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想。
離欲衆善寂,獲克諸禅樂。
時彼聽法衆,或得不淨觀。
有得須陀洹,於修離欲想。
或得阿那含,複有出家者,勤修不懈怠,逮得阿羅漢(。
二一)複次無戀著心一切能施。
得大名稱現世獲報。
是故應施不應吝著。
我昔曾聞。
弗羯羅衛國有一畫師。
名曰羯那。
有作因緣詣石室國。
既至彼已詣諸塔寺。
為畫一精舍得三十兩金。
還歸本國會值諸人造般遮于瑟。
生信敬心。
問知事比丘。
明日誰作飲食。
答言:無有作者,複問。
彼比丘一日之食須幾許物。
答言:須三十兩金。
時彼畫師即與知事比丘三十兩金。
與彼金已還歸于家。
其婦問言:汝今客作為何所得。
夫答婦言:我得三十兩金用施福會。
其婦聞已甚用忿恚。
便語諸親稱說夫過。
所得作金盡用施會。
無有遺馀用營家業。
爾時諸親即将彼人。
詣斷事處而告之曰:錢财叵得役力所獲。
不用營家及諸親裡。
盡用營設於諸福會。
時斷事官聞是事已,問彼人言:竟為爾不。
答言實爾。
時斷事官聞是事已生希有想。
即便贊言:善哉丈夫。
脫己衣服并諸嬰珞及以鞍馬。
盡賜彼人。
而說偈言: 久處貧窮苦,傭作得錢财。
不用營生業,以施甚為難。
雖複有财富,資生極豐廣。
若不善觀察,不能速施與。
遠觀察後身,知施有果報。
勇猛能舍财,離於慳塵垢。
有是行法人,持施使不沒。
時彼畫師聞此偈已歡喜踴躍。
著其衣服乘此鞍馬便還其家。
時彼家人見著盛服乘馬至門。
謂是貴人。
心懷畏懼。
閉門藏避。
畫師語言:我非他人是汝夫主。
其婦語言:汝是貧人於何得是鞍馬服乘。
爾時其夫以偈答言: 善女汝今聽,我當随實說。
今雖舍施僧,施設猶未食。
譬如未下種,芽莖今已生。
福田極良美,果報方在後。
此僧淨福田,誰不於中種。
意方欲下種,芽生衆所見。
時婦聞已得淨信心。
即說偈言:如佛之所說,施僧得大果。
如今所布施,真得施處所。
敬心施少水,果報過大海。
一切諸衆中,佛僧最第一。
開意方欲施,華應已在前。
(二二)複次夫修施者在勝信心。
兩錢布施果報難量。
我昔曾聞。
有一女人至晝闇山見衆人等。
於彼山中作般遮于瑟。
時彼女人於會乞食。
既睹衆僧心懷歡喜。
而贊歎言:善哉聖僧。
譬如大海衆寶窟宅。
衆人供養。
我獨貧窮無物用施。
作是語已,遍身搜求了無所有。
複自思惟。
先於糞中得二銅錢。
即持此錢奉施衆僧。
時僧上座得羅漢果豫知人心。
而彼上座常自珍重。
見彼女人有深信心為欲增長彼功德故。
不待維那躬自殷勤起為咒願。
即舉右手高聲唱言:大德僧聽。
即說偈言: 大地及大海,所有諸寶物。
如此童女意,悉能施與僧。
留心善觀察,行道為修福。
使得解脫道,離貧窮棘刺。
時彼童女極生大心。
如師所說我作難作。
便舍一切資财珍寶等無有異。
悲欣交集。
五體投地歸命諸僧。
以此兩錢置上座前。
涕泣不樂。
即說偈言:願我生死中,永離於貧窮。
常得歡慶集,親戚莫别離。
我今施僧果,唯佛能分别。
由此功德故,速成所願果。
所種微善心,身根願速出。
時彼女人出彼山已坐一樹下。
樹蔭不移上有雲蓋。
時彼國王適喪夫人出外遊行。
見彼雲蓋往至樹下。
見此童女心生染著。
将還宮内。
用為第一最大夫人。
即作是念。
我先發願今已稱心。
即白國王。
多赍寶物施設供具。
詣晝闇山供養衆僧。
寶珠嬰珞種種财物。
持用奉施。
彼時上座不為咒願。
爾時大衆疑怪所以。
而作是言:先者貧賤兩錢施時起為咒願。
今者乃為王之夫人。
珍寶嬰珞種種财物。
而用布施。
不為咒願。
時彼上座語衆僧言:我先為彼咒願之時不為财物。
乃恐童女心意錯亂。
故為咒願。
即說偈言: 不以錢财多,而獲大果報。
唯有勝善心,乃得大畏報。
彼女先施時,一切悉舍施。
佛智能分别,非我所能知。
今雖财寶多,不如彼時心。
十六分中一,若心擾濁施。
譬如諸商賈,少於諸财物。
心期於大報,所施物雖校 心意勝廣大,以是故未來。
得報亦無量,如阿輸迦王。
淨心用土施,亦如舍衛城。
窮下之女人,飯漿施迦葉。
施土得大地,飯漿天中勝。
施少心淨廣,得報亦弘大。
譬如白淨衣,以油渧其上。
垢膩遂增長,亦猶油渧水。
油渧雖微小,遍於池水上。
以是故當知,心勝故報大。
