
時彼大王割身肉荊骨節相抂,猶如畫像在於雨中毀滅難見。
爾時大王作是唱言:我今舍身。
不為财寶。
不為欲樂。
不為妻子。
亦不為宗親眷屬。
乃求一切種智救拔衆生。
即說偈言: 天人阿修羅,乳孚卓闼婆夜叉。
龍及鬼神等,一切衆生類。
有見我身者,皆令不退轉。
為貪智慧故,苦毒割此身。
欲求種智者,應當堅慈心。
若不堅實者,是則舍菩提。
爾時大王不惜身命即登秤上。
時諸大地六種震動,猶如草葉随波震蕩。
諸天空中歎未曾有。
唱言:善哉善哉。
真名精進志心堅固。
即說偈言:我護彼命故,自割己身肉。
純善懷悲愍,執志不動轉。
一切諸天人,皆生希有想。
爾時化鷹歎未曾有。
彼心堅實不久成佛。
一切衆生将有恃怙。
釋複本形在大王前。
語毗首羯磨還複爾身。
我等今當共設供養。
而此菩薩志力堅固。
猶須彌山處於大海終無動遙菩薩之心亦複如是,即說偈言: 我等應供養,勇猛精進者,今當共起發,贊歎令增長。
諸有留難苦,應當共遮止。
與其作伴黨,修行久堅固。
安住大悲地,一切種智樹。
萌芽始欲現,智者應擁護。
毗首羯磨語釋提桓因言:今大王於一切衆生體性悲愍。
當使彼身還複如故。
願一切衆生智心不動。
爾時帝釋問彼王言:為於一鴿能舍是身不憂惱耶。
爾時大王以偈答言: 此身歸舍棄,猶如彼木石。
會舍與禽獸,火燒地中朽。
以此無益身,而求大利益。
應當極歡喜,終無憂悔心。
誰有智慧者,以此危脆身。
博貿堅牢法,而當不欣慶。
爾時帝釋語大王言:此語難信。
又如此事實未曾有。
誰可信者,大王答言:我自知心。
世有大仙能觀察者,必知我心實無返異。
帝釋語言:汝作實語。
爾時大王作是誓言:若我今者心無悔恨。
當使此身還複如故。
爾時大王觀己所割身肉之處。
即說偈言: 我割身肉時,心不存苦樂。
無瞋亦無憂,無有不喜心。
此事若實者,身當複如故。
速成菩提道,救於衆生苦。
說是偈已,爾時大王所割身肉還複如故。
即說偈言:諸山及大地,一切皆震動。
樹木及大海,湧沒不自停。
猶如恐怖者,戰掉不自甯。
諸天作音樂,空中雨香花。
锺鼓等衆音,同時俱發聲。
天人音樂等,一切皆作唱。
衆生皆擾動,大海亦出聲。
天雨細末香,悉皆滿諸道。
花於虛空中,遲速下不同。
虛空諸天女,散花滿地中。
若幹種采色,金寶校飾衣。
從天如雨墜,天衣諸縷缋。
相觸而出聲,諸人屋舍中。
寶器自發出,莊嚴於舍宅。
自然出聲音,猶如天伎樂。
諸方無雲翳,四面皆清明。
微風吹香氣,河流靜無聲。
夜叉渴仰法,增長倍慶仰。
不久成正覺,歌詠而贊譽。
内心極歡喜,諸勝乾闼婆。
歌頌作音樂,美音輕重聲。
贊歎出是言,不久得成佛。
度於誓願海,速疾到吉處。
果願已成就,憶念度脫我。
時彼帝釋共毗首羯磨供養菩薩已還于天宮。
(六五)複次應近善知識。
近善知識者結使熾盛能得消滅。
我昔曾聞。
素毗羅王太子名娑羅那。
時王崩背。
太子娑羅那不肯紹繼。
舍位與弟。
詣迦旃延所求索出家。
既出家已,随尊者迦旃延。
詣巴樹提王國在彼林中住止。
巴樹提王将諸宮人。
往詣彼林中眠息樹下。
彼尊者娑羅那乞食回還坐靜樹下。
時諸宮人性好華果。
詣於林中遍行求覓。
娑羅那比丘盛年出家極為端正。
爾時宮人見彼比丘年既少壯容貌殊特生希有想。
而作是言:佛法之中乃有是人出家學道。
即繞邊坐。
時巴樹提王既眠寤已,顧瞻宮人及諸左右。
盡各四散求覓不得。
王即自求所在追尋。
見諸宮人繞比丘坐聽其說法。
即說偈言: 雖著鮮白衣,不如口
今以小苦方於地獄不可為喻。
故應起意於苦惱衆倍生慈悲。
作是念已,即說偈言: 我今割身苦,心意極廣大。
智小志弱者,受於地獄痛。
如此苦長遠,深廣無崖畔。
雲何可堪忍,我愍如是等。
是故應速疾,急求於菩提。
如是等諸苦,救拔令解脫。
時天帝釋複作是念。
大王所作故未大苦。
複有苦惱甚於是者心為動不。
我今當試。
作是思惟默然不語。
時彼大王以所割肉著秤一頭。
複以鴿身著秤一頭。
