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耶山頂經(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關燈
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住伽耶城山頂精舍。

    與大比丘衆一千人俱。

    其先悉是長發梵志。

    皆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辦。

    舍諸重擔逮得己利。

    盡諸有結正知解脫。

    心得自在到於彼岸。

    複與無量諸菩薩摩诃薩衆俱爾時世尊得成正覺其日未久。

    寂然宴坐入于三昧觀察法界。

    作是念言:我已證菩提。

    已得聖智慧。

    已辦所應作。

    已舍諸重擔。

    已出生死曠野。

    已舍離無明獲於智明。

    已拔毒箭。

    已盡渴愛。

    已證法界。

    已擊法鼓。

    已吹法螺。

    已建法幢。

    已舍離生死眼說於法眼。

    已閉惡道。

    開衆善道。

    已舍非田示諸福田。

    我今審觀如是之法。

    誰能現證已證當證。

    為身證耶。

    為心證乎。

    若身證者,身是頑鈍無覺無思,猶如草木牆壁瓦石。

    從於四大父母所生。

    無常敗壞散滅之法。

    必假塗洗衣食等緣而得存立。

    若心證者,心如幻化無相無形。

    無所依處無所容受。

    又菩薩者随於世間而立名字。

    無音響無形色。

    無成實無相狀。

    無來無去不出不入。

    過於三界無有處所。

    不可見聞不可憶念。

    離攀緣處非戲論境。

    無所入無文字。

    不可動搖不可安立。

    絕於一切語言之道。

    而言現證已證當證。

    但惟名字虛妄分别。

    無生無起無有體性。

    不可取不可說不可愛著。

    是中實無已成正覺現成正覺及當成者,若能如是無證無成。

    乃得名為成正覺耳。

    何以故?菩提者離於一切變動相故。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诃薩。

    知佛所念而作是言:世尊,若菩提如是相者,諸善男子善女人。

    發菩提心應雲何祝佛言:文殊師利。

    如菩提相應如是祝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何者是菩提相。

    佛言:文殊師利。

    菩提相者獨超三界。

    雖随世俗而有名字。

    遠離一切音聲言說。

    諸菩薩衆發趣菩提。

    從初發心則無所趣。

    是故文殊師利。

    諸善男子善女人。

    應以遠離發趣之心而住菩提。

    文殊師利。

    若諸菩薩能發趣於無所趣者,是則趣向菩提之道。

     文殊師利。

    趣於無自性。

    是趣向菩提。

    趣於無處所。

    是趣向菩提。

    趣於法界性。

    是趣向菩提。

    趣於一切法中無所執著。

    是趣向菩提。

    趣於實際無差别。

    是趣向菩提。

    趣於如鏡中像如光中影如水中月如熱時焰。

    是趣向菩提。

    爾時衆中有天子名淨月威光。

    白文殊師利菩薩言:大士。

    諸菩薩摩诃薩。

    修習何行依何處修。

    文殊師利菩薩言:天子。

    諸菩薩摩诃薩修大悲行。

    依於一切衆生處修。

    淨月天子又問言:菩薩大悲依何心起。

    文殊師利菩薩言:菩薩大悲依無谄诳心起。

    又問言:無谄诳心依何而起。

    答言:無谄诳心依於一切衆生平等心起。

    又問。

    於一切衆生平等心依何而起。

    答言:依於入非一非異法性心起。

    又問。

    入非一非異法性心依何而起。

    答言:依深信心起。

    又問。

    深信心依何而起。

    答言:依菩提心起。

    又問。

    菩提心依何而起。

    答言:依六波羅蜜起。

    又問。

    六波羅蜜依何而起。

    答言:依方便慧起。

    又問。

    方便慧依何而起。

    答言:依不放逸起。

    又問。

    不放逸依何而起。

    答言:依三種淨行起。

    又問。

    三種淨行依何而起。

    答言:依十善業道起。

    又問。

    十善業道依何而起。

    答言:依持淨戒起。

    又問。

    持淨戒依何而起。

    答言:依如理思惟起。

    又問。

    如理思惟依何而起。

    答言依觀察心起。

    又問。

    觀察心依何而起。

    答言:從憶持不忘起。

    爾時淨月威光天子複問文殊師利菩薩言:大士。

    諸菩薩發菩提心凡有幾種。

    於因於果而得成就。

    文殊師利菩薩言:天子。

    諸菩薩發菩提心凡有四種。

    於因於果而得成就。

    何等為四。

    一者初發心。

    二者解行住發心。

    三者不退轉發心。

    四者一生補處發心。

    應知初發心為解行住因解行住發心為不退轉因。

    不退轉發心為一生補處因。

    一生補處發心為一切智因。

    複次天子