離欲衆善寂,獲克諸禅樂。
時彼聽法衆,或得不淨觀。
有得須陀洹,於修離欲想。
或得阿那含,複有出家者,勤修不懈怠,逮得阿羅漢(。
二一)複次無戀著心一切能施。
得大名稱現世獲報。
是故應施不應吝著。
我昔曾聞。
弗羯羅衛國有一畫師。
名曰羯那。
有作因緣詣石室國。
既至彼已詣諸塔寺。
為畫一精舍得三十兩金。
還歸本國會值諸人造般遮于瑟。
生信敬心。
問知事比丘。
明日誰作飲食。
答言:無有作者,複問。
彼比丘一日之食須幾許物。
答言:須三十兩金。
時彼畫師即與知事比丘三十兩金。
與彼金已還歸于家。
其婦問言:汝今客作為何所得。
夫答婦言:我得三十兩金用施福會。
其婦聞已甚用忿恚。
便語諸親稱說夫過。
所得作金盡用施會。
無有遺馀用營家業。
爾時諸親即将彼人。
詣斷事處而告之曰:錢财叵得役力所獲。
不用營家及諸親裡。
盡用營設於諸福會。
時斷事官聞是事已,問彼人言:竟為爾不。
答言實爾。
時斷事官聞是事已生希有想。
即便贊言:善哉丈夫。
脫己衣服并諸嬰珞及以鞍馬。
盡賜彼人。
而說偈言: 久處貧窮苦,傭作得錢财。
不用營生業,以施甚為難。
雖複有财富,資生極豐廣。
若不善觀察,不能速施與。
遠觀察後身,知施有果報。
勇猛能舍财,離於慳塵垢。
有是行法人,持施使不沒。
時彼畫師聞此偈已歡喜踴躍。
著其衣服乘此鞍馬便還其家。
時彼家人見著盛服乘馬至門。
謂是貴人。
心懷畏懼。
閉門藏避。
畫師語言:我非他人是汝夫主。
其婦語言:汝是貧人於何得是鞍馬服乘。
爾時其夫以偈答言: 善女汝今聽,我當随實說。
今雖舍施僧,施設猶未食。
譬如未下種,芽莖今已生。
福田極良美,果報方在後。
此僧淨福田,誰不於中種。
意方欲下種,芽生衆所見。
時婦聞已得淨信心。
即說偈言:如佛之所說,施僧得大果。
如今所布施,真得施處所。
敬心施少水,果報過大海。
一切諸衆中,佛僧最第一。
開意方欲施,華應已在前。
(二二)複次夫修施者在勝信心。
兩錢布施果報難量。
我昔曾聞。
有一女人至晝闇山見衆人等。
於彼山中作般遮于瑟。
時彼女人於會乞食。
既睹衆僧心懷歡喜。
而贊歎言:善哉聖僧。
譬如大海衆寶窟宅。
衆人供養。
我獨貧窮無物用施。
作是語已,遍身搜求了無所有。
複自思惟。
先於糞中得二銅錢。
即持此錢奉施衆僧。
時僧上座得羅漢果豫知人心。
而彼上座常自珍重。
見彼女人有深信心為欲增長彼功德故。
不待維那躬自殷勤起為咒願。
即舉右手高聲唱言:大德僧聽。
即說偈言: 大地及大海,所有諸寶物。
如此童女意,悉能施與僧。
留心善觀察,行道為修福。
使得解脫道,離貧窮棘刺。
時彼童女極生大心。
如師所說我作難作。
便舍一切資财珍寶等無有異。
悲欣交集。
五體投地歸命諸僧。
以此兩錢置上座前。
涕泣不樂。
即說偈言:願我生死中,永離於貧窮。
常得歡慶集,親戚莫别離。
我今施僧果,唯佛能分别。
由此功德故,速成所願果。
所種微善心,身根願速出。
時彼女人出彼山已坐一樹下。
樹蔭不移上有雲蓋。
時彼國王適喪夫人出外遊行。
見彼雲蓋往至樹下。
見此童女心生染著。
将還宮内。
用為第一最大夫人。
即作是念。
我先發願今已稱心。
即白國王。
多赍寶物施設供具。
詣晝闇山供養衆僧。
寶珠嬰珞種種财物。
持用奉施。
彼時上座不為咒願。
爾時大衆疑怪所以。
而作是言:先者貧賤兩錢施時起為咒願。
今者乃為王之夫人。
珍寶嬰珞種種财物。
而用布施。
不為咒願。
時彼上座語衆僧言:我先為彼咒願之時不為财物。
乃恐童女心意錯亂。
故為咒願。
即說偈言: 不以錢财多,而獲大果報。
唯有勝善心,乃得大畏報。
彼女先施時,一切悉舍施。
佛智能分别,非我所能知。
今雖财寶多,不如彼時心。
十六分中一,若心擾濁施。
譬如諸商賈,少於諸财物。
心期於大報,所施物雖校 心意勝廣大,以是故未來。
得報亦無量,如阿輸迦王。
淨心用土施,亦如舍衛城。
窮下之女人,飯漿施迦葉。
施土得大地,飯漿天中勝。
施少心淨廣,得報亦弘大。
譬如白淨衣,以油渧其上。
垢膩遂增長,亦猶油渧水。
油渧雖微小,遍於池水上。
以是故當知,心勝故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