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三種勝福皆因智以是故勤勞事業菩薩。

    於勤讀誦諸菩薩等不應障礙。

    彌勒。

    譬如閻浮提營事業者皆滿於中其數無量。

    於勤誦念一菩薩所應勤給事。

    譬如閻浮提勤誦念諸菩薩等皆滿其中。

    應當給事禅定者,我如是說彼等菩薩善能給事。

    彼人已作無量福聚。

    所以者何。

    是最為得所謂第一智慧相應。

    證知無有上故一切世間最上最勝最高。

    彌勒。

    以是故欲取當禅定精進者,應習業應當求生般若住處。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已為諸菩薩。

    說樂世間言話諸患。

    樂多言話樂多睡眠。

    造多業諸患。

    世尊,菩薩當雲何觀樂戲論。

    如所觀已,當趣寂靜行。

    佛言彌勒。

    其戲論者略說有二十種過應當觀察。

    若廣說者則有無邊。

    何等二十。

    彌勒。

    多戲論菩薩現見法中多樂行。

    於忍辱中而複減少。

    熏習瞋恚。

    未生善根能令不生。

    已生善根能令減損。

    當有诤鬥雠。

    當得短命趣不端正言語吃澀。

    若他教法於心不祝未說經法而不現前。

    諸善知識皆悉離。

    於惡知識當速和合。

    當入苦道於一切時聞不戲言:所生之處恒堕疑網近於八難。

    白淨中勤求學處多有障礙。

    彌勒。

    如是等比說二十種諸患。

    為多戲論菩薩。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而說偈言: 現法得苦心不樂,遠於忍辱助瞋恚。

    彼彼怨家常歡欣,行戲論者有斯患。

    惡黑魔羅為彼喜,魔家眷屬亦複然。

    所有善處皆棄舍,行戲論者有斯患。

     所欲作彼諸善行,彼以放逸故不祝彼以放逸向惡道,行戲論者有斯患。

    以無信故心難伏,生下賤家常被輕。

    彼之舌根常蹇吃,行戲論者有斯患。

     為其說法而不住,是故彼法不現前。

    諸善知識皆離彼,行戲論者有斯患。

    於諸惡業恒和合,於諸乘中極難淨。

    聞於法言意不樂,行戲論者有斯患。

     彼於諸善多障礙,於諸行中多怨雠。

    彼發勤時多有障,行戲論者有斯患。

    如是諸患智者知,一切戲論應當舍。

    戲論行者道難得,是故不應住戲論。

     走避由旬複由旬,所有戲論及诤競。

    我今不能獨住此,須臾之間煩惱處。

    我今出家求利德,莫作诤競生惡心。

    無有田地及商估,為何事故起诤鬥。

     妻與兒子及奴婢,無有家宅諸财等。

    彼無奴仆自在處,既出家已莫诤競。

    既著袈裟衣服已,寂靜諸仙所印可。

    汝等具足是功德,舍於戲論當生忍。

     心如毒蛇及羅刹,當生地獄鬼畜生。

    戲論行者得不難,故於解脫生精進。

    所有諸苦害縛處,怨雠呵責打縛等。

    和合聚集相诤論,世間所有皆住此。

     若有和合怨難得,和合之者增名聞。

    和合之者得相愛,何有智者不和合。

    伺求過者不得便,眷屬不曾相破壞。

    彼諸朋友不離散,遠離戲論得順教。

     安樂乘中當得淨,得脫業障無有馀。

    降伏魔羅及軍衆,被他诽毀當生忍。

    若有戲論多諸患,無戲論者德難量。

    我能示現如是等,欲得菩提當生忍。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至如來。

    說此發覺諸煩惱。

    世尊,頗有此等諸菩於後聞此如是發覺諸煩惱。

    當作厭以不。

    於煩惱行中當能斷以不。

    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於未來世當少有菩薩乘行富伽羅。

    若於後五百世時。

    當斷煩惱行。

    多有剛強心體無敬我慢高。

    作諸分别不能修習。

    是故魔波旬作比丘形來。

    在彼等前作如是破壞。

    此等修多羅他家章。

    非是如來所說,所以者何。

    於此修多羅所說諸功德無有彼我。

    然彼徒衆被破已,如來說諸修多羅中。

    當作疑惑當起诤競。

    不肯受持亦不為他說亦不修習。

    然彼等癡人不作如是此是諸業果報。

    我等當不能證如是功德。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歎阿彌多如來種發心。

    於中各随念發。

    若念當欲生彼當即得生彼。

    世尊,何者是十種發心於彼處生。

    佛彌勒言:彼等發心非少智者,有彼發心是大事者,所有欲生阿彌陀刹中者,當為一切衆生慈悲心不生瞋恨。

    當生阿彌陀如來佛刹。

    為一切衆生生慈悲心故當生彼處。

    離於殺害受持法。

    發此心故當生彼處。

    舍於身命發心。

    不著一切諸法故當生於彼處。

    發甚深忍行清淨信發此心故當生彼處。

    不染名聞利養一切智寶。

    發此心故當生彼處。

    為一切衆生生貴敬。

    發不忘失故當生彼處。

    不驚不怖不愛凡言語。

    發此心故當生彼處。

    入菩提分種種善根。

    發此故當生彼處。

    然不離念佛。

    發此心故當生彼處。

    遠離諸相故。

    彌勒。

    此十種發心。

    若菩薩發念一具足者,當往生彼阿彌陀佛刹中。

    若不生者無有是處。

    爾時長老阿難白佛言:希有尊,乃至如來說此法本為諸菩薩發覺。

    爾時世尊,贊長老阿難言:善哉善哉!阿難。

    是故薩於此法本發覺當如是持。

    佛說此經時。

    彌勒菩薩及長老阿難。

    歡喜踴躍。

    彼六十菩薩乘諸善男子等。

    皆悉滅彼業障。

    歡喜奉行作禮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