鴿身轉重。
複割兩?坒及以身肉用著秤頭。
猶輕於鴿。
時彼大王深生疑怪。
何緣乃爾。
即便舉身欲上秤上。
時鷹問言:汝何故起為欲悔耶。
大王答言:我不欲悔。
乃欲以身都上秤上救此鴿命。
爾時大王欲上秤時顔色怡悅。
左右親近都不忍視。
又驅諸人不忍使見。
時王語言:恣意使看。
時彼大王割身肉荊骨節相抂,猶如畫像在於雨中毀滅難見。
爾時大王作是唱言:我今舍身。
不為财寶。
不為欲樂。
不為妻子。
亦不為宗親眷屬。
乃求一切種智救拔衆生。
即說偈言: 天人阿修羅,乳孚卓闼婆夜叉。
龍及鬼神等,一切衆生類。
有見我身者,皆令不退轉。
為貪智慧故,苦毒割此身。
欲求種智者,應當堅慈心。
若不堅實者,是則舍菩提。
爾時大王不惜身命即登秤上。
時諸大地六種震動,猶如草葉随波震蕩。
諸天空中歎未曾有。
唱言:善哉善哉。
真名精進志心堅固。
即說偈言:我護彼命故,自割己身肉。
純善懷悲愍,執志不動轉。
一切諸天人,皆生希有想。
爾時化鷹歎未曾有。
彼心堅實不久成佛。
一切衆生将有恃怙。
釋複本形在大王前。
語毗首羯磨還複爾身。
我等今當共設供養。
而此菩薩志力堅固。
猶須彌山處於大海終無動遙菩薩之心亦複如是,即說偈言: 我等應供養,勇猛精進者,今當共起發,贊歎令增長。
諸有留難苦,應當共遮止。
與其作伴黨,修行久堅固。
安住大悲地,一切種智樹。
萌芽始欲現,智者應擁護。
毗首羯磨語釋提桓因言:今大王於一切衆生體性悲愍。
當使彼身還複如故。
願一切衆生智心不動。
爾時帝釋問彼王言:為於一鴿能舍是身不憂惱耶。
爾時大王以偈答言: 此身歸舍棄,猶如彼木石。
會舍與禽獸,火燒地中朽。
以此無益身,而求大利益。
應當極歡喜,終無憂悔心。
誰有智慧者,以此危脆身。
博貿堅牢法,而當不欣慶。
爾時帝釋語大王言:此語難信。
又如此事實未曾有。
誰可信者,大王答言:我自知心。
世有大仙能觀察者,必知我心實無返異。
帝釋語言:汝作實語。
爾時大王作是誓言:若我今者心無悔恨。
當使此身還複如故。
爾時大王觀己所割身肉之處。
即說偈言: 我割身肉時,心不存苦樂。
無瞋亦無憂,無有不喜心。
此事若實者,身當複如故。
速成菩提道,救於衆生苦。
說是偈已,爾時大王所割身肉還複如故。
即說偈言:諸山及大地,一切皆震動。
樹木及大海,湧沒不自停。
猶如恐怖者,戰掉不自甯。
諸天作音樂,空中雨香花。
锺鼓等衆音,同時俱發聲。
天人音樂等,一切皆作唱。
衆生皆擾動,大海亦出聲。
天雨細末香,悉皆滿諸道。
花於虛空中,遲速下不同。
虛空諸天女,散花滿地中。
若幹種采色,金寶校飾衣。
從天如雨墜,天衣諸縷缋。
相觸而出聲,諸人屋舍中。
寶器自發出,莊嚴於舍宅。
自然出聲音,猶如天伎樂。
諸方無雲翳,四面皆清明。
微風吹香氣,河流靜無聲。
夜叉渴仰法,增長倍慶仰。
不久成正覺,歌詠而贊譽。
内心極歡喜,諸勝乾闼婆。
歌頌作音樂,美音輕重聲。
贊歎出是言,不久得成佛。
度於誓願海,速疾到吉處。
果願已成就,憶念度脫我。
時彼帝釋共毗首羯磨供養菩薩已還于天宮。
(六五)複次應近善知識。
近善知識者結使熾盛能得消滅。
我昔曾聞。
素毗羅王太子名娑羅那。
時王崩背。
太子娑羅那不肯紹繼。
舍位與弟。
詣迦旃延所求索出家。
既出家已,随尊者迦旃延。
詣巴樹提王國在彼林中住止。
巴樹提王将諸宮人。
往詣彼林中眠息樹下。
彼尊者娑羅那乞食回還坐靜樹下。
時諸宮人性好華果。
詣於林中遍行求覓。
娑羅那比丘盛年出家極為端正。
爾時宮人見彼比丘年既少壯容貌殊特生希有想。
而作是言:佛法之中乃有是人出家學道。
即繞邊坐。
時巴樹提王既眠寤已,顧瞻宮人及諸左右。
盡各四散求覓不得。
王即自求所在追尋。
見諸宮人繞比丘坐聽其說法。
即說偈言: 雖著鮮白衣,不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